療癒師的追劇筆記《非常律師禹英禑》請別辜負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媽媽是好人」的信念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非常律師禹英禑》的完結篇,讓我大噴淚。特別是「女主角要說服『從未扶養過自己的母親』讓同母異父的弟弟按照自己的意願去面對錯誤」的那一段。

「請別辜負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媽媽是好人」的信念⋯⋯因為那種傷口會非常疼痛,而且久久無法痊癒。」禹英禑律師這樣說。

這段話直接戳中我的淚腺!
短短的三句話,女主角用豐富的情感,完美地演繹出「孩子會因為『爸爸/媽媽是好人』信念的破滅,導致內在世界崩塌,出現巨大的黑洞與傷痕,並且會持續很久、無法簡單痊癒」的狀態。

這讓「曾經相信『爸爸/媽媽是好人』」的我,在被觸及到傷痛的同時,也感受到了安慰。

是啊!我也是相信「爸爸/媽媽是好人」的孩子,那份單純和純真被看到了;此外,「費盡千辛萬苦地帶著傷口長大,然後用盡全力地讓自己痊癒」的努力,也被映照出來。

二週前,大女兒以「我」為主角所拍攝的紀錄片《相同,卻又不同的家》首播了!生理女性的我,在二〇一二年的年初,加入了太太和女兒們的家庭。
影片中,有「大女兒邀請我談談〔療癒〕,以及讓我的內在世界崩塌的〈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事件」的片段;播映過後,身為主角的我,和作為導演的大女兒,一起接受問答。

「有想過要與父親和好嗎?現在,與父親的關係如何呢?」一位參與者這樣問。

「我一直在為了『與父親和好』努力啊!甚至,在療癒之後的第一瞬間,我帶著興奮的心情、主動去和父親對話,想要讓他瞭解我並沒有怪罪他⋯⋯即便這二十年間,父親變得對我不聞不問,對這件事也都是避而不談。而我的父親,在我與他談及此事的時候,給出『不久前,我也這樣對外孫!』的回應;那時,我以為他有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然後也以為我們會就此和好⋯⋯但是,沒有!」我按照順序地回應了第一個提問。
過程中,我一邊說、一邊用眼神與發問者確認,確保我的回答有對應到他想瞭解的區塊。
「現在,與父親的關係,可能不是大部分的人所認定的『好』,但是我覺得現在這樣的距離,是好的。」針對第二個問題,我坦然地回應道;而發問者也在得到這個答案後,也用微笑點頭給出「瞭解了!」的非語言訊息。

「妳的爸爸怎麼會說出『他也是這樣對外孫』啊?」會後,有位工作人員特地跑來我身邊。

就在我因為思考而露出疑惑表情的時候,這位工作人員馬上以「如果,我偷了妳的錢包,妳來跟我說,我的回應是『我也偷過別人的錢包!』的話,這是在道歉嗎?」進行補充,而我也聽懂了她想表達的。
「其實,主動和我的父親對話的時間點,已經是十年前了!我後來有慢慢發現:父親當時應該是沒有要道歉的意思,是我自以為他是在道歉,有點美化了⋯⋯」我笑笑地說,而她似乎也是得到了想要的答案,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但是,這個提問一直迴盪在我的腦海。

順著這個提問,我向內整理自己,也發現:我沒有很仔細地進去感受過「父親其實並沒有感到抱歉!」帶來的震撼;或者說,在父親說出那句的時候,我還沒有處理這種龐大且複雜的情緒的力量。
而這一次,看《非常律師禹英禑》完結篇、聽到女主角說出「請別辜負一個孩子『相信自己的媽媽是好人』的信念⋯⋯因為那種傷口會非常疼痛,而且久久無法痊癒。」的時候,過去尚未被文字化的情緒,像是蓄積過久、遲遲沒有得到調節的水庫一般,洩洪而出。

原來!這是一股深不見底的失落。

這種感覺就好像⋯⋯我原本穩穩地踩在「我的爸爸/媽媽是好人」的基礎之上,相信著他們會因為身為父母而愛我,相信他們基於「以我的益處為核心」來傳承給好的價值觀、生活習慣。
但是,這塊基石坍塌了!
原本整個重心都放在上面的我,瞬間失去平衡地掉落到看不見盡頭的深淵,重重地摔進這個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洞⋯⋯想要爬出來,卻沒有任何著力點,整個人就像是摔在爛泥巴裡一樣,有站起來的意願,但因為沒有任何支撐的力道,只能再次陷落。

好在,在成為療癒師之後的十年多以來,我持續地向內修復自己、鍛鍊處理和感受情緒的能力⋯⋯終於,我來到可以直面這股黑暗的時刻。
這股黑暗,對發生〈父親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事件的時候,才八、九歲的我來說,是過於巨大的;這樣過大的重量,就像「給深蹲都還不熟練的健身初學者,直接挑戰蹲舉三百公斤」那樣,會讓人直接受傷。
但是,幸福的是,我在這些年有持續地修復和鍛鍊,讓自己的情緒肌肉慢慢地成長,於是可以再更深一層地面對這曾經讓人無法直視的黑暗。
行文至此,我在思考:真正的長大,關鍵是否在於能夠放下、修正「對父母的期待」?
對我來說,這是不是更代表著縮小「父親會正視『咬了我的胸口和大腿內側』」的期待,不再用過多的相信去期待父親會面對自己的錯誤,並且回過頭來、打破超過三十年的冷暴力,試圖地與我和好?
又或者,我能做的是讓自己離開,離開一直等待父親再次用笑眼看我的可能性。

你也看了《非常律師禹英禑》嗎?歡迎留言、分享喜歡的片段給我喔!:)
「內在小孩轉大人」將書寫在生活中和內在小孩扯上邊的事,可能是我自己的事,發生在我和太座之間、或是與孩子之間;也可能是孩子的事,發生在和我們之間或與同儕之間。總之,包羅萬象因為「從生活中所發生的事,抽絲剝繭之後找到引發不舒服感受的源頭」的這檔事,真的太好玩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工作是將腦科學應用於人工智慧(AI)的開發,身份則是養育男孩長大成人的母親,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二者的「瞬間的使用方式」不同,轉為數本暢銷書的基礎。 而我就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 母親一直有「我能與父親和好」的期待。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最近,讀了一本很有趣的書:《兒子使用說明書》。 作者,工作是將腦科學應用於人工智慧(AI)的開發,身份則是養育男孩長大成人的母親,她將自己的研究成果:男性大腦與女性大腦,二者的「瞬間的使用方式」不同,轉為數本暢銷書的基礎。 而我就是擁有男性腦的生理女性! 母親一直有「我能與父親和好」的期待。
《擁抱你的內在家庭》用華人視角完美地詮釋了〔內在家庭〕系統。用較為大眾化的語言很好地轉譯了專業術語,照顧到了理性的左腦;也用實際的案例來進行應用和剖析了不同的部分,在觸動到讀者的情感時,也照料了感性的右腦。 這是一本好讀的書,也是一個值得學習和應用的系統,我很推薦!
這幾天,大女兒拍攝的紀錄片《人生的十字路》開放點閱了! 在這部紀錄片中,大女兒以「女兒」的視角,以「媽媽,妳當初為什麼會選擇離婚?」為開頭,紀錄了「媽媽,在被爸爸第三次提出離婚時,選擇了離婚」,直到「二年之後,重新將女兒們的監護權爭取回來」的心路歷程。 在片中,我破天荒地說了重話!
從原生家庭裡蔓延出來、使人窒息的社交痛苦,就像看不見盡頭的隧道,黑暗且令人忐忑,甚至是舉步維艱。 但在一次又一次的〔療癒〕裡,我踏踏實實地、一步一腳印地辨識、修復創傷,讓自己的心智肌肉在過程中變得更加強壯,更有力量地讓自己離開原生家庭的黑洞⋯⋯於是可以和太太、女兒們攜手打造一個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媽!」葉宏月不可置信地看著麗娟,她完全沒料到平時冷眼看著自己被父親關進倉庫的母親,真實想法會是如此。 「那你如何肯定,你的孩子是因為害怕而假裝跟你一樣,而不是真的想法跟你一樣?」小問繼續詢問著。 「呃!」從麗娟的驚訝表情,很顯然她沒有預料過這種問題,讓她咬著下唇苦苦思考後說:「反正就算是謊言,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一位個案在阿卡西紀錄中解讀過程中的經歷。反映出因繼母的管教影響,導致自信心缺乏與家庭關係的困擾。專家引導個案釋放情緒、建立自我優點意識,並學會自我安撫。此篇文章探討如何從創傷中重新自我認識,尋找幸福的過程。最後,個案也針對情感關係中的溝通障礙進行了深度分析與解決,適合有相似背景的人士參考。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瘋人說》這本書是在講,作者(穆戈)在當精神病院的實習醫生時,與精神病患之間的故事,總共有十七個章回,其中「請幫幫我媽媽––雙重人格」這章回讓我特別有感,特別想寫成讀後心得,我記得當時我看完這章回時,心裡悶悶的,很想哭,特別想把心得寫下來。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我知道所有被視為斬釘截鐵的,必定得略去千瘡百孔的襯裡,我也相信最暖的擁抱與最利的刀鋒都來自家庭,而人最難面對的永遠是自己。 讀田威寧的《彼岸》 從未想過和缺席生命中三十多年的母親再見面:「明明早就結束了,卻缺乏真正的句號。」 我想起平路《坦露的心》,同樣在某一刻突然發現了瘡疤底下的秘密,像
倒霉兒把自己的筆給了尋色兒,尋色兒變成倒霉兒了。慈母不出孝子?尋色兒進入故事對蘊情兒說:我的母親是一個慈愛的母親,我從來沒有對母親說老大就在我心,要出來做次生佛這件事情,沒有辦法對母親說得清楚。這種匪夷所思的事情對誰都無法說得清楚,我們是局中人,到時我希望你可以幫我一把。 尋色兒又說:只要我們對母
Thumbnail
「媽!」葉宏月不可置信地看著麗娟,她完全沒料到平時冷眼看著自己被父親關進倉庫的母親,真實想法會是如此。 「那你如何肯定,你的孩子是因為害怕而假裝跟你一樣,而不是真的想法跟你一樣?」小問繼續詢問著。 「呃!」從麗娟的驚訝表情,很顯然她沒有預料過這種問題,讓她咬著下唇苦苦思考後說:「反正就算是謊言,
Thumbnail
他總覺得自己在對牛彈琴,「傷害我愛的人、傷害我的理想,妳和爸真的開心嗎?傷害妳的兒子,妳到底得到了什麼?」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性別身分不認同的心理創傷,以及自我療癒的過程。作者分享了在家庭中被母親忽視,以及傷害自我價值的經歷,並強調了療癒與自我接納的重要性,鼓勵讀者面對並接納自己的內在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