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足部護理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22/08/19 #照顧現場

阿嬤的腳

阿嬤的腳


今天訪視的阿嬤有糖尿病,這樣的腳大家會怎麼處理?
居住在像倉庫的房間,床邊完全無法放輪椅或助行器。
家屬工作為重,類獨居。
A個管(外單位)核定浴室扶手已4個月,至今未積極安裝。

案主有很明顯的灰指甲問題,用手按壓腳趾是可以感覺到疼痛感,腳趾神經的覺知是沒問題,但服務員表示大姆指有越來越硬的感覺。

確實應該就醫處理,而不是單純的只使用Ba08足部護理做照護。

這幾年在一線的經驗,最困難的其實就是家屬。
上面有分享家屬的態度,裝扶手很小的事情可以一拖再拖,對於長照人員來說,我們的決定權有限,那你可以怎麼做?

案主表示兒子都很晚才回到家,要讓兒子帶去看醫生有難度。

我只能查了最近一次案主外出就醫的時間,
直接把照片傳給兒子,表示灰指甲蠻嚴重,詢問下次外出就醫是否可以加掛皮膚科,我們會交待服務員。

兒子只回了ok的貼圖。所以呢?

如果就這樣結束,下次回診一樣看不到醫生,因為兒子會忙到忘記有這件事,如果真的就醫時才現場掛號,根本看不到你。

直接上網預約掛號、再把資料給陪同的服務員,並交待要問醫生的事項。
這件事情做完才有後續,但以家屬的狀態,我也不確定最後可以做到什麼程度。(所謂的後續就是是否繼續回診、是否使用長照的Ba08或是C碼的護理照護)

因為這案沒有立即影響生命安危,還可以這樣處置。我還記得之前有一個阿嬤,同住的是身障小兒子,台北的天邊孝子才有決定權,但一直不願意讓阿嬤做醫療處置,因為病況越來越差,你得使出三吋不爛之舌的功力、甚至連其他家屬都要打電話去相勸。多方助攻下才能讓阿嬤就醫。

去年也有一案,案主的服務員在現場發現案夫的狀況不對,案夫的外看表示阿公平常就這樣,傳了一個不到10秒的影片給我,我立即傳給案子表示狀況不對,案子已讀沒反應只表示平常就這樣沒關係;所以你就真的沒關係了嗎?那個案夫不是我們當時服務的對象,阿嬤才是,但,你可以假裝不知道嗎?

一邊聯絡在附近訪視的護理師同事立即去現場,又要立刻打電話給案子強調這不正常,我們要做什麼處理,請他立刻從高雄回來。(已經不做柔性勸導了,你給我立刻搭高鐵回台中就對了)總之,最後阿公走了,健保卡有註記放棄急救,但案女有見到最後一面,而我們很坦然。

很多時候,在照顧現場是家屬拒絕更進一步的處置,很多的可能性終止在久病無孝子或是對醫療照護的知識不足。

我們確實不是醫生,無法做醫療診治,但我們非常清楚哪些狀況是有機會處置好轉的,然而第一線的人承擔最多可為之而不可為的無力感。(坐在診間的醫生是理所當然的無感,因為病人連接觸到的可能性都沒有。)

照顧現場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照顧,或是醫療而己,還需要強而有力的溝通橋樑,讓照顧與醫療有機會連接。

長照不夠注重溝通,我記得醫護的訓練,有醫病溝通的專業訓練,但長照這方面的訓練太少了。

每個人都可以是這個角色,多那一點點的口水,是有機會翻轉結局的。

(各種奇怪的家屬已見怪不怪,沒有極限不斷刷新下限,這裡我就不提家務事的恩怨情仇了,精彩到我在想是不是該斜槓當編劇了。)

------------------------------------
有些長照夥伴提到使用BA08,台中某一知名足部照護講師曾經在一次會議反問:為什麼我們培訓了這麼多足部照護的學員,但大家還是不敢或不願意執行BA08?!

這又是一道值得探討的議題了,留給大家反思。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Ms. Care-avatar-img
發文者
2022/08/29
8/29更新:灰指甲的部份皮膚科醫師已開了藥水處置,但腳趾發黑的部份也和洗腎的黑色素沉澱有關。
avatar-img
Ms. Care的沙龍
1會員
5內容數
Ms. Car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08/06
寂寞有聲音嗎? 每個人發出的聲響不同, 可能比蚊子振翅的馨音還小, 可能比狒狒拍胸的聲音還大, 要有點洞悉力用心才聽的見。
2023/08/06
寂寞有聲音嗎? 每個人發出的聲響不同, 可能比蚊子振翅的馨音還小, 可能比狒狒拍胸的聲音還大, 要有點洞悉力用心才聽的見。
2022/09/20
阿公狀況越來越差,失去身體自主,然後是靈魂... 空洞的眼神不是直視這個窗景,就是盯著天花板,取決於床90°還是30°... 藍天、綠樹在你眼裡是不是都蒙上一層灰... 你還有其他選擇的,而不是放棄... 我們很努力,可是追不上你消逝的動力...
Thumbnail
2022/09/20
阿公狀況越來越差,失去身體自主,然後是靈魂... 空洞的眼神不是直視這個窗景,就是盯著天花板,取決於床90°還是30°... 藍天、綠樹在你眼裡是不是都蒙上一層灰... 你還有其他選擇的,而不是放棄... 我們很努力,可是追不上你消逝的動力...
Thumbnail
2022/08/31
看得出她的心疼,而後說出的這句話動人而深情: 「我常跟他說,可以的話就自己吐出來,吐在我的衣服上、身上,甚至臉上也沒關係」,眼神堅定、語意憐惜而愛滿溢。
2022/08/31
看得出她的心疼,而後說出的這句話動人而深情: 「我常跟他說,可以的話就自己吐出來,吐在我的衣服上、身上,甚至臉上也沒關係」,眼神堅定、語意憐惜而愛滿溢。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邁入40歲,現在有覺得像卡在三明治世代裡... 上有老,下有小,可惜我沒有結婚,跟家人住,姊弟都已經各自門戶... 上禮拜老媽突然發生車禍,同一天老姊的小朋友發生腸病毒... 兩個同時發生,剛好那天休假... 到底要派誰去處理我媽的事情,誰留下來照顧六歲的小朋友... 派老爸去處理我媽的在醫院急診室
Thumbnail
邁入40歲,現在有覺得像卡在三明治世代裡... 上有老,下有小,可惜我沒有結婚,跟家人住,姊弟都已經各自門戶... 上禮拜老媽突然發生車禍,同一天老姊的小朋友發生腸病毒... 兩個同時發生,剛好那天休假... 到底要派誰去處理我媽的事情,誰留下來照顧六歲的小朋友... 派老爸去處理我媽的在醫院急診室
Thumbnail
在上一篇手足樣貌圖像中,我們看見了「誰是精神疾病手足(此處超連結)」,其中,因著各式各樣的原因,手足會「上位」成為照顧者;從父母失能、離世,到親子關係衝突,因此手足越位照顧,都是手足照顧者的樣態。但究竟這群特別的照顧者,擁有甚麼樣的處境,有甚麼樣的所思所想,與我們所認識的「一般」照顧者有甚麼不同?
Thumbnail
在上一篇手足樣貌圖像中,我們看見了「誰是精神疾病手足(此處超連結)」,其中,因著各式各樣的原因,手足會「上位」成為照顧者;從父母失能、離世,到親子關係衝突,因此手足越位照顧,都是手足照顧者的樣態。但究竟這群特別的照顧者,擁有甚麼樣的處境,有甚麼樣的所思所想,與我們所認識的「一般」照顧者有甚麼不同?
Thumbnail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Thumbnail
陪病者、照顧者、子女、父母、配偶這些名詞在醫護人員的統稱都叫做「家屬」。 「家屬在哪?」 「家屬要簽名喔!」 「來,主治醫生要說明病情請問家屬在?」在醫院期間最常聽到的。 多數的病人,擁有多個家屬,如同我,而當病人無法自主表達時,家屬之間由誰回應治療的選擇又是個難題。 當你握有他人生命暫時的決策
Thumbnail
這幾年在一線的經驗,最困難的其實就是家屬。 對於長照人員來說,我們的決定權有限,那你可以怎麼做? 第一線的人承擔最多可為之而不可為的無力感。 照顧現場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照顧,或是醫療而己,還需要強而有力的溝通橋樑,讓照顧與醫療有機會連接。
Thumbnail
這幾年在一線的經驗,最困難的其實就是家屬。 對於長照人員來說,我們的決定權有限,那你可以怎麼做? 第一線的人承擔最多可為之而不可為的無力感。 照顧現場需要的不是單純的照顧,或是醫療而己,還需要強而有力的溝通橋樑,讓照顧與醫療有機會連接。
Thumbnail
我自認是個脆弱的工作者,與離自己生命經驗尤其相近的家屬工作,必定讓觸動或衝擊影響生活——例如,能夠同理對方的無力,所以更需不斷提醒自己,將經驗放下,回到對方的處境尋找轉機;反之,回到生活裡,我也需要花點力氣提醒自己抽離無力,靜觀、思考任何可能。
Thumbnail
我自認是個脆弱的工作者,與離自己生命經驗尤其相近的家屬工作,必定讓觸動或衝擊影響生活——例如,能夠同理對方的無力,所以更需不斷提醒自己,將經驗放下,回到對方的處境尋找轉機;反之,回到生活裡,我也需要花點力氣提醒自己抽離無力,靜觀、思考任何可能。
Thumbnail
最近似乎成了媽媽鄰居口中「不孝的女兒」。 起因是媽媽在中庭跌倒,擦傷手臂;又因為沒吃飯,餓暈了,所以精神不太好。社區主委叫了救護車,還奪命追魂call,把我從台北找回去處理。先說結論,媽媽無大事,但我受夠了。 我真的太疲倦了,太累了,我真的受夠了。 誰不希望父母有個美好的老年?我盡力了。
Thumbnail
最近似乎成了媽媽鄰居口中「不孝的女兒」。 起因是媽媽在中庭跌倒,擦傷手臂;又因為沒吃飯,餓暈了,所以精神不太好。社區主委叫了救護車,還奪命追魂call,把我從台北找回去處理。先說結論,媽媽無大事,但我受夠了。 我真的太疲倦了,太累了,我真的受夠了。 誰不希望父母有個美好的老年?我盡力了。
Thumbnail
長照計畫會產生,其實也反應了台灣社會需要去思考整體人口老化的問題,勞動輸出人口少了,需要被照顧的人多了。 那另一層面,其實很多人是經濟狀況不佳,只能提供被照顧者基本的能活下來的照顧。台上一位講師曾經訪視一位偏遠地區的阿嬤,阿嬤跟他說他想趕快死時,他真的沒辦法說什麼。
Thumbnail
長照計畫會產生,其實也反應了台灣社會需要去思考整體人口老化的問題,勞動輸出人口少了,需要被照顧的人多了。 那另一層面,其實很多人是經濟狀況不佳,只能提供被照顧者基本的能活下來的照顧。台上一位講師曾經訪視一位偏遠地區的阿嬤,阿嬤跟他說他想趕快死時,他真的沒辦法說什麼。
Thumbnail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Thumbnail
每次跟親戚談到照顧這件事的時候,每次都會讓我感覺跟他們活在一個沒有交集的世界,而最終都會淪為「該做而沒有做」的是非辨證。似乎我們對於照顧這件事,是可以轉讓跟交易的
Thumbnail
當你老了,或是意外生病,身體功能漸漸退化,手腳開始無力,原本看似簡單的事情,現在卻越來越吃力。從前可以在家中來去自如,現在卻連起身上廁所都有困難,家裡年輕人出外打拼,迫於無奈只好將你送到安養中心請人照護。 有許多老人住在養老院,生活完全依賴「看護」。
Thumbnail
當你老了,或是意外生病,身體功能漸漸退化,手腳開始無力,原本看似簡單的事情,現在卻越來越吃力。從前可以在家中來去自如,現在卻連起身上廁所都有困難,家裡年輕人出外打拼,迫於無奈只好將你送到安養中心請人照護。 有許多老人住在養老院,生活完全依賴「看護」。
Thumbnail
為什麼題目是長照2.0,卻要以這段話開頭呢?因為長照居家專業服務和醫院、診所最不同處,在於長照走入一戶人家,多少會碰到個案周遭的人,而要談到周遭的人,就必須談談這句話的真實意義:不是在應和、討好或安慰那些來找治療師的個案照顧者(通常是父母或子女),而是真誠的認可、去看見照顧者為個案的那顆心。
Thumbnail
為什麼題目是長照2.0,卻要以這段話開頭呢?因為長照居家專業服務和醫院、診所最不同處,在於長照走入一戶人家,多少會碰到個案周遭的人,而要談到周遭的人,就必須談談這句話的真實意義:不是在應和、討好或安慰那些來找治療師的個案照顧者(通常是父母或子女),而是真誠的認可、去看見照顧者為個案的那顆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