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從劉潤的「進化的力量」年度演講來看,如何準備一場演講的內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昨天有一場劉潤的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

​我沒聽這四小時的演講,不過有看講稿全文。這些年對於時間稀缺性的感受愈來愈強烈,幾乎不太聽超過兩小時的演說,如果有逐字稿可以看,自然連演說都不會聽了。除非,是想要觀察講者如何表達與掌控演說的步調。

raw-image

在演說結束後沒多久,劉潤就發布了演講全文,還有一篇關於如何準備逐字稿的文章,我覺得比演講全文更有價值,摘錄了一些重點,也加上自己的觀點。如果想要看劉潤的全文,我放在留言中做為參考。

...

一、演講最關鍵的一件事:逐字稿的準備

​駕馭一場演講,事前準備相當的繁雜。劉潤認為,演講就是一場舞台上的表演,不只是內容,而是整體的表現都要相互搭配。

​準備逐字稿,可以說是將不必要的風險降至最低。我自己對逐字稿的理解,除了時間與風險的掌控之外,也是為了減少後續利用的重工。講演的逐字稿,可以做為專欄、授課、音頻與出版的素材;雖然寫逐字稿很費工,但比起每一次產出都要重新準備,這樣的工還是很值得的。

...

二、全篇逐字稿的邏輯是如何形成的?

​首先,找到一個主題。劉潤這次的演講主題是:不確定性。

嘿,這真的很巧,今年我也一直在談「不確定性」這件事,就連年底要出版的新書也是談如何降低不確定性。值得高興的是,自己的想法有那麼一點點接近這些知名的顧問與講者。

回到正題,確立了「不確定性」這個主題,多數人想知道的會是什麼?劉潤認為是我們正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該怎麼辦?

沒錯!該「怎麼辦」往往是我們面對一個議題,尤其是會帶來影響的議題,第一個直覺就是「然後呢?我該怎麼辦?」這樣的念頭;對演講的受眾也是。

而鋪陳的邏輯是這樣的:要想知道「如何」就得先知道「為何」;要想理解「為何」就需要透過「什麼」來解釋。從「不確定性」這個關鍵字出發,將觀察、蒐集到的資訊,找出意外、週期、趨勢、規劃等規律,看到「什麼」進而知道「為何」,然後歸納出「如何」。

接下來,用框架將這些組織起來。

劉潤使用的是「SCQA」這個麥肯錫慣用的問題解決框架,在《高產出的本事》中稱之為「問題框架」的一種表達框架。

框架中的元素,可以根據強調的焦點來調換順序,比方說「ASC」是一種開門見山的表達方式,先給答案再說背景,然後描述問題帶來的衝擊;至於顯而易見的問題就無須再提,這是開門見山式的邏輯鋪陳。

當然,這個框架也可以延伸做變化。

比方說,我在公司內部提出問題的解決對策時,習慣在最後加入一個「支援」(support need)以喚起相關單位的正視,避免日後因為缺乏資源的支援而導致任務失敗。這時候我採用的就會是「SCQA-S」的框架結構。

...

三、故事該怎麼說?加入幽默感、溫暖與力量感

​鋪陳了一個很好的故事,如果平鋪直敘的說出來,就太可惜了。就像我們在聽別人說故事時,可能是時而會心一笑、時而感動,時而充滿著力量感。

​所以在逐字稿的內容中,我們可以試著加入情緒的表達,包括幽默感、溫暖與力量感。在演講中的幽默感,很多來自於自娛娛人的效果,而不是譏諷他人;而溫暖與力量感,往往用於講述別人的故事上。

...

四、演講也是對話,就得營造對象感

​本質上,對象感來自於同理心,想人之所想,說出他們的心裡話。比方說,在介紹完一個主題後,代入受眾生活或工作中的現況,小小的細節就能創造連結。

​...

五、即使隔著螢幕,也要創造參與感

​如何讓線上的受眾也能有面對面交談的感覺呢?劉潤說:插入互動、製造驚喜。比方說,一個簡單的是非題,請受眾回答一或二,表示贊同與否;一個議題的單選題,請受眾選擇在透過後端展現出統計結果。

善用一些線上工具,這不難做到;不只互動、還有驚喜。


(參考來源:刘润年度演讲的逐字稿是怎么写成的?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904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2/06
幾經思考,我決定從心法、技巧和體現(心技體)切入,從策略思維、策略分析與案例解析三個構面,挑選我認為對於商業策略分析的思維養成與提升有所助益的十本好書,以及做為延伸閱讀的參考書目。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6
工作一段時間的人,大多會體認到提問的重要性。我想對吧?​問對一個好問題,往往比答案本身更有價值;特別是在組織或團體中,也許別人能給出自己沒想到的好答案。但是,為什麼提問的能力不容易養成?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2023/10/05
成熟,就是有能力拒絕一個好的選擇,目的是要追求其他更好的選擇。那麼,要如何知道自己「還沒想清楚」這些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這份心智圖,是將 2023 年 4 月 26 日的簡報小聚內容整理而成。當你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簡報時,就要對簡報內容足夠熟悉。簡報要展現邏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分類。用製程的概念來思考事情,就會跳脫侷限思考,從點、線、面到達再創新。提案不要談預算,而是要給具象化的三個等級場景。
Thumbnail
這份心智圖,是將 2023 年 4 月 26 日的簡報小聚內容整理而成。當你用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簡報時,就要對簡報內容足夠熟悉。簡報要展現邏輯,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分類。用製程的概念來思考事情,就會跳脫侷限思考,從點、線、面到達再創新。提案不要談預算,而是要給具象化的三個等級場景。
Thumbnail
想想,對於現代人來說,說故事的能力更為重要。有天猛然發現,現在我們幾乎不用標點,不用斟酌字數,一句話一句話傳都沒有關係,LINE 上面已斷句的方式取代標點符號,好似聽得到每個呼吸轉換,卻也不需要經過層層思考。資訊流主導了現在的社會,訊息傳遞、人際交流,在數位的世界快速流動,卻也更加零碎、更加片段。
Thumbnail
想想,對於現代人來說,說故事的能力更為重要。有天猛然發現,現在我們幾乎不用標點,不用斟酌字數,一句話一句話傳都沒有關係,LINE 上面已斷句的方式取代標點符號,好似聽得到每個呼吸轉換,卻也不需要經過層層思考。資訊流主導了現在的社會,訊息傳遞、人際交流,在數位的世界快速流動,卻也更加零碎、更加片段。
Thumbnail
創造力是最重要的領導特質,忌標準答案與經驗框架!舉凡在職場、生活中,人人都該擁有跳出框架束縛的能力,並持續保持創意思維。說起來容易,那具體該怎麼實踐呢?
Thumbnail
創造力是最重要的領導特質,忌標準答案與經驗框架!舉凡在職場、生活中,人人都該擁有跳出框架束縛的能力,並持續保持創意思維。說起來容易,那具體該怎麼實踐呢?
Thumbnail
昨天有一場劉潤的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在演說結束後沒多久,劉潤就發布了演講全文,還有一篇關於如何準備逐字稿的文章,我覺得比演講全文更有價值,摘錄了一些重點,也加上自己的觀點。如果想要看劉潤的全文,我放在留言中做為參考。
Thumbnail
昨天有一場劉潤的年度演講「進化的力量」。在演說結束後沒多久,劉潤就發布了演講全文,還有一篇關於如何準備逐字稿的文章,我覺得比演講全文更有價值,摘錄了一些重點,也加上自己的觀點。如果想要看劉潤的全文,我放在留言中做為參考。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你:「請你上台演講好嗎?」我想有大部人心理想「能免則免」吧!的確,這也是我一開始學演講的心理反應。一路走來,我還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學習」,從一個上台講不完演的講者,到今日成為授課的講師。這過程裡,我謹記前輩們的一句話「練習!練習!再練習!」,就這樣不斷的找機會練習,才能走到現在的情景…。
Thumbnail
如果有人問你:「請你上台演講好嗎?」我想有大部人心理想「能免則免」吧!的確,這也是我一開始學演講的心理反應。一路走來,我還是用很認真的態度「學習」,從一個上台講不完演的講者,到今日成為授課的講師。這過程裡,我謹記前輩們的一句話「練習!練習!再練習!」,就這樣不斷的找機會練習,才能走到現在的情景…。
Thumbnail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Thumbnail
更新時間:2021.09.14 作者:翁順法|FAHAHA 剛踏入簡報的世界時,我買了各式各樣的簡報書閱讀。 當時讀完熱血沸騰,很想立馬使用看看,但實際簡報時,又覺得很難派上用場。失望之餘,甚至還因此低價賣掉好幾本書。 後來我才發現,那些簡報知識並非「沒用」,而是自己沒搞懂使用時機...
Thumbnail
二月中旬的時候,我參加了台南大學舉辦的研習活動。 在這個艱澀的主題,主辦單位請來了許多在這個領域上的翹楚,在這個三天的研習活動之中,讓我以許多不同的案例、面向,還有領域等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上沉默的時光。 但今天不討論這個,這次想分享的是「講課方式」。 那次研討會,有好幾位講師研究不同面向和主題。
Thumbnail
二月中旬的時候,我參加了台南大學舉辦的研習活動。 在這個艱澀的主題,主辦單位請來了許多在這個領域上的翹楚,在這個三天的研習活動之中,讓我以許多不同的案例、面向,還有領域等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上沉默的時光。 但今天不討論這個,這次想分享的是「講課方式」。 那次研討會,有好幾位講師研究不同面向和主題。
Thumbnail
幾年前,在某種因緣際會之下,我被邀請到一間大專院校,針對某一個畢業班的學生做一場演講。學生即將進入社會,邀請我的老師希望我對這群未來的社會新鮮人提供一些建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的確是有用的格言。 如果給我6個小時砍一棵樹,我會把前面4個小時先拿來磨利斧頭! 看起來,應該是這個樣子:
Thumbnail
幾年前,在某種因緣際會之下,我被邀請到一間大專院校,針對某一個畢業班的學生做一場演講。學生即將進入社會,邀請我的老師希望我對這群未來的社會新鮮人提供一些建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的確是有用的格言。 如果給我6個小時砍一棵樹,我會把前面4個小時先拿來磨利斧頭! 看起來,應該是這個樣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