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談寫作:「先有再說」的創作心法與創作意識的養成

更新 發佈閱讀 15 分鐘

過去談論創作心得,雖然我屢次提及過「先寫再說」、「先有再說」的必要性,不過在最近我發現到,以往都是僅止於「勸告」,而非提出清晰明確、有系統的理論,讓各位在接收「意見」的同時能有個可以遵循的觀念與方向,進行寫作練習;因此藉著最近剛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創作的經驗,僅現這次,暫時重啟一下「談寫作」,來討論該如何從「先有再說」來養成創作技能。

raw-image

本文會在發表三天後轉為vocus Premium限定內容(發表日為2022/10/06,預定10/10進行調整)。請把握免費閱讀機會,或者付費成為Premium會員支持文章。


認識文字敘事的基本:先從理解「概念」開始

「先有再說」的核心重點,在於讓新手創作者建立文章敘事的「呈現概念」。

透過「嘗試書寫」這個動作,我們首先能親自體驗、初步掌握到文字運用、段落安排、敘事鋪陳的概念。在有了概念以後,往後才能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提升書寫技巧,提高對文字的敏銳度與操作能力、刻意的段落堆疊(安排敘事張力)──這就很像我們在玩線上遊戲的「技能樹」。在遊戲初期,你一定會順著新手教學習得「基礎技能」。好比說戰士是斬擊、法師是火球、弓箭手是元素箭、盜賊是二連擊。

透過熟悉、活用基礎技能,我們能夠在冒險中殺怪累積經驗值,提升角色等級。每次升級,我們就會獲得技能點數,進一步掌握進階技能,令角色變得越來越強大。

基礎技能是這些冒險者職業對「概念」認識的起步點。當法師用火球用習慣了,他會漸漸認識架構「火球」這個魔法背後的魔法系統,進而從摸索系統中,掌握住一些訣竅,開啟新的技能樹──練習寫作也是類似的情境。當我們一開始動筆寫,我們會知道寫在稿子、文字編輯器的文字與文字、段落與段落串連起來後,會是長這副樣子;我們接下來就能透過反覆練習(殺怪練級),漸漸理解到存在於架構文字敘事背後的系統(概念)。當你對系統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度,你就有機會開始掌握更進階的文字表現手法。

「先有再說」的目的,就是要讓你優先掌握基礎技能。有了基礎技能,你才有辦法開拓創作領域的視野,從中學習如何說故事。

至於在我眼中的寫作教學書、寫作課像什麼東西:

在新手初期你看得到拿不到,或者拿到了但是你現在用不了的頂級裝備或道具;而當你真的達到對應的等級標準,它們還不一定適用於你。

就好像RPG裡,會將魔法師分成元素魔法師、聖職者、召喚師、死靈法師一樣;當專精的方向不同,所需的知識和觀念都會不一樣。在創作領域,我們可以細分出財金、科學知識、政治、心靈書寫、散文、詩、小說……只不過,這些領域的內容構成其實更為複雜細緻。好比說,小說就又分列出奇幻、科幻、推理、純文學;政治會因應書寫者身處的國家環境(外交、文化、地理關係),呈現出百模百態的政治觀察。如果再將異國語言的差異性納入考量,還會存在語言文化的語境歷史、文化信仰、價值觀的用語衝突,加深文字表現的複雜度。

說到這裡,或許你就能明白,過去我不斷強調「要買書,要上課,不是不可以。但你要選對老師/書籍」的原因何在──你總不會未來志向是聖職者,卻跑去聽死靈法師講課吧?


有了經驗以後:反覆大量的練習

就如前面說的,在掌握基礎技能後,我們會需要累積經驗,以藉此瞭解構築技能的系統(概念)。因此,頻繁使用它,絕對是最直接了當的作法。

事實上,創作練習也沒什麼可以取巧的餘地。除非你覺得用機器產出文字,再給它小小修改一下就可以當作是自己的東西能讓你很有成就感。我OK,你開心就好。你不是本文的受眾。

反覆大量的練習。說穿了,就是在第一次嘗試後寫出來如同狗啃的東西,你必須得再寫上十遍、二十遍、三十遍、五十遍;不過你如果是天生資質優異、融會貫通的天才,基本上不需要花費太多時間練習,就能迅速掌握文字表現的原理。

題外話:用時間來談「寫作資歷」毫無意義。半年寫三篇文章,跟半年寫十篇文章,撇除各種可能性不談,明顯後者所累積的經驗會比較多一點。因此,練習創作的重點不在於時間,而在於你付出多少心力來提升寫作能力。

說到原理,問題來了:過去閱讀文字時,你有沒有注意到,那些通常被推薦、稱作「好文章」的作品,都存在著一套敘事規則,甚至有著顯而易見的公式?為什麼大多數的文章呈現手法,幾乎合乎這套規則,或者這套公式常被人運用?

在奇幻文學,我們有一套十分經典傳統、時至今日仍亙古不變,非常好用的說故事流程,叫做「英雄旅程」。

英雄旅程,即謂一名英雄展開旅程的故事:

英雄可能是個平民,是鐵匠的孩子,或者是一位王子、大法師的學徒──無論他的出身為何,他在故事開頭,總是會因為各種原因知曉自己的「使命」。為了完成使命,他將踏上旅途,在冒險路途遭遇夥伴,打敗強敵,遇上導師,最終打敗帶來災厄的大魔頭。

英雄旅程可以說是奇幻文學制式常見的敘事流程。也因為它容易複製、運用與理解,因此要說它是「公式」也不為過。

英雄旅程這套公式是為了讓故事好看、好理解而被使用。但更重要的是,它已在文學史上成為「大眾化」的敘事手段,在商業性質的奇幻小說、冒險遊戲隨處可見英雄旅程的痕跡;它甚至還被廣泛應用在其它文型──至少在某些財經雜誌介紹特定企業家時,可以發現它就是用「英雄旅程」來述說他們的生平經歷。

任何一種在文字敘事被廣泛運用的「公式」,都必然有其存在道理。

任何一種形式的敘事公式,都是為了服務人類的閱聽(感官)直覺所存在的制式結構。也即是說,任何語言所創造、衍生的文字表達型態,背後都必然有著一套符合人類感受系統的文字結構運用法則。這套法則也許仍在進化、受到挑戰。但不容質疑的是,經歷漫長的語言文化發展,它至少在現階段(現代)是個有共識、能被大眾識別且廣泛使用的絕佳手段。

公式可以說是根據「概念」所衍生的產物。因此,透過認識公式,我們能夠更輕易理解說故事(或者各種文類追求的意圖)方法;假設我們今天遵循「英雄旅程」重複寫了五篇奇幻小說,那我們自然能從這五次經驗,體會到讓敘事流暢的高效率寫法。在這之後,想挑戰、做出變化,我們都能憑先前的創作所打下的基底,找出自我期許的敘事方向。

反覆大量的練習就是為了奠定基礎,同時創造在擁有基礎能力後的發展方向。


寫作時該抱持的準則:有意識的想像,有企圖的思考

當我們想表達有人吃蘋果,我們會這樣說:

他在吃蘋果。

當我們想帶入背景,以及該人的身分,我們會這樣說:

警察在樹下吃蘋果。

當我們試圖讓「吃蘋果」這回事有獨特意義,我們會這樣說:

那名警察在樹下吃著蘋果。那是他在臨終前買下的最後一顆蘋果。

這三個段落,都是在描述有人在吃蘋果。可是隨著描述手法的演化,我們會發現在最後一個例子,它給了我們與前兩者截然不同的感受。

現在我想請你照著我寫出的三個例子,自己試著用其它素材來取代,然後寫出一模一樣的東西。

我們可以察覺到,當我們一開始只是單純描述「有人在吃蘋果」,我們不需要多餘的思考,僅僅只是將看見、想到的畫面印象,以文字寫出來就好。

到了第二個例子時,我們會開始觀察或者想像該人的身分,因此腦袋就會產生些微想法。

最後來到第三個例子。因為目的表明要傳達「獨特意義」,於是我們就會想要賦予一個帶有意境感的描述。可能是從該人目睹的景色,可能是從面臨的狀況,可能是他在飽含某種情緒後,才啃下那顆蘋果──

有意識的想像,有企圖的思考,是讓文字呈現「人性」的開始。

所謂人性,即是以人為出發點,所造出具有共鳴性、可牽引、聯想的感性體驗;也就是說,它帶來的是
針對人類感官的「閱讀體驗」。

想要誘發人類感性的方法,會隨著目的而有所不同。

舉例來說,當我想陳述一件很悲傷的家庭故事,我會告訴你這組家庭成員們的成長背景以及人生歷程,最終帶到構組家庭時,他們當前面臨的困境將對應某段過去,進而產生悲歎不已的惋惜;當我是商品行銷員、廣告商,我會在文案敘述一則與商品有關的故事。就好比說XX食品利用小朋友不吃飯帶出父母憂慮的心境,進而導出商品的存在價值。

為了讓文字充滿人性,我們必然同樣得使用人類的思維去塑造文字。也因此,有意識的想像,有企圖的思考,就成為文字創作者不得不遵守的自然準則。

理所當然的,人類的任何行為都不可能不脫離人類範疇。因此,用「人類思維」來思考聽上去可能是個廢話;然而就像文字表現具有層次感,我們賦予的人性,同樣也有層次分別。層次建立的分水嶺,取決於是否「有意圖的操作」。一旦疏於對人性的想像,語意的表達自然會缺乏溫度、毫無情感;可當我們刻意操作人性,有意賦予感性體驗,文字的呈現自然會與平舖直述有很大的差異。

就像在唱歌時,「對著音準唱歌」跟「置入情感的唱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閱聽體驗:對著音準唱,基本上就是在不突兀、不出差錯的情況下,對應著歌曲的旋律與節奏,把歌詞唱好。整體表現來說,它就是把歌唱好而已。

可是當我們在唱歌時放入情緒、刻意添入聲音起伏,讓唱腔有變化性,這不僅是把歌唱好,還唱出同屬人類能夠產生共鳴的情感與溫度。它開始具有感染力,甚至能夠震撼人心、牽動情懷。

接下來,我們用文字來舉例。

當我們想表現「真誠」,我們有以下兩種表現手法:

  • 學習寫作只要堅持不懈、努力克服碰上的任何困難就好。
  • 學習寫作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必然會碰上自我懷疑以及不合期待的表現。自卑感越是沉重,我們越難以繼續寫下去。我們要做的不是忽視自卑,而是正視自卑的源頭,與它相處……

這兩個例子都是在誠心誠意給予「寫作建議」,但很明顯可以看出,後者的表達方式是較有誠意的,具「真誠感」。這並非是因為後者的字比較多,所以顯得真誠。而是它在述說寫作的困難之處時,它詳實描述了困難點以及可能會產生的心境,給予較貼合人性的調適方法;相較之下,前者就好像只給了你「啊反正過了就過了、時間到了就會想通」這般過於簡略、缺乏誠意的建議。對於有心求教、而且真的處在掙扎狀態的人來說,這種建議根本是「道理我都懂,可是我就是跨不過去啊」。

事實上,兩種表達方式的出發點並沒有什麼不同。可是後者明顯「多想了一點」,而且是為閱聽人著想;也正因為在撰寫文字時多了一個「設想」的步驟,它給人的文字感受,就顯得真誠許多。

前陣子聽過一句話:「把讀者放在心裡」,我想大概指的就是這意思。

有意識的想像,有企圖的思考,這其中涵蓋的層面其實還很廣。以小說創作來說,它可以是指讓讀者對人物的經歷產生同情;透過故事劇情暗示的真實議題,引導讀者省思;用充滿穢惡的精神表述,令讀者感到噁心不舒服,進而強化故事世界觀的沉浸體驗。然而,它最終不脫離的是「影響讀者」這個目的。

為了達到目的,你必須想像、深入思考,什麼樣的文字,才能夠觸動讀者的思緒,進而令作品具有更深刻而動人的品賞價值。


回歸「先有再說」:把你的初稿當教材

「先有再說」不僅是為了培養概念意識;在往後當你想執行任何寫作企劃時都會很有用。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是我在這幾個月經歷過一次密集的創作行程後,深有感觸的一句話。但也正因為你永遠無法預估變化會在何時發生,多餘的猜想都沒有任何意義(比如懷疑自己能否駕馭題材、能不能寫好),還不如先立刻執行創作計畫。

先讓作品成形,至於往後會產生什麼樣的變化,到時候再說,總會有方法。因為「基礎」已經建立完畢。

我們今天假設你構想了一個寫作收費專題,可能是社會觀察,可能是文學創作,也可能是政經理財……為了實現它,你必然是需要準備一連串縝密的專題規劃;而其中,一份具有參考價值、可決定未來執行方向,甚至是往後當作回顧、尋回初衷的稿子,就會非常重要。

我以前提過我是如何擬訂「奇幻寫作事」專題的:我準備了完整的文案以及試寫稿(忘記有沒有說,當初好像準備了三份),才寄給方格子確認意見;今年進行改版時,我同樣也是在改版前就事先寫好了新增章節「奇幻故事人」的部分內容,確立這個安排是可行的。

試寫初稿終究只是試寫。即便我寫了可能數千甚至近萬字,它在最終刊載以前,都會經歷大幅度的調動刪減;可是另一方面,我也藉由初稿的調整找出可以獨立發表的題目,同時確立新章節的內容主軸,進以促成改版內容的充實。

找出方向感非常重要。不論你是處在學習寫作階段也好,還是正在進行全新的創作計畫也好,橫下心把初稿寫出來,讓自己有個方向可以抓住,總比茫然無措好上許多;就算寫出來的結果不滿意,那就大膽刪除,繼續做嘗試、繼續找方向也沒問題。無論最終寫出什麼東西,你都累積了經驗。只要適度休息一下,方向感往往會在思緒放鬆後變得清晰,讓你更容易掌握後續該怎麼寫。

因此盡可能「先有再說」,把人生第一篇文章寫出來。不論寫出來的品質好壞,從各方面角度來看,都是好事。因為有總比沒有好。

  1. 想到創作點子,立刻開始寫
  2. 寫不好、寫壞了也沒差,繼續寫。因為你在當下的判斷不一定是對的
  3. 一定要寫到底
  4. 完稿後,覆蓋一段時間。可能一個禮拜,也可以放置一、兩個月或更久。時間到了再回頭看。這段期間,繼續寫作,也可安排讀書、上課、踏青或者任何行程。總之,寫作之餘,也要把生活過好。現實是最好的靈感來源
  5. 不要害怕看自己的作品。這才是誠實面對自己的唯一辦法。反覆讀過,才會真正知道自己哪裡不足、需要改進;而非聽寫作課老師告訴你哪裡會錯、哪裡不會,然後在那邊盲目幻想自己寫好寫壞、能不能寫、會不會犯錯
  6. 就像打有氧拳擊時穩住下盤很重要;先寫再說,把基礎練起來。練好了,後面你想怎麼專精寫作技能、找出個人風格都好說


這次內容主要以我過去一直都忽略、沒有深入探討的「先有再說」為題,用較長的篇幅詳解、延伸創作的基礎觀念。希望對任何在寫作之路仍有迷茫的人能有幫助。

本文會在發表後三天內轉為vocus Premium限定內容。請把握機會閱讀,或者付費成為Premium會員支持我。


追蹤社群:FB粉專噗浪PlurkIG

出版專題:「奇幻寫作事:想像世界的創作旅程」 「Moonrogu短篇小說集」「奧革蘭」

歡迎追蹤我的方格子、成為Premium會員,隨時閱讀我的文章、與我互動。

↓↓拍手五下,支持我的創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oonrogu的炬靈書室
18.3K會員
2.2K內容數
文字是嚮導,意識是光炬。 唯有書寫,我們才得以前進,而意識也得以照拂更遙遠的境界。 儘管世界為濛霧阻饒、路途充滿荊棘,靈魂無可倖免。 文字終將引領意識。 我們都是意識的旅者。我們書寫,我們創造。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5
以現狀來說,創作者的機會其實還是很充沛多元的。只是由於近幾年創作者數量遽增,也可能讓不少人有「僧多粥少」的感受。然而我認為關鍵問題,其實在於很多人還是習慣聚焦實體出版,卻忽略了其它的發展手段,這都是對整體數位市場環境不夠了解所造成的情形。 我認為,既然選擇投入數位市場,那就應該試著換一套思維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13
現在請跟著我想像一下,稿紙是一張地圖,筆(好啦或者鍵盤手機)是你的油燈(好啦手電筒好不好)。 而你,是個冒險者,身處在這片地圖中心,周遭全是黑暗迷霧──你,要怎麼揮開迷霧的糾纏,開啟視野呢?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2025/04/09
這是一篇提醒人類思考能力仍是我們在未來生存必備能力,即便AI當道也是如此的文章。相反的,越是依賴AI,並因為有了AI就放棄思考,其實形同於自主性退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輕鬆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5-6月實測心得,包含數據流程、實際收入、平臺優點及注意事項,並推薦高分潤商品,教你如何運用空閒時間創造被動收入。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單身的人有些會養寵物,而我養植物。畢竟寵物離世會傷心,植物沒養好再接再厲就好了~(笑)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不知你有沒有過這種經驗?衛生紙只剩最後一包、洗衣精倒不出來,或電池突然沒電。這次一次補貨,從電池、衛生紙到洗衣精,還順便分享使用心得。更棒的是,搭配蝦皮分潤計畫,愛用品不僅自己用得安心,分享給朋友還能賺回饋。立即使用推薦碼 X5Q344E,輕鬆上手,隨時隨地賺取分潤!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身為一個典型的社畜,上班時間被會議、進度、KPI 塞得滿滿,下班後只想要找一個能夠安靜喘口氣的小角落。對我來說,畫畫就是那個屬於自己的小樹洞。無論是胡亂塗鴉,還是慢慢描繪喜歡的插畫人物,那個專注在筆觸和色彩的過程,就像在幫心靈按摩一樣,讓緊繃的神經慢慢鬆開。
Thumbnail
一. What? 拿出一張完全空白的紙,或是打開Word空白的一頁。你知道你該寫個新的故事了,你有很多的想法、也接觸了許多寫作技巧,然而實際在全新的世界大展身手時還是不夠明確地知道該如何下手。 靜下心來,只要跟隨幾個步驟,我保證能夠帶你穿越創作的迷霧森林。 接下來你將看到 ⟪故事寫作大師班⟫ 書籍內
Thumbnail
一. What? 拿出一張完全空白的紙,或是打開Word空白的一頁。你知道你該寫個新的故事了,你有很多的想法、也接觸了許多寫作技巧,然而實際在全新的世界大展身手時還是不夠明確地知道該如何下手。 靜下心來,只要跟隨幾個步驟,我保證能夠帶你穿越創作的迷霧森林。 接下來你將看到 ⟪故事寫作大師班⟫ 書籍內
Thumbnail
在觀念裡練習,在練習中成長,最後釋放你靈魂的味道。 希臘語的「善」跟道德沒有關係,純粹是「有用」的意思;另一方面,「惡」的意思是沒有用處。這個世界雖然充滿各種犯罪行為,但沒有一個人自願採取「惡」,也就是「沒有用處」的行為。
Thumbnail
在觀念裡練習,在練習中成長,最後釋放你靈魂的味道。 希臘語的「善」跟道德沒有關係,純粹是「有用」的意思;另一方面,「惡」的意思是沒有用處。這個世界雖然充滿各種犯罪行為,但沒有一個人自願採取「惡」,也就是「沒有用處」的行為。
Thumbnail
學習寫作並沒有一個一招制勝的方法,因為寫作是作者內在世界的投射,需要通過作者去梳理生命經驗、整理內在世界,真誠面對自己的喜怒哀樂,最後從中找到一個與世界共處的方式,接著,內心的聲音就能自然的流暢出來了。
Thumbnail
學習寫作並沒有一個一招制勝的方法,因為寫作是作者內在世界的投射,需要通過作者去梳理生命經驗、整理內在世界,真誠面對自己的喜怒哀樂,最後從中找到一個與世界共處的方式,接著,內心的聲音就能自然的流暢出來了。
Thumbnail
過去談論創作心得,雖然我屢次提及過「先寫再說」、「先有再說」的必要性,不過在最近我發現到,以往都是僅止於「勸告」,而非提出清晰明確、有系統的理論,讓各位在接收「意見」的同時能有個可以遵循的觀念與方向,進行寫作練習;因此藉著最近剛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創作的經驗,僅現這次,暫時重啟一下「談寫作」。
Thumbnail
過去談論創作心得,雖然我屢次提及過「先寫再說」、「先有再說」的必要性,不過在最近我發現到,以往都是僅止於「勸告」,而非提出清晰明確、有系統的理論,讓各位在接收「意見」的同時能有個可以遵循的觀念與方向,進行寫作練習;因此藉著最近剛完成一部長篇小說創作的經驗,僅現這次,暫時重啟一下「談寫作」。
Thumbnail
「有必要寫作嗎?」 「不知道寫什麼?」 「該如何寫作?」 「為什麼寫了都沒人看?」 關於參透寫作技巧從零到有再到好,如果只能先選一本書閱讀,那麼《大人的11堂寫作課》絕對是首選。這本書從寫作認知、讀者思維、選題、標題、素材、結構、成稿能力,乃至於如何讓寫作融入生活、變現等,可以說整本書都是「乾貨」,
Thumbnail
「有必要寫作嗎?」 「不知道寫什麼?」 「該如何寫作?」 「為什麼寫了都沒人看?」 關於參透寫作技巧從零到有再到好,如果只能先選一本書閱讀,那麼《大人的11堂寫作課》絕對是首選。這本書從寫作認知、讀者思維、選題、標題、素材、結構、成稿能力,乃至於如何讓寫作融入生活、變現等,可以說整本書都是「乾貨」,
Thumbnail
由不同作家來說明呈現手段,你往往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講法。你未必能全部都融會貫通,但是總有幾套講法是適用於你、打中你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崇尚寫作的人會一直想去聽作家講座或是上課,他們大多認為透過不同視角詮釋的寫作觀點,能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
Thumbnail
由不同作家來說明呈現手段,你往往能聽到各式各樣的講法。你未必能全部都融會貫通,但是總有幾套講法是適用於你、打中你的心。這也是為什麼崇尚寫作的人會一直想去聽作家講座或是上課,他們大多認為透過不同視角詮釋的寫作觀點,能帶來超乎想像的收穫──
Thumbnail
為了避免爭議,陳述經驗之前先亮個背景。 小說寫齡(?) 21 年,非相關科系畢業,也無正式商業出版背景。過去曾與同好一起經營原創小說社團「Note.」,並以月刊形式發表同名之小說合輯,運營時間約兩年多,由於生涯規劃因素而告休止。
Thumbnail
為了避免爭議,陳述經驗之前先亮個背景。 小說寫齡(?) 21 年,非相關科系畢業,也無正式商業出版背景。過去曾與同好一起經營原創小說社團「Note.」,並以月刊形式發表同名之小說合輯,運營時間約兩年多,由於生涯規劃因素而告休止。
Thumbnail
這個話題,老生常談了。 談到寫小說,很多人應該都會聯想到以前學生時代寫的作文。可是當我們回顧作文時,又會發現作文的文字程度,其實根本不足以支撐小說緊鑼密鼓的架構需求。因此,若是想要寫出符合「小說定義」的小說,我們有八成七的人都會想到要去上「文學小說課」。 只是,文學課所提供的教材,我們真的用得上嗎?
Thumbnail
這個話題,老生常談了。 談到寫小說,很多人應該都會聯想到以前學生時代寫的作文。可是當我們回顧作文時,又會發現作文的文字程度,其實根本不足以支撐小說緊鑼密鼓的架構需求。因此,若是想要寫出符合「小說定義」的小說,我們有八成七的人都會想到要去上「文學小說課」。 只是,文學課所提供的教材,我們真的用得上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