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道德批判與情緒的字眼,容易吸引注意並在網路上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這個二〇二〇年發表的研究,可算是許多「網路言論兩極化」研究的重要基礎。我摘錄這一篇的重點,在於讓讀者大概知道研究者所說的「道德批判」「情緒」「道德批判+情緒」以及「中立」的詞,大致是長怎樣。
心理學者很早就注意到,「道德批判」(moralized)以及「情緒化的」(emotional)字,容易吸引注意。這幾年許多人也發現,有這兩樣特性的字眼,在網路上容易引發按讚與分享。
本圖選自Canva
如果你是政治人物、熱情支持者、廣告行銷人員、想當網紅的人,當然,善用這些特性,可以讓你的文字在「注意力經濟」中佔有一席之地。
如果你是想要冷靜思考、盡量避免自己被外力影響的人,那就可以「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那些檯面上的網紅,是如何運用「道德批判與情緒性」的字眼,來讓支持者聚集起來。
煽動,是生意、是商業、是政治、也是個人想要散發感染力的快速捷徑。社群網站的力量就在那裡,我們不可能道德約束人們都不去利用,但我們多多少少要瞭解,現在這世界已經被網路改變成什麼模樣。
研究者找出許多4-5個字母長度的英文,分類到「道德批判」「情緒化」「道德批判情緒化」以及「中立」四組,透過精密的研究設計來減少誤差,然後透過偵測受測者眨眼的儀器與軟體,來分析受測者看到這些字快速閃過時的注意力。
研究者發現,「道德批判」「情緒化」「道德批判情緒化」的字,比起「中立組」,都能顯著地引發受測者的注意。然後,這些注意力,也更能引發受測者在社群網站上的分享。
而「情緒化」比起「道德批判」,可以多引起一些些注意力。「情緒化」字眼得到的注意力,大於「情緒化道德批判」,「道德批判」得到的注意力最少,但都遠多於「中立」。
就這樣,兩段就講完了。
讓我們看看研究人員如何把這些字分類(舉各組前五例):
道德批判組:ally(結盟)、bias(偏差)、church(教堂)、clean(清白)、crime(犯罪)
情緒化組:afraid(害怕)、agony(痛苦)、alarm(驚恐)、annoy(騷擾)、argue(爭論)
道德批判情緒化組:abuse(濫用)、cheat(欺騙)、cruel(殘忍)、devil(惡魔)、enemy(敵人)
中立組:date(日期)、foam(泡沫)、olive(橄欖)、suite(家具)、hike(遠足)
研究名稱:
Attentional Capture Helps Explain Why Moral and Emotional Content Go Viral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03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陳豐偉編譯社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1.5K會員
479內容數
【陳豐偉編譯社】的內容會幫助你瞭解自己、瞭解你的伴侶、家人、親友、同事,讓你更能分析為什麼某些人就是會有這樣的行為模式。無論是人際關係、職場用人或危機處理,以及給予你的親友好的建議,從這裡得到的知識,或許有一天會派上用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豐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符合新聞專業的報導都有這影響力了,網路世界上各種煽動對立的粉專,會如何讓人們互相敵視,也就可想而知了。
許多人喜歡交際應酬,下班後繼續認識人。雖然這會浪費許多時間,但的確有不少社會中階層的「成功人士」,花在社交活動的時間精力都蠻多的。也有些人會寫文章勸說,社會人際往來是講實質利益,你自己不行、實力不夠,出去認識許多人也是沒有用。是這樣嗎?
甚至,這個人只是宣稱跟你「同類」,其實你不認識他,就已經對你有影響力。 比如說,如果在等公車時,有人跟你搭訕,說「我也是獅子會的」、「我也是雄中畢業的」、「我在公會活動看過你!」,這時,你就會感覺你們是相同的分類,他就開始影響你。
人類大腦隨時都在尋找跟自己「同類」的人,藉由同類來定義自己在這社會的位置。即使這個「同類」只是臨時編組,沒有任何意義,我們還是會因此產生好感,甚至,在聽到跟這群人有關的一連串故事(例如一堆八卦)時,我們對正面的故事會記得比較多。 有個二〇一一年發表的研究就這麼說。
為什麼在學校會有班級同學的罷凌,在職場會有同事間的罷凌?罷凌除了要有強者與弱者,還需要一群跟隨者與模仿者。構成集體罷凌的人性,其實就寫在我們的大腦裡。 心理學家發現,只不過是用顏色分類,就會讓小小孩產生「我們一國、他們一國」的區隔,對同類的好感度增加,也會傾向認同、模仿同類的行為。
即使是很簡單、隨機、沒有特殊意義的「分類」,比如把一群不認識的人隨機分成「黑隊」、「白隊」,穿上黑色、白色運動服,也會讓人類心理上自動分組,開始認同自己這一隊,覺得自己人比較好、比較厲害,願意把資源分配給穿同色運動衣的人,模仿同一邊的人的行為。如果兩隊發生衝突,敵我意識就開始產生。
符合新聞專業的報導都有這影響力了,網路世界上各種煽動對立的粉專,會如何讓人們互相敵視,也就可想而知了。
許多人喜歡交際應酬,下班後繼續認識人。雖然這會浪費許多時間,但的確有不少社會中階層的「成功人士」,花在社交活動的時間精力都蠻多的。也有些人會寫文章勸說,社會人際往來是講實質利益,你自己不行、實力不夠,出去認識許多人也是沒有用。是這樣嗎?
甚至,這個人只是宣稱跟你「同類」,其實你不認識他,就已經對你有影響力。 比如說,如果在等公車時,有人跟你搭訕,說「我也是獅子會的」、「我也是雄中畢業的」、「我在公會活動看過你!」,這時,你就會感覺你們是相同的分類,他就開始影響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初看到這四個名詞湊在一起,一般人只是愕然,非常矛盾的結合體啊! 直到自己在社群直播網路世界走一遭,才知道這兩句話多真實,網路世界因見不到面的保護機制,讓負能量高度傾洩,這種未知的恐懼,讓我的恐慌症都發作了。 而這些網路世界帳號的問題,其實是一般人再也不過的常見問題而已,情傷,疾病,婚姻問題,家庭
越強調自己理性、有邏輯、不情緒化的人其實越情緒化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
Thumbnail
「情緒」,在大部分的人認知中,就是透過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從而引發的一種心理狀態,例如喜、怒、哀、樂,這些是眾所周知的基本情緒反應,愛、恨、驚、懼、憂等等其實也屬於情緒的表現方式。 「價值」,通俗來說就是從客觀的角度將作用、階層、特質、美感等等的代名詞來量化後的結果。我們普遍都會拿「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主要講述情緒的層次,由信念、詮釋以及行動三部分構成。在生活中遭遇的不同因素會影響到我們的情緒,以及我們的行動會回頭加深我們的信念,我們要小心這陷阱。
Thumbnail
瞭解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並探討其在人際關係中的角色轉換和負向情緒。掌握TA溝通分析的重要性,並探索情緒勒索及心理遊戲的相似之處和差異。
Thumbnail
我們最討厭情緒化的人,尤其在辦公室裡。 「情緒化」常常都是在說感性的人,而理性的人通常不會有這種標籤,因為理性的人可以分辨事情就是事情,不會把情緒帶到事情裡面。 「情緒化」通常是指一個人容易受到情緒影響,並且經常在做事或判斷時表現出強烈的情緒反應。情緒化的人可能會因為情緒波動而做出衝動的決定,或
初看到這四個名詞湊在一起,一般人只是愕然,非常矛盾的結合體啊! 直到自己在社群直播網路世界走一遭,才知道這兩句話多真實,網路世界因見不到面的保護機制,讓負能量高度傾洩,這種未知的恐懼,讓我的恐慌症都發作了。 而這些網路世界帳號的問題,其實是一般人再也不過的常見問題而已,情傷,疾病,婚姻問題,家庭
越強調自己理性、有邏輯、不情緒化的人其實越情緒化
Thumbnail
近20年的世界從不透明的時代轉變成透明的時代 人性的動力驅使也有所變化 原本驅使多數人犯錯的是貪婪跟恐懼 我認為現在可以這兩個心理情緒齊名的就是"妒忌" 原本"妒忌"只會出現在神話、宗教和文學作品,主要用來帶動仇恨跟傷害的劇情,包含摩西戒律明令禁止妒忌 現代人可以在
Thumbnail
[一板一眼]、[認真負責]、[兢兢業業]、[見風轉舵],對你而言,是好還是不好的形容詞? 我們對字句都會有既定的解釋,這些字出現在腦海時, 你自動會把它分類[好壞]、[褒貶],然後因此做出反應。 通常被標籤了你不喜歡的形容詞,負面情緒就會隨之而來,正常也
Thumbnail
「情緒」,在大部分的人認知中,就是透過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從而引發的一種心理狀態,例如喜、怒、哀、樂,這些是眾所周知的基本情緒反應,愛、恨、驚、懼、憂等等其實也屬於情緒的表現方式。 「價值」,通俗來說就是從客觀的角度將作用、階層、特質、美感等等的代名詞來量化後的結果。我們普遍都會拿「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