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餐過後,小男孩很興奮地拿著兩個10元跟1個5元銅板向全家宣告:我是富二代!一時眾人笑岔了氣,問他,你知道什麼是富二代嗎?小男孩理直氣壯地說:我知道啊!有很多錢錢的意思!
說也有趣,小男孩至今五歲多,已經多次帶他出門購物、給他錢去支付,但至今他對金錢卻依舊處於無感的狀態,甚至可說有一些無欲無求,雖然這讓爸媽輕鬆不少,卻也讓人不免想探索,是因為我們給他足夠的安全感所以無虞?或者他的世界要的並不是我們眼前架構好的物質世界?
曾經帶著小男孩去台北地下街挑戰100元購物,當時他拿到鈔票時,甚至還不知道那是一張面額100元的「錢」,購物清單從幫阿公阿嬤買麵包,一路改成買挖土機、起重機、變身機器人...,最後選擇一台小小的挖土機,花了80元,結案!問他滿不滿意,他超滿意的!只是回到家,立刻束之高閣;然而,家裡任何一樣非玩具的小東西他卻都可以玩很久,連不成組的積木,也玩了好幾年,百玩不膩。
現在,他最喜歡的是在紙上畫畫、寫字,所以家裡從滿地積木,變成滿地寫過的紙。幼稚園老師很認真,教了許多字母、注音、數字,觸動他想要幫家裡的每個成員寫名字的動力,每天,他就幫大家寫名字,然後很開心地向我們炫耀,他已經會寫阿公的名字、阿嬤的名字、爸爸的名字、媽媽的名字、自己的名字...。看到他這樣的熱情,我也覺得安心,儘管在他前往準公托前心裡還是猶豫--我並沒有很想讓他這麼早就進入系統性的學習環境,畢竟,未來要在這樣的環境裡待十幾年,好漫長!
會這樣想並不是我屬意哪一種教養學派,而是,小孩本來就該盡量玩不是嗎?只是反思小孩生活在都市裡,阿公阿嬤又帶不動電力滿滿的小男孩,只好去幼兒園試試。很意外地,小男孩適應得很好,不但把全班同學的名字記得一清二楚,還會仔細轉達老師在課堂上交代的事項,連生活自理的事情都做得妥妥貼貼。我曾經試著問他學校的教學流程,他會很熱情地跟我介紹:一開始去學校吃早餐,然後可能會大肌肉運動或玩球池,中間我們可能會去上廁所,接著老師會上課,然後吃午餐,吃午餐之後我們會去上廁所,然後我們睡午覺,午覺起來我們會吃點心,接著看影片等阿公阿嬤來接我。對於這樣的行程,小男孩很滿意,我也透過跟幼兒園的老師的互動,發現教育型態改變,老師對小孩的態度也兼具溫柔與紀律。
還記得自己第一次拿著錢幫媽媽買雞蛋的童年,手緊緊捏著那幾個銅板深怕掉了,然後囁嚅地跟雜貨店老闆說要買蛋,整個流程在緊張中完成,卻在我太過放鬆,回家途中沿途甩著裝著蛋的塑膠袋而造成幾顆蛋破裂。相較於處處擔心犯錯的童年,看著高喊「我是富二代」的小男孩,我突然覺得好光榮,何其有幸,我讓我的孩子的童年如此無憂無慮!也很感念政府與幼兒園的努力,張開支援網絡,支持我們在教養上的擔心與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