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分享了我對教育的看法,這篇想回歸展覽主題,聚焦在我的「可是」。
先承認我的「可是」超多......從小總習慣找冠冕堂皇的理由,為自己的放棄找藉口。所以當看到展覽主題「可是再製所」,便瞬間被吸引。總覺得能藉由展覽,帶給勇氣去面對我的可是。
展場中的可是
可是我擔心搞砸一切。可是早就來不及了。
可是我怕失敗。可是沒有人能理解我。
可是我的家人不希望我這樣做。
可是我沒時間。
可是我沒那麼厲害。
展場入口用五花八門的「可是」佈置,都是那些我們平常的擔憂。有一些挺有趣的:可是我就怕被罵、可是我應該再相信他一次嗎(渣男退散,沒);也有一些令人心寒的:可是我永遠不會更好、可是沒人相信我可以......
這些可是,反應了一個人心中的害怕與擔憂。怕自己不符合期望、怕失敗、怕被拒絕、怕沒時間。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一個TFT夥伴分享自己的偶像包袱逼得他喘不過氣,苛刻要求自己要做到資深老師的水準,「可是我不夠好」成了他的心魔,許多人大概也有類似經驗。
不夠好又何妨,不夠好代表還能更好,應該是值得開心的事!觀察身邊愛你的人,會發現一定有肯定你、在乎你,願意陪你一同成長的人。(如果沒有,我願意!)接納自己現在的樣子,允許偶爾襲來的挫折感,把不夠好化成動力慢慢前進。
我的可是
可是我的家人不希望我這樣做。
大學期間做了許多嘗試。然而進入大三,課業愈加繁重下,外務必須一一取捨。父母愛女心切,疼惜女兒過於忙碌會搞壞身子,所以不太希望我再接外務。有時太忙太累,「家人不希望我這樣做」就成了我最佳擋箭牌。
這真的是理由嗎?
如果這件事我真的好愛好愛,就算父母反對,我也會盡力說服他們,過去我也成功嘗試過。
所以,家人反對根本不是理由,只是我沒那麼愛這件事了、我太害怕自己課業顧不好了、我對自己的時間管理太沒自信了......這才是現實、才是赤裸裸的理由,寫在這裡,提醒我正視自己的弱點,不要藉由搪塞一些看似非己所願、不須負責任的藉口,來逃避自己做選擇。
如果真的要放棄,還不如說:我就是覺得課業比較重要、我一次就只能做好一件事、我就是不愛這項工作了。
可惜以上我都不這麼想,或是我對自己還有那麼一點期待,所以最後還是留下了。
就算我超愛我的家人們,也希望自己不要再拿家人當藉口,而是用行動說服他們我能照顧好自己!
可是我沒時間。
沒時間的本質是不願把時間花在一件事上,即「有更重要的事,所以我捨棄了這件事」。當一個人說了沒時間,就只是目前一件事的拉力不夠大,以至於不願意排出時間做而已。
如果一件事夠重要、夠吸引人,那我們勢必會排除萬難完成它。
所以當我下次說「可是我沒時間」時,希望自己能坦誠面對、認知到:就是這件事沒那麼重要罷了。
很高興很多的可是,對我來說不全然是阻力。常常會懷疑自己的能力:「可是我沒做過」「可是我不夠聰明」「可是我XX很爛」......當意識到自己還有這麼多可是,大多時候我能承認不足、擁抱疑慮,然後接受挑戰。
「可是」有時候就像一張張排好的骨牌,我們如果什麼事都不做,看起來就會是一道道的高牆。直到我們推倒了第一片,才知道高牆會倒,而牆的盡頭有光。
這是展場中我很喜歡的一段話,送給大家。
文中記錄的所有可是,雖然看起來充滿正能量,但都是我經歷過、懷疑過,期勉自己能做到的。希望閱讀這篇文章的你,也能陪我一起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