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人有義務去愛│失速母親 À plein temps (202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然而這部片絕對是一部愛的故事,只是劇情並不特寫氾濫到無限上綱的母愛,這樣的作法反倒有點特別:角色的處境與情感更多呈現在一個受壓迫的無力狀態下,人還有什麼選擇、還能給出去什麼;這也彷彿在反問觀眾,如果僅得出「為母則強」這樣的結論,是否把「母愛」看得太理所當然?又為何我們對於電影中忘了支付贍養費、從沒現身、電話總是不通的父親,沒有相同愛的要求?
或許這是因為「愛」,不論對愛人者與被愛者從來不是毫無代價的。這話之於戀人間的愛情是容易被理解、接受的,但就親情而言卻可能遭到質疑;父母對子女「天生」的愛,甚至作為「人與禽獸之別」的理論之一,更多代表著人們多麼渴望被無私、無條件愛著的情感需求,逐漸成為了另類的集體道德束縛,而這種束縛又再與性別議題緊密交織,畢竟「天生」目前在生理上也多由母體擔負,那樣與子女緊密的聯繫某程度也像是道鎖鏈,謳歌「母愛」其實又是硬生生的一道高標,而父輩則要承受更多外顯的、可能量化的期待,那樣的壓力「還不夠多/大」嗎?加上父權形象缺失柔軟的一面,使得人們對於父愛沒有那麼多的「苛責」。然而如果所謂「親愛」是如此受社會性左右,渴求的對象、重量可被權衡、移轉,也間接證明了人們對母愛、父愛的態度其實早就遠離「天生」、「無私」,尤其是母親,實際上毫無必要接受集體情勒去擔負對子女無窮盡的義務與責任。
亞洲的我們似乎很難想像,但長期養成的價值觀、道德觀將深深影響我們的觀看。如,台灣將本片翻譯為<失速母親>,原名<À plein temps>僅僅談的是「全職」的狀態,當我們過度陷入角色的母親身分,這部片也就只是另一部談母愛、性別議題的電影,但試著將主角Julie看做一個單純的人、「不過剛好是位母親」,戲劇的衝突將變成個人和整個集體的對撞,如何在別無選擇時為了生存想方設法極力變通,這個角色就成為了所有現代人(不限於女性、不限於母親)的縮影。
Julie體現了近年的「斜槓」顯學實質上是個被抹粉施脂的髒字,它並不是什麼了不起的新概念,倒更像是一種包裝後的陰謀,每個人的不同身分本就是斜槓,只是現在必須做的比更多還要多,你,必須是全職A、全職的B、全職的C……生活中只有不斷追加的責任,而責任的本質並不具備通融、折衷、體諒、商量的彈性,所有責任都在要求人們全力以赴,為了生存,我們只能在夾縫中不斷奔跑、壓榨自己僅有的腦汁/心力/時間而支離破碎,為了不讓他者失望,我們只能忽視自己內心的情感、想望,成為失敗的自己。
交通大罷工使Julie的處境雪上加霜,法國的罷工文化做為本片中微妙的框架:本意在爭取勞方權益、爭取勞資對話空間,試圖解放受壓迫者的手段卻成了另一種壓迫的力量,沒有工會支持的個人,如同Julie只能為了他人的大我犧牲自己的小我,她的窘境就算能被明白卻無法被諒解,同為勞工的她在理性上必須支持那些勞方主張權利的方式,集體的權利永遠比個人的權利來得更高,使她在情感上也無法抗議罷工對她造成的負擔,無人聞問她的權利是否被侵犯、無人在意屬於她的對話空間又在哪裡?
即或如此Julie堅韌、冷靜不斷在死路中尋求各種生機,似乎也順著觀眾的不忍與同情,給予她一個獲得解救的結局。只是現實生活中,更多人們沒那麼幸運能被允許這樣喘口氣,日復一日面對相同處境需要多大能耐不崩潰、多大勇氣不放棄?沒有一項責任、沒有一種愛是理所當然的,我們都得在集體秩序與自我認同之下不斷做出選擇,每個人、每一天,to be or not to be.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36內容數
看電影的人 / 讀字的人 / 寫字的人。作為一個記憶力極差的人,以書寫,留下此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論寫作 的其他內容
成長,不是往前看而是回頭看才有的體悟,必須得看穿時間這物理性的殘酷,才懂得包容過去、理解現在的自己。<光陰的故事>便是時間教會我們的事,也不只關乎角色的個人更折射了一個世代集體的生存處境,原來這樣地活著既寂寞卻不孤獨,或許越是明白何以長成現在的樣子,也越能同理那麼多與我們不同卻又相同的人們.....
當人們試圖以自我的投射強加為布紐爾和達利的意識時,或許更值得揣想的是他們兩人為何刻意逆反觀影默契的那份意圖。開場的「Li était une fois」(Once upon a time),即是中文裡的「很久很久以前」以及最終的「Fin」(The End),依舊把本片鑲嵌在這個傳統敘事的頭尾中...
一段感情、婚姻都不該由單方面決定,然而他的一句「妳憑什麼扮演受害者?」重點不在「扮演受害者」而是「妳憑什麼」,完全暴露他必須相信自己擁有絕對主權那股理直氣壯,以死亡為要脅的瘋狂是要從生命的本質讓Harper狠狠認清她天生囚徒的身分,這也使Harper不確定丈夫的死是否令她「痛苦」......
旁白形式刻意模仿一種閱讀感,成為了一部影像化的現代版(非)童話。Tom的天真在於他將愛情、幸福與真命天女畫上了等號,他對電影<畢業生>的喜愛體現了一個奇妙的誤讀,這部百大電影經典的主題更著重在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Ben對於人生、未來、社會化的探索與叛逃,然而Tom和多數的我們一樣,被片尾Ben..
他並沒有所謂探險家的使命,越是深入雨林越是靠著與妻子艱難的通信拽著所有的依戀;他來到橡膠大亨的雨林歌劇院甚至感到新奇,仍崇拜大英帝國的他自然而然沒有文化殖民那樣批判的意識—全片對此也點到為止,僅令人聯想到荷索的<陸上行舟>卻不繼續往人類的癲狂、妄想展開,而能專注文明之於角色自身的衝擊,一切轉折...
本片不是為了「懷舊」而存在。它具備超越時間限制的一大要素—熱血,再加上戰鬥機空戰做為主舞台助攻,將人類對飛行的偏執推到極限,它更像是佔據了不敗的公式,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影迷都能找到自已的方式去投射情緒。所謂的懷舊,則在於續作如何將主角的故事從前作中延展開來,除去那些年輕一代可能不了解的「致敬」...
成長,不是往前看而是回頭看才有的體悟,必須得看穿時間這物理性的殘酷,才懂得包容過去、理解現在的自己。<光陰的故事>便是時間教會我們的事,也不只關乎角色的個人更折射了一個世代集體的生存處境,原來這樣地活著既寂寞卻不孤獨,或許越是明白何以長成現在的樣子,也越能同理那麼多與我們不同卻又相同的人們.....
當人們試圖以自我的投射強加為布紐爾和達利的意識時,或許更值得揣想的是他們兩人為何刻意逆反觀影默契的那份意圖。開場的「Li était une fois」(Once upon a time),即是中文裡的「很久很久以前」以及最終的「Fin」(The End),依舊把本片鑲嵌在這個傳統敘事的頭尾中...
一段感情、婚姻都不該由單方面決定,然而他的一句「妳憑什麼扮演受害者?」重點不在「扮演受害者」而是「妳憑什麼」,完全暴露他必須相信自己擁有絕對主權那股理直氣壯,以死亡為要脅的瘋狂是要從生命的本質讓Harper狠狠認清她天生囚徒的身分,這也使Harper不確定丈夫的死是否令她「痛苦」......
旁白形式刻意模仿一種閱讀感,成為了一部影像化的現代版(非)童話。Tom的天真在於他將愛情、幸福與真命天女畫上了等號,他對電影<畢業生>的喜愛體現了一個奇妙的誤讀,這部百大電影經典的主題更著重在由達斯汀‧霍夫曼飾演的Ben對於人生、未來、社會化的探索與叛逃,然而Tom和多數的我們一樣,被片尾Ben..
他並沒有所謂探險家的使命,越是深入雨林越是靠著與妻子艱難的通信拽著所有的依戀;他來到橡膠大亨的雨林歌劇院甚至感到新奇,仍崇拜大英帝國的他自然而然沒有文化殖民那樣批判的意識—全片對此也點到為止,僅令人聯想到荷索的<陸上行舟>卻不繼續往人類的癲狂、妄想展開,而能專注文明之於角色自身的衝擊,一切轉折...
本片不是為了「懷舊」而存在。它具備超越時間限制的一大要素—熱血,再加上戰鬥機空戰做為主舞台助攻,將人類對飛行的偏執推到極限,它更像是佔據了不敗的公式,不論是過去或現在的影迷都能找到自已的方式去投射情緒。所謂的懷舊,則在於續作如何將主角的故事從前作中延展開來,除去那些年輕一代可能不了解的「致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日本電影《異國日記》和2018年的法國電影《我的巴黎舅舅》,都探討了領養這個主題。這些電影呈現了在家庭成員過世後,主角決定領養孤兒的故事,並探討了愛和家庭的多元化。觀眾可以從中感受到愛的力量,以及對未來的樂觀態度。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母愛與本能母性之間的關係。文章探討了一位母親透過面對自己的過去,來恢復本能具備的能力,並以個人觀點提供了一些思考。作者觀點認為世界上本沒有母愛這回事,更別提什麼母性本能。如果你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母愛而感到自責難熬的人,這篇或許會給予你幫助和陪伴。
Thumbnail
「愛是世上唯一的普世價值。」《愛情性本論》以哲學思想為愛慾的主題進行辯證,女主角蘇菲亞就此成了她口中愛情理論的實驗品。作為一名40歲的中年女性,面對現階段「感情」的掙扎,兩名男性角色分別掏出了她理解「愛」的兩面。其一是她的老公札維耶,她精神上依靠的靈魂伴侶,兩人總能平等地交談如此愜意,幾乎成為朋友般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許多女性面對結婚以後的角色轉變,以及在家庭中忍耐與付出的境況。同時也提醒男性在家庭中應該更多照顧自己的妻子。
Thumbnail
當一位母親在自己熱愛的事情上,學習也好,發光發熱也好,讓小孩看到,並自己去思考這究竟是不是他們要的,這才是渲染力。至少,到了老年,我不希望成為對著子女訴苦:「都是因為你們,我放棄了我自己的人生。」這樣的女人。
Thumbnail
法國電影《墜惡真相》運用懸疑驚悚的敘事結構,展現了當代社會中女性創作者所面臨的困境與壓力,女性主義批判意識深受包藏,透過荒謬的審判過程,對法庭和媒體上的「厭女」言論和指控進行回擊。
Thumbnail
隨著時代演變,談戀愛、結婚、生子已經不再是一生中必然的過程。為此,從來沒有談過戀愛的人也並非少數。 然而,也不是所有人都樂於當個母單。為什麼不知不覺就走到這一步了呢?這次將介紹母胎單身男女特質,以及擺脫母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