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家連家】上課筆記:認識精神疾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4 分鐘
今年很意外的,我同時上了兩梯次的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課程,一個是在新店的實體課程,Leader是華民、美慧和雅筑,我是做為觀察員的身份參加的。另一個是家連家的線上課程,Leader是又熙,我是上課的學員。
這裡將兩次課程的上課筆記合在一起,大多是課本內容以外、講師補充、我覺得特別重要的,將它們記錄下來,方便有需要時可以回顧。(和課本內容有關的筆記則是寫在課本上了。)每當照顧生病的家人搞得自己心煩氣躁的時候,看看這些內容,會覺得豁然開朗、特別有同理心和應對的辦法。
筆記內容很長,我有想過分成幾篇不同的文,不過後來還是覺得一整篇比較容易查找翻看。這個畫面的左側有大綱可以點,點了就能直接跳到某一段。
如果你的家人或親友有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憂鬱症、躁鬱症),而你又是主要或協助照顧者,非常推薦你找個時間去上家連家精神健康教育課程,線上或實體的課程都可以,對你自己和生病的家人都會非常有幫助。

(一)認識精神疾病

  • 家裡有生病的人,是個機會好好地檢視生活狀況和壓力,是否有可以調整的地方,以便讓自己和其他人的生活都更好。
  • 不要指責人抗壓性低或拿來比較高低,抗壓性都是一樣的,超過了臨界點就是崩潰。
  • 來上課的家裡有重鬱症的不多,但照顧者自己罹患憂鬱症的很多,所以請特別留意評估自己的情況,有症狀請趕快看醫生。
  • 千萬不要對憂鬱症患者說看開一點,去運動就好啦。要讓他知道你保有距離的陪伴他,但也不要黏著他,壓力會很大。
  • 思覺失調症:推薦看的電影:美麗境界,推薦看的韓劇:沒關係,是愛情啊。
  • 當家人生病時,他看到我們沒有看到的,他聽到我們沒有聽到的,我們要幫助分辨真假(指幻聽和幻視)。
  • 思覺失調症和躁鬱症比較不容易有病識感,因為大腦生病的區域剛好就是和病識感有關的區域。
  • 憂鬱症的人養寵物或許也是個好方法。

(二)誰能明白我

  • 愈是禁止,就更想去做。
  • 試著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他 "不按常規" 的行為。當他比較沒有這麼排斥的時候,跟他討論有沒有其他可行的做法。
  • 我們要接納的是,因為疾病帶來困擾的 "感受",而不是真的有人跟他說話的這件事。
  • 生病的家人其實很敏感,要信任她並且給予支持。
  • 就算她狀況不好、很擼的時候,也要同理她的感受,給予一些簡單的回應。不要完全不回應或直接否定,也不用跟她吵。
  • 把病人的症狀記錄下來,寫成一張小紙條,條列分明。看病時給護理師轉交醫生,這很重要!
  • 要問問答題,例如:今天做了什麼?去哪裡玩?(開放式對話)。不要問選擇題或是非題,例如:吃藥了沒?吃飯了沒?
  • 知道她喜歡什麼,關心什麼,當她狀況不好時就有聊天的切入點。
  • 只有當她自己分辨出來,才會相信那是假的。不是由我們說。
  • 精神疾病傷人的機率和普通人是一樣的,萬分之九。很多時候是幻聽叫她去傷人。
  • 如果是擔心,就先表達出擔心這個情感,而不是先罵她。
  • 如果有目標、有約定,例如早一點回來,要讓她自己講,她說的才準,而不是由我規定好。
  • 我語句是用在,對方做了我覺得不好的事情,或說了不好的話時。而且最好馬上跟他說。
  • 不是跟他說了以後,她馬上就會變。但每次都要跟她說,她慢慢會變。
  • 學習去看背後的動機(擔心 > 因為愛)
  • 如果非常生氣,想揍扁她的時候,建議先冷靜一下,等過個半小時再溝通,但不要隔太久。
  • 冷靜時想清楚真的是因為這件事嗎?還是別的原因。
  • 原則:你不喜歡別人怎麼對你說話,就不要這樣說話。
    你喜歡別人怎麼對你說話,就怎麼說話。
  • 第一次不願意看病,家人先掛號,跟醫生說好情況,下次兩個人都掛號,再一起看醫生。
  • 不吃藥可以引導她比較,吃藥前後的差別。妳記得上次停藥後發生什麼事情嗎?
  • 反映式回應例子:"如果" 每天晚上窗外都有貓在叫,妳當然會睡不好。下次妳把貓帶來,我跟他說不可以每天晚上都叫(讓她自己去發現真假)。
  • 不斷的提醒她去比較。
  • 一定要先承接她的情緒,但是注意不要就肯定了她的妄想、落實了她的想法。
  • 整個過程中,要注意態度與語氣。
  • 我們談的是她的困擾,不是試圖要去解決她的困擾,有時真的沒法解決。
  • 反映式回應時,先接納她,再講自己的感受和期望。
  • 當她情緒激昂說話很大聲時,我可以說:大聲講話我很害怕,可不可以小聲一點講話。
  • 回家要多注意我和妹妹的講話方式。
  • 並不是用了我語句和反映式溝通,對方就會立刻改變態度,但至少是個好的開始。對話變柔和,關係不緊張。

(三)認識精神科藥物

  • 很重要需要思考:為什麼我們會這麼排斥精神科的藥?而不會排斥其他慢性病的藥物。
  • 現今很多病都是無藥可醫,既然精神病有藥,為何不試試看?
  • 是否有詢問過家人,為什麼不吃藥?
  • 但很重要的是,家屬自己不要先覺得不能吃。
  • 醫病關係很重要,除非醫生真的無法溝通,不要輕易換醫生。
  • 但仍建議一開始就聽取第二意見。
  • 大腦受傷是不可逆的,所以不要讓家人重複的發病。
  • 早期治療吃的藥比較輕,不要拖到情況很嚴重後再就醫,變得難醫治也得吃很重的藥。
  • 藥的副作用可能會讓皮膚變得不好,回診時可以順便看一下皮膚科,告訴醫生你吃了什麼藥。
  • 為了當事者著想,不要隨意換藥。因為換藥要整個重新適應,非常辛苦。
  • 要關懷當事者吃藥後的感受,不要只是要他吃藥。
  • 從關心和記錄生活作息的對話來觀察。例如有沒有睡好?不是只問有沒有吃藥。
  • 精神科藥物需要2-3週才會讓情況穩定,但是第一顆藥吃下去就會開始有副作用,因此許多人會排斥精神科藥物。(還沒看到成效就先出現副作用)
  • 憂鬱症有個風險:很快就能看到成效,就自行停藥。
  • 不要拘泥於病名,要注意症狀和處理方式。
  • 病人自己做服藥狀況的記錄。
  • 上這堂課之後和家人分享藥物是如何影響運作的,讓病人更有信心的吃藥。
  • 停藥後復發,對腦部傷害更大。
  • 急性症狀、副作用很多時,要先把身體顧好。穩定時才能跟他溝通什麼是幻聽。
  • 打長效針還是會需要吃藥。主要長效針,搭配吃藥緩解副作用。

(四)危機處理

  • 一般人受到挑釁時也可能會出現暴力行為,所以我們用更高的道德標準去要求精神病患者是不公平的。
  • 社會新聞中所指的精神病患,是否包含心理疾病和人格疾病?
  • 憂鬱症的人會覺得:為什麼太陽這麼大、天氣這麼好,而我這麼糟。。。
  • 想辦法和他對談,宇宙論或叫幻聽來跟我說,都是可用方法,有話題、可以溝通才能繼續下去。
  • 如果從以前到現在溝通都無效,那麼這次也不會有效。
  • 勸說的過程不順利,請準備離開求救。死守在家裡面無法解決事情。
  • 要有聯絡人清單:病人能說上話的朋友、公衛護理師、管委會可以幫忙的人。
  • 要準備逃難小包包。
  • 發生情況要先打電會給公衛護理師,讓他偕同警察一起來,比較有機會強制就醫。
  • 可以請求警察不要開警笛,安靜的到家裡。
  • 如果有人跟你說他要自殺,只要問他 "你怎麼了?",接住他的感受就可以了,不是要幫他解決自殺的問題。
  • 千萬不要叫他不要胡思亂想,避開自殺的問題。
  • 然後問他 "那你有想要怎麼做?" 如果計畫很詳細,趕快陪他 "一起去" 看醫生(不是叫他自己去看醫生)。
  • 立下不自殺協定是很有效的:如果你下次想要自殺,請一定要告訴我,我想要和你好好道別。

(五)善待自己重整生活

作業:做一件讓自己開心的事,和生病的家人無關。
  • 雖然不太可能完全不自責,但是不要太過自責,不是故意害她生病的。
  • 生病是複雜的因素,現在知道了,就可以做一些調整,不要再做會刺激他的事情。
  • 鄰居除了害怕,也有可能只是不知道如何安慰,所以避開。
  • 重點是:如果都把別人想得很負面,自己會過得很辛苦。
  • 一開始會很茫然,只有當你愈來愈瞭解,才知道可以做什麼。
  • 更多的時候是自己貼上標籤,覺得是不能講的,幫別人也貼上了標籤。
  • 為什麼不能自然地說,這是大腦的疾病啊!
  • 不要因為他生病,就把他視為永遠的病人,他很多時候都是有機能性的,是一個人。
  • 探究發病的原因,不是為了找出真兇,而是為了找出能夠調整的地方。
  • 不要因為一個人生病,全家都一起照顧陷入裡面。
  • 兄弟姊妹幫忙照顧可以,但不要主要照顧,還是讓手足還是能自由的發展吧!
  • 手足可以參與一起照顧,一起互動,才不會有被排除在外的感覺。
  • 我的未來大計畫:找個適合的人一起生活。
    (註:原本對未來很茫然,沒有任何想法和計畫,上了這堂課後才有的)

(六)康復的希望與疑惑

上週作業:有兩件事情很開心
  1. 我玩的線上遊戲現在有個活動,就是在遊戲裡面收集東西可以兌換獎品。我把想要的獎品全部都拿到了,達成目標!
  2. 重新開始寫部落格。其實以前就有寫部落格的習慣,有次憂鬱症大發作就停了沒繼續寫了,現在再開始寫,距離上次大約有10年了吧。我覺得這可能代表我有能力去面對過去了,是一個很大的進展。
  • 重要:要自己主動去做、刻意的去做開心的事,不是等開心的事找上門。
  • 讓做讓自己開心的事,變成一種習慣,放過自己,不需要一切都和生病家的人捆綁在一起。
  • 因為有的時候是種罪惡感,覺得不能去做、不該去做。
  • 跟醫護人員溝通時意見不同,是因為切入的角度不同。
  • 因為不同的理解,對精神疾病的接納程度和期許會不同。
  • 讓他去住院不是害他,而是給他該有的治療資源,住院是醫生最好調配藥物的時機。
  • 需要主動詢問,例如:我家裡的精神病患者現在已經穩定了,那麼接下來可以為他提供什麼樣的服務?有哪些?
  • 病識感的建立是一輩子的。

(七)權益與倡導

提醒:製作緊急連絡清單
  • 對國家來說,要有足夠的人有需求,才會編列預算。因此建議去申請長照,讓國家知道,精神疾病患者也是有長照的需求,而目前居服員不足,或居服員對於如何照顧精神疾病患者的訓練不足。
  • 發生狀況時(白天)最好先打給公衛護士,由公衛護士協同警消一起過來,比較容易強制住院。
  • 期待國家在各縣市設置能暫時安置觀察的地方(非醫療機構),提供給不願意住院、或是剛出院但無法回家的患者使用(有可能是家人不願讓他回家)。
  • 吃藥看醫生和是否有暴力行為沒有因果關係。但是不吃藥看醫生的暴力行為機率會提高六倍。
  • 打電話投訴或問事情的時候,一定要問對方貴姓、分機幾號,才能追蹤聯絡後續。
  • 出院沒有錢要去找醫院的社工室,有緊急救助。
  • 如果用沒生病的狀態去看病人,這是在為難誰?
  • 每個人需要的時間不同,來來回回都是康復的過程。
  • 可以搜尋今年5月修改的精神衛生法。
  • 可以在媒體的FB留言,讓其他人看到不同的聲音。

(八)學以致用

  • 被打要喊痛,如果她的行為話語讓你覺得不舒服,要坦誠地告訴她,把真實的感受說出來。
  • 愛也是要說出來,這是大家比較不習慣的。
  • 要同理認同她的感受,但不是認同她的幻聽或妄想內容。
  • 可以用比較法,讓她自己去比較前後的不同,她才會認知。
  • 吃藥會不會相衝,要隔多久吃,可以問藥師。藥師是我們的好朋友。
  • 不是每種藥都可以扳成一半或磨成粉。
  • 不同廠牌的同一種藥,成份可能會有差異,盡量回開藥的醫院拿藥。
  • 有的人舊藥吃習慣了、很穩定、也沒有副作用了,就不一定要用新藥。
  • 遇到有自殺意願的人,只有真心誠意的問她 "你怎麼了",然後傾聽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叫她不要去想,打斷她。也不用幫她解決人生問題,通常解決不了。
  • 沒辦法善待自己的話,很難去承受這麼長、這麼久的照顧壓力,所以要持續去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
  • 舊的 "復原" 觀念是要恢復成和原本一模一樣才叫康復,現在新的 "復元" 觀念是恢復到有元氣,能夠生活自理,就是康復。
  • 如果都不願意去看醫生,可以試著聯絡公衛護理師,有可能可以居家治療,但初診可能要自費。
  • 想要強制就醫,也是聯絡公衛護理師,強制就醫的機會比較大。
  • 千萬不要拿了對方的健保卡去看醫生,醫生連病人的面都沒見就開藥,這樣做是違法的。
  • 沒有人比自己更懂家裡的當事人,不需要覺得自己不懂而自卑,便不會害怕去問醫生和藥師。
  • 照顧者和當事人都是醫療團隊中的一員。
  • 吃藥的確不舒服,好好溝通,避免用威脅或恐嚇的方式逼她吃藥。
  • 被老人院、護理之家等機構拒收,需要集體發聲,讓政府知道有這個需求,來介入處理。
  • 需要我們一起思考:希望未來老去的時候,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要在社區還是機構裡面老死?
  • 哪一課最重要?每一課都有它重要的地方,家連家的課程已經很精華了。在不同的時機、不同的情況,運用到不同課裡面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巧。
  • 常常聽到很多人說,講什麼當事人都不聽、都不理她,因此建立關係、有連結是非常重要的。有關係就沒關係
  • 做抗爭或呈述的時候,要避免用情緒性的話語,以免無法討論到重點或傳遞訴求。
  • 有時候需要多思考,對方講這句話的用意,也許語氣不好,但其實並不是那個意思,可能只是單純詢問或確認。
  • 把遇到的困境、需要政府幫忙什麼事情、需要有居服員做相關訓練、還有一些汙名的問題,可以做讀者投書,大約1500字之內,是自己就能做的事。
  • 把問題真心的陳述出來,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問題。
  • 這些教材是可以給當事者看的,和她一起討論,幫助她釐清這個病是怎麼回事。
  • 吃藥效果是最好的,但藥不是萬靈丹。有時候吃藥之後還是會有殘存的幻聽妄想,大家不要失落。
  • 有關係妄想的話,需要跟她討論和澄清,那個聲音或那個動作,為什麼會跟她有關。
  • 跟醫生討論需要追問,不要醫生一句話就算了。有時候可以問護理師,精神科護理師都很厲害,知道如何應對很多情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7會員
12內容數
為了能和妹妹好好說話,我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結果收穫最大的是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ex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想起以前,在憂鬱症大發作之前,自己也是個作者、也是個部落客。
想起以前,在憂鬱症大發作之前,自己也是個作者、也是個部落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康復之家」這個資源。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 上篇,我們彙整了尋找與選擇康家可以注意的事情,下篇我們會繼續討論入住前的心態調適與關係準備。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Thumbnail
五十七、看見家人好友的限制 躁鬱症狀會在家人或親近的友人面前特別明顯,交情一般的同事或較疏遠的朋友可能不太清處你的疾病狀況,或是「聽」來你的病情再妄加揣測。人都是這樣的,親近生輕蔑,越是靠我們越近的人,總會產生更多嫌隙。 以我的狀況而言,在連續失眠很久後,焦慮不安和暴躁、情緒低落就會特別明顯。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名思覺失調症患者在面臨壓力和挑戰時,重新思考人生,並透過同儕支持和復元課程,找到了改善心情和情緒的方法,並希望社會能多給予更多理解和接受。
Thumbnail
在閱讀這本書的時候,女兒正好發高燒在房間休息,我讀著一頁頁關於作者身為憂鬱症照顧者的心路歷程,也不免感到心有戚戚焉。 我們都知道患者深受其苦,也理解患者有許多情緒上的反應,但身為照顧者卻猶如被噤聲般必須壓抑自己內在的需求與感受,倘若表達出不想負責任,抑或是憤怒與悲傷,就容易被扣上「無情無義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康復之家」這個資源。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 上篇,我們彙整了尋找與選擇康家可以注意的事情,下篇我們會繼續討論入住前的心態調適與關係準備。
Thumbnail
當我剛確診患有躁鬱症時,醫生提醒我「相由心生」,意味著我們的表情影響著我們的心情。透過一個朋友的故事,我們能深刻了解情緒疾患對患者的影響,並認識到患者的需要。在面對患者時,我們應該更理解、更溫柔、更體諒,而不是批評或評論他們。這篇文章深入講述了患有情緒疾患的人在面對社會壓力時的心情和需要。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在照顧精神疾病家人的路上,很多家屬都會考慮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但是,該如何決定要不要入住康復之家?如何尋找和選擇康復之家?入住前要做什麼準備?諸多來電中,我們聽見了家屬焦慮。因此,我們與接線志工們一起整理彼此的經驗知識,書寫成兩篇文章,期待提供讀者一些參考方向。
Thumbnail
家長在對孩子做情緒輔導,最常見的困難就是:「知道卻做不到!」。 ✅自己當下也很有情緒。 ✅自己身心疲累。 ✅自己處在很有壓力的狀況。 ✅夫妻間教養衝突的內耗。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Thumbnail
除夕夜,是失智症照顧者與家人的挑戰時刻,這篇文章紀錄了作者的內心掙扎、策劃以及家庭計畫的故事。
Thumbnail
五十七、看見家人好友的限制 躁鬱症狀會在家人或親近的友人面前特別明顯,交情一般的同事或較疏遠的朋友可能不太清處你的疾病狀況,或是「聽」來你的病情再妄加揣測。人都是這樣的,親近生輕蔑,越是靠我們越近的人,總會產生更多嫌隙。 以我的狀況而言,在連續失眠很久後,焦慮不安和暴躁、情緒低落就會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