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公車憾事的原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言

台中公車撞死嬰兒的事件,我想給予一些不同的觀點。

台大交通組教授曾說:「事故後警方釐清責任,誰是第一、第二當事人,卻會因此忽略檢討路型。當事故登記『為何未注意車前狀況』或違規時,更應檢討的是『如何避免違規』,例如行穿線太遠、太長等。」

也許從影片來看,公車司機左轉的速度的確不慢,但網路或新聞普遍檢討司機轉彎過快沒有禮讓,這點我不能說方向錯誤,但方向太狹隘,會導致沒去注意到根本的問題。

而只要「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諸如此類的事件只會在台灣一直重複發生。

我認為治本的方向還是必須來自於交通工程設計。為什麼?以下娓娓道來。


道路幾何現況

raw-image

可以看到,這不是個普通的T字路口,也不是十字路口,它竟然是個四叉路口。

其中行人過馬路需要注意到三個方向的車流:

  1. 學士路往南右轉往柳川西路
  2. 學士路往北左轉往英才路(本次事件的公車路線)
  3. 學士路往北左轉往柳川西路

這同時也需要注意到太多方向了吧!為什麼?

raw-image

這是因為行人需要穿越「過長」的斑馬線而導致的。

另外,受害者也不太可能去注意到有公車,因為當行人正準備過路口的時候,此公車根本還在後方很遠處。

以下則分享一些道路設計觀點。


道路設計建議

raw-image
  1. 拆分斑馬線的路段:這裡有倆個路口,因此需要拆分成兩段斑馬線,這樣行人一次可以只關注一個路口。
  2. 設置行人庇護島:除了可以增加駕駛的轉彎半徑(減速效果),還可以提供行人一個屏障。
  3. 行人空間的創造與外推:這就是就是台灣普遍的問題,道路有太多太寬的路肩,舉凡歐美日先進國家,你不會看到這種模糊不清不知道要給誰使用的路肩,路口應該要外推人行空間,同時也等於讓斑馬線有個後退的空間。

以上三點,可以「超級大幅縮短」行人單次過馬路的距離,也會讓轉彎的車輛難以達到同時高速及切道路中線的條件,減速及增加轉彎半徑是必然的效果,除非想要撞上庇護島。

下圖紅線是原本轉彎路徑;綠線是路口改造後的轉彎路徑。

raw-image

結語

另外,回到我說的,根本的問題沒有解決,諸如此類的事件只會在台灣一直重複發生這句。

捫心自問,不管是有沒有受教育的各位,大家都應該有植入「不要超速行駛」的觀念,但是沒有吃過超速罰單的人少之又少對吧,這是為什麼?是教育不夠嗎?如果大家都有這樣的教育基礎,那應該只有少數人有繳超速罰單的經驗吧。其實真正的主因應該還是來自於該道路設計與速限限制的數值有著矛盾的地方。道路設計應該是要做到它直覺讓你感到需要慢下來行駛,而不是寬度跟高速公路一樣寬卻叫你只能開50。

我相信,雖然該司機轉彎速度頗快,但可能也真的沒有注意到行人,因為這個地方的路型就是允許他這樣的駕駛模式。如果一直去探討「公車司機都沒水準一直搶快不禮讓」,就如同探討「為什麼你會超速吃到罰單」的邏輯是一樣的。超速有錯,但探討問題的方向錯了就無法解決問題。

這就是所謂『根本』的問題沒解決,未來繼續吃超速罰單只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以上我不是護航司機,司機有不對的地方,但也有無奈的地方,一件事情的因果,有時後不是一直抓誰對誰錯就能解決的,而是要思考背後系統性的根因。

檢討司機的同時,請不要忘記,真正的重點不是司機,而是道路設計,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會被叫做行人地獄的原因。

這背後,都是好幾個家庭的犧牲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松山查爾斯Traffic Insight的沙龍
34會員
14內容數
交通攸關你我回家的路,期盼有一天能夠在台灣看到更美好的居住與交通環境。本專題將會有一系列交通安全、交通設計等人本交通的原理,期盼可以讓國人看到各種美好的交通設計。
2022/08/28
本篇介紹荷蘭如何形塑適合的道路層級與紋理,對的地方設計對的道路,馬路不再是虎口
Thumbnail
2022/08/28
本篇介紹荷蘭如何形塑適合的道路層級與紋理,對的地方設計對的道路,馬路不再是虎口
Thumbnail
2022/08/28
2019年花蓮和中路段的一場孩童身亡交通意外,帶給我們交通紋理傷害的反思。
Thumbnail
2022/08/28
2019年花蓮和中路段的一場孩童身亡交通意外,帶給我們交通紋理傷害的反思。
Thumbnail
2022/08/28
輕軌可以肩負的大眾運輸責任,其實沒有那麼輕。本篇透過荷蘭經驗,來說明輕軌如何縫合都市的大眾運輸機能,帶給居民不一樣的適居體驗。
Thumbnail
2022/08/28
輕軌可以肩負的大眾運輸責任,其實沒有那麼輕。本篇透過荷蘭經驗,來說明輕軌如何縫合都市的大眾運輸機能,帶給居民不一樣的適居體驗。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早期住台北市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市區有很多大型圓環,譬如,北門圓環,重慶北路圓環,景福門圓環,等等。如今尚存的大概只有敦化仁愛大圓環和中山南景福門圓環,其他的都已走入歷史了。 當年日治時期採用大量圓環的道路設計,相信和同為近代帝國的法國和英國類似。當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一旦人口密集的城鎮內馬車流
Thumbnail
早期住台北市的人應該都還記得,市區有很多大型圓環,譬如,北門圓環,重慶北路圓環,景福門圓環,等等。如今尚存的大概只有敦化仁愛大圓環和中山南景福門圓環,其他的都已走入歷史了。 當年日治時期採用大量圓環的道路設計,相信和同為近代帝國的法國和英國類似。當馬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的時代,一旦人口密集的城鎮內馬車流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交通環境是否真的是行人地獄? 台灣的交通環境一直被批評為「行人地獄」,意指對於行人極度不友善的狀況。近日,有關「路口不停讓行人」的新措施引發爭議,原本預計6月30日起實施的「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規定,被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卡,改朝「行人已在近端或過中心線需
Thumbnail
你好,我是股市鴿~ 台灣交通環境是否真的是行人地獄? 台灣的交通環境一直被批評為「行人地獄」,意指對於行人極度不友善的狀況。近日,有關「路口不停讓行人」的新措施引發爭議,原本預計6月30日起實施的「只要斑馬線上有行人,不論遠近,駕駛都要停讓」規定,被交通部長王國材喊卡,改朝「行人已在近端或過中心線需
Thumbnail
地點:台北 燈光:昏暗 機車直行中,行人突然出現。機車騎士視野右方是黑暗的公園,前面也沒有明顯的警示標誌或是燈光(像是紅綠燈之類的)。 台北有滿多一路直行,然後中間突然給你來個斑馬線在地上。白天還行,到了晚上。有滿多地方路燈不亮、或是遠遠的才有商家的燈光。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暗暗的路上,真的不會注
Thumbnail
地點:台北 燈光:昏暗 機車直行中,行人突然出現。機車騎士視野右方是黑暗的公園,前面也沒有明顯的警示標誌或是燈光(像是紅綠燈之類的)。 台北有滿多一路直行,然後中間突然給你來個斑馬線在地上。白天還行,到了晚上。有滿多地方路燈不亮、或是遠遠的才有商家的燈光。光線不充足的情況下,在暗暗的路上,真的不會注
Thumbnail
輕軌與BRT在交通安全所面臨的課題,其實是十分類似的。而問題的根本,在於台灣很少正視交通工程設計對於安全的影響,發生了問題也慣於使用警察執法的方式來解決。
Thumbnail
輕軌與BRT在交通安全所面臨的課題,其實是十分類似的。而問題的根本,在於台灣很少正視交通工程設計對於安全的影響,發生了問題也慣於使用警察執法的方式來解決。
Thumbnail
最近,繼中興與光華巴士所經營的「忠孝新幹線」採用低底盤公車營運之後,由首都客運經營的「信義新幹線」,也以全新低底盤公車投入營運。台灣的大眾運輸往無障礙空間的方向,似乎邁進了一大步。
Thumbnail
最近,繼中興與光華巴士所經營的「忠孝新幹線」採用低底盤公車營運之後,由首都客運經營的「信義新幹線」,也以全新低底盤公車投入營運。台灣的大眾運輸往無障礙空間的方向,似乎邁進了一大步。
Thumbnail
前洋洋灑灑分享交通系列續集,如圖示言詞更是今日台灣交通現況的諷刺對照,明知交通順暢與資訊交流是對城市鄉鎮民眾便利興衰關鍵重要原因之一。 民眾往來是交通順暢無阻快速便利往來,配合圖示號標誌指引便利停放,或選擇大衆運輸系統往返,再配套人車分流各行其道。 在交通動線每季或半年檢視修改或變通配套方案,如有節
Thumbnail
前洋洋灑灑分享交通系列續集,如圖示言詞更是今日台灣交通現況的諷刺對照,明知交通順暢與資訊交流是對城市鄉鎮民眾便利興衰關鍵重要原因之一。 民眾往來是交通順暢無阻快速便利往來,配合圖示號標誌指引便利停放,或選擇大衆運輸系統往返,再配套人車分流各行其道。 在交通動線每季或半年檢視修改或變通配套方案,如有節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續前言交通順暢動線與停放便利&明顯指引圖示號標誌和人車分流系統,前已敍述分享8篇淺見,今續人車分流分享感受。 交通構成要素是道路規劃設施完善為優先,緊鄰是圖示號標誌指引有無完整串連,尤其是紅綠燈各啟動秒數會牽引前後路口動線順暢或走走停停? 次為各行其道設施明確?內為快車道或超車道用,次為慢車道就含有
Thumbnail
關於探討台中公車車禍的背後根本原因
Thumbnail
關於探討台中公車車禍的背後根本原因
Thumbnail
隨著開車上路的機會增加,對於現況的道路設計累積了一些看法,在這邊就提出一些我的觀察。
Thumbnail
隨著開車上路的機會增加,對於現況的道路設計累積了一些看法,在這邊就提出一些我的觀察。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Thumbnail
曾經在新聞驚鴻一瞥某位市長說過:「要讓違規者有羞恥感」。我認為這正是改善交通秩序的癥結;可惜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這個畫面我也只看過一次,毫無下文,這種話題媒體不炒、政治人物也不再談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