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是道德價值的源頭

本心是道德價值的源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人家來探病問候,通常都會回謝:有心,有心!而沒有人會說:有金,有金!因為人家來探病,儘管山長水遠,交通轉折,就是關心。如果沒有心,或不太用心,要虛情假意,矯情虛飾,人家都懶得來呀。有心,是最重要的。

除了有心之外,難道就不用其他知識上的事理了嗎?

陽明有個愛徒,也是陽明的妹夫,他叫徐愛。
【原文】
愛問:「至善只求諸心,恐於天下事理,有不能盡?」
先生曰:「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

【解讀】
陽明講「心即理」,是指心才是理的主宰,而本心就是天理,捨棄本心,就沒有理的存在。換言之,所有的視、聽、言、動,以致天下事理,其根本都必須放在心上,而不在事上。故此待人接物,必先心正,必先意誠。心正則事公也,意誠則真切也。

【原文】
愛曰:「如事父之孝,事君之忠,交友之信,治民之仁,其間有許多理在,恐亦不可不察。」

先生嘆曰:「此說之蔽久矣!豈一語所能悟?今姑就所問者言之: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箇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箇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箇信與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無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須外面添一分。以此純乎天理之心,發之事父便是孝,發之事君便是忠,發之交友治民便是信與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解讀】
所謂「去父上求箇孝的理;去君上求箇忠的理;去友上、民上求箇信與仁的理」;這都是捨本逐末,都是緣木求魚。

不錯,落在事情的本身上,是有許多知識上的理,但那些都是枝節。那些枝節不是不重要,而不是根本。根本,就在此心,所有孝忠(對事盡己之謂忠)、誠信、仁義,皆各自在心中,只要在自己的本心下工夫,去除私念,天理就會從本心浮現的。

陽明又打了個比喻,說:「譬之樹木,這誠孝的心便是根,許多條件便是枝葉。須先有根,然後有枝葉。不是先尋了枝葉,然後去種根。」

真正的孝心,是發自心性的本源,根深則葉茂,葉茂則色榮,四季長青,地久天長,這孝心才能傳續於永世啊!

吾心自有光明月,這本心才是人格的力量,才是道德價值的源頭!

(寫於2022年8月2日)

avatar-img
yidai zhongshi ye的沙龍
64會員
847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
剛剛登入方格子,竟然有位新讀者追蹤我的〔陽明心學〕專題,實在難得。〔陽明心學〕一共寫了四十篇,由陽明先生的傳略,順序闡發其心學的核心,以致其弟子師友的遭遇。其中一位師友,出身進士,為官十五年,因追奉陽明心學,竟被藉故罷官還鄉,在回鄉途中,去信陽明問學,至於自身遭遇,則隻字不提,毫不憤激、不怨悔、不尤
當人生走進死暗的幽谷,不見天日,求助無門,還可以做些什麼?呼天搶地?抑或認命呀? 王陽明只是上書為同僚伸冤,仗義執言,說對諫官是不能因言獲罪的,結果因此而被下詔獄。忍受廷杖四十,已奄奄一息,被拖回大牢,恐怕還是九死一生的呀!
— —寵辱皆忘南元善(再刊) 當受到莫名的打壓,受到莫須有的指控,受到誹謗讒言,人身攻擊,甚至趕盡殺絕,斷人衣食,人離家散,在這樣的處境,如何面對自己的人生? 陽明屢受朝廷忌恨讒毀,廷杖下獄,生死一髮;即使在他的晚年,被朝廷奸佞指陽明心學為偽學,反傳統、搞山頭,至死後三十九年始得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