職場分享|數位行銷的世界足跡:馬來西亞、德國、東京、台灣。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跨出舒適圈的一小步,是我站上業務舞台的一大步;跨領域轉職的一小步,是我走往世界角落的一大步。
為什麼數位行銷工作有機會可以出國?出國出差都去了哪些國家?每次出國都是一樣的行程、還是分別參與了哪些活動呢?
嗨,我是娜塔莉,曾是一位房地產超級業務,透過跨領域轉職的勇氣,來到數位行銷產業擔任產品經理與海外顧問,帶領一個行銷業務團隊,並開啟講師之路和海外之旅。
這篇會整理我的數位行銷的出差經歷,包含德國的「世界數位行銷展」、東京的「亞洲數位廣告週」、馬來西亞的「數位行銷課程講師」及馬來西亞的「台灣形象展」,記錄著海外出差的工作及感受。

跨領域轉職的一小步,走到世界角落的一大步。

還記得最初且戰且走的心,上網搜尋「數位行銷儲備幹部」只有唯一這間公司,只知道數位行銷是未來趨勢,和我們日常生活使用的 LINE、Facebook、Google 息息相關,在廣告與科技都求新求變之中,隨時需要取得最新資訊。
因為網路資訊不透明,帶著滿滿好奇心前往公司聽招募說明會,也順利通過書審履歷進入面試環節。第一次到公司面試已經是團體提案階段了,看到隨機分組的組員們各自亮眼的經歷,喚起我想和優秀夥伴共事的決心。
後來順利進廣數位廣告界擔任「儲備幹部MA」職務,在四百多人海選的招募中,取得二年三個職位的儲備幹部培訓機會。因為集團以全球作為事業版圖,於是在輪調的機緣下就有了海外出差的機會。

數位行銷儲備幹部,海外出差演講參展。

# 馬來西亞:數位行銷講師

回顧我第一次出差、第一次一個人出國、第一次擔綱數位行銷海外講師,這些經歷都獻給了馬來西亞,讓我壓力滿載也眼界大開。
出差馬來西亞的工作,包含安排當數位行銷講師、主辦或與客戶合辦大型講座、與總經理陪訪客戶、對行銷業務團隊進行教育訓練、開會討論公司經營狀況。
知識變現的價值,是我最深刻的感受。來上課的學生們不外乎中小企業的電商老闆,或者品牌公司派行銷人員來學習。因為台灣數位產業起步早,當地數位觀念尚未被完整帶入,再加上總公司的領先地位,數位行銷課程不僅是打響品牌知名度的管道,也成為海外公司獲利的營收之一。
多元文化的彙集,讓我看見世界之大而台灣之小。馬來西亞包含不同種族的特性,讓我見識到他們在多種語言的切換自如,而九點後不宜外出的危險,我也很幸運沒有體會到,反而是在講課過程中的互動,感受到他們對外國人的高度友善和溢出的熱情。

# 德國:世界數位行銷展

第一次來到歐洲,轉機飛了十幾個小時,再從荷蘭坐三個小時火車到德國科隆。當時有朋友也飛德國法蘭克福參展,但很可惜因出差行程已定,我們都無法離開城市相見。讓我感受到歐洲城市間的遙遠,也發現德國是參展的聚集地。
世界數位行銷展每年辦在德國科隆,是數位科技與行銷廣告界的年度盛事,許多品牌大廠都有進駐參展,像是 Facebook、Google、Microsoft⋯等,且大家的攤位一個比一個有創意,有附設咖啡吧招待,也有兩層樓高的浮誇。
我們第一天在新創品牌區有設攤位,與不同廠商深度交流。花半天時間輪流去聽不同場次演講,擷取數位行銷最新趨勢與數據分析;再花半天拜訪各公司攤位,瞭解最技術與尋找合作可能;再來就是沿路拍照取得素材,拿公關品回公司分享。
爾後分享給公司同仁的演講,我在 100 多頁簡報中精簡兩個有趣的主題,其一是最新媒體趨勢,其二是如何用數位廣告說故事,透過階段性的廣告策略,取得消費者好感的行銷目的。

# 馬來西亞:台灣形象展參展

除了德國參展,公司放眼世界的規劃,接續越南,來到馬來西亞,之後再交棒印尼。
活動前置的準備,因應當地語言習慣擬好中文稿子請同事翻譯,讓工讀生能更精準介紹公司優勢和產品服務,並企劃廣告文案,交由美編設計出特色海報。現場也吸引到一些潛在客戶,洽談進一步合作的可能。
這次馬來西亞的展覽辦在 KLCC,是吉隆坡最繁華的地區。形象展並不侷限於數位或科技產業,還看到美食、旅遊、美容、中藥、居家精品等,舉凡想推廣品牌到馬來西亞的台灣廠商都來了。那天上午演講完,下午就趕場來協助,攤位中不乏同行,也巧遇幾個學生和客戶。
這一年,在前人的墊石與團隊的努力之下,見證了分公司業績的大幅成長,也把台灣第一的名號打響,參展就是品牌行銷重要的一環。結合自身業務技巧和行銷經歷,成就海外分公司的前進,也感受到自己不枉轉職的初衷。

# 東京:亞洲數位廣告週

數位廣告週是亞洲一年一度的大型盛事,以數位產業趨勢和產品運用案例為講座主軸。
和德國世界數位行銷展不太一樣,德國是以「參展」攤位的交流為主,就像是走入一場遊樂園;而東京數位廣告週以「講座」課程為主,很像進入一個專業的學術殿堂。
為了能讓回國的簡報演說更順利,我們事前依據官網給的課表,配給每個人負責取經的講座主題,區別出不同的簡報方向。大致有:自媒體在社群的演進和運用、廣告科技的最新技術、數位行銷有趣的成功案例、品牌行銷的廣告策略。
我負責的是自媒體的社群演進,主要是談從粉絲團擁護、私密社團經營、生活社交圈連結、一對一聊天的演進,以及自媒體在不同平台的竄起,如何帶動商機以及未來可見的隱憂。

沒有預想出走的結果,也從不設限成長的路徑。

後來已經可以用二分法來區別那些回應。每當分享一年飛四趟的出差頻率,回應「好好喔」肯定是來自從未有過的羨慕;若是一句「辛苦了」就是曾經也飛過的同理與心疼。
海外出差確實不如想像中夢幻,因為難得出國卻花了幾乎所有時間在工作;但也不可否認的是,工作把我帶向了世界,給了我機會去擁抱更廣闊的天空。
若要說走這一遭收獲最大的,竟是那些和自己對話的空間。
沒想到北漂出走的這一路,會把我帶往這麼遠、這麼多的地方。我沒有預想出走的結果,也從不設限成長的路徑。但我感恩遇到的貴人與機會,以及勇敢接受挑戰與改變的自己。這是我的故事,你呢?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Natalie 娜塔莉,3次從幸福企業裸辭。 / 30歲開始對世界刷存在感,寫下飛海外20次的北漂故事;10年職場縮影最期待的是週五下班,決定每週五更新節目帶來希望,療癒每個找自己的破碎靈魂,相信有一天,我是說可能,我們會找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職場分享|沒有業績的KPI報告怎麼寫?這篇文章介紹瞭如何撰寫KPI報告,包括如何呈現數據、重視形式、蹭熱度、提高總結的格局、靈活運用圖表等建議。同時強調瞭如何將問題轉化為挑戰、改革和試錯的方式進行表達,並提出了合理認錯、展現潛力等建議。
Thumbnail
avatar
投行大叔
2024-04-04
移居台灣分享|職場文化差異篇(下)繼上篇分享一些台灣職場文化與香港的差異,這篇繼續分享其他個人對台灣職場的相關觀察。其實我覺得蠻有趣的,雖然都是用繁體字及華人社會,但在生活、職場及其他方面都會有一些差異,而這些文化差異還不一定是旅遊可以看到或感受到的(๑´人`๑)
Thumbnail
avatar
卡拉
2023-10-18
採購人生|藥廠術語與各單位職能分享+市場薪資這是一份藥廠術語與各單位職能分享的文章, 另外或許對求職者更重要的是包含我與該業界同學閒聊的薪資市場價
Thumbnail
avatar
哈斯的採購人生
2023-09-22
職場經驗/工作分享/半導體代理商/技術服務工程師(Service Engineer)前言 前陣子在FB粉專的文章留言處提起:「曾經有在半導體產業服務過」,就有粉獅好奇想知道聰聰的任職經驗,雖然起初我有點排斥公開場合分享工作經驗,畢竟也不想透漏到太多前東家的工作型態、福利待遇、職缺內容等等,避免引來不必要麻煩,但想想若能寫一些比較沒有爭議的內容(詳細再私底下問我),其內容又能幫助到
Thumbnail
avatar
存股攻城獅-聰聰
2023-09-04
職場守則|私密分享|給決定進入投行女孩4個工作上的貼心提醒專業是投行安身立命的根本,足夠專業一定能讓自己在團隊有一席之地,也會讓自己未來的職業規劃之路更寬。不僅如此,專業會帶來更多的尊重,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Thumbnail
avatar
投行大叔
2023-07-20
緯創MPT儲備人才計畫心得,職務內容與海外生活分享緯創MPT儲備人才計畫專為應屆畢業新鮮人及3年以下經驗的高潛力人才所設計,以培育國際、跨界專業等全方位人才為目標。在兩年紮實的專案訓練中,緯創提供豐富的培育資源、快速的晉升機制以及海外工作的機會 !緯寶這次邀請第一屆儲備人才Jason來跟我們分享他加入近一年的心得。 加入MPT儲備人才的動機
Thumbnail
avatar
緯寶說說
2022-02-09
欸!聽說那個小袁要出國:袁枚的孫子袁祖志,與他的海外行旅及遺產(中)欸,小袁要出國了,我們請他代購名牌包吧!(喔不是)
Thumbnail
avatar
Cathy Tsai │ 蔡凱西
2021-12-13
欸!聽說那個小袁要出國:袁枚的孫子袁祖志,與他的海外行旅及遺產(上)你可能認識國文課本中的袁枚,但你可能不知道他的孫子袁祖志,在19世紀末幹了甚麼好事
Thumbnail
avatar
Cathy Tsai │ 蔡凱西
2021-11-22
那些,我成為國外業務的開始。「其實,每個人都是業務。」忘了是誰曾經跟我說了這句話。 老師,販售自己的學識給學校,學校買他們的時間給了學生。他們是業務。 醫生,販售自己的專業給醫院,醫院買他們的專業給了病人。他們是業務。 是阿,每個人都是業務,只不過我們販售的東西、對象不同罷了。
Thumbnail
avatar
Ramy
2021-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