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立的練習-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自立是擁有符合現階段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自私是考慮到自己卻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執行正向教養不難
#難在帶出教養工具背後的善意和目的
以前我只是學習教養技巧但不理解原理
因此許多教養工具用到後面都會變”沒用”

記得去年初剛進 可能親子團 時
我還分不清自立與自私的差別
某次線上交流抓著老師問問題問到半夜11點
(辛苦老師了)
當時聊到燁和翎搶玩具,多半是老木我居間協調
請孩子輪流玩、一起玩,只要和平共處就好,
如果真的協調不好,就東西收走~大家都不用玩。
其實就是在意結果的呈現>多於學習的過程
雖然媽媽也會擔心
總是妥協的翎會不會太委屈
總是在收玩具的燁會不會覺得不公平
但他們兩有默契,一個願意讓、一個願意收,
最後的結果也是共好(?)
我也不好說什麼

隨著老師說明:
#界線不明很容易造成課題混淆
1年多前我們在家庭端開始陪伴孩子們練習「自立」:
劃分玩具區
讓孩子各自擁有「自己的」物品
除了大型或不好分配的物品當作「公共用品」之外
幾乎所有小孩的物品:玩具、零用錢、水壺…等,
都是「有名字的」。
小到連彩色筆、剪刀、零食、藥膏…等,都會做劃分。
物品有主人,有助於孩子建立「物權」的概念
有了物權,等於是給了孩子機會~決定是否分享
#這是我的我決定

賦予了孩子「權利」
同時也引導他們練習「負責」
誰的玩具就由它的主人負責帶它們回家,
公用玩具的收拾
也能保留一個讓孩子練習分工協調合作的機會!

我們也在家庭會議中先說明清楚
出門時一律:
自己帶自己的物品,背自己的包包
物品不互相借用
當孩子們外出看到想買的玩具、零食、
或想投10元搖搖馬,卻忘了帶零用錢…
媽媽只會惋惜(狠心)地說:
「噢,我知道你很想買,可是我沒有要借你。」

「自立」練習的許多過程
表面上看來是媽媽很苛刻不願意幫助孩子
甚至很像是在教導孩子:不要互相幫忙!
然而~讓孩子體驗自己忘了帶(或決定不帶)的後果
孩子會重新思考某樣物品對他的重要性
和為下一次的行為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反正媽媽(家人)會幫我帶或借我所以我不用帶
或是
勉強分享、委屈自己成全大局的犧牲
都不是我們想傳遞給孩子的價值觀

當孩子享有為自己的物品say no的權利
也有被say no的經驗(這一定會有的)
建立在尊重、自主上的「願意分享」,
才是我們真正想帶領孩子了解的「共好」

剛開始練習那幾個月很難熬
因為孩子的情緒張力很大
然而,隨著堅持1次、5次、10、次,
孩子們漸漸清楚爸媽的界線
知道用虜的、躺在地上滾、大哭賴皮,
都得不到他想要的
久而久之,親子間居然也就磨合出默契
孩子也甚少因為這類的事件使用賴皮招數
甚至因為孩子有了物權的概念
當媽媽不願意借孩子手機時也可以大方地說
「這是我的手機,我現在不想借給你」

坦白說,放手讓孩子練習享有「作主的權利」
從來不是容易的事
因為孩子很容易在擁有「權利」後,
會不想「負責」
例如自己決定晚餐的份量但吃不完時還是會賴皮
或是領了零用錢但在買玩具時還是希望媽媽付錢
…之類的

長期練習雖然辛苦,卻很值得
現在兩個孩子們有50~60%的機率可以做到
尊重他人
當翎不願意借燁玩具時,
燁當然還是會生氣、會有情緒,但也能理解,
別人的東西,是由他決定
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如果燁真的很想要,那他就得在生氣後
動頭腦想看看
怎麼做?可以得到想要的東西?
要等一下再問一次、自己買、想辦法交換、
或是…就算了?
過程中孩子亦能思考自己到底是想要還是需要?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持續練習中)
翎會自行決定晚餐份量,也會吃完
想買的玩具會自己存零用錢買,甚少來魯媽咪
很常自然發生的狀況是,
孩子存著存著…原本想買的東西…
也就逐漸被淡忘了
建立自尊和自信
當孩子被賦予物品的使用權和意見的表達權,
不用一有想買的東西就得看大人心情(臉色)
有能力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長期下來相信是有助於幫孩子建立自信和自尊的

當然,這樣的練習不會總是順利
過程中孩子也常常歪樓
例如燁偶爾會在主動分享後卻得不到翎相對的回應
就會更生氣、或者乾脆直接把「分享」當成條件
『妳不借我這oo,那我的xx也不借你哦』
媽媽多半只表達同理、不介入,
保留一些空間
讓孩子從威脅別人(和被威脅)的經驗中去感受和體會

隨著自立的練習越來越熟練,
每當我覺得正向教養的路~怪怪的的時候
就會試著做兩件事
帶著孩子理解媽媽為何這麼做
像是我會和孩子們說明
幫翎做她有能力做的事
會剝奪她練習生活技能的機會
#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以我們家為例
偶爾也會發生好心幫忙卻演變為手足爭吵的戲碼
像是
翎幫燁拿了餐具,結果燁很生氣表示不要翎幫忙
或是
收玩具時間經常是燁在收,翎卻只是坐在看
當媽媽開口請孩子之間不要彼此幫忙
表面上看來真的很像在教孩子自掃門前雪
但實際上,透過一次次的經驗
我們反而培養了默契和共識
#尊重每個人都有學習的權利
(燁的課題分離訓練成果篇請見留言處)

透過 #對話
核對孩子的想法、及理解孩子的感受
例如
當燁幫翎拿餐具,翎不要燁幫忙而生氣時
翎:『媽咪,我不要燁幫我拿!』
我:「妳很生氣燁幫妳拿,因為妳覺得妳有能力可以自己拿是嗎?」
『對!!!』
先同理孩子的感受,點出孩子的期待
接著引導孩子看見手足的愛
「妳覺得燁為什麼會幫妳拿呢?」
『不知道!』
「妳覺得燁是討厭妳所以幫妳做?還是因為他剛好方便、也願意幫忙,所以順便拿一個給妳?」
『順便拿一個給我』
「如果是妳,妳會幫忙討厭的人?還是會幫忙妳喜歡的人呢?」
『喜歡的人』
「那妳覺得燁是討厭妳才幫妳拿?還是喜歡妳才幫妳拿呢?」
『喜歡我。可是我不想要燁幫我拿』
「我知道了,那我們可以怎麼跟燁說呢?」
『燁燁,我不想要你幫我拿,我自己拿就可以了!』
「謝謝妳願意好好跟燁燁說!」

同時也引導燁課題分離
「媽咪看見你很熱心的幫翎拿餐具~謝謝你!媽咪想問你,當你很熱心幫忙、結果翎卻生氣大叫,你喜歡這樣嗎?」
『不喜歡~』
「翎現在這個階段需要練習很多生活上的事情,而且看起來她也想要自己來,那你覺得下次怎麼做會比較好?」
『不用幫翎拿,讓她自己拿就好』
「嗯,這是好方法哦! 如果你真的很想幫忙,下次幫忙之前,就先問一下她需不需要幫忙,這樣好嗎?」
『好』
「那你覺得要怎麼問比較好呢?」
『翎,需不需要我幫妳拿餐具?』
「嗯~謝謝你願意先問、也願意讓翎多練習!」

#課題分離是
#信任對方有面對挑戰的勇氣
#為了以尊重的方式融人群貢獻團體

#每週一句系列
#課題分離是把練習的機會還給你
最後,如果您對於「自立」的練習有任何困惑
歡迎留言和我討論!
我們一起努力~
陪伴孩子走一段邁向自立自信的歷程!
#圖為兩個正在練習增能自己刷牙的孩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88內容數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5/01
當孩子哭鬧、生氣、退縮、尖叫、崩潰 我們常常心想: 「現在要怎麼讓他停止?」 「我要怎麼讓他改正?」 當父母的心思在「處理問題」, 而不是靠近孩子的經驗 當我們想解決問題,我們的心是緊的、急的 眼裡就變得只看得見『結果』:孩子正在哭 而看不到孩子此刻的感受與需要。 然後我們會忙著處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很多人以為,生了孩子,自然而然就會是個好父母。 曾經我也是這樣以為的:愛孩子,不就夠了嗎? 有時候,他們也會說:「以前我們爸媽也沒學過,不是也把我們帶大了?」 是的,帶大了。 但你仔細看,真的沒有留下傷嗎? 真的懂得好好愛自己、接納自己嗎? 還是我們從小就學會了:討好、壓抑、害怕衝突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2025/04/30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過動?」 「孩子害羞內向,是不是亞斯?」 「孩子愛生氣且哭很久,是不是情緒有問題?」 「孩子坐不住,是不是要吃藥?」 在這個快節奏的時代, 大人也急著把孩子的行為歸類、貼標籤。 彷彿貼上標籤,有了解釋,就好像心安了。 「不是我的教養或教育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蝦皮分潤計畫讓我在分享旅遊文章時,也能透過推薦好物累積被動收入,貼補旅行基金。這篇文章,除了介紹計畫的操作亮點與心得,也分享我最常應用的案例:「旅行必備小物 TOP5」,包含行李鎖、免洗內衣褲、分裝瓶、折疊衣架與真空壓縮袋,幫助出國打包更輕鬆。想同時記錄旅行、分享好物又創造額外收入的你,千萬別錯過!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想增加被動收入?加入蝦皮分潤計畫是輕鬆上手的好方法!本文提供完整教學,包含申請流程、賺取分潤技巧,以及實際使用心得分享,助你輕鬆獲得額外收入。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爸媽心裡會和我一樣 曾經都有這些疑問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認同價值? 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放手? 兩個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明天我就走了 你覺得留給孩子什麼你能安心的走 也許有人會覺得 留錢、留房子、讓他衣食無虞 但我們可曾想過 以心理層面來說 孩子接下來是否有能力面對至
Thumbnail
相信有很多爸媽心裡會和我一樣 曾經都有這些疑問 為何需要培養孩子有自我認同價值? 為何我們需要學習放手? 兩個答案我們可以用簡單的一個問題來思考: 如果明天我就走了 你覺得留給孩子什麼你能安心的走 也許有人會覺得 留錢、留房子、讓他衣食無虞 但我們可曾想過 以心理層面來說 孩子接下來是否有能力面對至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我正努力著要把小積木拆開 燁直接從我手上拿走:「我來!我會!我幫妳!」 好,實際上,我有被「搶走」的感覺 覺察到心中有不快的感受 和對燁的行為有抗拒 我放下這股抗拒 原本想對燁說的 ”你應該先問我,再拿過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接納的感受 接納孩子心急 也看見心急的背後是孩子想幫忙的心意。 我從「恐
Thumbnail
前篇文章提到,在實際運用上執行獨立的三個關鍵密碼是「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提供選擇,但尊重決定」、「討論約定的框架」。 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意思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就盡可能讓他自己做到。小至吃飯、穿衣服,大至幫忙家人的事,都是訓練孩子擁有獨立能力的一環。
Thumbnail
前篇文章提到,在實際運用上執行獨立的三個關鍵密碼是「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提供選擇,但尊重決定」、「討論約定的框架」。 從生活中開始獨立,意思是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就盡可能讓他自己做到。小至吃飯、穿衣服,大至幫忙家人的事,都是訓練孩子擁有獨立能力的一環。
Thumbnail
培養輔導孩子自立與獨立的精神,也等於是讓孩子在脫離了父母的養育和保護之後,自己能夠獨自生存、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是從個人的行為一直延伸到思想和觀念…
Thumbnail
培養輔導孩子自立與獨立的精神,也等於是讓孩子在脫離了父母的養育和保護之後,自己能夠獨自生存、自力更生的能力,而且是從個人的行為一直延伸到思想和觀念…
Thumbnail
媽媽:「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要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我不說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學習?那明明是他的事、他的責任?」 我:你在他小時候是不是常跟他說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才是好?也時常提醒、叮囑他幾句? 我: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時常掌控的他的生活,那他要如何『練習獨立』? 所以想要獨立,得靠自己立著才行。
Thumbnail
媽媽:「心理師,為什麼我的孩子都要我一個口令一個動作,我不說他就不會自己主動學習?那明明是他的事、他的責任?」 我:你在他小時候是不是常跟他說什麼事情應該怎麼做才是好?也時常提醒、叮囑他幾句? 我:那你有沒有想過,如果你時常掌控的他的生活,那他要如何『練習獨立』? 所以想要獨立,得靠自己立著才行。
Thumbnail
孩子上學之後,常常發生讓人無法言喻的事情, 像是辛苦為小朋友準備的物品,帶到學校不到多久 就會聽到他對著你呼喊著東西又弄不見了! 其實沒這麼可怕啦!人生短短幾個秋,不要因為找不到東西而煩憂😌 💁‍♀️《作伴》小編來帶你分析孩子弄丟的原因,並提出該如何解決 快來看看小寶貝是屬於哪一種吧~
Thumbnail
孩子上學之後,常常發生讓人無法言喻的事情, 像是辛苦為小朋友準備的物品,帶到學校不到多久 就會聽到他對著你呼喊著東西又弄不見了! 其實沒這麼可怕啦!人生短短幾個秋,不要因為找不到東西而煩憂😌 💁‍♀️《作伴》小編來帶你分析孩子弄丟的原因,並提出該如何解決 快來看看小寶貝是屬於哪一種吧~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Thumbnail
許多爸爸媽媽都會趁著這時給孩子機會教育, 要求孩子讓出自己的東西,讓孩子學會什麼是『分享』, 不肯讓步就是”小氣”、”自私”,但其實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 家長急著糾正孩子的行為,卻忘記他的感受, 今天作伴帶大家來理解不同年齡層的小朋友想法是什麼, 還有該用什麼樣方式去引導呢?
Thumbnail
自立是擁有符合現階段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自私是考慮到自己卻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執行正向教養不難 #難在帶出教養工具背後的善意和目的 以前我只是學習教養技巧但不理解原理 因此許多教養工具用到後面都會變”沒用” 記得去年初剛進 可能親子團 時 我還分不清自立與自私的差別 某次線上交流抓著老師問問題
Thumbnail
自立是擁有符合現階段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能力 自私是考慮到自己卻忽略了他人和情境 #執行正向教養不難 #難在帶出教養工具背後的善意和目的 以前我只是學習教養技巧但不理解原理 因此許多教養工具用到後面都會變”沒用” 記得去年初剛進 可能親子團 時 我還分不清自立與自私的差別 某次線上交流抓著老師問問題
Thumbnail
幾天前在新手爸媽看到有關收玩具的文章,我一直想整理出我們家收玩具的訓練過程。剛好今天家裡兩隻寶玩得很徹底, 乾脆就拍起來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一直以來,我們家的習慣就是上樓睡覺前,所有東西都要回到原來的位置,客廳必須回復原狀,這個在生小孩之前,我和先生就一直都是這樣。
Thumbnail
幾天前在新手爸媽看到有關收玩具的文章,我一直想整理出我們家收玩具的訓練過程。剛好今天家裡兩隻寶玩得很徹底, 乾脆就拍起來記錄下來,也分享給大家。 一直以來,我們家的習慣就是上樓睡覺前,所有東西都要回到原來的位置,客廳必須回復原狀,這個在生小孩之前,我和先生就一直都是這樣。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Thumbnail
實驗教育做了五年之後,我們越來越體會到自學能力的重要! 但是小孩的自學能力不是從小就能夠自己發生,我們一開始也是從設計教案來教學,經歷慘痛的失敗,重新檢討、觀察小孩的行為,發現小孩會模仿大人的工作模式,來幫自己學習,才漸漸脫離教與學的苦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