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團隊的組織架構——The MentorShip 曼陀號 PM 組月會 01

2022/07/18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The MentorShip 曼陀號是由 Girls In Tech 主辦的職涯探索計劃,透過四次月會,在船長的帶領下讓同領域學員們彼此交流。
2022 年有幸錄取計畫,與街口支付產品長 Clare 及各位 PM 伙伴們一起在每月週日早上交流成長 💪
透過文字紀錄月會經驗,希望分享給更多伙伴 🙌

組織成長過程的團隊配置演進史

Clare 從 91APP 產品長李昆謀的文章《91APP的軟體開發之道 — 從20人到200人的組織發展旅程》帶我們一同檢視組織從創立初期、小而緊密的狀態,到逐漸壯大,人員、專案越來越多時會產生什麼問題談起。這裡快速帶各位複習各階段內容,同時加入討論過程中,針對原文的補充:
第0階段:創業初期——無明確組織
此階段成員們彼此關係緊密,目標一致,溝通無礙。
第1階段:瀑布來了——組織成形
隨著成員增加,彼此負責的職能開始有明確劃分,能夠完成瀑布式的接力開發模式。
第2階段:上帝之手 ——依專案行程臨時團隊
隨著產品中專案多線開發,具有資源協商能力的「上帝之手」會彈性安排各個成員在不同專案中,讓開發多線進行。然而非專責的團隊較難培養長期維護責任感,也容易產生系統混亂。
第3階段:成員固定——專業領域團隊成形
不同功能開始有各個團隊專責維運,各個小團隊間向心力強,且可長期發展專業領域知識與穩定服務。然而不同功能需要開發的時程、內容不一,若無妥善調度人力,可能會有部分人員閒置、部分人員過載。另外,當出現需要跨功能模組合作的專案,需要新的機制分配人力、彼此協作。
第4階段:導入敏捷
敏捷開發 (Agile) 是一種哲學方向,理念可參考敏捷宣言
「個人與互動」比「流程和工具」更重要
「實際運作軟體」比「包山包海的文件說明」更重要
「客戶合作」比「簽約協商」更重要
「回應變化」比「遵循計畫」更重要
Scrum 是多數人用來實現敏捷開發的方式,包含三種角色、五項活動、三大要件、五大價值。
導入敏捷之後,成員們注重開發效率。然而這些 Agile、Scrum 的開發守則有時反而會讓團隊成員陷入字義、角色權責之間解釋的爭論,誠如原文提到的「我們太過於計較跑步的姿勢,而忘記了跑步的速度」。
第5階段:團隊自主管理
在這個階段,各個專業小組各有自己的 Sprint planning,為各自的開發內容負責。小團體的緊密互動,仿若回到了第0階段的創業緊密階段。然而跨團隊之間的溝通方式相較較弱,彼此之間可能是競爭關係。
第6階段:跨團隊主管會議 (One Team)——整合團隊方向
當團隊內與團隊間的節奏、目標漸行漸遠,彼此間競爭性越來越強、難以韓做,就需要各團隊裡的主管階層 (上帝之手) 們組成「團隊的團隊」(One Team) 讓大家對齊方向
第7階段:矩陣式組織及後續調整
當團隊組織走到矩陣式,會有兩個目標:一方便有自己所在的專業團隊,負責功能開發;另一方面在自己所屬的職能,又要對主管負責 (例如一位工程師要負責A功能 report 給對應 PM,又要 report 給工程團隊主管)。
此時組織可能會走向重整,以專業領域作為一個部門單位,將成員的日常工作編制與 KPI 掛勾,對齊方向。此做法適合產品與開發團隊都相當資深,可以為各自所屬專業功能負責的階段。
延伸閱讀:The JKOPAY Way
船長 Clare 以街口進行案例分享,目前街口針對各個功能已形成專業模組。電子支付的產品有複雜的後端串接系統,相較之下前端有共用的資源,形成了獨特的做法:前端共用資源、後端各自形成專業模組。
當大型專案、跨模組的需求出現,會由 PO (Product Owner; 產品負責人) 統籌規劃,與各個專業模組的 PM (Product Manager; 產品經理) 進行橫向溝通。

開發流程前中後

第二階段,Clare 為學員們介紹街口的開發流程,並且在討論後讓彼此分享各自公司的開發方式。以下介紹以街口開發流程為例:

開發前準備

  • 1–1 Pre-Kickoff (PM)
    凝聚成員共識、闡述專案緣由與目標
  • 1–2 功能需求說明 (PM)
    以具備一定完整程度的 PRD 與開發團隊取得初步共識,確認實作細節,作為下一步完成 PRD 的基礎
  • 1–3 PRD Review (PM)
    需求定稿
  • 1–4 Design Review (TPM / RD Lead)
    確保內容經開發與相關業務團隊審核通過,內容拆分成細部的 task 進入開發

開發期 (Sprint)

  • 2–1 Test Case Review (RD / QA)
  • 2–2 程式開發與 QA Automation (RD / QA)
  • Note: PM 在此階段會
    a. 協助工程團隊解決開發、測試中的問題
    b. 與數據團隊確認發布後指標追蹤
    c. 跨部門制定市場策略
    d. 準備下個 Sprint 的專案

測試期 (Sprint)

  • 3–1 功能 Demo 與冒煙測試 (RD)
    確保開發交付內容符合 PRD
    💡冒煙測試:優先串接測試主要功能(相比於全面測試)
  • 3–2 SIT 測試 (QA)
    黑箱測試為主、白箱測試為輔
    💡黑箱測試 (Black-box testing):模擬駭客入侵,就程式碼本身找出安全性弱點
    💡白箱測試 (White-box testing):以程式本身結構設計進行測試,例如依使
  • 3–3 PM 驗測
    驗收 P0、P1 bug
  • 3–4 Stage 測試 (QA)
    確保新功能部署不影響原服務,視情況進行壓測
  • 3–5 PM 上線判定

發布期

  • 4–1 上版會議 (PM)
    確保上版過程對既有服務影響最小化,制定灰度發布或全像發布
    💡灰度發布 (Gray release):先針對一小群用戶上線功能,早期獲得用戶反饋、確保上線無問題,再拓展至全用戶發布
  • 4–2 正式環境部署 (RD)
  • 4–3 上線觀測、回歸測試 (RD)

上線後

  • 5–1 回顧會議 (Retrospective) (PM)
    回顧專案中的好與壞,作為後續的養分與改善空間
  • 5–2 指標持續追蹤
    確保專案是否達成預期目標、功能服務一切正常

PM 組的月會內容非常扎實,很感謝 Clare 不藏私分享了許多街口開發的細節。在學員們交流期間,也聽到了來自不同類型產業、公司的開發方式,從彼此的做法中交流。
珊 Shan
珊 Shan
上班時是加密貨幣軟體業 PM/下班後鍾情歐陸政治文化歷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