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復原力》:人有重新創造的能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今年讀的第一本書是《尋找復原力》,意外發現這是一本很棒的療癒之書。每次讀到創傷知情的內容總是讓我在心中不斷認同與讚嘆,在閱讀《尋找復原力》的過程中,常常能被作者的文字療癒到,不同於其他被劃分在「心理勵志」、「自我成長」類的書籍,作者的文字沒有那種心靈雞湯的「說教感」,而是如同在石頭湯蹲坐下來的情境一樣,創造出接納失敗、包容的空間,讓焦慮、挫折、自暴自棄的內心得以在其中喘息

對我來說,《尋找復原力》是一本關於「失敗教育」的書,以創傷知情的視野來看待自身的成長過程:我們如何學會從挫折中站起、如何面對失敗、如何看待自己。在台灣的父權社會中,我發現不少朋友(包含自己)都以極為嚴格的態度看待自己,一旦失敗或「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時,就容易產生「不健康的羞愧感」攻擊自我,漸漸地失去了「接納自己、善待自己」的能力,甚至最終也失去「接納他人、善待他人」的能力。

我原以為《尋找復原力》是關於創傷知情的知識,然而讀完之後發現,復原力不只是關於從創傷中療癒,更根本地來說,復原力是重新創造的能力,也是無論有無創傷都需要培養的接納自我的能力,是使人得以「成為一個人」的重要元素。因此,我會想推薦這本書給身邊每一個曾經無法好好善待自己、無法與自己和解的人。以下分享心得:


毒性正能量,讓我們不願意看見失敗

作者提到,建立復原的第一步是要去看見與面對挫敗,然而崇尚正能量的社會往往讓失敗淪為一件可恥、避而不談的事。這使得我們容易將挫折歸因於自己並壓抑到內心深處,責怪自己不夠好甚至討厭自己。

正是當我們失敗、生活不如預期時,我們才能去碰觸內心的脆弱面和赤裸的情緒。而正是藉由和赤裸的痛楚靠近,我們才能粹鍊與成長,才能更和別人的脆弱與痛苦待在一起。……我們在面對負面情緒時,最常做的事情是去逃避,但復原力來自於我們能夠去歡迎那些不被歡迎的—痛苦、脆弱、羞愧、不完美。」P.91

儘管所有人都知道「失敗為成功之母」這句話,但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幾乎不曾好好談過失敗的價值在哪裡。我們懼於失敗、痛苦、疼痛,希望事情永遠保持在正向的狀態


痛苦與快樂相對而生

生命是由快樂與痛苦所共同組成,當我們推開痛楚,也就一併推開了喜悅。每一次經歷挫敗、失去與困境,產生痛楚的情緒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是我們面對內在或外在環境的回應,任何一種情緒都沒有對錯,但是我們不斷逃離痛苦情緒,就失去了學習與痛苦情緒共處的機會。」P.64

在《尋找復原力》當中,作者多次強調:生命是由喜悅與痛苦交織而成,感受痛苦與負面情緒就是身為人的一部份,有這些情緒代表我們真實地活著。換言之,生命中總是存在高低起伏、痛苦與快樂,若為了逃避痛苦而讓內心變得如鋼鐵般堅硬,那麼同時也失去了彈性,無法感受到情緒。

然而,負面情緒仍然會讓人想逃避、壓抑、蒙混過關,究竟該如何看待呢?我很喜歡作者引用的比喻,將情緒視為新聞報導,為我們帶來各種身體反應的訊息,這凸顯了負面情緒的價值,也就是顯示身體有什麼資訊,在「不舒服」的背後藏著什麼需求。

「每一種情緒都是訊息,負面情緒尤其重要。憤怒在跟你說你被侵犯了,或是有不公義的事情發生了;恐懼跟你說有危險;悲傷說你失去了重要的東西;失望告訴你,本來期待的事情沒有發生;羨慕告訴你,你也想擁有那些別人有的東西;忌妒是一種恐懼,你怕失去對你重要的人事物;孤獨告訴你,你需要被看見,與人連結;壓力說你乘載了許多來自外界的期待,以及別人加諸在你身上的需求……」P.90

作者反覆提到的這個觀點指出了「正面與負面都是人的一部份」,唯有兩者都接納時,才能讓自我趨向完整。這也能延伸到《擁抱陰影》。


情緒需要被哀悼、被見證

哀傷不是問題,不需要『解決』;哀傷需要的是一個空間讓痛苦能夠舒展,能夠被見證。哀悼需要情緒流動,當我們壓抑情緒不去感受時,這些哀傷就卡住了。」P.73

接納了負面情緒的存在後,在學習如何面對時,我認為很重要的步驟就是「哀悼」。哀悼是與負面情緒共處的方法,我們哀悼無法挽回的事情、哀悼過去的自己、哀悼任何形式的死亡。在哀悼的同時,情緒得以被命名、被見證、被好好埋葬

每一件事情對於自我來說都可以被區分為「有意義/無意義」、「我想要/我不想要」兩部分,而為負面情緒哀悼的意義是,嘗試與「我不想要」的那部分相處,如同鐘穎老師在《擁抱陰影》所說的,從對立走向相對,這麼做的同時,接納自我的空間變大了,接納他人的空間也變大了


走過橋的勇氣

「她說:『你願不願意走過橋,去拜訪另一個人?』也就是說,你願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或觀點放在你所在的橋的這一側,然後抱著開放的心胸,越過橋,進到另一個人的世界,真心真意去認識與理解這個人?」P.195

對我來說,復原力關乎的不只是如何看待失敗,更根本地來說,也是如何看待自我不一樣的部分、抗拒排斥的部分,關乎每個人如何看待「差異」、容忍差異的能力。我很喜歡作者引用「走過橋,與另一個人相會」的比喻,意思是指:我們是否有勇氣真正允許自己去理解對方,帶著勇氣走到彼岸

這馬上讓我想到Rogers在《成為一個人》提到:「瞭解是很冒險的。如果我讓自己確實地瞭解別人,我可能會因為那種瞭解而發生改變,而我們都害怕改變。」

走過橋,與另一個人相會」意味著我們必須先放下自己的擔憂與防衛,拿出勇氣向未知的彼岸跨出一步。我覺得「與另一個人相會」不只象徵要瞭解他人,也象徵著要瞭解自我的陰影,因為「差異」不只存在於我們所觀察到的他人身上,自我存在著陰影,能夠走過橋的勇氣也是擁抱陰影的勇氣


結語:人有重新創造的能力

閱讀《尋找復原力》的過程中,我腦中浮現的關鍵字是:失敗教育。我想到過去在討論貧窮議題時,我發現社會大眾對於無家者的無視和敵意顯示出社會多麼抗拒失敗,將失敗視為可恥的事情。同時,在無家者身上我也發現所謂的「習得無助感」,也就是失去了再一次重新開始的勇氣。

復原力不只關乎社會文化如何教導我們看待失敗,也關乎每個人的容納差異的能力、是否有勇氣擁抱自我的陰影。我很喜歡鐘穎老師在《擁抱陰影》所說的:「對立會使我們生命的立足點越來越小,相對卻允許自我能被兩者同時穿越。」當我們越壓抑負面情緒、無視失敗時,只會讓情緒產生對立,把所有力氣花在對抗

然而,無論是個體化或是道家哲學的教導,都指向:我們不要對抗情緒,而是穿越其中。在「有意義/無意義」之間存在一條界線,而我所學習到的修行即是:覺察有意義的部分、接納無意義的部分,消融兩者之間的界線

從對立走向相對,幫助我們能夠創造空間,鬆動原本僵化的情緒能力,讓情緒得以流動,自我能穿越其中,因為任何情緒都是自我的一部分,不需要去對抗它,只需要改變與其之間的關係,仔細傾聽並融為一體

《尋找復原力》帶來不少療癒,我最喜歡的就是走過橋的比喻,我也想到在《艾格妮撿風景》的撿拾如何扣連到無家者議題。總之,復原力需要的是勇氣,是「成為自己」的勇氣、是擁抱陰影的勇氣,唯有當我們願意面對「真實」時,陰影才有可能被整合,創傷也才有機會被療癒

最後,我想最重要的事情或許是信念我們必須相信人有創造的能力,也有重新創造的能力,這樣的信念賦予我們勇氣走過任何一座橋、跨越到任何彼岸

『對立』會使我們生命的立足點越來越小,『相對』卻允許自我能被兩者同時穿越。舉情緒為例,正因我們認為身心健康的狀態是我,甚至正向積極的情緒才是我,因此就視難過、悲傷、憤怒、沮喪等負面情緒為寇仇,急著想要擺脫或『治療』這些並不屬於我的東西。我越執著於我渴望的狀態,就越得迴避所有會丟失這些狀態的情境,從而只留下了狹小的空間給自我。這是人處於對立的狀態。而在相對的狀態中又如何呢?在這個情境中,我們知道無常即是真理,知道每一種情緒狀態都是自我的一部份,自我雖然對情緒複雜,但卻不是情緒的主人。我們允許各種情緒來,也允許各種情緒走,猶如天上的白雲,海面的波濤。」《擁抱陰影》P.18

閱讀書摘

《尋找復原力》|閱讀書摘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文揚的沙龍
12會員
9內容數
林文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15
很值得放在心上的忠告是,看見社會的現實面,少點擔心,多點「活在當下」。有人說過,人性本懶,Shameless則凸顯出人人都是無恥之徒,人類是逐利益而生的存在,都是會為了自身利益考量的自私鬼,所以少在那邊裝作道德高尚的人。這也是Frank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5/02/15
很值得放在心上的忠告是,看見社會的現實面,少點擔心,多點「活在當下」。有人說過,人性本懶,Shameless則凸顯出人人都是無恥之徒,人類是逐利益而生的存在,都是會為了自身利益考量的自私鬼,所以少在那邊裝作道德高尚的人。這也是Frank的生存之道。
Thumbnail
2023/06/02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2023/06/02
當案主可以主動做出決定時,那麼就如《成為一個人》所說的可以更加成為自己,這中間要克服的是:該如何為自己做出決定?該如何信任自己的體驗?該如何面對挫折的可能?承擔失敗的風險?這個過程也就是「成為自己」了。
Thumbnail
2022/10/03
「誠」字代表的是真誠,對自我的真誠、對他人的真誠、對創傷的真誠、對陰影的真誠,對死亡焦慮的真誠、對生命的真誠。「真誠」這件事,實為人生最重要的,真誠的精神即串連起《成為一個人》、《逃避自由》、《擁抱陰影》、「一致性溝通」等。特別想指出的是,「誠」也包含了「對苦難的真誠」。
Thumbnail
2022/10/03
「誠」字代表的是真誠,對自我的真誠、對他人的真誠、對創傷的真誠、對陰影的真誠,對死亡焦慮的真誠、對生命的真誠。「真誠」這件事,實為人生最重要的,真誠的精神即串連起《成為一個人》、《逃避自由》、《擁抱陰影》、「一致性溝通」等。特別想指出的是,「誠」也包含了「對苦難的真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受傷的總是善良的人,但每次受傷都代表著一次成長,這個道理是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領略到,也令我學會了走出傷痛的3個重點:勇氣,原諒和重設。
Thumbnail
受傷的總是善良的人,但每次受傷都代表著一次成長,這個道理是我在人生最低谷的時候領略到,也令我學會了走出傷痛的3個重點:勇氣,原諒和重設。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這幾年上了些創傷知情的課然後呢? 這本書提到了解發生過什麼事情之後,你該如何復原?知道自己為什麼痛苦,改變面對創傷的方式,及對這世界的看法,進而找到改變人生的內在力量。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是很糟糕的事發生在我身上,而不是我很糟糕 去看見、接觸我們的創傷與過往被封印的情緒,不代表我們正在責怪誰;我們會痛,不代表就是要去說「是誰的錯」;更甚者,對方可能需要為當時這樣對你負責任,但這仍然無法末煞你們現在的關係,以及曾經擁有的美好回憶
Thumbnail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真正的放下,是不介意再度提起。」 這是我第二次看這本書。 兩次看這本書的原因也是一樣,就是失戀。
Thumbnail
復原力不只關乎社會文化如何教導我們看待失敗,也關乎每個人的容納差異的能力、是否有勇氣擁抱自我的陰影。
Thumbnail
復原力不只關乎社會文化如何教導我們看待失敗,也關乎每個人的容納差異的能力、是否有勇氣擁抱自我的陰影。
Thumbnail
心理學說的「復原力」,其實指的遠遠不僅是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如果無法將負面經驗轉化,所謂的受挫力強也只不過是「勇於認錯,絕不改過」而已。
Thumbnail
心理學說的「復原力」,其實指的遠遠不僅是從挫折中復原的能力,如果無法將負面經驗轉化,所謂的受挫力強也只不過是「勇於認錯,絕不改過」而已。
Thumbnail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Thumbnail
  創傷不是你的錯,但復原是自己的責任。 以上方法都是在打破你受情緒控制;你封閉自己的狀況,你不是情緒,所以透過感知情緒,就可以了解到情緒不等於你,和你是不同的存在,所以呢?你覺知它,觀察它,隨它起伏,它就比較控制不了你了;你出外去動,你感恩,你助人,就沒有再封閉自己了。但這些對當事者是否有效,則
Thumbnail
人生是一趟「創造」與「療癒」的旅程,我們留下了故事也帶了些傷痕,旅途中難免受了傷,無論是在肉體還是心靈上⋯
Thumbnail
人生是一趟「創造」與「療癒」的旅程,我們留下了故事也帶了些傷痕,旅途中難免受了傷,無論是在肉體還是心靈上⋯
Thumbnail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Thumbnail
● 書名:尋找復原力:人生不會照著你的規劃前進,勇敢走進內心,每次挫敗都是讓你轉變的契機 ● 作者:留佩萱 ● 出版社:遠流 ● 陳揚的小小介紹:     我曾有介紹過我很喜歡留佩萱的文字,常在她文字之中找到一些生命中的柔軟之處。如果我前一本介紹的《心理韌性:顛覆起跑點迷思,教出有耐挫力、熱情與目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Thumbnail
被討厭的勇氣,感受真實的自由 去年的此時,我的焦慮症復發,每天每天情緒都很低落,自己完全淪陷在挫敗之中,我腦中依然浮現當時看完醫生的書面,在診所門口,自己眼淚止不住的狂洩,我無法管別人的眼光,當下只能把心裡的苦、難過,全部由眼淚渲洩出。 我一直以來,把自己繃得太緊,我希望自己可以把各種身份都做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