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計畫趕不上變化—停課復課對孩子的影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疫情當前,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孩子上課的影響更大。從疫情爆發至今,政策瞬息萬變,停課的範圍從全校、全班到現在的「以篩代隔」,我們不斷地在適應疫情帶給我們的變化,但孩子適應能力可能不會像大人這麼好,有許多家長跟老師會發現,這樣復復停停的上課狀況,讓部份的孩子開始抗拒上課,他們可能習慣在家裡隔離的生活,而發現不必在學校忍受制度與規則,也可以繼續學習。然而這也許是身為家長與老師最擔心的事,卻也不知道該怎麼處理才比較合適。

  有關於「孩子是否一定要在學校上課」這件事,並非本篇的主題,因為這牽涉到每位家長與老師對孩子的學習方式有不同期待。我們想討論的是,當孩子漸漸發現「可以輕鬆的過,為什麼要辛苦?」的時候,我們可以怎麼去應對比較適切。畢竟,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開心學習和生活,但因為他們發展的限制,難以對未來有更系統性的規劃,因此容易演變以「享樂」為主要考量依據,所以即使我們告訴孩子未來會有什麼好處與壞結果,除非孩子真的已經參透了學習對他的意義與引發其動機,不然通常孩子會同意不是因為威逼利誘,就是因為你們有足夠好的親子關係以發揮影響力。

  所以,當孩子經驗反覆的停課時,我們可以如何準備與因應,讓孩子更好地適應反覆停課帶來的影響呢?在往下看整理後的策略前,我們必須要說:身為家長的你們也是受疫情影響的一份子,內外在的狀態必定也會有波動,我們不應忽視、不去安撫與面對,只聚焦在孩子上,因為在沒有良好身心狀態下,做任何的教育介入都是加倍耗費心神的,不論效果好不好,甚至會因此弄巧成拙而影響到你們的親子關係。因此,先照顧安頓好自己的身心,再來從生活中選擇適合你與孩子的方式來做調整,才會是適合你與孩子的好方法。

以下提供一些建議給各位參考:

(一)提前預備
  我們瞭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在做一件事之前可能會需要哪些預備,來幫助他面對眼前的任務。而預備的方式能多細緻就多細緻,例如,以「上學」這件事為例,我們可以先從早上起床該先刷牙還是先換衣服開始、出門會搭誰的車去學校、在門口可以做什麼事讓自己安心進教室、在班上上課想爸媽的時候怎麼辦、誰會去接他放學…等。越是細緻的沙盤推演,會讓孩子降低其不安、焦慮感,並在過程中,學習如何幫助自己面對問題及挑戰。更重要的是,這個預備是需要「複習」的,孩子的記憶力有限,越是複習會讓孩子更加深印象並內化行為為自身的一部份,而不是單用自己的想像來因應。同時孩子在那些因應過程也意識到有照顧者的存在,因為你出現在那些想像中,因而感受到安全感而願意去嘗試。

(二)設立規則
  溫柔堅定並重複提醒與孩子之間的規則是重要的,而規則訂定我們鼓勵父母雙方能先相互討論,進而與孩子聊聊,以「討論」替代「命令」,提昇孩子行動的意願,以及能練習為自己負責。同時,父母雙方原則一致能避免孩子鑽漏洞,找對他有利的那一方去踩線。建議父母能事先思考停課時在家中的規則有哪些,原則是:平常在學校該做的事,在家也應該要做,而在學校不能做的事,也不能做,例如玩手機這件事,在學校不能玩手機,在家裡的下課時間也不能玩。而你可以跟孩子討論在家的下課時間能做什麼,幫助他轉換狀態好好休息。最重要的事是需要溫和且堅定地讓孩子知道你的界線在哪,如果有一次越界或例外發生,孩子就會用好幾次來測試這條線能夠再次突破,過程來來回回會很辛苦,因此不任意地打破自己的原則是重要的,若真的有一些狀況需要調整,必定要與孩子說明清楚,讓孩子記得且瞭解這次情況的特殊性。

(三)增加家中上課的儀式感
  儀式感某種程度是提醒孩子目前的身份與狀態不同,如同「在學校就該讀書,在家裡可以放鬆」一樣,要去上學的過程中有許多儀式性的行為會發生,像:早起吃早餐、更換制服、出門到學校…等,在學校當中也有許多元素會提醒孩子自己在學習的場域,如鐘聲、打掃環境、固定的座位、專屬課本…等。因此若家中有空間是專屬於孩子上網課時使用,那會讓孩子把學習(學校)跟放鬆(在家)的連結有所區隔,且同時能夠讓一些儀式性發生,如早起、換制服、有固定位置、自製鐘聲鬧鈴…等,幫助孩子能習慣與學校類似的行為模式。當然,在放學的時候也記得有個儀式讓孩子去除學生的角色,像是換下制服,成為你們家中最寶貝的孩子。

  疫情不管對大人或孩子都會是一個考驗,考驗著我們如何因應這些突如其來的轉變,而這也會你與孩子很好的成長時刻。人們都傾向生活穩定,但現今社會的變化比以前來的更快速也劇烈,我們從中找到適應機制,我們也需要陪伴著孩子去長出力量適應能力,這也有助於孩子面對成長歷程所遇的挑戰與關卡。最後,別忘了先把自己的身心照顧好,再來好好地陪伴孩子面對這瞬息萬變的未來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33會員
26內容數
屋裡有光|心理師夫妻的心理話
2024/09/25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Thumbnail
2024/09/25
|讓育兒這件事,回到我們一起共好的生活裡|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也照顧孩子一段時間了,育兒這條路上真是充滿驚喜與挑戰,總是被孩子的出其不意逗樂,也被孩子的變化多端搞的昏頭,每每拿起手機回憶起那些點滴,嘴上都會掛著淺淺的笑容,我想那是成為父母而有的痕跡,讓我們不要忘記生活走過的足跡。
Thumbnail
2024/09/09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4/09/09
暑假即將進入尾聲,老師們的「鬼門開」、家長的「鬼門關」即將到來。你和孩子準備好要上學了嗎?前陣子與樂嶼。cheerful island親子共好空間合作辦了場「孩子我陪你上學趣—談入學適應與親子陪伴心法」講座,分享家長如何陪伴孩子入學適應,因應著即將開學,我們也將講座的概念整理下來和大家分享。
Thumbnail
2023/08/04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Thumbnail
2023/08/04
延續上一篇和大家分享的學會感受的重要與理解生存反應後,還有哪些面向是我們面對孩子碰到性騷擾事件或想預防事件發生可以做的呢?讓我們繼續往下看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其實學習是需要自主與自律的,“願意去做”和“時間安排”。 小寶學校停課後,一開始,老師們是先給了作業,二天後開始線上點名和上課,但並沒有每堂課都要線上上課,班導師每天都會傳家長們和孩子們的班群,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教學的進度。 有很多課其實真的是孩子們自己看,自己交作業就好,這種彈性的學習方式真
Thumbnail
其實學習是需要自主與自律的,“願意去做”和“時間安排”。 小寶學校停課後,一開始,老師們是先給了作業,二天後開始線上點名和上課,但並沒有每堂課都要線上上課,班導師每天都會傳家長們和孩子們的班群,說明需要注意的事項,還有教學的進度。 有很多課其實真的是孩子們自己看,自己交作業就好,這種彈性的學習方式真
Thumbnail
等待收成的開始—關心 上國中之後,課程都是一整天,有上補習班的到家都九點後,沒上的回家作業寫寫也七八點,還能堅持每日讀書的節奏嗎? 可以,但要視情況調整,筆者的建議要分三種家庭狀況。
Thumbnail
等待收成的開始—關心 上國中之後,課程都是一整天,有上補習班的到家都九點後,沒上的回家作業寫寫也七八點,還能堅持每日讀書的節奏嗎? 可以,但要視情況調整,筆者的建議要分三種家庭狀況。
Thumbnail
  疫情當前,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孩子上課的影響更大。從疫情爆發至今,政策瞬息萬變,停課的範圍從全校、全班到現在的「以篩代隔」,我們不斷地在適應疫情帶給我們的變化,但孩子適應能力可能不會像大人這麼好,有許多家長跟老師會發現,這樣復復停停的上課狀況,讓部份的孩子開始抗拒上課...
Thumbnail
  疫情當前,不管生活、工作我們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對孩子上課的影響更大。從疫情爆發至今,政策瞬息萬變,停課的範圍從全校、全班到現在的「以篩代隔」,我們不斷地在適應疫情帶給我們的變化,但孩子適應能力可能不會像大人這麼好,有許多家長跟老師會發現,這樣復復停停的上課狀況,讓部份的孩子開始抗拒上課...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其實這是一篇於2020年8月7日發表在臉書社團的貼文,兩年來收到五百多位網友的讚及留言回覆,直至今日仍陸續收到反饋,於是選擇讓其以文章的形式呈現) NG問話: 1. 明天還要去上學嗎? (這不是擺明要孩子說不要嗎?) 2. 學校的飯菜好吃嗎?有吃完嗎? 3. 有很想爸爸媽媽嗎? 我的問話:
Thumbnail
之前已經跟大家分享居家的動態活動、靜態活動內容,而這兩者的活動交替進行效果會最好。那一天之中,要怎麼安排這兩種活動呢?有規律的作息,小孩才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會等到洗澡睡覺時間,開始哭鬧著說:『我不要收玩具』、『我不要洗澡』、『我還要玩』等等讓父母抓狂的言語。
Thumbnail
之前已經跟大家分享居家的動態活動、靜態活動內容,而這兩者的活動交替進行效果會最好。那一天之中,要怎麼安排這兩種活動呢?有規律的作息,小孩才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做什麼事情。不會等到洗澡睡覺時間,開始哭鬧著說:『我不要收玩具』、『我不要洗澡』、『我還要玩』等等讓父母抓狂的言語。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從第一天請假在家防疫,小孩以為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的練習。但各縣市隨之發布停課規定,在家遠距教學的規定,讓小孩的心情也有些轉折……。每日遠距教學的任務,可能會讓大人與小孩有些緊張,只好練習穩定心情了。 家長可能會發現小孩似乎一直找爸媽碴,或者有各種症頭如下: 這個字怎麼寫*20次的發問(明明字典就在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Thumbnail
以下是自主學習的練習分享,提供給同樣是體制內、低年級或在防疫期間有需求的家長。 前提:無聊是很好的事情,是否陪玩得衡量家長的工作、創意、耐心與時間。家長需要有強健的心理素質與紓壓管道,以提供、對應孩子的遊戲與學習。但無論家長(或家裡)怎麼爆炸,要記得「平安就是福」。網路上有許多分享,可以參考。給自己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