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友們是用筆或電腦、手機寫作呢?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升學考試寫作文必須手寫,多數人最早都是用筆寫作。不知有沒有文友仍用筆寫作,再打成文字呢?方格子的文友們是習慣用電腦或手機寫作呢?

知秋習慣用電腦寫作,昨天晚上到了爬格子時間,才驚覺筆記型電腦放在公司忘了帶回家。

怎麼辦呢?想到前幾天和仍在報社工作的學姊吃飯,被主管要求加發一條新聞,她不像過去一樣打開筆電寫稿,直接拿起手機寫完短稿。今年在方格子已經持續日更到8月下旬,可不能就這麼前功盡棄,乾脆試著拿起手機來寫稿。
用手機回LINE,仍不太習慣使用語音輸入,寫稿應該更難用語音輸入,就和回LLNE一樣用手寫吧!昨天白天看到台北百貨公司顧客搶買中部知名蛋黃酥的新聞,下班途中已經決定以月餅為爬格子主題,習慣口語化寫作,用手機寫起來似乎也挺順手的,寫著寫著,就完成大約700字的文章了。
回想起大學半工半讀,工作用的電腦為DOS磁碟作業系統,使用注音輸入法做報表、打報告,時常使用之下,一直沒有用心去學當時盛行的倉頡輸入法,一字最多拆5碼,且有些拆字順序不是用一般筆寫順序邏輯,實在學不太起來。
直到大三暑假去報社實習,發現報社打稿系統用大易輸入法,一字最多拆4碼,且多數是按照一般筆寫順序,加上覺得以後工作可能用得上,決心學不會倉頡,也得學會大易,沒想到很快就上手。
考上報社地方記者,被分派到地方跑新聞,台北總社已全面電腦化,但地方仍手寫稿、電腦寫稿並用,起初幾個月也用稿紙手寫發稿,買了筆電後,很快就習慣用筆電寫稿及發稿。
現在使用大易輸入法的人愈來愈少,5年多前更換筆電,由於大易輸入法長期沒有更新,一度出現使用問題,幸好太易資訊已推出 TSF 架構的大易版, 64 位元作業系統才可以順利使用。
雖然現在有「ㄅ半」、「新注音」、「自然輸入法」「Google輸入法」等各種好用輸入法,但使用大易輸入法已經27年,很難想像沒有大易的日子。

昨天手機寫作初體驗,發現也許更方便、更不受限的寫作方式是直接用手機,但就是怕一直看小小螢幕,我的高度近視+老花眼會受不了,還是偶一為之就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7會員
40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知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規模經營知名老店家,平時賣的綠豆椪、蛋黄酥等各式月餅數量固定,是師傅手做;但是中秋佳節訂單爆量,難免會招募二手師傅、臨時工幫忙,就沒有辦法那麼講究了。
雖然長大之後,各奔東西,但童年時期的純真互動,難以想像遠房表哥後來會變成這個模樣,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我的經驗法則,初到一個市場,不知選那攤買東西,挑人多的地方準沒錯,一定是物美價廉才會有這麼多顧客。
另一半、家人、接獲求助訊息的人所面臨的壓力,是旁人難以想像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更不希望發生這種事。
彼此頻率對了,就不是白目;頻率不對,就算不白目也不對盤。
為了政治傾向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何必呢!那些政治人物會幫你點眼藥水、生病照顧你嗎?不會!因此,聽婆婆這樣說時,總覺得這句話太犀利、太傳神了。
小規模經營知名老店家,平時賣的綠豆椪、蛋黄酥等各式月餅數量固定,是師傅手做;但是中秋佳節訂單爆量,難免會招募二手師傅、臨時工幫忙,就沒有辦法那麼講究了。
雖然長大之後,各奔東西,但童年時期的純真互動,難以想像遠房表哥後來會變成這個模樣,令人不勝唏噓。
根據我的經驗法則,初到一個市場,不知選那攤買東西,挑人多的地方準沒錯,一定是物美價廉才會有這麼多顧客。
另一半、家人、接獲求助訊息的人所面臨的壓力,是旁人難以想像的,他們比任何人都更不希望發生這種事。
彼此頻率對了,就不是白目;頻率不對,就算不白目也不對盤。
為了政治傾向不同,爭得面紅耳赤,何必呢!那些政治人物會幫你點眼藥水、生病照顧你嗎?不會!因此,聽婆婆這樣說時,總覺得這句話太犀利、太傳神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來聊聊創作工具吧。我在寫作的過程,一直忍不住想,現在的寫作工具也太便利了。仔細想想,幾十年前的寫作,還要用筆寫在稿紙上欸⋯⋯好啦我猜這裡很少有人這麼老,會知道有稿紙這種東西。但是,還是想說一下現代的工具真是方便。我一開始還沒決定要在方格子發表的時候,是用Google文件來寫我的作品的,那時已經⋯⋯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作為1980年代就用過「電子打字機」(回老家找一下說不定還在)和日系文書處理機的老用戶,我認為FreeWrite這類產品要做出來、或是有基本的打字功能完全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容的編輯。
Thumbnail
我拿筆,也用鍵盤。 用鍵盤打字,可以藉著幾乎和腦袋運轉一樣的速度紀錄正在想的事情,在打字的過程中,慢慢想清楚一些事情。 同時無限發散。 拿筆呢,可能一樣發散,但因為寫字的速度跟不上腦袋發散的速度,所以多少會稍微聚焦一點。而且,寫字總是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寫字還有一種排毒的作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後,SNS這些就只使用手機了。 先前有說過我都是使用Google的Keep記事,想到什麼就手機隨手拿出來拍照寫文,照片OK趕緊上傳發文分享,文章、小故事也是,就是很方便快速。 不過我只有在方格子用這個筆名,其他SNS都是使用廿多年來的帳號。 隻字片語、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因為使用安卓手機,一直以來我都是使用Keep記事本寫稿。 因為會自動儲存上雲端,所以就算用其他裝置,只要有登入帳號,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在其他裝置同步更新,換裝置也能無縫銜接,非常迅速方便。 其他手機像是iOS應該也有類似App可以利用。 然後剛好看到這篇,我沒有女朋友也沒辦法給建議🥹
Thumbnail
來聊聊創作工具吧。我在寫作的過程,一直忍不住想,現在的寫作工具也太便利了。仔細想想,幾十年前的寫作,還要用筆寫在稿紙上欸⋯⋯好啦我猜這裡很少有人這麼老,會知道有稿紙這種東西。但是,還是想說一下現代的工具真是方便。我一開始還沒決定要在方格子發表的時候,是用Google文件來寫我的作品的,那時已經⋯⋯
書寫的工具,以前沒有智慧型手機,只有功能性按鍵手機的年代,只要紙和筆就能寫,現在主要使用手機輸入,因為方便迅速,也不需要儀式感,想到什麼就用右手食指按按螢幕輸入Keep記事。 數位輸入還不方便的年代或者現在,大家寫文是否有使用專門書寫的記事本?我是沒有,所以先前發表幾則的詩詞短文,還是我從學生時
Thumbnail
作為1980年代就用過「電子打字機」(回老家找一下說不定還在)和日系文書處理機的老用戶,我認為FreeWrite這類產品要做出來、或是有基本的打字功能完全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內容的編輯。
Thumbnail
我拿筆,也用鍵盤。 用鍵盤打字,可以藉著幾乎和腦袋運轉一樣的速度紀錄正在想的事情,在打字的過程中,慢慢想清楚一些事情。 同時無限發散。 拿筆呢,可能一樣發散,但因為寫字的速度跟不上腦袋發散的速度,所以多少會稍微聚焦一點。而且,寫字總是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心情很不好的時候,寫字還有一種排毒的作
Thumbnail
數位「失憶」聽起來很嚇人,但我們已經不可能抵抗「數位化」。由於工具的改變,我逐漸習慣電子化,常常在需要簽名時(像是會議紀錄單),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說:「啊!方便借一支筆嗎?我身上只有 apple pencil。」
Thumbnail
隨著科技進步速度越來越快,我們可能都忘記以前最早的人類是把文字紀錄刻在石頭刻在石頭上,代表那是件重要的事。但是,也因為攜帶石頭並不方便,所以人類轉而發明筆和紙來紀錄。現在,我們有了電腦和手機,我們又有了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儲存我們的想法和思路。 但問題來了,你有沒有注意到我們花在「學習」一個筆記軟
Thumbnail
分享了作者個人的經驗和使用的工具。從2012年開始將紙本筆記做成電子檔,首先使用Evernote,後來還加入了Goodnotes和Notion的行列。簡單分享選擇和使用不同工具的原因,對於需要將紙本筆記電子化的朋友,可以看一眼哦!
因為有了智慧型手機後,SNS這些就只使用手機了。 先前有說過我都是使用Google的Keep記事,想到什麼就手機隨手拿出來拍照寫文,照片OK趕緊上傳發文分享,文章、小故事也是,就是很方便快速。 不過我只有在方格子用這個筆名,其他SNS都是使用廿多年來的帳號。 隻字片語、
記得小學四年級,第一次在學校上了電腦課,當年還是256k。 家裡雖然有電腦,但媽媽是不給我和弟弟使用的,電視也僅有三台節目。 所以,成長的過程我都是看商業週看、哈佛雜誌、遠見😂 倒也不是要說我很有文學素養,畢竟當年的我也沒有選擇的權利, 無聊之虞總得找點事情來做! 也就因此養成了自己閱讀的習慣!
Thumbnail
因為使用安卓手機,一直以來我都是使用Keep記事本寫稿。 因為會自動儲存上雲端,所以就算用其他裝置,只要有登入帳號,都可以在幾分鐘內在其他裝置同步更新,換裝置也能無縫銜接,非常迅速方便。 其他手機像是iOS應該也有類似App可以利用。 然後剛好看到這篇,我沒有女朋友也沒辦法給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