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循路,抑或是尋路?

2022/09/04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8月下旬上台北找朋友的第二天,臨時起意去劍南路捷運站旁的 ATT e Life,便從北門站出發,到南京東路站換搭文湖線。撇開印象裡只搭過一次的中和新蘆線,文湖線大概是台北捷運路網裡最少搭到的一條。
當下很難不聯想到,自己有親戚自8月中起,開始在警察專科學校——文湖線上萬芳醫院站旁的學校就讀,並經歷著如兵役新訓般的教育訓練。
文湖線的南京東路與忠孝復興之間
坐上很久沒搭的文湖線列車
其實「警專」這個中繼站,他是花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才決定走到這裡。他曾重考一次大學並考進國立科大,但大二下學期到來時,全心全意果斷準備警專考試,最後順利考上入學。
有時候會想,如果我是他的話,會怎麼選擇?
若我是那位親戚,可能就會先把大學讀完再考慮後續的事。說白了就是認為進到某個體制,就要盡力走完那個體制的流程。
我一直自認是跟隨機緣的人,講好聽是「隨遇而安」、講難聽是「隨波逐流」。大學考進以往從沒想過的科系,就好好念完;研究所時失去寫論文的動力,也在期限前推著自己拚完。然而出社會多年後,頭一次遇到工作表現不佳,因而失去位置的情況,代表「路」暫時走沒了。
要說他花了不少額外時間「尋路」,或許沒錯,但我也花六年時間才完成研究所的畢業,這「循路」花的時間似乎也是有點過多了,即使中間夾了服替代役。
抱著逆來順受的心態「循路」,終究會有碰壁的一天,接著就完全不知該如何去「尋路」。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或適合什麼,或者就算自認有,也不知道外人是不是認同你的想法。
照理來說,「尋路」是人出生後一輩子進行的事,可我直到第一次真正的待業,才開始對這狀態有感覺,然後,8月底我就跑去上只有高雄有開的職訓課程了。不諱言的我想把那張「離職證明」效益最大化,同時去學習自己有興趣,但以往眾多考量下始終沒碰的領域。
高雄五福路與文化中心的日常
這是不是又落到「循路」的窠臼呢?要開始回到體制內上課。
其實講到最後,我發現自己在意的,其實並非「循路」得多、「尋路」得少,且這兩種做法並沒有優劣之分或太大差異,就是往不同道路前進的「選擇」而已。我真正執著的,可能是花了大半時間「循路」,過程中遭遇挫折時優柔寡斷,也沒有得到想像中的收穫,進而失去持續「尋路」的動力。
到頭來抗壓性變得超低,能這麼解釋吧。
現在能做的,大概只有調整心態跟自己說,既然當下有餘裕能夠嘗試「尋路」,那就多走走看看,去不熟的環境、領域學習都好,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
身而為人,這個世界還有很多的路,能看、能走、能感受。
37會員
150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