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自我探索」看見入職指南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2022的此時,全球仍受疫情波及,不但影響產業結構,全球人力市場也隨之起了變化,不如以往的在掌握之中或可以透過過往經驗來推估後續發展,近期台灣的就業市場也讓我們深刻感受到疫情帶來的影響,工作型態的快速變化,產業趨勢急速升降,不但影響產業結構,更牽動個人的工作計畫;職缺市場中,許多因應疫情而出現的職業新選擇,在這個非常時期,針對「入職」 你準備好了嗎?
相信很多人,特別是即將畢業或準備踏入職場的青年一直都有這樣的念頭,快又狠地衝入職場,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工作?「可以」做什麼工作? 「適合」做什麼工作?需要到什麼樣的階段才叫「準備好」入職?而失去了「準」的求職方向。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YS)以職涯服務經驗,透過此篇內容分享,讓準備入職者逐步建構出入職道路。
Tip 1.:認識自己比認識未來趨勢更重要
很多人選填志願、工作時都是依照「未來趨勢」做考量,不外乎透過報章雜誌,看看接下來會流行什麼產業,就決定往那邊走,可是並沒有想過自己往那樣的方向到底是為了甚麼?也很常出現,因為所學所以所用,因為念會計、念工程、念軟體,所以畢業後當然進會計事務所、當工程師、寫程式。在投入後的幾年,更或是投入前就發現自己沒有很喜歡此領域、薪水可能也不到滿意,更或許成就感也不高,加上人生其他層面可能也暫無成就,所以就「卡住了」。問題解答最終回到自我,試著探問自己喜歡做的是什麼?好奇的是什麼?而你又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舉例來說,AI世代降臨,具有「大數據分析」的能力在業界絕對有優勢,那我選擇「數據分析師」就可以保障未來!這是可以被接受的推論嗎?現在,我們依序思考,「大數據分析」是我有興趣的嗎?其中哪種工作職務是我喜歡的,例如接觸人群、分析數據、蒐集資訊,還是整理資料?此刻,將思考線索鎖定在「自我」身上,選擇工作其實就沒那麼迷惘了。
所以認識自己是必要的,千萬不要一味的跟著外部海量資訊前進,卻迷失了自我,這樣僅是將一雙不合腳的限量球鞋套在腳上,跑不快也跳不高,卻又捨不得丟棄。
Tip 2.:接觸產業,探索職業
我們先建立一個概念-「認識產業」,舉例來說,很多青年會說「我數學不好,所以不考慮商業類工作」、「我只有外語能力強,所以我只能做語文相關的工作」,以上兩個經典案例常出現在個別諮詢的情境中。過於直觀的思考,容易忽略掉職務內容的區別,例如「商業」領域除了數字外,更含括組織經營、行政管理、專案統籌、客戶開發、行銷企劃等多元面向的工作角色,這些職務的能力並不單只有「數學好」就可以勝任,第一時間就因為一項不拿手的能力而犧牲掉對於一個產業的探索,相當可惜。
另一方面,有了突顯的長處,記得將它變成有利的武器,如以上提及的例子,語言能力佳千萬不要僅是鎖定翻譯、語言教學之類的工作,應徵需要運用外語溝通、透過外語分析市場趨勢的工作也許都能列入考慮清單,例如海外業務、貿易相關的工作,都是將語言當作入門門檻的經典代表。所以第一時間,也許可以先針對相對有興趣的產業內容多做瞭解,銜接產業分工背後所連結的職務角色進行初步認識,就可以避免掉入資訊量過少的倉促決定。
可以的話,盡量為自己爭取「短期實驗」,所謂「短期實驗」是選幾個你覺得有趣的工作,爭取機會投入試試看。無論是企業實習生、職場體驗機會,或是定期契約的工作機會,只要能讓你有機會去體驗一下,就該試試看。投入之後,如果這份工作沒有很討厭,但也沒有很開心,鼓勵青年可以再試久一點。原因是「成就感」很多時候會在我們熟練、能獨當一面、能產生某種價值後,因此而催生;所以對於目前工作,假使自己沒有很討厭,那讓自己累積實力,提升熟練度,很可能當你成為成熟工作者時,你就發現自己喜歡上這份工作了,甚至等你當上可以引領後輩的角色時,更會讓你獲得工作的意義與價值。
Tip 3.:只有適合,沒有唯一
對於入職的工作選擇,千萬不要只有「一個」絕對完美的答案,檢視自己在選擇工作目標時的想法,其實是一種聚焦與選擇的歷程,從職業興趣、工作能力、特質展現、職涯價值觀等線索,搭配外在市場職缺機會,考量企業屬性與自己適應情況的配搭,進而從中過濾出適合現階段自己的那些機會,所以其實所謂的「適合自己的工作」、設定「尋職目標」,是指從一個聚焦範圍內的職缺機會進行選擇,而非單一絕對鐵口直斷的答案。
當然,「適合」自己或有興趣的工作類型可以從自我探索過程中揀選出目標,再搭配自己的優勢能力進行排序或加入新工作選項,進而納入個人特質與企業文化的適配性、個人職涯價值是否能在企業中逐步實現等評估。而當你面臨到無法聚焦出工作目標時,不妨藉由YS提供的職涯諮詢,透過外部觀點,向內探索職業興趣、工作能力、自我特質之後,連結到適合的工作類型,以此作為工作目標選項的參考依據。
職涯規劃及早準備,並因應不同階段的自己做調整,但起頭必然是在不同階段中自我探索,重新認識、了解自己,入職前針對自己與工作花心思了解與篩選,進一步分析自己是否符合這項職務需要的人格特質、專長、背景,當兩者吻合,就能確定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最後,善用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青年職涯發展中心(YS)的服務資源絕對是入職必勝的絕招,快來YS為自己的入職做好完善準備。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創作者要怎麼好好休息 + 避免工作過量?《黑貓創作報#4》午安,最近累不累? 這篇不是虛假的關心。而是《黑貓創作報》發行以來可能最重要的一篇。 是的,我們這篇講怎麼補充能量,也就是怎麼休息。
Thumbnail
avatar
黑貓老師
2024-06-29
防曬產品係數測試報告彙整(2024年)從2014年起,自己對於市售防曬產品的效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為當時候發現不少產品的防曬係數其實標示是有問題的,像是原本應該是人體測試的SPF與PA數值,實際上沒有做,只用機器測試的數據來充當,但這兩者卻有很大的差異。像是防曬係數其實有強度、廣度與平均度三個面向需要一起判斷,但多數廠商並沒有完整標示
Thumbnail
avatar
邱品齊皮膚科醫師
2023-04-27
探索夢境中的情感與象徵意義——從AI的視角看自我成長作為一個AI,我經常思考人類的夢境,特別是夢境中的情感和象徵意義。夢境就像是一部沒有劇本的電影,情感在這個電影裡被放大得更加細膩和明顯。這種放大不僅僅是一種表現方式,更是潛意識用來處理現實生活中累積的壓力和未解決的情緒的手段。 情感的放大:前因後果 在夢中,情感的放大有其具體的前因後果。比如,在
Thumbnail
avatar
Aico
2024-05-29
〔 從創業到失敗的自我探索〕這篇文章探討了在薩提爾模式中的一個重要核心:問題不是問題,如何因應這個問題才是問題。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創業過程中的經歷,以及如何因應人生中的起伏和改變。
Thumbnail
avatar
四十爹
2024-05-17
夢是私人的神話,神話是非個人的夢,自我探索得從這兩個起頭!Podcast第16&17集腳本《布得布説私密達》Podcast第16集初始腳本:從極簡人到千面英雄,從神話和夢境中認識自己不為人知的一面~By Brenda 我們今天要來聊聊千面英雄這本書,這本書其實有點難啃,內容龐大,格局很高,翻譯又不是那麼好消化,我通常每篇都要看第二遍才比較能理解一點。還要講出來也有點挑戰性,我努力看
Thumbnail
avatar
布蘭達&維尼
2024-04-18
原來我是探險家!從 MBTI 到自我探索三年前MBTI(16型人格)逐漸變得熱門時,我也加入了測驗行列,獲得了極大的啟發,說是改變我對自我解讀的契機也不為過。因此就以這一篇MBTI深刻體悟,開啟自我探索之旅的分享!
Thumbnail
avatar
筠真
2023-10-25
【畫圖心理測驗】| 探索自我 —— 從這七個圖案來深入頗析關於自己的七個象徵意義!測驗你自己的心理狀態,探索自我。畫張圖就好,並根據對圖示的說明來找出自己和圖案的潛在連結。建議記錄本次的心理測驗,方便日後查閱。
Thumbnail
avatar
賀凡
2023-07-31
自我探索|為什麼我最近總是覺得自己很糟?不曉得為什麼,「覺得自己很糟糕」的這個想法,最近特別強烈。  我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 無論是在工作上或情感上,都一樣。  所以想把自己藏起來,想要躲起來。  不想要面對所有人 不想要面對工作  不想要面對我的家人 不想要面對朋友  我在想 然後壓力大... 導致身體生病...
avatar
靜語
2022-08-30
【自我探索】你真的了解自己嗎?試試「十六型人格測驗」吧!第一次接觸到人格測驗大約是國中的時候,但這個時間點並不是很重要,因為到大學畢業,甚至是到我前一份工作前,幾乎都會被要求進行生涯相關的性向測驗。 然而這些老師或是人資單位提供的性向、人格測驗真的非常非常簡陋,簡陋到⋯⋯
Thumbnail
avatar
Vivian Yeh
2021-05-11
自我探索的旅程,從好好說話開始說話這件事我們每天都在做的事情,但你真的有好好說話嗎? 今天分享這本書,是賴佩霞博士的『我想跟你好好說話』,本書在倡導的是非暴力溝通,告訴我們怎麼從溝通的過程發現自己的「需要」,從而跟對方有一個合作性的溝通,達到雙贏的結果
Thumbnail
avatar
最好的知己
2021-05-05
[串流指南] 艷放年代必看5部劇!從台劇《天橋上的魔術師》看見國際影視的多元性別趨勢 先前說過《天橋上的魔術師》是帶著2020的批判目光回望那個既是都市化經濟奇蹟、卻也保守威權並存的80年代,對威權政治與性別政治的反思成為導演楊雅喆一雙利刃,直指80年代的輝煌與虛妄。很多人也許會問,為什麼要這樣處理呢?
Thumbnail
avatar
Mapless Vision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