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經第23章】希言自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經文:

王弼本: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帛書(校):

希言自然。飄風不冬朝,暴雨不冬日。孰為此?天地而弗能久,有兄於人乎?故從事而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

楚簡:

註:

  1. 帛書寫:「同於德者,道亦德之;同於失者,道亦失之」,與王本的「樂得之」不同,更清楚表示道、德、失的三種層次。
  2. 帛書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raw-image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希:同稀。

由於不確定「希言自然」的主詞是什麼,「言」也不確定詞性,可能是動詞,或「希言」可能是名詞或形容詞,所以會衍生出多種不同的解釋。解釋經文是相當主觀的,即使參考許多典籍,得到的解釋也不一定是原創者本意,全因文言文字句精煉、涵攝甚廣,致使讀者有各自的體會。

依據後文,此句應與自然及道有關。在14章的「聽之不聞名曰希」、41章的「大音希聲」,皆有提到「希」,「希」應是描寫某一種「音」,其不限於須透過音波傳導的聲音,可能更為廣泛地概稱經由「聽」而知道的東西,它不在大腦皮層作用,直接進入意識,讓人有種「沒聽到什麼,但知道它存在」的感覺。

「希言」可解為像「希」這種形態的表達、展現;「希言自然」則為自然的運作是隱而不顯,且持續不斷。它默默地在背景裡運作,我們不知道它運作多久,只知道它一直都在。自然之道講求平衡,過於極端,終將回歸中庸,以保能量流轉、生動不息。

因此,狂風暴雨不會一直持續,其只是能量蓄積後的噴發,即使天地有意為之,仍無法維持其長久,更何況是人?

天地的力量有多大,仍離不開自然之道,依然默默地遵循自然法則,人即使有自我意識,認為想怎麼活便怎麼活,仍舊無法脫離自然的規律,無論如何運作,總會有「度」,超出「適度」就會被警告。

舉例來說,日以繼夜地打拼,超出身體的適度,身體便會發出警訊,不理警訊,繼續消耗,便會開始出現病狀。又如,一心追求某人事物,超出心神的適度,心神便隨之起伏,神都在那上面,所以失神,因而容易產生負面。

「希言自然」說明自然存於幕後,使一切有序而永續,「飄風驟雨不能久」則具體指出世界有其規律,極端總是短暫。人的能量不如天地,但能隨天地一般,循度而作。


故從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

至極復返,是太極運作的法則,領悟便能靠近道一些,無法體會則隨俗世沉浮,因此,行事符合道者,分三種層次:道者,同道;德者,近道;失者,失道

「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是在描述修行者的三個階段,也更是說明人劃分為此三種情況,純屬事實的陳述,沒有對錯,人在不同的心境,便有相對應的認知,人的心境如何,便會發出與此身現況相同的訊號,告知外界自身的頻率,以供媒合,同頻率會相聚,形成同磁場的聚落。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同於德者,德亦樂得之;同於失者,失亦樂得之」,外界會回饋與自身現況相同的磁場,你發出什麼,外界便回應你同頻率的人事物,不知不覺間,自己就處在一種特定的場域之中,然後逐漸自得其樂。

道者,明心見性,

德者,制身於道,

失者,隨波逐流。

三種場域,由意識進入,而世界訊息混亂,人的意識也複雜,若無法看清「真相」,始終難以離開「失者」的場域。

raw-image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焉」有不信焉,第一個焉可能解為哪裡、豈。

有的版本為「信不足焉,有不信焉」,焉則無義。

「信不足,有不信」,前後兩句指不同主體,解釋會比較順,如:領導者的誠信不足,跟隨者便會對其產生不信任,或是,引導者的信念,乃至作為,若失去核心準則,追隨者便失去信心,無所是從。

「信不足,哪裡還有不信」,能試圖將兩句視為同一主體,解為:若對於道及自然的信念不足,會連不信的念頭都沒有,意即,不信道的運作,便會壓根就沒想到循道。此更為深刻地點出意識會劃分場域,想要跨出,光是了解沒有用,需要真正的悟,才能知道自己身在何處。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Peace的沙龍
84會員
47內容數
Peac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7/07
當人活得其所,在其肉身,不做損毀身體之事,在其心念,不受紛雜訊息污染,身體強健、心靈開闊,一念一動,沉穩內斂、渾厚有力,卻是量力而行、不虛妄,因合度而與道合,即使身死,意識仍在道中。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4/04/28
道可為始,亦可以為止,它是一切的起源,也是萬物的歸屬,天下萬物由道所生,從道而知終始,人亦屬萬物之一,卻多於「意識」,阻隔本性與道之連結,所以須「知性」,「知止」,以了正道。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2023/07/02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原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第十四章 在這個充滿嘈雜和緊湊節奏的現代生活中,
Thumbnail
【原文】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繩繩兮不可名,復歸於無物。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謂道紀。《道德經》第十四章 在這個充滿嘈雜和緊湊節奏的現代生活中,
Thumbnail
世界局勢將會持續變化莫測,我該如何應對? 面對人生的種種課題,我們提出「順天應命」的思考,來與你並肩找到答案。 因材施教就是對待,而不是對立,孔子看你這個是什麼樣子,就怎麼培養你,把你的善性發揮出來,不好的一面讓它不要顯現出來,也是治於未然。老師善用善巧方法,讓人的好被彰顯。道生萬物,是按造萬
Thumbnail
世界局勢將會持續變化莫測,我該如何應對? 面對人生的種種課題,我們提出「順天應命」的思考,來與你並肩找到答案。 因材施教就是對待,而不是對立,孔子看你這個是什麼樣子,就怎麼培養你,把你的善性發揮出來,不好的一面讓它不要顯現出來,也是治於未然。老師善用善巧方法,讓人的好被彰顯。道生萬物,是按造萬
Thumbnail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Thumbnail
從希言自然到焉有不信,似乎在說明道與自然包覆一切,而人的意識只停留在自己區劃的領域,難以體會宇宙的包羅萬象,人的生命短暫,但應有其天命與任務,了悟自然之道,或許能活出自我,遂與天合。
Thumbnail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反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專於物外 。專於相內 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則大威至。無狎其所居,無厭其所生。夫唯不厭,是以不厭。是以聖人自知不自見,自愛不自貴。故去彼取此。」 體不懼怕大能量的衝擊,則大能量即會來到。 正因爲不滿足,所以不滿足。 「厭」是指滿足。
Thumbnail
自然而然,道使自然得以展示,道法自然,自然即是必然。 追求天人合一的「你」,得要明白是你合了天地,還是天地合了你?是你容了天地,還是天地容了你?而這個「容」,也是一個過程。不溶,即著了。其精要在第十六章。 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即是心聲,意。自然即是必然。 風是巽卦,巽卦也代表意。
Thumbnail
自然而然,道使自然得以展示,道法自然,自然即是必然。 追求天人合一的「你」,得要明白是你合了天地,還是天地合了你?是你容了天地,還是天地容了你?而這個「容」,也是一個過程。不溶,即著了。其精要在第十六章。 聽之不聞名曰希。希即是心聲,意。自然即是必然。 風是巽卦,巽卦也代表意。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你是身體嗎?如果是,為何連呼吸都不能由「你」自由控制? 你在身體外面嗎?如果是,為何可以感覺到肚子餓? 你是記憶嗎?如果是,為何記憶有時會變來變去,有時還自己造假? 你是情緒嗎?如果是,為何來去無蹤,莫名其妙? 你是感受嗎?如果是,為何不能持續存在? 你在哪裡? 你在嗎?
Thumbnail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Thumbnail
「學」的本質是向外接收訊息,訊息虛虛實實、詭譎複雜,如果沒有一套過濾系統,便容易受訊息影響,隨之起伏,如此心就不定,越「學」越憂心,所以「絕學」並非拒絕學習,而是心中須有一把尺,藉以辨清並防止訊息對身、心、靈的各種影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