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諸位聽眾、諸位網路的觀眾還是聽眾,大家好今天是我第一次到法鼓講堂現場直播,不會緊張,不過就是很新鮮,因為這邊被限制住,不能站起來,也是第一次,在這邊的第一次,滿新鮮的。
今天我們講的題目是《楞嚴》跟默照話頭,大概大部分應該都是有聽過,默照、話頭《楞嚴》,《楞嚴》師父在東初,聽說講了快要二十年,講了大家都希望趕快,師父趕快換題目,但是他再怎麼講,聽說講到卷六而已。
《楞嚴經》有十卷,後面的四卷有一些是什麼,五十陰魔,師父沒有講,其實那一部分滿精采的。
那師父講《楞嚴》,最早是講《楞嚴》,那《楞嚴》,師父在禪堂也有教默照話頭,師父沒有特別去講說《楞嚴》跟話頭默照,有什麼關係?
但是如果你,有很多名稱,真心、覺性,還有什麼,還有空性,那真心到底是什麼?我們通常也搞不清楚,真心我們有沒有?可能也不知道,有,有人上過課就知道有,可是見到了嗎?(學員答:沒有)
那有沒有跟你在一起?(學員答:有),什麼時候在一起?(學員答:隨時在一起),隨時沒有錯,隨時跟你在一起,你們現在正在聽的這顆心,其實它就是真心本身。
你點頭,甚至你說你聽不懂,你很煩惱,甚至你開悟了,也都是這顆心。但是它的,就是心的功能不太一樣,就有點像我們這台電腦,我們有很多功能,那你只會用煩惱的功能。
那智慧的功能,譬如說我們電腦有各種什麼,是程式還是什麼,那個叫什麼,電腦有各種的軟體,譬如說adove 、word,我只會講這幾個,Excel這樣子,其他講不出來了,什麼繪圖軟體有沒有?
也是這一些,有非常多的功能,但是凡夫用的功能,就是我們一般叫煩惱的功能,但是凡夫不知道的,大概你們聽了《楞嚴經》以後,你就知道為什麼我們凡夫,就是用這個功能,而且一直用,幾乎不用智慧的功能。
但是你的電腦,的確是有這種裝備,甚至應該講說你在使用,煩惱的功能的時候,它的本身就是智慧。
聽不太懂,所以這個如果能夠懂的話,或許不管你在參話頭或是默照,你比較清楚說,我現在是不是從煩惱的功能,轉向智慧的功能。
那師父在默照話頭,都會有一些開示,那為什麼特別提,提默照跟話頭,因為只有默照跟話頭,它們這兩個方法,是直接契入什麼,我們叫契入你那個,智慧的功能,就契入你的真心。
那默照可能有些人參加過,默照,師父分成好幾種版本,有一種六種層次的,第一個是放鬆身心,放鬆身心。第二個層次是體驗呼吸,第三個層次是觀全身,第四個層次是觀環境,第五個是直觀,直接的觀,直觀。
第六個是空觀,在默照這六個層次,真正關鍵點是第三個層次,就是觀全身。這個是直接契入真心的,如果你掌握不到的話,其實你並不是觀全身,通常這部分掌握不到的時候,可能就是讓自己的心,比較寧靜安定,然後進入一種舒暢的感覺。
那不是邁向真心的那個部分,那這個部分,如果你邁向真心,它就會跟我們山上,我們山上祈願觀音殿那邊,有一個什麼,入流亡所。上次碰到一個人,說他到觀音殿以後,看到那個入流亡所,他從此不敢再來了,因為進去以後會死在那邊。
事實上入流亡所就是,你的心,本來是有能所對立的,能所對立的,不是一般人講的說,我跟你對立,就是我的意見跟你不一樣,跟你作對,不是這個層次
,能所對立是,你的心看到什麼,看到我,或是看到一個對象,看到一個桌子
,那心是主體對不對?桌子是客體對不對?
你的心是主體,那我是什麼,我是客體,有能看的心,跟所看的外境,這叫能所。那請問一下,我們什麼時候,體驗到沒有能所,睡覺可能,但是睡覺你又不清楚,禪修可能,你的心進入定境。
可能會稍微碰到,可是定境還是有能所的,定境是你的心安住在什麼,同一個對象,其實還是有能所的,那這個部分如果懂的話,那你可以就是朝著什麼,反能所或是解能所的模式。
事實上從默照來講,就是第三個層次觀全身,你的心要練習,不停在什麼,不停在任何對象上,那《金剛經》叫應無所住。
你的心不要什麼,住在任何一個對象上,所以這樣的話,才能夠入流亡所,當然這個默照,師父還有用宏智正覺的〈坐禪儀〉,叫作什麼,「不觸事而知」,接觸的觸,不去接觸事,事情的事,我的發音不太準確,有事無事的那個事,不觸事而知,就是你不碰觸任何東西,但是你還有覺知的功能。
或是「不對緣而照」,這兩個意思是一樣的,不對緣而照,通常我們的心,都是有對象的,這個是默照。
那話頭呢?話頭師父把它分成四個層次,念話頭、問話頭、參話頭、還有看話頭。
那第一個層次,基本上一定是有能所的,第二個層次就是要問,是要問那一個,譬如說念佛是誰,佛號是被你念的,那能念的那個是什麼,事實上也就是要什麼,要入流亡所。
或者是說父母未生我之前,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就是還沒有生出來之前,什麼是我本來面目,也就是要什麼,要去知道,現象。
就是我還沒有生出來,什麼是我的本來面目,就是能夠知道的那個心,什麼東西都還沒有的時候,那是什麼,我這樣講會不會太,聽說一次要講五個字,不能講太多是不是?否則網路聽說會聽不清楚。
好,我還是講五個字,五個字好了,講到哪裡去了,問話頭,就是問話頭,那這個非常關鍵就是,我們知道話頭,話頭叫作,話還沒有出來之前,話,頭就是,頭就是話還沒有出來之前,也就是任何東西,都還沒有出來之前,也可以講,你的心沒有對象的時候,它是什麼,沒有任何對象,事實上就是應無所住,你的心都不住在任何對象,那這個是什麼,有時候我們叫作什麼,叫作本來面目,有時候叫作什麼,叫作無,什麼是無。
就是那個心,不住在任何對象上,我們給這樣的狀態叫作無,或者是說。
念佛的是誰?被念的是什麼?被念的是佛號?是聲音。那具有能念的那種功能的,那個是什麼,事實上就是覺性,講開了就是覺心,佛性。
有時候我們在禪七的時候,就會用那個是誰,因為佛性還是什麼,還是一個名字,還是被你認知的名字,它的目的就是要讓你什麼,透過問,然後什麼,入流亡所。
所以師父會講說,你什麼答案都是錯誤的,因為什麼,只要有能所,那個所當然是錯誤的,所以懂了這個,你再來參話頭,就比較清楚。否則有些人就是說
,那我就先念話頭,念話頭,念到最後,本來是一大堆的妄念,結果變成,什麼是無?什麼是無?或是念佛是誰?念佛是誰?變成是單一的妄念,沒有其他妄念,就是那個佛號的妄念。
可是呢?有沒有能所?有,你的心,能念的心,所念的佛號,或是念佛是誰?
你就是什麼,只是沒有亂七八糟的,一大堆的什麼,不一樣的妄想這樣子而已
,所以你等到他就是說,他念到沒有妄想的時候,你叫他參,他最後還是要面對什麼,還要面對那個,能念的那個東西是什麼。
所以你懂的話,其實一開始就是問那個什麼,能念的什麼,能念的心。《楞嚴經》這部分,講得很清楚,那在我們平常,如果你懂這個的話,那你就比較清楚了。
那我是把這個話頭或是默照,其實它是針對,就是針對這一個,話頭就是要找我們的真心,把真心找出來,我們叫明心什麼,見性。
因為覺性,跟空性是一樣的,或是真心都是一樣的,可是空性,對我們來講我們會覺得,好像是一樣東西,可是覺性呢?可以拉到你現前的經驗,現前經驗
,你們現前能不能聽,你們寫字的時候,是不是用心透過手寫字,你們聽我的話以後回答,也是不是透過心,判斷、思考。
還有聽、看、嗅,還有感覺,還有利用你的身體做什麼事,你站起來是不是用心站起來,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你睡覺是不是用心?
把這個身體抬到床上去,覺得好像不太像,你會覺得是你走過去的,很簡單。你中風你就知道了,是不是?中風你會發覺,你那個心要把它抬進去,它不聽使喚是不是?
中風的時候心有沒有壞掉?現在沒有中風,你反而不知道,原來是你的心,把身體什麼,抬上去的。
所以你們上洗手間,是不是心什麼,把身體抬過去的,所以我們有一個叫作什麼,拖著死屍的是誰?沒有心。你這個身體,是不可能走到廁所,也不可能回家的,一定是心。
好,那我們這顆心是什麼,就是基本上心有見聞覺知的功能,為什麼不是,很多人說,想了半天想不懂,你看,他用心去想那個心中的媽媽,對不對?其實他平常都把心中的媽媽,那個影像當成媽媽。
所以他已經這個樣子,用這種模式,運作了幾年,你幾歲你就運作幾年,你如果是五十歲,你就是心中那個媽媽,那個大量的記憶就是什麼,就是媽媽。
還有你小時候到現在的這些畫面,是不是你,大家不敢講了,你看大家一定是把,你小時候到現在的,這些畫面當成你,也許你會說那是過去的我,那如果你用這個什麼,見聞覺知的功能來講,你那個畫面,有沒有見聞覺知的功能?
大家還搞不清楚。
好,這個還要再重新講一遍,我這邊,當然那邊是沒有我的影像,有時候我的影像,會出現在什麼,應該網路有,網路有沒有我的影像?很簡單,網路看到的,是我的影像對不對?
有了畫面,那我本尊在這邊,對不對?
如果這邊有一台電腦,又出現我的畫面,又出現我,兩個是一樣的,我舉左手
,那個畫面也舉左手,對不對?
那請問你,你要講話的時候,跟哪一個講話,跟這個本尊,還是跟那一個,是跟我還是跟那一個?跟本尊。那你聽了很生氣,然後要揍我一拳的時候,揍本尊還是揍那個畫面?
有些人踢人家的車子洩恨,他認為車子就是對方,有的甚至把對方的照片什麼,叉叉叉有沒有?因為認為那個照片就是他。
那我們從見聞覺知,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才是人的立場,你曾經留下來的畫面,是不是你?不是。但是很難。
我們這幾天農禪寺剛好是什麼,落成。我們有錄影,聽說那邊有我的畫面,我就去找,其實那個是不是我?但是我還是想說,錄的怎麼樣,沒辦法。
這個觀念我已經懂了,但是我可能第二天會想說,那個不是我。
所以這個有沒有聽懂?你過去的記憶,你一定會什麼,會儲存在你的記憶當中,我們叫它作,會儲存在你的什麼,資料庫或是你的硬碟或是你的大腦,不管給它什麼名稱,那一想它就跑出來了,跑出來的那一個形象。
基本上是有沒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我們大概沒有想過這部分,但大部分的人是認為,那就是我,對不對?
就是你啊,那假設你認為是你,那麼當你在想起來的時候,就因為那個畫面,把它當成是你,接下來什麼,就有喜怒哀樂,感覺很幸福、感覺命運坎坷,其實你都一定要把,曾經留下來的畫面,當成什麼,當成你。
我小時候,我的命很不好,是不是?我媽媽很疼我,基本上都要什麼,都要以記憶的畫面為我,是不是?所以這個東西真的你懂了,大概你的煩惱,不是說除去一大半,至少你知道說,那怎樣能夠看穿,或是說不要再被記憶愚弄,我們被記憶愚弄,會一直盡未來際。
大概一般人是這樣子,把記憶的畫面這個東西,當成我,大概有百分之,你們認為百分之幾,(學員答:百分之九十幾吧),不能講那麼多,這樣就沒有阿羅漢了,數量很多,不只是我們人,包括動物,動物會不會?會不會把牠過去的經驗,當成牠,會不會?會。
因為這個是心的功能之一,那你把過去的畫面當成我,這個叫作執假為真,我們一般叫執著,有沒有人搞不清楚執著?執著是什麼,執是當作,把沒有生命的畫面,當成有生命的我。把沒有生命的媽媽,沒有生命的兒子的畫面,當成有生命的兒子。
這是一般人,就是沒辦法跳開的錯誤,那他們也不認為這是錯誤的,所以就是以這種模式,會往未來,用這種方式,然後你覺得什麼,你很驕傲,你很什麼
,很自卑,自卑要不要把,把過去的畫面當成自己,要不要?全部都跟這個有關係。
那我們就是因為什麼,延續過去,然後把過去當成我,所以藉著這樣再往未來推進,如果你把它當成你自己,那覺得會受報,然後什麼,造業,受報、造業
,當畫面浮出來的時候,因為你認為是你,然後痛苦。
其實這裡面,我們只是先講到畫面而已,畫面是沒有生命的什麼,沒有生命的影像,其實還要講到什麼,按照這個東西,還要講到哪呢?
譬如說很不舒服的感覺,我們叫作受,色受想行識的那個受,感受。你感覺很不舒服,請問不舒服這個感覺,本身有沒有感知的能力?
譬如說你曾經經歷到過一個什麼,很痛苦的經驗,在這個經驗當中,應該是有這些不愉快的畫面,裡面可能有你有別人,你們現在已經知道,人的畫面,你的畫面還有別人的畫面,這個是沒有生命的你,跟沒有生命的他,這可以清楚
,現在可以聽懂。
可是這個畫面通常它會夾雜,你當時很舒服或是不舒服、或是恐懼,種種的感受,是不是會藉著這樣,整個湧出來。
現在問一個問題,這些舒服的感受或是恐懼,或是種種的感受,請問它有沒有感知的能力?還是它是被你感知的現象,(學員答:被感知的現象),對。
可是我們會把被感知的感覺,當成是能感知的我。
那《楞嚴經》基本上就是要去講這個部分,所以這部分,你真的能夠聽懂,你聽懂是第一個,就是什麼,已經知道這是錯了,接下來就要提到實踐的部分,實踐的部分,又是另一個功夫了。
不過你不知道,這個是錯誤的話,你大概是盡未來際,會一直這樣子什麼,按照這個模式,把愉快不愉快,你很自負的畫面當成你,甚至把你對國家的貢獻
的這些畫面當成誰?
瞑目也甘願,死也瞑目,那像這個部分就是什麼,就是把沒有生命,沒有見聞覺知的那個畫面,當成我。不管你死的瞑目,還是死不瞑目,基本上都是以這個為我。
所以你來讀《楞嚴經》,來上這個課,其實假如聽得懂,然後又會用,那你未來的那種什麼,你的操作模式就不一樣了,那你的果報就會跟著轉了。
否則的話,你講了半天就是什麼,你一定是按照這個模式,能知的心,所知的外境,按照這個模式在什麼,跟外境互動、跟你的想法互動、跟你的感覺互動
。
那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算準你,你一定是用這種模式,盡未來際,這樣叫作輪迴生死。
好,你們把它記起來,你要能夠超越,這顆心。用有能有所的模式在互動,這顆心本身它無相,但是有見聞覺知的功能,這顆心跑到眼睛叫作看,跑到耳朵叫作聽,跑到鼻子叫聞,跑到舌頭叫嚐,跑到身體叫作感覺,跑到你的意識叫想,計算、判斷、回憶,可以很多名稱。然後往生的時候跑到,跑去投胎那叫什麼,叫神識。
因為你很喜歡能所,聽得懂嗎?因為我們的心一直有能所,有能所,所以這時候叫作神識,不是進入涅槃,是再來投胎,因為有能所。
好,那這個是從心出發又回到心。
所以就是說你本身就具有什麼,如來的智慧德性,有沒有聽過?你本身就是有的,也從來沒有失去,也從來沒有變質,台灣話叫沒有折損(台語),用了很久都沒有折損,沒有什麼,折損還是什麼,破裂還是怎麼樣。是不是
你氣一個人還沒話講,氣一個沒有生命的畫面,就有點不對勁了對不對?就應該要檢討檢討了,可是從來沒有檢討過啊,是不是?氣一個沒有見聞覺知的畫面,那我們知不知道這些事,你做的啦。
其實你現在聽懂了,聽到了以後,我想你還是會做的,即使你知道你懂得,你知道,你懂得默照的入流亡所或是話頭的疑情,或是入流亡所,其實它就是入流亡所,只有你懂得,怎麼操作入流亡所,你才可以講說你是什麼,慢慢的遠離是非圈。
否則的話,這個一直順著能所的模式,會盡未來際的。
好,那《楞嚴經》就講這個心,我們剛剛講說真心,真心就是什麼,你現前現在正在抄,你不要說你用手抄,你用心抄,你可以講我用眼睛看,事實上是什麼,用心看。
接下來是用心聽,從來沒有老師講說,用耳朵聽對不對?你看都會講個注意看
,有沒有?老師會不會講說看,還是會講注意看,注意有沒有?
「意」事實上就是心的功能之一,老師沒有講說,用無能所的智慧心看,老師不懂,注意看,基本上是有能有所的,有一個能看的你,然後一個所看的對象
,但是心要專注在什麼,在那個對象上,不要想其他東西。
他是把你的注意力拉到什麼,拉到老師要講的東西,不要什麼,人在教室中心在什麼,心在家中,心在不知道哪個地方去了,可是這兩者,不管你人在家中
,還是人在教室中,基本上是什麼,有能有所的,有能聽的你,還有一個什麼
,所聽的,就是老師的話,或是所看的老師的臉。
那我們基本上,我們每天都是活在,這樣的一個狀態之下,從來沒想到說操作什麼,不觸事而知、不對緣而照,我們因為默照可能也不熟,所以以後你這個東西你再去,你把這個練會,以後你就講,我現在是有能所,還是沒能所。
你有能所那你就是,我們一般叫作什麼,順十二因緣,有沒有聽過?順十二因緣,無能所就能夠什麼,逆十二因緣。它的關鍵就是能所而已。
那真心,我剛才講說真心,剛才這個真心是什麼,見聞覺知的功能,不動、超能所、無相,其實它後面還有這個,這邊還有一個真心。
真心有這個特質,無雜、不動、不滅、不失、不還、不礙、不分、超情、超見,這我們應該今天會講到,或是可能明天,不是明天,下個禮拜會講到。
你就把它背起來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但是它無相、不動、超能所,你要回到你的本來面目,你要合乎這幾個條件,不動、無相、超能所,那真心有能所以後,在動、有能所,然後就看到相,叫作妄心。
那為什麼真心會變成妄心,《楞嚴經》有講到,那這邊可以跟各位,從真起妄,然後這邊有這個,就是覺性本來沒有能所、也沒有虛空、也沒有世界、也沒有眾生、也沒有業果。
我們的覺性本身,可能大家聽過,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就是本來,它的本質是沒有能所的。
你跟外境,那外境會合意跟不合意,合意的話起貪,希望合意的事情什麼,永遠跟著你,不合意的想辦法把它什麼,想辦法怎麼樣,消滅。或是想辦法轉變
孩子不聽話,想辦法罵他,一直看電視對不對?
我們說孩子這樣怎麼可以,其實是你起瞋心不知道,很多人是不知道的,就是覺得父母有責任什麼,我說你有沒有瞋心?他有瞋心還有什麼,有沒有能所?
一定有能所的嘛,所以孩子不聽話,就是什麼,就覺得孩子叛逆,要不然就是什麼,就是聽人家講就是什麼,孩子的什麼。
十歲前是爸爸說媽媽說,十歲以後就什麼,朋友說老師說了對不對?你現在當然,你是已經是什麼,已經不是他要的了,你還搞不清楚,其實從頭到尾,你把你的孩子,當成你的孩子,就是錯誤的第一步了。
我們的世俗基本上,不會講這是錯誤的,我們世俗都建立在這個,這個孩子是你的,這個基礎之下的, 可是《楞嚴經》它要講說,你那個孩子是你的什麼,你感知的一個相而已,這裡面是可以這樣談。
就是你看到的《楞嚴經》都會,針對這個東西會一直談,你看到的孩子,你看到的孩子的那個相,跟你記憶中看到孩子的相,沒有差多少,記憶中的畫面,你現在看到的畫面,看到孩子的畫面,記憶中的畫面,跟你現場看到孩子的畫面,其實是沒有差多少,講難聽叫作一樣。
可是我們沒有能力,因為我們本身一直有能所,你看到的是相呢?還是看到孩子的心,看不到孩子的心對不對?孩子的心有,孩子的心就相當於,布袋戲後面那隻手,布袋戲後面不是有一隻手,手然後讓這布袋戲動來動去,孩子是不是也有,後面有一個心,然後讓他的身體動來動去的,有沒有?
你們什麼時候看到,你們孩子後面那個心,看不到,就看到相,所以這個就是
,我們把相當成孩子,就是什麼,他們叫把相當真,師父說要認真不要什麼,當真,你把它記起來,這很有用。
不是這孩子當真,看到人都是什麼,你看到我,是看到我的,布袋戲後面那隻手,還是看到我的布袋戲外表.(學員:布袋戲),所以你把我當真嘛,對不對?
好,這是從真起妄了,那沒辦法,沒有講的話,你會順著你目前的模式,把你所看到的聽到的當真,產生順境逆境,不斷在順境逆境裡面在什麼,在努力的什麼,在做努力,大概不會努力把什麼,能所轉化為沒能所,入流亡所。
因為不懂得《楞嚴經》,也不懂得什麼,默照的觀全身或是話頭,所以不是沒指望,就是沒有學的話。你可以算準準的你一定是什麼,盡未來際都是能所的,是不是?
你們認不認同,這個講開了就是這樣子,所以佛陀有時候,看到就是(台語:搖頭),所以他再怎麼講,為什麼師父,要花二十年的時間去講,也就是講這一些
。
好,就是有見聞覺知的空性,所以這個就是入流亡所,就是返妄歸真,所以這樣子,大概有個概念了吧,雖然可能有些人,是聽不太懂的,沒關係,我從以前看《楞嚴經》,就是什麼,就一路不懂,一直不懂到現在,從全部不懂到什麼
,百分之九十八不懂,百分之九十七,它是這樣子過來的。
但是你要,因為跟你的生命經驗是什麼,完全不一樣。所以你很難用你的經驗,去套上這個,譬如說無能所,我沒有講的話,可能一般人,也從來沒有想過這樣的,沒有這樣的一個經驗,這樣的名稱它到底是什麼,到底在講什麼,可是我們的心,具有見聞覺知,每個人都有對不對?
所以有無限的希望,但是不懂,個個無把握,是不是?你一定要到了你真的,你能夠懂得入流亡所,就是觀全身那部分,而且真的是入流亡所,能夠入流亡所,你觀全身就會慢慢的,往上推進,觀環境,空觀,同樣都是以入流亡所,沒有能所為基礎。
或是說心不停留在任何地方為基礎,假設你心有所住,有能所,那這個不是入流亡所,不是應無所住,你是有所住的,那這一部分,你要講這些沒有能所的,你會發覺這個名稱,無能所的心,跟你的經驗對不上,那現在你唯一對得上的,是什麼,見聞覺知的心。
這個有,這對得上,可以看、可以聽,那《楞嚴經》會把這一部分,再講得更清楚,那現在就是,有能所的,大家是不是經驗之一,看到我,然後,然後什麼,很癢,身體很癢,是不是能所?是不是你的經驗?可是它都是能所的對不對?
那現在唯一的是,沒有能所的怎麼樣操作,能夠跟你的現前經驗,可以什麼,可以搭上,那這樣的話,當我在講無能所的時候,馬上你可以扣緊你的經驗,那再以這個經驗,沒有能所接下來還很多東西,你能夠入流亡所,接下來還是一大堆要去做的。
他們叫什麼,「初於聞中 入流亡所」,這是《楞嚴經》什麼,卷六的那個什麼,耳根圓通,觀音什麼,我們的《觀音妙智》,入流亡所,然後「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因為你沒有入流亡所。
所以你聽說,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就跟你的生命經驗什麼,完全沒有關係了,那以這個再往上,「聞所聞盡」,就是所聞的跟能聞的,都沒有了,也就跟你的經驗就什麼,搭不上了,但是它的關鍵點就是什麼,就是入流亡所,就是從有能所的,變成沒有能所的。
所以你們知道,四它,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都容易,放下它,很多人就只能夠什麼,忘記它、放棄它,聽說還有一個它,忘記、放棄,還有什麼,忽略它,因為你不懂得入流亡所,或是你不懂得心無所住。
這個沒有,你只好就是不要想它,一想就完蛋了,不想可能還好,所以這個四它,師父講說放下它,它們被列為是什麼,心五四好像是,class滿低的或是基礎,不是,四它本身是默照,放下本身就是默,就是心不執著不停留,不是什麼,不是放棄它、忘記它、不想它。
因為一般人沒有禪修,他只能夠就是不想它,或是改變觀念接受它,可是就是你可以接受它,就是什麼,沒有辦法什麼,放下它,事實上這個就是無相的,就是離相無相,我們曾經有一個人,他說我們要從有相進入無相,從有相布施進入什麼,無相布施。
有一個人也就照做了,他有一天就帶他朋友,去看一根他供養的,還是他什麼,應該算是他供養的,還是護持的,他護持的,有一支柱子是他護持的,沒有寫名字,後來你們曉不曉得,這支沒有寫名字的柱子,是誰護持的,沒辦法
,叫你無相,你就不要寫名字,可是心中,也盡量不提,所以這個你沒辦法。
你真的放下就是,就是你真正的要,真的要懂得就是什麼,心無所住,然後不要把什麼,把沒有生命的畫面當成你,過去的畫面是不是他,是不是?不是。
可是你想起來的時候,你說這個就是我,其實他當下有沒有布施?沒有對不對?你就是把記憶的那個畫面,就當成我,所以講了半天你就發現,沒有一樣東西不是什麼,把那個畫面當成我的。
所以這個到處什麼,你一張開眼睛就是什麼,就是我你,所以這個部分懂了以後,其實他就會什麼,就會,我們叫作什麼,會朝向,會懂,你會體驗我們叫三輪體空,或是無我或是五蘊皆空,五蘊皆空。
你一定要懂得入流亡所或是應無所住,否則的話就是你看看看,跟你的生命經驗沒辦法結合,因為入流亡所的操作你不會。
好,接下來我們要講,《楞嚴經》在講心這部分,接下來,我們要直接講心在哪裡,這應該是《楞嚴經》的第一章開頭,就是阿難去托缽,他碰到摩登伽女,聽說他們是五百世的夫妻,所以摩登伽女就用什麼,就用邪咒語,然後把他勾引進來,那阿難也快要,千鈞一髮的時候,佛陀就放出一道光,然後念〈楞嚴咒〉,然後把他什麼,把他救回來,這個大家都知道了,救回來以後呢?
佛陀就問阿難,你為什麼要出家,阿難說因為看到佛的法相莊嚴,所以心生歡喜,所以佛再問,那你用什麼看,他沒有講說用心看,他說用眼睛看,這標準答案,然後心生快樂,這個事實上是已經套好了,然後佛就,就阿難。
佛就問說你的心在哪裡?那一般人,大部分的人,應該講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心在哪裡,大部分都在身體裡面,對不對?
你看這個黑板或是銀幕,這個銀幕是在你的正前方,在你身體的正前方,那你們聽到我的聲音,當然現在廣播可能四面八方,可是如果我沒有用麥克風,你會發覺我的聲音,在你的什麼,身體的正前方,是不是?
假如現在有什麼味道,你也可以辨別這個味道,在你身體的哪個地方,就是你都是以身體為基準的,當然你身體痛,你也可以知道,是在身體哪個地方,大概只有我們的想法、我們的念頭,比較不容易知道它在哪裡,但是因為我們的五種感官,都在身體裡面,眼、耳、鼻、舌、身、意,意,意基本上,不一定是在身體裡面的。
但是因為這五種感官,都在身體裡面,所以你也會覺得,我的心就在身體裡面,所以阿難就回答說,在身體裡面,那我們很難得,有心不在身體裡面的
,什麼時候會心不在身體裡面?
死掉,死掉就沒辦法再來上課了,我們睡覺的時候,可能會覺得,你睡覺的時候,大概你不知道你在哪裡?或是你禪修,禪定的時候,你的身體的感覺不見了,就比較不知道你的心在哪裡?還有開刀打麻醉的時候,是不是?
大概有這幾個,昏迷,大概就不知道自己的心在哪裡,那大部分的人,都會有一種感覺,就是心在身體裡面,當然佛陀就告訴他說,如果心在身體裡面,我們剛才說心本身,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
可是我們,我們有辦法感知五腑六臟嗎?佛就告訴他,如果心在身體裡面,他有幾個譬喻,譬如說我們在房間裡面,你往外看的時候,是不是先看到房間裡面的東西?那再往窗戶看對不對?先看到屋內的東西,然後再看到屋外的東西
,那我們的心在身體裡面,照理講應該看到什麼,五腑六臟對不對?
結果有沒有?沒有。不曾看到五腑六臟,可是就是感覺心在身體裡面,所以阿難就覺得這個是什麼,被佛陀這樣一講,就覺得錯了。
接著他講身外,根,見暗名內,見明名外,還要有一些禪修的體驗,才比較容易懂,像我這樣看了,從二十幾年前就看了,到現在叫我講,我也講不太出來
,就前面那一個,我講得出來,你們也一樣聽不懂,所以你只要記住什麼,它是以身體為基礎的。
我們的經驗,我們的心,都一直在身體裡面對不對?這個非常重要,因為後面有講說,為什麼我們會覺得,我們的心在身體裡面,當你有一天,有一天,有人跟你念阿彌陀佛,你要萬緣放下。
這樣的時候,你可能比較容易感覺,我這個心,是不在身體裡面的,是可以什麼,是可以到處亂跑的,不過我聽說他們那時候,馬上會又跑出,另外一個身體出來了,只是這個肉體,肉體有點是什麼,是一個車子,你本來就是,一生你們都在車子裡面,從來沒有下車過,有一天突然下車了,原來那個車子不是我,身體不是我。
可是你這時候,其實你還是會有念頭,又會跑出來,你會感覺有個身體,不知道往哪裡去,所以其實我們講托夢,你會不會覺得,對方是不是有一個形象,會不會?
有形象的話,我不曉得他是不是,在那個形象裡面,還是在那個形象外面,不太清楚,大概可能還是什麼,沒有這種粗糙的色身,可能馬上又另外有一個什麼,微細的身體,還是會在裡面的,那佛陀就一一跟他反駁,那我想我們這個部分,我就大略略過,因為在我們的經驗上,我們的心就在身體裡面,是不是?
當你有一天,你透過入流亡所,這時候你再看這個,就比較容易懂了,因為跟你的生命是結合的,這些所敘述的這些狀況,是可以跟你的經驗結合的,你就比較知道它在講什麼,那我們現在只要記住說,我們認為心是在身體裡面的,這大概百分之九十九的,是這樣的經驗。
我們一般人可能,除了睡覺以外可能都沒有,有沒有靈魂出竅的經驗?也沒有對不對?你有靈魂出竅的經驗,可能比較知道說,心不在身體裡面的。
所以佛陀就開始講說,這些不對,那心在身體裡面,那你就會覺得就是,有一個主體的我,還有一個什麼,客體的對象,我們心在身體裡面,你們會不會把身體,跟身體以外的環境,切割為二,會不會?不會啊。
像我打你一拳,你會覺得我是在打環境嗎?如果你的身體,跟環境是合而為一
,那你吃飯的時候,就丟到外面去就好了,是不是?
可是我們的經驗就是,我們的身體跟外在的環境,切割為二對不對?用佛法的術語來講,就是你的身體是正報身,外面的環境是什麼,依報身。基本上我們是活在一個,正報身跟依報身,切割為二的基礎。
因為我們的心在身體裡面,所以你就要,以你的身體為基礎,跟外界互動,那能看到的這個心,有能所的這個心叫攀緣心,那我們會把這個,攀緣心當成我
,會不會?
譬如說我,對不對?你也不曉得我是什麼,就感覺好像就是有一個,能感知的什麼,的這種能力的這個就是我,那這個能感知的,我們叫見聞覺知,有這種功能的,它是針對外面,有個對象被你感知的,不是那種,沒有能所的見聞覺知。
我們剛才不是講了嗎?我們這個能感知的,都是有能感知的我,或能感知的心,能見聞覺知的心,跟被見聞的,被看到的什麼,被聽到、被想到的對象,身體也是一樣,你去感覺身體,是不是有一個能知的心,然後所感知的什麼,身體的痠痛癢麻,是不是?都是能所。
那我們會以這個當成我,那如果說要拉到《唯識》,《唯識》叫作第七識,就是第七識,以第八識見分為我,就是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一個是能見的,一個是所見,所見叫作相分,能見叫什麼,見分。
我們在作夢的時候,你會不會感覺到有一個主角,一直在什麼,跟那個夢境互動,有沒有?你會覺得那個是我,我跑去哪裡對不對?那等一下你們回去,你們會不會感覺,有一個心回到家了,你會感覺這個心,從這邊感覺到我的心,現在是在雲來寺的法鼓講堂,那等一下這顆心回去了什麼,回去家裡面,可能你會先去什麼,7-11買個東西,可能你會發覺,你這顆心跑到7-11了,是不是?
那這顆心叫作攀緣心,我們會把這個當成我,所以你會感覺我回家了,我現在坐在什麼,坐在法鼓講堂對不對?其實你現在,不是坐在法鼓講堂,你的心先什麼,先躲在身體裡面,然後身體再什麼,再坐在這個,坐在這個法鼓講堂,是不是這樣子。
那等一下再把這個身體,扛回去有沒有,這個身體五、六十公斤,我們這樣整天扛,都不覺得什麼。
我們叫能所雙亡以後,才叫作什麼,叫作隨緣,跟我們一般講的,我隨緣一百塊,有沒有?就是隨喜、隨緣,真的要隨緣就是什麼,就是你的能所雙亡以後
,你的心不動,我們叫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你的心不動了,沒有能所以後,這時候你再順著緣,順著緣的時候還是不動,還是沒有能所的。
我們攀緣是有能所,隨緣其實是什麼,是用攀緣的隨緣,講到最後,我們好像這個什麼,一無是處。
好,接下來這個,就是說我們眾生會生死的話,就是用隨緣的,我剛才不是講嗎?你一直抓,抓這個、抓那個,最主要你是把心跟什麼,你的正報身跟外面的環境,切割為二,然後我們一般會把身體當成我,對不對?
身體當成你,然後身體當成你,就希望什麼,希望能夠活得健康,是不是?活得長壽,不敢想說不死,但是至少就是活得什麼,就是無病而終對不對?如果一定要生病的話,不要得癌症,就是什麼,心瘁什麼,瘁死,對不對?
那很關鍵點是以身體為我的,那有身體為我,就是你想活得健康,就要吃東西,就要活命,那因為以身體為我,那就把活命,或是把這個身體,存在這個世界當成是我,也當成是我努力的目標,然後有努力的目標,你這個身體要活下去,就要什麼,就要有食物。
如果是動物的話,要什麼,要能夠活命,為了存活,動物就要去找食物。那人也是一樣,為了活下去就要什麼,去找食物,找食物從哪裡來,從你的依報,從你的環境對不對?
那你想找食物,其他人也想找食物,然後就開始什麼,有競爭對不對?那有競爭,因為人比較什麼,比較理性還是什麼,比較什麼,所以我們就是什麼,就建立一個遊戲規則,動物是什麼,我打贏就是什麼,就是我的。
那人會不會這樣子?也會對不對?我這個產品讓你就是什麼,就只有我賣的最好,或是最好你是什麼,活不下去這樣子,是不是?
那這裡面就是說,你要從依報裡面,去取得正報什麼,需要活命的那些資源,最核心的是什麼,要有呼吸,有呼吸以後,要食物對不對?食物、空氣、水
,這個有了以後,會冷要什麼,穿衣服,然後要有房屋,是不是?
那以前就是沒有車子,就用走路的,現在有車子,這些全部統統來了,假如這些東西全部不見了,最後就是什麼,要有食物,所以糧食危機,是眾生最在意的東西了,那這些東西都有了以後,再往外擴展,就是吃得好,睡得不錯,然後有車代步,那這個有了以後,接下來又要什麼,又要社會地位對不對?
那假設閻羅王招你的時候,這些全部什麼,全部都可以不要了,只要有一口呼吸什麼,就有無窮的希望對不對?
我有一次在LA,在中部的樣子,已經忘記在哪裡了,有一個菩薩她車禍,結果好像就是跟死神在搏鬥,她媽媽那時候唯一的希望,就是希望她有呼吸,她女兒臉這邊一疤,牙掉了幾顆,她要不要想那個,她一直求她有呼吸,她或有或無的,結果發覺有生命跡象了,然後活過來了以後,接下來就開始要什麼,要美容要牙齒了,就開始埋怨什麼,健保什麼,一大堆了有沒有?
那這個我們講說就是,這些基本上就是你,正報跟依報你把它切割了,假如你今天正報跟依報,根本就什麼,不是你,也沒有離開你,那跟一般人的那個什麼,是不一樣的,我們不曉得說就是,正報跟依報都是你的東西,我們一般不會這麼想,因為你以你身體為你。
所以你就,這個身體的正報,然後跑到依報裡面的,家裡面去了,假設正報跟依報,都是你心中的東西,你有沒有回去?
那時候你比較容易懂,就是什麼,不回去而回去,然後不來而來,那東西全部都可以懂的,那主要因為你的心,躲在身體裡面了,那你把身體當成我,所以這些東西全部來了。
那基本上就是什麼,以攀緣心為自性,那就把正報身跟依報身,可是它不是種種的現象,就有一點像是什麼呢?像是筆,筆可以畫種種的畫,可是筆是不是畫本身,不是。
畫本身是什麼,是永遠碰不到筆的,是被它畫的,還有譬如說我這個是一塊黃金,那黃金可以,把它做成種種形狀的器品,譬如說什麼釵釧瓶盤,可以做成手鐲,手鐲有相對不對?
那這些相就是緣,它可以產生種種的相出來,可是這個是相,碰不到的,因為相不是性,相沒有見聞覺知的功能,可是我們是什麼,用具有見聞覺知的功能
,產生的相。
譬如說我們的心可以錄影,可以放影對不對?這些錄影放影,這些是不是都是相?有時候我們叫作緣,我們的心能夠錄影,也就是能夠錄影,然後能夠在放影的時候,等於就產生這些相,就是又能夠生諸緣,可是它不是,你所錄影的這些相,為什麼?
因為這些相沒有的時候,你見聞覺知的功能還在不在,在。還有這些相本身,有沒有見聞覺知的功能?沒有。
那因為我們一直用見聞覺知的這顆心,具有見聞覺知功能的這顆心,去抓取沒有見聞覺知的相,無知無覺的相為我,所以等於是你失去什麼,失去這個本來,本明就是沒有能所,的那個見聞覺知的心,那這個是,這個是因為這樣子
所以就是什麼,你終日在那邊走來走去,也不自覺,我們就是一直產生能所,那一直把所感知的對象,所聽的對象、所看的對象,當成我。
我講說心中的媽媽不是媽媽,那大家想不通,為什麼?這樣三十年的媽媽,都不是媽媽了,他們還是什麼,不斷的在想的時候,想的時候基本上,是你心中一直浮出什麼,種種的影像、種種的語言,這些影像語言,有沒有辨識的功能?
沒有見聞覺知的功能,可是我們因為已經習慣了,所以你要讓他懂也不太容易,我們還是一直把這些什麼,自己創造出來的這些相,當成是我。還有我們的種種這些記憶,還有這些相,是外來的還是心中的。
你們現在知道心中的,可是當你想到他的時候,你認為是心中的,還是那個人的,是心中的還是那個人的,很簡單,你想到你沒辦法,已經忘記是心中的,還包括在什麼,作夢的時候,會不會覺得那個是心中的,也沒辦法對不對?白天你沒辦法,晚上當然也沒辦法。
我有一次作夢,夢到被人家追殺,那跑到四樓去,四樓我不敢跳,那我就四樓頂有女兒牆對不對?我就攀著那個女兒牆,那腿就露在外面,追殺的那個人上來以後,就看怎麼不見了,他也不下去,一直在那邊看,我摸的手很酸,那一陣子,我一直在修這個什麼,這是夢幻,一切如夢幻泡影。
我常常走到樓上的時候,我說這是假的,跳下去沒事這樣子,我那一陣子產生這樣子,所以我就突然間想說,這個因為很酸,我說這是假的,跳下去沒事,所以我就把手放開,果然沒有錯,快要到地上的時候,不是醒了,沒有醒,突然間就一顆氣球,因為我是傘兵,因為傘兵,我們快要掉地上的話這樣,這樣子,我說果然是夢,其實我還是在作夢,還是在作夢,如果我真的知道夢的話
,我為什麼要跳,為什麼要等那個人下去?為什麼要這樣趴著?
我只有平常講說這是夢,突然間浮出這樣的想法,還是在夢中,也就是說,不是人家是說,你可以看清楚,這些相不可能是我,如果是我是什麼,有知有覺的,無相的,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超能所、不動的,大家要記住這個才是你。
那我們現在是把太多時刻,是把無知無覺的相當成我,所以就會再什麼,輪迴。
「屈五輪指」這樣子,他就問阿難說,你看到這個手掌,那請問就是,什麼是你的心呢?當然阿難是用眼睛看到的,那用他能夠推敲判斷那個心,能夠推的就是我的心,也就是你們看到,然後能夠判斷的,能夠知道的,當成他的心。
結果佛陀說這不是你的心,其實我當初看到這個,我也是很shock(驚訝),可是shock歸shock,還是什麼,照樣把它當成自己的心。
那這邊它是講說這個是什麼,「前塵虛妄相」,其實你那顆心,你是什麼,你是有對象才有的,這顆心是有能有所,有所的時候,你才有這個能知的心,我們是把有能所的,能知的心當成我,不是沒有能所的能知的心,這樣聽得懂嗎?
我們跟佛不一樣,或是你跟智慧心不一樣的是,你這顆心要有能所,才能夠見聞覺知,那假設沒有能所的時候,你會發覺沒有。
我曾經做一個實驗,是用引磬,噹!就問人家有沒有聽到?有。然後沒有多久
,那個聲音就沒有,我說有沒有聽到?大部分的人都講說沒有,對不對?
我這樣鏘,你說聽到了,那等一下說有沒有聽到?他說沒聽到,是有聽到還是沒聽到,你還是有聽到,是聽到沒有聲音,對不對?是不是?
那我們一般已經習慣了,就是說你這顆心,是以被聽到的做為我的心,當沒有東西的時候,你就什麼,你會覺得就是什麼,我沒聽到,要不然就是,就是無聊,還有就是,如果你在禪修的時候,突然間你本來是有一個什麼,有一個很實在的身體,被你感知到,所以你存在對不對?
突然間你的身體不見了,身體的感覺不見了,大部分的人會什麼,會害怕,身體不見了以後,見聞覺知那個心還在不在?它感知到沒有身體的感覺,它是在的,可是你平常是把身體當成我,你會發覺說,我還在嗎?
所以我們碰到這個部分,我碰到幾個就是,第一次看到這樣的話,馬上會找說
我在哪裡?身體就跑出來了,還在。
我碰到有一個人,他只要進入這種狀態,他就不敢進去,我們說那是很好的境界,他就不敢進去了,因為不太保險。還有就是我碰到有一個人,他得了末期癌症,他不敢睡,為什麼?怕睡了以後什麼,起不來,不是起不來,睡了以後
,從這個世界消失了。
事實上也就是說,你把由這個身體做為基礎,所感知的世界突然間沒有了,不是你的心會消失,不是。是你的心以這個身體為基礎,建立的感知沒有了,就像你們晚上作夢的時候,這個世界還在不在,你那時候,感知這個世界還在嗎?
就是你作夢的話,這個世界還在不在?你夢境可以跟這些,世界的人互動嗎?
沒有對不對?我們每天作夢,我們都不怕對不對?你會怕說,我突然間跟這個世界什麼,脫離了,我們每天是不是,都跟這個世界脫離,有沒有?
你睡得跟死了一樣,當然是脫離,你睡了有作夢,也跟這個世界什麼,也脫離。因為你沒有用,眼睛、耳朵、鼻子,你沒有用五種感官,跟這個世界連契
,我們這個世界,是你透過眼睛耳朵鼻子,所什麼,所碰觸的世界對不對?不是意識的世界對不對?
那我們害怕,當然睡覺我們不怕,因為明天還會什麼,但是你如果懂這個的話,其實你每天晚上,本來就是什麼,每天就是六個小時什麼,離開世界。第二天又什麼,是不是這樣子,你每天都有六個小時,假如你是八個小時,你每天八個小時離開世界,因為你在這個六個小時、八個小時,是跟這個世界的什麼,的色聲香味觸是沒有什麼,沒有銜接的。
但是那個心,你跟外界沒有銜接,心的見聞覺知的功能,會不會失去,不會。所以你那顆心不會死,你那顆心不會什麼,不會死掉,它那個見聞覺知的功能
,永遠如實。
有的話,是被你見聞覺知的,色聲香味觸,由色聲香味觸,所組成的世界什麼
,換什麼了,你再換一個什麼,換場,是這樣子的,有時候又換回來了,是這樣子的,你只要懂這個的話,你其實就是換什麼,401換到402這樣子而已,但是你看這個,我們把能推的當成我,而且會用這種方式,盡未來際的。
接下來就是什麼叫作真心,它是把見聞覺知的覺性,拿一個來做譬喻,因為它都是以視覺為基礎的,好,「見性是心」,就是我們的心,我們的心,是我們的心看到的,不是眼睛看到的。
但是我們一般會認為是說,我用眼睛看到、用耳朵聽到,這比較容易懂,所以即使你的眼睛壞掉,你的耳朵聾了,眼瞎、耳聾,還有什麼,啞巴。還有你的什麼,連鼻塞什麼,都沒有聞了,好像沒有人舌頭是什麼,完全沒有知覺的,好像沒有,大概有幾樣,眼瞎、耳聾、鼻塞,舌什麼,然後全身又中風。
這時候你會感覺,即使這些五種感官都壞掉,我的心依然什麼,我還是依然如故,不會失去。
所以在美國有一個博士她中風,你們不知道有沒有看過這一個,她中風以後,她發覺她那個皮膚,跟外面的界限沒有了,她感覺是涅槃了,你們不知道有沒有聽到?我剛才那一個,她說是一個非常美妙的境界,他們覺得好像是開悟了
,不過我看到最後她在講說,我花了五年終於又回到了。
前面講得說有多美妙,多美妙為什麼妳還要回來,你們可能看了這個,有一個叫好像是泰勒博士,還是什麼博士,有沒有看到這一個,她中風了,中風結果
,因為中風以後,你的身體的界限,跟外面的界限就什麼,就沒有了。
那我們在禪修的時候,有時候你身心合一的時候,其實會什麼,會有這種狀況,其實你跟外境是什麼,沒有辦法去分說,哪一部分是你,跟她的中風不太一樣,中風可能要花一年的針灸。
我們那個只要什麼,只要不要一直用方法,就什麼,就回來了,不過她呢?你可以從她那邊,你可以發覺就是,其實你身體的這些什麼,身體的這些感覺不見了以後,心還是在的,而且通常是這樣子,不透過眼睛耳朵鼻子,五種感官
,其實你的心是什麼,更敏銳,不用眼睛看,可以看得很遠,不用耳朵聽,可以聽得很遠,反而是躲在身體裡面,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看的,就是被局限了。
最後還有一個是「見性不動」,好,講一下好了,這邊還是要用這樣子,我這個手張開對不對?鏡頭有沒有照到?有。這樣就沒有了,這樣子對不對,合起來對不對?張開合起來對不對?手有張開有合起來對不對?你的心有沒有張有沒有合?
因為都背過了,這個背答案的不算,真的你的心沒有張合嗎?有沒有?你的心有張合嗎?能見聞覺知那個心有張合嗎?還是東西張合,(學員答:東西張合)。
再來一個是什麼,佛陀就是用那個什麼,佛陀他這樣子發光,往這邊發光,他這邊就一道光射出去,往右邊發光,一道光往右邊出去,那阿難就是跟小孩子一樣,就看那個,看這樣子有沒有?佛左邊,他就往左看,右邊就往右看,那就是頭左動右動,可是他那顆心有沒有動?沒有,對不對?沒有對不對?
好,你這樣回家,你身體回去了,你心有沒有動?你沒辦法感覺了,禪宗其實他就問你,就是你的身體,就是你從哪裡來,很多時刻,你會覺得說我從哪裡來,事實上你就是什麼,把身體當成你,對不對?
當你的心,不再注意身體的時候,你的回答是不一樣的,所以禪宗問這個問題,就是什麼,你從哪裡來,就是要問你,你那顆不動的真心在哪裡?這要你體驗,你說無所從來,騙不了他的,你背答案沒有用。
不過這個很有意思,就是不動,但是它從這個見性不動,裡面引申出來的一個東西是,因為它裡面,就有講到常住真心,跟什麼,跟塵勞,就是灰塵跟什麼
,客塵煩惱,客塵,客塵跟常住真心,這個可能順便我們,我們是不是超過了
,還是怎麼樣,還有五分鐘,下次可以再講。
不過就是,它意思是說一個旅館的主人,他一定是在旅館裡面,那客人會什麼
,來來去去的對不對?另外一個是,我們有時候,有陽光的天氣,然後陽光透過一個洞,或是透過一個玻璃,這樣射進來,不是有一道什麼,光什麼,光束還是光什麼,光束,或是這樣一片,一片光源也可以,那上面就會看到什麼,灰塵。
那個光片就是常住,它不動對不對?那動來動去的那個叫什麼?灰塵。所以旅館進進出出的,那個客人叫作客,那客塵,就是灰塵。它們是動來動去的,旅館主人,還有那份光束是不動的,叫作常住,永遠住在那邊的,那我們就是常住真心跟什麼,客塵煩惱。
因為你把客塵,這個上上下下的東西,當成我,被我們看到的這些,譬如說念頭起來,跟灰塵一樣起來消失,還有譬如說我們走來走去,這個是不是,我們見到的這些現象,起起滅滅的,那我們會把客塵當成我們,它們叫作什麼。
我們眾生「終日以動為身 以動為境」,你們現在有沒有?把你這個動的身體,跑回家的,是不是當成自己?我回家了有沒有?是不是這個動的身體回家了,以動為我的身體,以動為境,我們只看到會動的這些外境,其實不動的外境多
,還是會動的外境多。
你們這個人跟這個虛空比,虛空是大約幾百倍的,所以我們今天就講到這邊,就是我們眾生會輪迴,最主要是以動的身體為我,然後以動的外境為外境,其實動的外境,跟不動的外境,都是外境的,這樣不知道有沒有。
反正你們記住沒有能所,那等一下你們回去看看,看看你有沒有回家?有回家表示你又把身體什麼,當成你了,那你就問,把身體帶回家的是誰,叫作拖著死屍的是誰?至少可以參一下子,看那個,你去看一看那個,不動的真心在哪裡?這樣就可以參話頭了,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