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分揀有效率,訣竅在分揀流程規則化
親手從大量的咖啡豆中挑出瑕疵豆,是件相當耗時費工的作業。不過,只要抓到訣竅就能夠有效率進行。
挑出生豆中的瑕疵時,建議在無光澤的黑色托盤上攤開豆子。像發酵豆或未熟豆顏色會稍微偏黃,使用深色托盤比較容易辨別出來。至於烘豆後的手工分揀作業,為了容易看出烘焙顏色的差異,同樣把熟豆攤開在鋪了棕色棉布的托盤上,可讓分揀工作更輕鬆。
將咖啡豆攤開後,即可開始挑出瑕疵豆,不過毫無章法的作業方式只會浪費更多時間。讓手工分揀作業更有效率的訣竅,就是先決定作業的優先順序,思考該從哪種瑕疵豆開始挑起。首先,檢查的順序是「顏色>光澤>形狀」。先剔除「顏色」明顯不同於生豆的異物與黑豆之後,再來就是沒有「光澤」的死豆、發酵豆以及未熟豆,最後則是「形狀」奇怪的貝殼豆、蟲蛀豆等瑕疵豆。
關於手工分揀出的瑕疵豆比例,水洗法處理的生豆中約有15~30%、日曬生豆則會占40%。若一開始就能購入瑕疵少的生豆,當然最為理想;然而瑕疵難以避免,因此要預先估計扣除瑕疵豆後會減少的數量,才能推算必需的購買量。因為一顆瑕疵豆,導致花費時間與精力沖煮的咖啡毀於一旦,是十分可惜的事;為了避免遺憾,如果難以判斷是正常還是瑕疵豆時,果斷地挑出來會比較保險。
烘焙前要挑豆,烘焙後再挑好才包裝,這會減少豆重,成本自然增加了,所以會有商家不挑豆。
(別問我圖哪來,是咖啡師朋友發我的,也不知道誰畫的,但是這圖畫形象地展示了挑豆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