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其實主要只是在介紹英國對於行穿道的規範以及種類,以及他們對於標線繪製所能提供的警示邏輯。英國的行穿道相關標線及設施算是全世界中最複雜且完備的一種了。
然而,有關上篇的結尾,我說到會回應有關仁愛路美國腦神經教授被逆向公車撞的問題。我會用標題所述,行人避車島以及兩段式穿越兩個設施來說明。
行人避車島(Pedestrian Refuge Island)
行人避車島(平常比較常用的名稱叫做“行人庇護島”,只是台灣有將這個專有名詞正名為行人避車島)的目的可以大概歸納以下:
- 縮短行人穿越的距離及時間
- 提供行人在路段中庇護及喘息的空間
- 增加駕駛者的警覺
- 降低駕駛者的速度
就不囉唆了,來上個圖支援:
上圖是無任何控制(Uncontrolled Crossing)的穿越道,只要住宅區的小馬路長到一定距離,就會擺上一個。老實說,這種小馬路大家就看看左右來車直接跨越就好了,畢竟車流量很小,但多少能降低汽機車在上面飆車的機率。所謂交通寧靜區(Traffic Calming)的其中一種控制方法就是擺設行人避車島。
下圖是號誌控制路口的穿越道,很明顯的一個庇護設施在道路中間。而且就算是沒有分段穿越的控制好了,一定仍是擺上兩組行人號誌燈頭。也就是左邊一段行人紅綠燈、右邊一段行人紅綠燈。另外,幾乎英國全境(西歐各國也是)都是這樣設置,即使雙線道的馬路也是,一定會有行人避車島。
來看看台灣的例子:
上圖是中正紀念堂捷運站旁的愛國西路之超級無敵有夠長的行穿道,完全沒有庇護設施。
下圖是仁愛路,除了沒有避車島之外,因為仁愛路是單行大道,但公車是雙向的,因此會突然有一個車道是逆向的公車專用道(紅色箭頭)!有逆向公車專用道的部分我覺得不用批判,畢竟都市中本來就是要以刺激大眾運輸使用率為主,為大眾運輸提供更多便利性。但這樣的設計不免會讓人分心。然而,有庇護島有什麼用呢?有了避車島,會讓人比較安心以及願意停等在庇護島設施中。當然這跟心理作用也有關,整段沒有避車島,直覺就是綠燈了我要想盡辦法過了這條馬路,會降低左顧右盼的傾向。更何況有危險的逆向公車專用道!
但是呢,有行人避車島還不夠!英國人還想出了一種設施叫出Staggered Pedestrian Crossing,一般叫做”Z字型穿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