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心齋教育諮詢】心理師談如何教孩子學會獨立? 獨立的密碼3:父母不代勞,從生活中做起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前篇文章提到,在實際運用上執行獨立的三個關鍵密碼是「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提供選擇,但尊重決定」、「討論約定的框架」。
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意思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就盡可能讓他自己做到。小至吃飯、穿衣服,大至幫忙家人的事,都是訓練孩子擁有獨立能力的一環。
在孩子2-5歲是關鍵時期,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社會心理發展階段,就說明孩子2-3歲時,他會有自主的動力,對自己的事情能獨自完成,例如如廁、穿衣,他能根據自己的意志,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自己的大小事。
到了4-5歲就進入自動自發時期,此時孩子的內部有一股動力,讓他對他周圍的人喜歡幫忙,來做一事情,達成目標,當他表現的好,獲得周圍人的贊同,就會讓他對自己的內在產生認同,發展出主動好奇、行動有方向的感受。兒童會有「嘿!這些事情我都可以做到,原來我可以這樣去做」,是一種原來他能把內在的生命潛力,開始向外,導致特定的事發生、改變的嘗試。
但這個時期,孩子和父母會有衝突,在兒童心理專家蒙台梭利的著名著作「童年的秘密」則說兒童和父母兩種衝突的關鍵,主導本能和工作本能。
主導本能,意思是這件事是誰主導?孩子想要按照他的步伐,但父母卻也認為自己的步伐才是正確,而兩個人步伐不一致,要聽誰的好?這就會產生衝突。
而工作本能,則是因為父母把這些需要完成的事,看成是工作,而工作是辛苦的,能有效率的完成最好,早點開始就早點結束。但對兒童來說,卻不是這樣!當他做這些事時,他覺得很好玩啊!他在體會其中的感受,他在好奇,他在享受一番!
就拿洗碗的事來說,孩子沒有洗過碗啊,他會好奇,這樣搓一搓,就可以產生泡泡,而泡泡的觸感是這樣細膩軟軟,再帶水一沖後,碗啊!盤子啊!就會有咕溜咕溜的光滑感,這就把碗洗乾淨了。
同樣的,替家人端菜也是,原來這就是服務,他沒有服務過別人啊,他就會覺得新奇有趣。
當孩子以一種新視角在學習新事物時,他是探索著、好奇的,也是在評估著自己能不能夠獨立做到,這就是獨立的開始。
當孩子在體驗和嘗試的過程,沒有被指責他的不是,或是把情況用糟,或是給別人帶來麻煩,那麼他就會對自己產生正向的感受,在心裡上,覺得自己是能獨立完成很多事的,那他就會對自己產生自我效能感,那就是獨立的內在力量泉源:他認為自己能獨立完成,他有這個能耐。
可以說,自主性部分,孩子需要按照自己的步伐;在主動性部分,孩子則需要滿足好奇、內在興趣動力去探索世界。
如果父母喜歡控制與主導,或認為孩子只要照著自己的步伐,現在該如何,下一步該如何,應該把心思放在哪裡,而達成怎樣的目標,那麼孩子內在主動的動力將難以順暢流動,孩子也難以對自己的生活有興趣、掌控感。
因此,「事不在小,獨立就是從食衣住行的小事中培養出來。」
------------------------------------------------------------
把心養好,前方的路都能走順
養心能斷煩惱,覺知找回喜悅
------------------------------------------------------------
立刻加入養心齋好友,需要就能及時預約超直覺心理諮詢,洞察內心讓疑惑有解!
養心齋官網
作者林玉珊心理師,養心齋人生導師諮詢顧問,陪你療癒生命難題,有需要可以加line諮詢:@491sslzi。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金剛經說「善護念」,透過對心性、意識、心念的關注,以心為本,進行修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媽:「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要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我不說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學習?那明明是他的事、他的責任?」 我:你在他小時候是不是常跟他說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才是好?也時常提醒、叮囑他幾句? 我: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時常掌控的他的生活,那他要如何『練習獨立』? 所以想要獨立,得靠自己立著才行。
在父母口中,時常會聽到的擔憂,因為孩子無法按照他們的期望走,深怕孩子落後別人,將來出社會沒有競爭力,生活辛苦,因此總希望孩子在求學、工作的每階段,都在他們為他制定好的藍圖中謹慎步伐,不要犯錯的前進,保有最大的競爭優勢。 殊不知,這樣的控制,反而是弱化孩子的處事能力、心智的強韌度。
父母說:為什麼你都不好好看書,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有人這樣栽培我的話,我現在就不一樣了。 小孩說:這又不是我想要的! 父母說:你沒有想清楚你要什麼,這樣才是對你最好的。 當父母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時,是在引導孩子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嗎?還是會給孩子更多的壓力呢? 下面有三件事情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男方和女方每月各自拿3萬養家共6萬,但這6萬又要支付房租1.6萬和保姆費1.5萬等等,女方被男方抱怨不會存錢亂花,根本無法存錢買房,所以女方上來po文,請大家看看她的開銷何如? 其中,教育費每月6000,包括中英文圖書和繪本,以及一些課程。那一個2.5歲的小朋友會需要這些嗎?
喜歡挑剔,或不自覺嫌棄別人的人,他們底層的心理運作有兩種假設,可以解釋: 假設一、想要踩在別人身上,有優越感,反應內心不夠強大自信,才要尋求外在形式的滿足。 假設二、喜歡挑剔的人是不容易包容別人 不容易包容別人的人,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唯一的、好的,而這樣價值觀單一個人是如何養成?
「心理師,我和我的男友又吵架了…這次是因為採買家具的事情,原本說好是我負責,可是我一忙起來,來不及去處理,他就自己幫我處理,可是我不喜歡他這樣啊! 一來他會很累,二來顯示的我很懶惰,但我又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就認為我小題大作,他很生氣的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還要被我嫌…」
媽媽:「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要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我不說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學習?那明明是他的事、他的責任?」 我:你在他小時候是不是常跟他說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才是好?也時常提醒、叮囑他幾句? 我: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時常掌控的他的生活,那他要如何『練習獨立』? 所以想要獨立,得靠自己立著才行。
在父母口中,時常會聽到的擔憂,因為孩子無法按照他們的期望走,深怕孩子落後別人,將來出社會沒有競爭力,生活辛苦,因此總希望孩子在求學、工作的每階段,都在他們為他制定好的藍圖中謹慎步伐,不要犯錯的前進,保有最大的競爭優勢。 殊不知,這樣的控制,反而是弱化孩子的處事能力、心智的強韌度。
父母說:為什麼你都不好好看書,如果我在你這個年紀有人這樣栽培我的話,我現在就不一樣了。 小孩說:這又不是我想要的! 父母說:你沒有想清楚你要什麼,這樣才是對你最好的。 當父母把自己的期待放在孩子的身上時,是在引導孩子變得更好更有競爭力嗎?還是會給孩子更多的壓力呢? 下面有三件事情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男方和女方每月各自拿3萬養家共6萬,但這6萬又要支付房租1.6萬和保姆費1.5萬等等,女方被男方抱怨不會存錢亂花,根本無法存錢買房,所以女方上來po文,請大家看看她的開銷何如? 其中,教育費每月6000,包括中英文圖書和繪本,以及一些課程。那一個2.5歲的小朋友會需要這些嗎?
喜歡挑剔,或不自覺嫌棄別人的人,他們底層的心理運作有兩種假設,可以解釋: 假設一、想要踩在別人身上,有優越感,反應內心不夠強大自信,才要尋求外在形式的滿足。 假設二、喜歡挑剔的人是不容易包容別人 不容易包容別人的人,他們通常認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正確的、唯一的、好的,而這樣價值觀單一個人是如何養成?
「心理師,我和我的男友又吵架了…這次是因為採買家具的事情,原本說好是我負責,可是我一忙起來,來不及去處理,他就自己幫我處理,可是我不喜歡他這樣啊! 一來他會很累,二來顯示的我很懶惰,但我又不是這樣的人…但他就認為我小題大作,他很生氣的認為他已經盡心盡力還要被我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進入幼兒園生活的幼幼班孩子,在學校裡慢慢累積各項生活自理的能力。 舉凡吃飯、午休等等生理需求的獨立完成, 還有刷牙、穿鞋、上廁所這類的基本能力, 都是孩子們要在幼兒園階段學會的生活自理項目。 我們幼幼班多數的孩子目前已能獨立完成用餐,以及無須奶嘴、奶瓶就能自行入睡, 可以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適當的「懶惰」其實能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能力。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讓孩子自己處理小事,有助於他們的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僅要放手讓孩子實踐,還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大人自己的時間,讓整個家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一、學習處理日常瑣事 在獨立生活中,你會發現處理日常瑣事是必須的。比如,每天早晨,當你睜開眼睛迎接新一天的挑戰時,從整理床鋪到準備早餐,這些小事都會逐漸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整理床鋪,看似簡單卻能讓你從一天的開始就感受到整齊和秩序;準備早餐,則讓你在享受食物的同時,掌握了簡單的烹飪技能。這些
Thumbnail
早晨匆忙,孩子堅持要自己穿衣穿鞋,父母焦急卻又躊躇:是搶過來快速處理,還是耐心等待? 這不僅是孩子對自我能力的探索,也是自信心的萌芽。當他們成功後,那句「看,我自己做到了!」是多麼讓人驕傲,對吧? 本文探討父母如何在孩子學習自己穿衣穿鞋時,適時給予引導與支持,促進親子間的深層連結。 閱讀全文,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成為每位家長的共同期望。透過以下關鍵步驟,我們能夠引導孩子走向更為獨立、堅強的人生。 條列式內容: 實用技能訓練: 提供實用技能培訓,如基本烹飪、洗衣等,讓孩子能夠自如應對日常生活。 時間管理教育: 教導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制訂計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進入幼兒園生活的幼幼班孩子,在學校裡慢慢累積各項生活自理的能力。 舉凡吃飯、午休等等生理需求的獨立完成, 還有刷牙、穿鞋、上廁所這類的基本能力, 都是孩子們要在幼兒園階段學會的生活自理項目。 我們幼幼班多數的孩子目前已能獨立完成用餐,以及無須奶嘴、奶瓶就能自行入睡, 可以
Thumbnail
在育兒過程中,適當的「懶惰」其實能幫助孩子培養獨立能力。這篇文章探討了為何讓孩子自己處理小事,有助於他們的自信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們不僅要放手讓孩子實踐,還可以從中獲得一些大人自己的時間,讓整個家收穫更美好的未來。
Thumbnail
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
Thumbnail
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在建立孩子自信與情緒穩定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不僅可以促進精細動作、粗大動作和認知能力的發展,還能培養社會適應和情緒穩定等能力。父母在孩子的生活自理中可以運用拆解步驟、做好事前準備、瞭解孩子發展、保持正向態度和堅持原則等方法來幫助孩子培養生活自理能力。
Thumbnail
一、學習處理日常瑣事 在獨立生活中,你會發現處理日常瑣事是必須的。比如,每天早晨,當你睜開眼睛迎接新一天的挑戰時,從整理床鋪到準備早餐,這些小事都會逐漸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整理床鋪,看似簡單卻能讓你從一天的開始就感受到整齊和秩序;準備早餐,則讓你在享受食物的同時,掌握了簡單的烹飪技能。這些
Thumbnail
早晨匆忙,孩子堅持要自己穿衣穿鞋,父母焦急卻又躊躇:是搶過來快速處理,還是耐心等待? 這不僅是孩子對自我能力的探索,也是自信心的萌芽。當他們成功後,那句「看,我自己做到了!」是多麼讓人驕傲,對吧? 本文探討父母如何在孩子學習自己穿衣穿鞋時,適時給予引導與支持,促進親子間的深層連結。 閱讀全文,
Thumbnail
對於孩子的學習態度,你是否曾感到無助?現代家庭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如何讓孩子學會自主完成功課,培養自律與責任感。 不妨從一個簡單的例子出發,當孩子滿懷熱情想要創造某個東西時,你會怎麼做?透過尊重孩子的選擇,以引導而非命令的方式,我們可以啟發孩子的內在動力。這不僅關乎功課的完成,更是孩子自我管理能力
Thumbnail
孩子在2歲左右即可開始參與簡單廚房工作,如洗菜、打蛋。在2.5歲後,引導他們進入備料階段,使用兒童專用工具,培養安全使用刀具方式。然而,接觸燙的爐具則需視技能和安全意識而定。家長應先在旁協助,共同創造安全有趣的烹飪體驗。
Thumbnail
許多人都會批評獨生子女多半嬌生慣養,而且比較以自我為中心,在人際關係上也相對比較不適應。然而,真的是如此嗎?至少以我自己養育一個孩子的經驗來看,我觀察到的狀況顯然與上述情況相反。我的孩子不僅比他人更具同理心,而且學習主動性很高,人際關係也表現良好,所以到底獨生子女跟自私自利及社會適應能力是否有關
在現代快節奏的生活中,培養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成為每位家長的共同期望。透過以下關鍵步驟,我們能夠引導孩子走向更為獨立、堅強的人生。 條列式內容: 實用技能訓練: 提供實用技能培訓,如基本烹飪、洗衣等,讓孩子能夠自如應對日常生活。 時間管理教育: 教導孩子有效利用時間的方法,讓他們學會制訂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