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奇美部落草藥營的第三天,一大早我們就不斷催促kacaw(音:嘎造)謝玉忠大哥帶我們去秀姑巒溪收獲第一天放置的蝦籠。不過2晚的時光,河岸周遭景物又有很大的不同,要不是岸邊的白石頭記號與延繩,我早已不能分辨原來的蝦籠位置。
我們的蝦籠是雙層結構,餌料是烤貢丸
放蝦籠的步驟如下:
- 選擇大石頭左右兩側的水流。
- 蝦籠開口向下並與水流方向一致。
- 再拿一塊大石頭壓住蝦籠使不致上浮。
- 延繩則拉回岸邊,打活結綁住長型石頭,做岸邊的二次固定,並在旁放置白色石頭,方便光線不足時能快速辨識。





我們收穫頗豐,除了溪蝦、過山蝦、更有一條小鱸鰻。
接下來,阿美族石頭火鍋準備上場
富雄大哥(族語名Sawmah,音:少駡)早早便將我們從溪邊撿來的麥飯石(安山岩)放在火堆裡燒紅,阿美族的石頭火鍋準備上場。
麥飯石的挑選,除了需大小適中外,也需測試敲擊,避免高溫下有爆裂的危險。在撿石的過程中,卡吿大哥也帶我們找到可以打出火花的白色石頭。


麥飯石像個蓄能電池,能將500度的高溫帶到由檳榔鞘葉折成的鍋子內。石頭一觸水,約莫5秒,便開始沸騰,蒸氣氳騰彷彿一場魔術表演。
卡吿大哥此時化身為阿美廚,依序放入蝦子、鹽巴、與大把的刺蔥,轉眼間一份美味的阿美石頭火鍋,就熱騰騰地可以上桌。



奇美部落草藥營最後一天的壓軸午餐:
- 阿美族石頭火鍋
- 奇美部落野菜水餃,水餃有四種口味分別是刺蔥、山蘇、龍葵、洛神花(有外售,可以關注奇美部落粉絲專頁訂購)
- 過貓菜捲、炒豬肉、炒青龍豆乾。




這次的草藥營總共吃7餐,材料與烹調方式很簡單,但每餐都好美味。
本次活動的靈魂人物金英與桂英Ina ,謙稱是因為我們在部落裡心情很放鬆,才覺得食物特別好吃。
我想,這些食物就像Ina們 、Kacaw、Sawmah、Solong一樣,紮根在阿美族聖山-八里灣山/貓公山的土裡,由秀姑巒溪的水日夜滋潤,並吹著海岸山脈時強時柔的谷風長大,才會有這麼好的風土滋味。

帶著空杯的心態來到部落
這句話來自這次草藥營夥伴音岑的分享,讓我覺得特別受用,臺灣是個多族群文化匯流的寶地,阿美族的草藥知識令我們熟悉又陌生,茅草根(白茅根)、香茅、艾草,紫蘇這些青草店常見的草藥,Ina們的母親也諄諄教導著阿美族人;而陌生的長花九頭獅子草(halana)、蔓澤蘭(kadamat)、岡梅等在阿美族手中則是行氣活血、肺熱咳嗽、清熱解毒的良方。
更多關於奇美部落草藥營文章,詳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