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勒索與心理遊戲:如何應對在人際關係中的挑戰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相信這幾年來大家對於情緒勒索已相當熟悉,所以,我想藉由大家對情緒勒索的認識來進一步說明心理遊戲

情緒勒索(Emotional Blackmail)原為心理學上的專有名詞,不過,因著2017年《情緒勒索:那些在伴侶、親子、職場間,最讓人窒息的相處》一書的熱銷,讓情緒勒索成為高度討論的話題和用語,似乎人際關係間任何的不舒服感都與情緒勒索有關。人際間模糊的互動界線是造成情緒勒索的主因,而你我都可能是情緒勒索者或是情緒被勒索者,即日常生活中的互動點滴都可能成為情緒勒索的溫床。

Susan Forward 於1997年出版〈Emotional Blackmail: When the People in Your Life Use Fear, Obligation, and Guilt to Manipulate You〉,該書於台灣譯為《情緒勒索〔全球暢銷20年經典〕:遇到利用恐懼、責任與罪惡感控制你的人,該怎麼辦?》,關於情緒勒索的描述,書中寫著:

關係中的勒索行為就像迷霧(FOG)般讓彼此陷入視線迷糊不清的狀態,而恐懼(Fear)、責任(Obligation)及罪惡感(Guilt)則是用來達成情緒勒索的工具。情緒勒索具備四個特徵:一再重複、深陷其中、曖昧模糊、負向情緒,和一個不可或缺的要素:提出要求。

意即,只有當情緒勒索者提出一個直接或間接的要求給對方,而對方即使不情願但也無法拒絕的情況下,彼此間的關係才會進入情緒勒索的惡性循環中。

情緒勒索成為熱烈討論的話題時,跨科系的自己剛好在研究所課程裏接觸到TA溝通分析,其中印象深刻且深感興趣的主題是心理遊戲Eric Berne 的1964年經典暢銷書〈Games People Play〉發表關於心理遊戲的概念,並詳細列出七大類36種人際間進行的心理遊戲,該書於台灣有兩種翻譯版本:2020年《人間遊戲: PAC模型36種日常心理遊戲, 洞悉人的性格與心理狀態, 迅速和各種人有效地互動》,以及2021年《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1【人間遊戲】:拆解日常生活每一個互動、每一段對話中的真實密碼》。

構成心理遊戲的四個基本要素:曖昧訊息、一再重複、當局者迷及負向感覺。

心理遊戲情緒勒索似乎有異曲同工之妙,然而,心理遊戲於後續理論發展上Eric Berne 於1972年再提出必備的關鍵要素【轉換】,而這便是心理遊戲情緒勒索最主要的差異所在。


何謂【轉換】?

簡單來說:

情緒勒索中,情緒勒索者提出不見得合理的要求,而被勒索者通常會因為恐懼、責任或罪惡感而妥協,依照情勒者的要求行事。這樣的互動過程中,會有負向情緒的會是被勒索者,因為即使不開心、不願意,也只能勉為其難照辦。

如果,被勒索者拒絕情勒者的要求、沒有照辦,那麼雙方的互動便會進入心理遊戲。意即,原本應透過情緒勒索達到目標的情勒者,沒料到被勒索者居然拒絕照辦、甚至大聲反駁,此時雙方間的角色便發生轉換。情勒者迫害者變成受害者,而被勒索者則由原本的受害者變成迫害者,當雙方角色發生轉換時,便是進行了一場心理遊戲,且雙方都會帶著負向的情緒結束互動。

1. 透過TA溝通分析探討心理遊戲 2. 書寫生活及心情點滴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聽說》電影觀察與反思,帶你進入人際互動溝通的心理遊戲。劇情中,心理遊戲的〈餌〉隱藏在細微的行為裡,如何避免進入心理遊戲?文章提供瞭解決的方法,讓你更加明確地瞭解溝通中的互動心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本文探討了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提出的悲傷五階段,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悲傷情緒的源頭通常與失落事件相關,並且每個階段的經歷不一定是線性的。文章還介紹了悲傷與心理遊戲的關係,講解了在面對悲傷時個體可能經歷的心理模式,以及如何運用角色轉換來識別這些心理遊戲,以增進自我覺察。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遊戲在雙人互動中的表現與特徵。尤其聚焦於人際關係中的心理遊戲,透過象徵性對話揭示不清不楚的曖昧訊息如何成為誘餌,使雙方陷入互相挑釁的局面。讀者將瞭解到如何識別心理遊戲的過程與結局,並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人際互動中的心理挑戰。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的本質和成因,並提供避免心理遊戲的實用建議。心理遊戲通常透過曖昧溝通開始,當社交訊息與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容易引發誤解和衝突。透過理解「餌」的概念,讀者將學會如何識別並避免參與心理遊戲,以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
在《人間遊戲》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一書中,列出36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每個心理遊戲的描述,讀來似乎還蠻輕鬆有趣,甚至會讓閱讀者頻頻點頭、深感認同。不過,看似有趣的心理遊戲名稱及內容描述,其實呈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人際間的溝通挫折。
《聽說》電影觀察與反思,帶你進入人際互動溝通的心理遊戲。劇情中,心理遊戲的〈餌〉隱藏在細微的行為裡,如何避免進入心理遊戲?文章提供瞭解決的方法,讓你更加明確地瞭解溝通中的互動心態,避免不必要的誤會。
本文探討了伊莉莎白·庫伯勒·羅斯提出的悲傷五階段,包括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和接受。悲傷情緒的源頭通常與失落事件相關,並且每個階段的經歷不一定是線性的。文章還介紹了悲傷與心理遊戲的關係,講解了在面對悲傷時個體可能經歷的心理模式,以及如何運用角色轉換來識別這些心理遊戲,以增進自我覺察。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中三個主要角色——受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如何通過習慣性行為進行角色轉換。以《哆啦A夢》的故事情境為例,說明角色的變化和相互影響,並探討這些角色在心理互動中的終極影響力。心理遊戲中的角色轉換不僅影響個人行為,還能深入影響人際關係的動態,促進自我覺察和關係改進。
本文章探討了心理遊戲在雙人互動中的表現與特徵。尤其聚焦於人際關係中的心理遊戲,透過象徵性對話揭示不清不楚的曖昧訊息如何成為誘餌,使雙方陷入互相挑釁的局面。讀者將瞭解到如何識別心理遊戲的過程與結局,並能夠更好地應對各種人際互動中的心理挑戰。
本文探討心理遊戲的本質和成因,並提供避免心理遊戲的實用建議。心理遊戲通常透過曖昧溝通開始,當社交訊息與內心訊息不一致時,容易引發誤解和衝突。透過理解「餌」的概念,讀者將學會如何識別並避免參與心理遊戲,以促進更健康的溝通方式。
在《人間遊戲》溝通分析心理學經典一書中,列出36個生活中常見的心理遊戲。每個心理遊戲的描述,讀來似乎還蠻輕鬆有趣,甚至會讓閱讀者頻頻點頭、深感認同。不過,看似有趣的心理遊戲名稱及內容描述,其實呈現的是一次又一次的人際間的溝通挫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最近對於情緒勒索一詞特別有感,雖不是最近才認識這名詞的,只是就在近日,個人一天下來感受到三方給的情緒勒索情形就特別感覺有壓力,淚腺開開關關自動不知溼了又乾了幾回? 平時也看了很多有關拒絕情勒的文章和影片,自認學得很透徹也擁有足以對抗情勒的能力,誰知道如果一天遇到三個人都是這樣的,情緒壓力還是得靠淚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情緒勒索的基本概念,並探討了情緒勒索造成的負面影響。透過這份指南,你可以更好地辨識和應對這種不健康的人際行為。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文章講述了面對家人的情緒勒索的挑戰,以及如何適當地溝通和應對。由於文章主要以文字內容為主,建議在文章主要關鍵詞中增加一些相關的圖片。圖片中可能包括父母子女的溝通場景、相互支持的家庭場景等。
Thumbnail
透過各種案例探究為什麼他人言行會造成自身痛苦,解析其心理狀態,進而維繫健全的人際互動。 生活中最難熬的往往都是人際關係,正確洞察他人內心,就能提升所有人的生存能力。
最近對於情緒勒索一詞特別有感,雖不是最近才認識這名詞的,只是就在近日,個人一天下來感受到三方給的情緒勒索情形就特別感覺有壓力,淚腺開開關關自動不知溼了又乾了幾回? 平時也看了很多有關拒絕情勒的文章和影片,自認學得很透徹也擁有足以對抗情勒的能力,誰知道如果一天遇到三個人都是這樣的,情緒壓力還是得靠淚
Thumbnail
瞭解情緒建構的概念,轉變對情緒的感知與解讀方式,自主地思考內在感受和情緒建構,共同探索情緒培伴Playback技巧。
Thumbnail
本書以心理學為武器,指導如何在人際競爭中取得優勢。書中分為「日常實用心理學」、「情感溝通的藝術」、「人際危機的化解策略」、「職場幸福術」四部分,提供豐富的策略。然而,有些許內容可能顯得理想化,且後段閱讀性稍差,建議可根據需求選讀。整體而言,可作為一本工具書,為生活中的困境提供一絲啟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深入剖析了情緒勒索的基本概念,並探討了情緒勒索造成的負面影響。透過這份指南,你可以更好地辨識和應對這種不健康的人際行為。
Thumbnail
一方想要凡事都依自己的方式,卻因此犧牲掉另一方的利益,這種雙方力量的較勁,就是一種「情緒勒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