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心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中華道統文化有十六字心傳: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

語出自《尚書•大禹謨》,相傳堯禪讓給舜時,就只囑咐一語「允執厥中」,意思是說:治理天下,就全憑那個「中」。中,即是道心、即是仁心、即是天心,亦即是良心的合理點。其後,舜把天下的重擔交託給禹,便推衍為這四句,後世稱為十六字心傳。

「人心惟危」,人心雖然變化難測,然而「道心惟微」,道心、仁心、天心卻是微妙而有力有理,只要精誠主一,依道心、仁心、天心而執中而行,天理就在吾心,公義也在民心。(這句話,網絡有很多解釋,真是不敢恭維)

陽明的思想學說,重點有「知行合一」和「致良知」,而整個陽明的學說,稱之為「心學」。陽明說:「聖人之學,心學也。」

在龍場悟道,陽明悟出「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也就是說,聖人並非有一個楷模、有一個樣子,讓人去模仿去學習的。孟子早就講過,人之有本能,是不學而能。實際上,聖人之心,人人皆有,只是肯不肯鼓起道德勇氣,踏出第一步,立志為「良心人」而已。這個觀點,其實就是孟子所說的「人皆可以為堯舜」的意思(同理,眾生皆可以成佛)。堯舜,就象徵聖人,象徵良心人,而人皆可以為堯舜,就是人人皆可以成聖成正,這就是肯定人人的「格」本是平等的。換句話說,要成為聖人,要成為正派人,吾性自足,毋須外求,即使要求,都只是把放失之心找回來而已。

既然人皆有本心,而事事物物的是非曲直,道德對錯,完全逃不過本心;故此,事事物物的是非之理、道德之理,即在本心,故云「心即理」。孟子說:「盡其心,知其性;知其性,則知天矣。」也就是說,人能盡其本心,時時問良心,事事憑良心,這就可以體認自己稟之於天的本性,就可以體受天理之所在。

「心即理」,其實並非陽明首先提出的,那是南宋與朱熹同時的陸象山所提出的。象山云:「天之所以與我者,即此心也。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象山所言的,實是孟子學。孟子指出人皆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四端之心,實即吾人之道德心。故此,陽明心學,其實亦即是孟子的心學。無論是心傳,無論是心學,無論是心法,皆是人心、皆是道心;而人心與道心,一也。

良知人人本有,不必依法而行,依心直道而行可也。

(寫於2022年7月28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5會員
839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2023/12/16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3/12/16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2022/12/10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2/10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2022/10/06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2022/10/06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誠正章第十二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正心,是做人的基礎,更是修行的要點。心是身體的主宰,意念是心的作用,心意發動,身體就有所行動。心意向善,則有善行,心意向惡,則有惡行,心意煉定,才能不屈不
Thumbnail
以下內容接續上篇整理,第一段為參考內容摘要,第二段為個人闡釋: 誠正章第十二 《大學》云:「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誠意正心,是做人的基礎,更是修行的要點。心是身體的主宰,意念是心的作用,心意發動,身體就有所行動。心意向善,則有善行,心意向惡,則有惡行,心意煉定,才能不屈不
Thumbnail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甜香沁入道 淡紫映心來 清風過眼前 花雨落滿天 第四十九章「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聖人在天下,歙歙焉為天下渾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聖人皆孩之。」 聖人恆在「無」的狀態,以百姓心為己心。 「信」即是使民得其所欲。
Thumbnail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小,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無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大是小的累加,以意全其未成之相。 「古」十口,靈的形狀。
Thumbnail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 第六十三章「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大小多小,報怨以德。圖難於其易,為大於其細。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是以聖人終不無大,故能成其大。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 大是小的累加,以意全其未成之相。 「古」十口,靈的形狀。
Thumbnail
當心不復存時,想即成相;合一,必然有所感受,而成咸,即成全。 感同身受,感而遂通。大部分的人的陳述與經驗,是由想而來的,是推敲來的,不是由合一,感受來的。合一即容,容即溶,是互相流動的。不合一,即著。能知人者,必合一。以為知人者,是推敲,沒有合上。
Thumbnail
當心不復存時,想即成相;合一,必然有所感受,而成咸,即成全。 感同身受,感而遂通。大部分的人的陳述與經驗,是由想而來的,是推敲來的,不是由合一,感受來的。合一即容,容即溶,是互相流動的。不合一,即著。能知人者,必合一。以為知人者,是推敲,沒有合上。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知」在回到生命本源的狀態下會使天下有裂縫,於是分裂會一直發生,直到完整,直到容納的空間形成,於是「道」的展示,會一直持續運作,就算沒了身體也不會停止。
Thumbnail
「常與實相相應。自然遠離諸過。會第一義。清淨真心。」—《楞伽經》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常與實相相應。自然遠離諸過。會第一義。清淨真心。」—《楞伽經》云 永明延壽大師 (904~975) 唐末五代僧。淨土宗六祖,法眼宗三祖。曾召集慈恩、賢首、天台三宗僧人,輯錄印度、中國聖賢二百人之著書,廣蒐博覽,互相質疑,而成《宗鏡錄》一百卷,會融諸法同入心宗。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5.7.13 良因法師 隨筆 佛眼曰: 「人生天地間,稟陰陽之氣而成形。 自非應真乘悲願力出現世間,其利欲之心,似不可卒去。 惟聖人知不可去之利欲,故先以道德正其心,然後以仁義禮智教化提防之。 日就月將,使其利欲不勝其仁義禮智,而全其道德矣。」 《與耿龍學書》 【演蓮法師譯文】 良因贊曰:
Thumbnail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Thumbnail
2014.12.23 良因法師 隨筆 圓悟禪師曰: 「學道存乎信,立信存乎誠。 存誠於中,然後俾眾無惑。存信於己,可以教人無欺。惟信與誠,有補無失。 是知誠不一,則心莫能保;信不一,則言莫能行。 古人云:『衣食可去,誠信不可失。 惟善知識當教人以誠信。且心既不誠,事既不信,稱善知識可乎?』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菩提心修學述要 2012年五月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於洛杉磯淨宗學會。 我們都有善惡念,我們怎麼去控制它呢? 所以,一個聖賢他如果是放縱自己的心念,他就變成一個狂妄的惡人;一個狂妄的惡人他能克制心念,他就變成聖人。 那麼這一段是一個總說。總而言之,人要能夠善調心念,這個是一個關鍵。 法門沒有高下,成敗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Thumbnail
家庭教育・敦倫積德 (五) 大修和尚 慈沁工作小組共成 ◎世亂極矣,人亟ㄐㄧˊ〔急切〕望治。治之之道,本至近而至易。而世之聰明者,每欲立異,以冀凌ㄌㄧㄥˊ架ㄐㄧㄚˋ〔超越〕古人而上之。 至其自修之因果,則曰:「惟聖罔念〔失正念〕作狂〔凡夫〕,惟狂克念〔克除邪念〕作聖」,聖狂只在罔念克念而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