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陪伴孩子們的英文學習與成長,也和家長有很多的交流,陪伴他們經歷因應不同需求而學習英文的過程。
我粗略的把學習需求分為兩類:考試和素養。
如果你細想的話,這兩個需求說到底其實是一樣的。
通過考試的目的是為了日後能夠順暢地使用出來。例如:通過雅思去英語系國家深造,就是希望以後能依靠英文為一項核心能力,在職場上對自己產生幫助。
而實際使用出來的場景其實個個都是一場考試,例如:旅遊問路,點餐,更別說是用英文工作,做簡報,與客戶溝通了。
因為不論是考試還是素養,依靠的都是紮實的學習和運用。
以下是我製作的「孩子英文學習是否走了彎路」的檢查表,完全免費,歡迎下載
那麼,在現在的學習環境之下,有沒有可能同時培養孩子適應英文考試與素養能力呢?
可以的,只要遵循下面的三個秘訣:
1 均衡的培養每一項能力
在這裏,我們大致把能力分為4種:聽、說、讀、寫。
聽和說是分不開的;讀和寫更是相輔相成的。
聽和讀是輸入;說和寫是輸出。
考試和素養能力都是輸出,只是使用的方式不同罷了。
輸入必須和輸出並肩前行。
就我的觀察來看,一般來說,家長比較重視輸入,卻忽略了輸出。
認為聽得懂就能說,但其實我們知道,說是很不容易的,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人在開口前還需要在腦海裡翻譯來翻譯去。
寫也是同樣的道理,讀得懂文章並不表示就能寫出來。
何況有時候我們還必須先閱讀文章再表達文章的意思或是做相關的討論。
finjapanlife.com/compass-10-output/
我經常看到有些孩子在考試之前必須花很多精力和時間趕著補上長期不足的能力。由於備考時間本來就很緊,而孩子既要重新學習,又擠壓複習的時間,蠟燭兩頭燒,哪個都沒做好。
長時間下來,會打擊孩子學習的信心。逐漸地,那一塊就會成為心中永遠的痛。
又或是考試成績非常好,可到了要開口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的時候就變成了啞巴人。
這些都是沒有均衡培養各項能力的問題。
2 關注寫作
上面講到,經常容易忽略的英文能力的培養,其中莫過是寫作了。
不曉得你還能不能回想起你的國語老師是怎麼教寫作的?
我大概只能記得起承轉合之類的,其他的一律不記得。考試的時候分數也一直是在中段徘徊。
這是我的母語,情況都是這樣了,那麼,英文寫作如果不經過有系統的按部就班學習,更不可能拿到好分數,甚至連中段分數都很困難。
許多人有一個迷思,認為能讀就能寫,寫幾個句子能有多難?I want to eat apple.
但真的不是這樣,抱著這樣的心態,光是看一張圖片寫一句話都能把你難死。
例如上面的那句:
I want to eat apple.
多少人覺得是對的?請把右手放在左胸膛上大聲說出來。
多少人覺得有問題?能夠改正確嗎?
.
.
.
.
.
.
.
.
.
.
.
.
.
.
.
這句話是錯的。
正確應該是 I want to eat an apple 或是 I want to eat apples 或是 I want to eat the/this/that apple.
它缺少了冠詞,也是我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之一。
這句話對我們中文母語者來說一點也沒錯,但是在英文裡就不是正確的。
這個小問題即使成人也是不斷的在犯錯。
一個小問題,兩個小問題,三個小問題.....加起來就是非常大的問題。
更不用說其他的文法、詞彙、句子、文章結構、邏輯等等重要因素。
寫作,應該是最難,也最需要培養的一項能力,更是所有能力的綜合展示。
寫作好的孩子,文法與閱讀一定也很不錯。反之則不一定。
台灣學生考雅思時,寫作成績是最低的,往往能與其他三個能力差到0.5分。不要小看這0.5分,它就能決定學校會不會錄取你。
學校考試不是太看重寫作,被分配到的分數也不太高,所以可能形成了一種印象:即使寫作拿滿分,對總體成績影響也不大。相反的,如果多對幾題選擇題,就能補回來了。
但現實是,國際英檢的評分標準聽、說、讀、寫都是以同等的成績計算,不存在哪一個分數佔比多,哪一個少的情況。
因此,每項能力的真正價值就展現出來了。
那麼應該怎麼做呢?
回到第一個秘訣:
3 準備多元評量方式
以往,評量方式比較狹窄,通常只有考試這一項方式,不僅逼的孩子痛苦,家長也難受。
近幾年,評量方式越來越不同,創造了不以獨木橋的單一方式來衡量孩子的學習情況。
每個人都不一樣,每位孩子的學習也不能用同一標準量化。
考試有考試的好處,但也只側重某一面向的考察。
因此,通過不同的方式對學習進行多面向、多角度的檢視更能全面了解的孩子的實際學習情況。
根據布魯姆的理論 (Bloom’s Taxonomy),學習應該要運用知識達成不同的目標,才是真正的學習。
最好能設計不同階段的活動協助孩子應用知識,將較硬的知識與素質結合起來。
learnbettereducation.com/2019/03/30/a-24
除了考試外,我們還可以專注在學習過程的評估上。研究表明,孩子比較傾向動態評量方式,例如:口頭回答、學習單、作業、實際操作等。
在學英文的情境裡,我們可以設置靜態與動態評量。考試之餘,帶領孩子進行一些任務性、注重過程的活動,像是做一個一分半的演講,寫一封email, 聽一篇短故事並且復述,讀一張海報後說明內容...等等。
一開始,Ryan從完成一頁的簡報開始,再逐漸地用口語表達簡報,慢慢地他開始自己挑選想做的主題,簡報頁數也越來越多。有一次,他參加了簡報口語比賽,從過往的簡報中選一個最喜歡的(冰川融化)並做一些適當的調整後參賽。
比賽時,簡報的句子是否正確,資料是否充分,口語表達是否清晰、流暢,與評委的交流是否清楚無誤,這些都顯示他的能力與素養。
合適的考試與素養應該是相輔相成,不應是互相矛盾的。
知識吸收後需要創造出可以應用的場合,這樣,吸收才能得到價值。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幫助你了解如何更好的協助孩子成為既能考試,也能有自信地展現素養能力的人。
現在不妨客觀的評估一下孩子的各項能力。
你的孩子能力各項能力比較平均嗎?還是有些失衡?歡迎留言讓我知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