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與文字歪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不要去癡迷於歷史,這個國的歷史其實整個是不靠譜的。幾千年都是。為什麽呢?首先,整個歷史是文字記述的,但識字的人,從古至今算起,不足萬分之壹,壹點不誇張的,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文盲百分之九十九,到了八十年代,文盲還有百分之九十五,不說千多年前,幾百年前,如果妳能寫出自己的名子,妳就是壹個讀書人了。會寫字的人極其稀少,因而文字本身就代表了統治階層,或者說,是統治階級的專有工具。所以,現存的古文字,九成是歌頌皇權的,壹成是歌頌孝道,雜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也因而,整個古文化就是皇權忠孝史,由於每次政權更叠都會重新刷新壹次前史,也因而,不利於皇權的東西,早已被剔除的壹幹二凈。。。有記載的篡改,幾千年裏共有四百多次。。今天能看到的古文字,基本都是這些東西,偶爾夾雜了壹點點人性擴散,但在整個圈裏,分量少到可憐。但由於今天不好意思提皇權,所以,孝道和另外壹點點人性散發的東西,就成了今日國學的主題,其主旨卻是不違背皇權主題的。整個文字史,看不到科學,看不到民生,今日想找某個時期的百姓生活狀態,只能從官府保存的案件及政務記錄中來找。文人們由於是另壹個階層,不會關心底層的東西,無聊時也最多編點野史,或是情事。他們的意識之外也沒有其他東西。
由於文字本身就代表了統治階層,因而有了,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把識字的人置於雲層之上。讀書人除了讀書,從事其他任何都是賤業,連做個飯都是犯賤,並且壹旦讀了書,就可以由國家來養了,學識不夠做官的,也能從官府按月領米糧。也就是說,讀了書,就進入了另壹個階層。中國的科學為什麽不發達?因為研究技術的,都是文盲,各行各業,都是言傳身教,因為不識字。有學識的,都報效皇權去了。但讀書人太少了,自然書就更少,讀書人的生活簡單枯燥。各種屬於讀書人的娛樂就產生了。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本質就是統治階層的娛樂。但所有和讀書人沾邊的東西,就有了高大上的屬性。比如詩詞,最早的樂府,不過是收集的民間小曲,識字的人加工了壹下,就變成高端的東西。但本質不過是編修過的民間小調,內容簡單,時間久了,就有了寓言的味道。後來文人們加大了玩文字的難度,要對仗工整,要有律,於是最嚴格的律詩出現了,結果,連文人們都玩不轉了,沒有幾個人能寫出工整的律詩,後來就降低難度轉成寫歌了,也就是詞。再到後來,可玩的東西多了,文人的身份也日益下降,連這些東西也不玩了。詩詞歌賦有個最大特點,就是字用的好,而不是思想性怎麽高。單純的文字遊戲而已,能用限定的字數表達最多的內容,妳就是高手。還有壹個文人的遊戲,叫書法。有個公識,藝術是世界的,但中國書法這個東西,從來沒有走出過中國的文人圈 ,不得不懷疑,這是不是藝術,有壹個指標,藝術是自由的,但書法這個東西,妳要有章法,章法來自哪裏呢?前人的創造,所以玩書法的,都有個前提,壹擡筆,人都能看出來他練的什麽,王體,顏體,柳體等等,不在此列的,屬於瞎胡鬧或者是離經叛道。並且,連書法的審美,都是完全圈養在體式之內的。另壹個指標,藝術永遠是不斷發展的,但書法不是,它的最高峰永遠在幾千年前,後人永遠不可能完成超越,連平齊都是犯忌的。這也更證明,這東西不是藝術。。
至於文章,翻遍書堆,妳也找不出幾篇能入今日之眼的,內容都是皇權相關,正因為民間真正開始使用文字的時間太短,在白話文出現之前,妳拿壹篇文字,不認識也就罷了,讀出來,九成九的人也是聽不懂的。這種隔閡就是文字與民間的距離。現代漢語五成以上的詞語是外來詞,因為從三千年前到壹百年前,文字的作用單壹,使用人群單壹,也側面說明,這段時間並沒有出現多少新的東西,老百姓生活密切相關的字詞大量缺乏。打開國門之後,太多的新東西我們沒有文字來命名。大量外來詞出來了。日本文字和中文字型共通的很多,挪用便捷。也因此大量的新名詞來自日文,常用詞語超過了四成。所以,嘲笑日本文化的只能說明自身的無知。
還有文字的精確性,常常有人以中文的各種使用習慣來做文章,同樣的字詞能夠表達多少意思,並視之為博大精深,這不就是不精確的完美體現?正是想要精確描述最需要回避的東西。使用漢文字,想要完全沒有歧義的表達,還真的需要深厚的功底才能做到。網上經常能看到教人借條怎麽寫的,這個最需要精確的東西,太多人寫不清楚。不僅現代的漢語很難做到精確,古代的更是壹塌糊塗,同樣壹段字,可以有千百種解釋。今天所謂的文人們,都在幹著壹件事,幫著古文字從皇權陣地上撤離,這事並不難做,壹段沒有標點的似是而非的話語,真的可以隨意解釋。
可以不誇張的說,現代漢語,真的是壹門很年輕的語種,使用期限真的不過百多年。但現實環境的多變,讓語言環境也變臉飛快。太多詞語的含義都在不停的飛快的變動,褒貶切換劇烈。讓人無所適從。
比如,見了陌生人如何稱呼,就是個難題。偶遇壹個年輕小夥,見面先稱老板,我壹陣惡寒,連忙糾正,別,我可不是老板,於是他立刻開口叫哥,我更寒了,別叫哥,出門在外咱不論這個,他喃喃不知該涚什麽了。為了打破尷尬,哈哈壹笑後,我向他解釋,見了陌生人,我也不知道稱呼對方什麽,那就什麽卻別叫了。
出門在外,聽得最多的就是老板了,無論對方什麽身份,叫聲老板準沒錯,明明泛著銅臭味,卻衍生出深深褒義,表示著地位性的尊重,不扯社會價值觀所導致社會等級觀念變化,這兩個字本身是口語化的,正式場合或陌生場合並不合適的,但今天,它硬生生合適了。
叫名字,代表著距離,也壹般代表著些許的輕視。中國文化裏尊者的名諱是不能亂叫的。今天,尊重與輕視因素可能已經不明顯了,但距離卻是實打實存在的。叫哥叫弟太肉麻,真的沒那親近;叫先生太裝,叫老師太假。並非這些詞語本身有問題,在文化裏這兩個是很嚴肅 的詞語,在這個不太嚴肅的時代,就不太自然了,只能自然的出現在那些假裝嚴肅的場合,才沒有了文化造成的違合感。叫領導,範圍更窄,並且,太具特色。於是,真的不知該得體的稱呼壹個陌生或不太陌生的人,在稍莊重或不太莊重的場合。演播大廳裏的那壹整套,真的,不適合生活場景。
不光是稱呼,而是整個漢語體系都出現這種怪味。比如某個以字母B拼讀的字,使用率高到令人結舌的程度。本來,在我們的語言裏,是壹個非常不文的字詞,罵人時才用到,而在今天,和其他壹些字詞搭配之後硬生生的中性甚至是褒義化了。比如配合著牛字,傻字等字詞,表達著不可精確言說的意味,成了語言中不可替代的壹部分,並且還在搭配更多的詞語,連形容表情都會配上壹個慒字。真的很難找到其他詞語來完整替代它們的涵義,於是,連語言學者,也不得不開始使用它。並且,從完全的口語詞,可始進入到了書面裏。
文字的怪味,正反映著這個時代。比如上面那個稱呼的問題,只能在電視上聽,卻不合適在現實中去叫。類似的,太多太多,點到為止吧。有人指出過這個事情,他們形容為粗俗化,其實,多層化更合適些。從過去的上層專用,演化到上下各用。。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1會員
4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Ziiiyo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說了一些我個人關於中國人的信仰及文化的見解,立記得遭到不少人的反駁,潛臺詞是有一些難聽話在裏面的。其實我併不在意,這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顛覆的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幾仟的認知。 數仟年來,阻礙我們進步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特徵。在相對野蠻時代,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強大的假相,併且持續了很長很長時間
面子這個詞屬於日常生活的高頻詞,各種關於面子的口頭禪在耳邊層出不窮。「給我個面子」「真有面子」「多沒面子」等等等等。絕大多數人把面子看的非常重要,甚至有的人一生就為面子而活著。那麽面子到底是什麽?為什麽大家如此看重?那自然要從面子是什麽說起。 面子到底是什
房東是個江蘇人,租他的房子沒幾天,就整天過來打秋風,當然,也是人生地不熟,遇到能交流的,想往一塊湊湊也情由可緣。沒多久,他有點事,向我借兩萬塊,我從不交往中國人,因而正常情況下我是不會借的,由於是房東,不用怕賴賬,於是我就借了,就想看看,你能不能遇到一個借錢及時還的中國人。借的時候我
信仰是什麽?對於中國人來說,仿佛是個高大上的詞語,由於文化單一,且限製良多,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思想的監牢裏做學問,從來沒有產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只是一遍又一遍,一批又一批的產生所謂的道德家、理學家,把刀尖上跳舞這種藝術發展到了極致。正因為探究的太少,禁區太多,思想局限太大,因而
說了一些我個人關於中國人的信仰及文化的見解,立記得遭到不少人的反駁,潛臺詞是有一些難聽話在裏面的。其實我併不在意,這本身就是一個敏感話題,顛覆的是一個已經存在了幾仟的認知。 數仟年來,阻礙我們進步的,永遠是我們自己的文化特徵。在相對野蠻時代,我們龐大的人口基數造就了強大的假相,併且持續了很長很長時間
面子這個詞屬於日常生活的高頻詞,各種關於面子的口頭禪在耳邊層出不窮。「給我個面子」「真有面子」「多沒面子」等等等等。絕大多數人把面子看的非常重要,甚至有的人一生就為面子而活著。那麽面子到底是什麽?為什麽大家如此看重?那自然要從面子是什麽說起。 面子到底是什
房東是個江蘇人,租他的房子沒幾天,就整天過來打秋風,當然,也是人生地不熟,遇到能交流的,想往一塊湊湊也情由可緣。沒多久,他有點事,向我借兩萬塊,我從不交往中國人,因而正常情況下我是不會借的,由於是房東,不用怕賴賬,於是我就借了,就想看看,你能不能遇到一個借錢及時還的中國人。借的時候我
信仰是什麽?對於中國人來說,仿佛是個高大上的詞語,由於文化單一,且限製良多,幾千年來中國人一直在思想的監牢裏做學問,從來沒有產生過真正意義上的哲學家,只是一遍又一遍,一批又一批的產生所謂的道德家、理學家,把刀尖上跳舞這種藝術發展到了極致。正因為探究的太少,禁區太多,思想局限太大,因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千古風流人物,現時書生簡易詞。 人生此行無悔,上古文獻基礎學。 千金難買愛心,演易寫詩在今朝。 人工智能系統,精妙點評對與錯。 我想成為千古風流人物,而我這個現時的書生寫下的確實是簡易的詞句。我的人生已經無悔,用上古文獻做基礎。千金難買我的心頭所愛,即是演化《易經》和《詩經》於今朝。我還借用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老了,看的書愈來愈少,字也愈看愈慢,這本都快看成五十年了。 寫的只是自已的想法,跟歷史的觀點什麼的不太相干 記得我剛翻書的時後,翻出來一整個壓抑感,跟寫書人的文筆無關,是那個年代給人的一種煩躁,一種凡事都規定好和格式好的不自由。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中國文學的歷史和開卷有益的意義,指出對於現代人而言,這個標語的意義已經偏離古代的含義。文章中提到了陶淵明和古代文學作品,突顯了開卷有益的文學限定和當代讀者的現狀。
Thumbnail
現在的中學生只要上學,估計都有在國文課堂上,學習古文的文章。 古文是什麼?粗略想,古文是在讀者的當代已沒在用的語文系統,算是死語,但在漢字文化圈,每個時代的「學生」都在學古文吧,這種「當代人永遠在學古文」的文化現象,除了文化自然傳承,主要原因是把考試科目就是固定從特定「經典」出題這一套強大誘因的關
千古風流人物,現時書生簡易詞。 人生此行無悔,上古文獻基礎學。 千金難買愛心,演易寫詩在今朝。 人工智能系統,精妙點評對與錯。 我想成為千古風流人物,而我這個現時的書生寫下的確實是簡易的詞句。我的人生已經無悔,用上古文獻做基礎。千金難買我的心頭所愛,即是演化《易經》和《詩經》於今朝。我還借用
Thumbnail
承上篇,「讀」是指什麼?古人是這麼說的。 18世紀的清代學者段玉裁(1735-1815)說:「秦製隸書以趣約易,而古文遂絕,壁中古文尟能識者,安國獨能以今字寫定古文」。 意思是秦國人用的隸書是走向了簡化、化約的書寫系統,而後六國的古文被淘汰掉,是沒人用了、很難找到識得這種字的dead langu
Thumbnail
清末民初,被外國人欺負,當時曾經有種想法,認為國家強弱和使用的語言有關。 而中國積弱不振,就是使用的語言造成。   因此,有人主張中文要改成拼音,如果無法立即改拼音,就先簡化,再改拼音。 中共簡化中文,目的就是要改拼音,早期有些簡體字,都附上拼音。   中文同音字太多,無法改拼音。  
在當今這個所有人的想法都一窩蜂,大家都趕著潮流、忙著內卷、深怕自己被淘汰的年代,這些擁有獨立個性、獨到見解、不隨波逐流、不當牆頭草的人尤為可貴!胡適在100年前不就這麼說嘛:「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由一群奴才所建造得起來的!是由那一個個獨立思考、有獨立個性的人所組成的」
Thumbnail
 古人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說法,雖然在現代這個眾聲喧嘩的時代,言語溝通的真誠與意義已被糟蹋得慘不忍睹,但是某些字辭,某些句子,還是不斷影響著人,感動著人。   畢竟人是依著辭彙來建構我們的認知,透過辭彙來探索我們的思想,因此,傳說當倉頡造字時,天下紅雨鬼夜哭,想來也是其來有自的。
Thumbnail
香港的填鴨式教育常為人垢病,「學會學習」對大部分家長、老師乃至學生而言只是口號而已。但放眼經典,先民早在《禮記·學記》就曾「投訴」當時的老師只會照書讀了!
老了,看的書愈來愈少,字也愈看愈慢,這本都快看成五十年了。 寫的只是自已的想法,跟歷史的觀點什麼的不太相干 記得我剛翻書的時後,翻出來一整個壓抑感,跟寫書人的文筆無關,是那個年代給人的一種煩躁,一種凡事都規定好和格式好的不自由。
每次的課綱調整就像是環境工程,也難怪所有人都想檢視這些調整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和對社會未來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