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4 話:年長者開車,比較容易出事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年長者開車,是不是會因為反應較慢、認知退化等理由,而比較容易發生意外呢?日本「東海國立大學機構」所屬的名古屋大學,進行了一項研究,想要回答這個問題。
聲明之一:本校「東海大學」跟上述「東海國立大學機構」無關…其實連日本的「東海大學」也跟它無關,它的成員是名古屋大學與岐阜大學。
聲明之二:請勿在本文留下歧視性言論如「三寶不意外」之類,違者刪文。
老人中也有駕駛技術超厲害的(來源:Top Gun: MaverickⒸJoseph Kosinski/Paramount Pictures)
這個研究探討的事故類型,是「把油門當煞車踩」,日本在2016~2022年間一共有248件這類意外,其中有141件是75歲以上的長者駕駛時發生的,比例高達56.9%。所以現在包含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都有「年滿75歲必須通過認知測驗,才能繼續擁有駕照」,即將滿75歲的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剛通過了這個測驗,順利「續卡」。
實驗的設計是這樣:實驗裝置有左右兩個踏板,右邊踏板是油門,左邊是煞車。受試者根據以下的規則做出動作:
指示信號的形狀是「○」就使用右腳,「△」就使用左腳。
指示信號是綠色就踩油門,紅色就踩煞車。
所以一共有四種組合,例如信號是「綠色○」,就用右腳踩油門,以此類推。
實驗指令與動作(來源: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
每位受試者進行40次測驗,看到信號可以有八秒鐘的反應時間,兩次測驗之間間隔27秒。
另外還有一組40次測驗,將「腳踏踏板」改成「手按按鈕」,其他規則全部相同。
一共有44位受試者加入這個實驗,21位是20-26歲的年輕大學生,23位是65-74歲的長者,所有人都是右撇子。
手腳總共80次的測驗下來,結果如何呢?
可能出乎你的意外:大學生跟老人的表現(操作錯誤的次數),幾乎一樣。
這是說其實老人並沒有比年輕人更容易「把油門當煞車踩」囉?那前面說的56.9的老人肇事率是怎麼來的?
在這個研究中,所有的受試者在測驗時,都在頭上裝置了「功能性近場紅外光譜儀」(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 fNIRS)的探測器,來量測受試者在做這些測驗時,大腦血流的變化,有點類似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結果顯示,在大腦的「前額葉」(frontal lobe,看名字就知道是大腦靠近前額的腦區)部分,高齡者的血流量增加幅度明顯高於大學生。也就是說,相較於年輕人,高齡者的大腦必須更賣力的工作,才能完成這項工作。此外,「左腳踩右邊」與「右腳踩左邊」這種斜方向的動作,不管對於年輕人還是老人,都是比較大的負擔。
實驗結果:大腦前額葉16個偵測器所量測到的標準化血液流量,A是「手按按鈕」、B是「腳踏踏板」,紅色是老人,藍色是大學生(來源: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
所以雖然兩組的成績表現雖然相同,但是年輕人的大腦較為「游刃有餘」,老人的大腦必須全速運轉,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實驗是裡的環境刺激比較單純,在實際駕駛的情境下,外界輸入給駕駛的訊號又快又多,對於年長的駕駛者而言,有可能超過大腦的處理速度極限,所以比較容易產生意外。
這個研究,發表於2022/06/23 的「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行為大腦研究)期刊。
  • 超中二物理宅雜記
  • 話都給我說就好 其之334
Behavioral Brain Research論文(2022/06/23):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6432822002443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8會員
149內容數
以中二魂介紹最新的科學與科技發展,幫你讀剛出爐的最新學術期刊論文,若宅味過重敬請原諒!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哪一種性交體位,比較容易讓女性產生高潮呢? 要用科學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太容易,最大的難關是必須找到「志願者」。
­「大腦的意識是怎麼來的?」一直是科學上的一個大問題。 從古典物理學的眼光來看,「你以為你有的自由意志,其實不過是物理定律作用下的假象」(而且這句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還好量子力學出現了,它可能是人類自由意志的救贖!
我們在講到人類的心智活動時,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心」,一個是「腦」。一般而言提到「感情」的時候常講「心」,而「理性」則是講「腦」,所以有一句勵志的話說我們要有「熱情的心、冷靜的腦」。 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這句諺語是行不通的,大腦比心臟熱多啦!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還是中立的? 這是個困擾了古今無數哲學家的問題。到底「道德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教育出來的呢? 八個月大的小嬰兒還不會說話,也沒有什麼具體行動的能力,應該也還沒受到什麼「道德教育」,你怎麼知道他/她們是否具有「勸善懲惡」的道德觀念呢?
炸物:惡魔般的食物,帶給你充滿罪惡的滿足感,以及揮之不去的體重。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食物不只有色、香、味,還有「聲音」。用常識想一下就可以知道,滋滋聲來自於水跑到高溫油裡面時,汽化後變成氣泡而急速膨脹、爆開。不過更詳細的物理機制是什麼呢?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探討了橡膠瀝青中在不同的橡膠濃度下,對紫外線的耐受性。結果發現,如果在瀝青內加入了22.5%的高濃度廢橡膠,可以讓紫外線以及熱所以起的老化降低達 50。
哪一種性交體位,比較容易讓女性產生高潮呢? 要用科學方法來回答這個問題,還真是不太容易,最大的難關是必須找到「志願者」。
­「大腦的意識是怎麼來的?」一直是科學上的一個大問題。 從古典物理學的眼光來看,「你以為你有的自由意志,其實不過是物理定律作用下的假象」(而且這句話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空間);還好量子力學出現了,它可能是人類自由意志的救贖!
我們在講到人類的心智活動時,有兩種說法,一個是「心」,一個是「腦」。一般而言提到「感情」的時候常講「心」,而「理性」則是講「腦」,所以有一句勵志的話說我們要有「熱情的心、冷靜的腦」。 不過最新的研究顯示,這句諺語是行不通的,大腦比心臟熱多啦!
人之初,到底是性本善還是性本惡呢?還是中立的? 這是個困擾了古今無數哲學家的問題。到底「道德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教育出來的呢? 八個月大的小嬰兒還不會說話,也沒有什麼具體行動的能力,應該也還沒受到什麼「道德教育」,你怎麼知道他/她們是否具有「勸善懲惡」的道德觀念呢?
炸物:惡魔般的食物,帶給你充滿罪惡的滿足感,以及揮之不去的體重。 可能很多人沒注意到,食物不只有色、香、味,還有「聲音」。用常識想一下就可以知道,滋滋聲來自於水跑到高溫油裡面時,汽化後變成氣泡而急速膨脹、爆開。不過更詳細的物理機制是什麼呢?
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RMIT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探討了橡膠瀝青中在不同的橡膠濃度下,對紫外線的耐受性。結果發現,如果在瀝青內加入了22.5%的高濃度廢橡膠,可以讓紫外線以及熱所以起的老化降低達 50。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名為《幸齡人生70開始》,作者和田秀樹教授分享了他的專業知識和心得給高齡人士。 本書探討了高齡駕駛人的駕駛問題,曝光了一些對一般高齡人士不適用的迷思。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內容,比如陽光,與人對話的用處等。 希望本書能對高齡人士有所幫助。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內地的親人年紀大了,見他仍接載我和太太到遠方旅遊也覺得辛苦,因為他的精神及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這次到內地探望他,他問我有沒有駕駛過左軚車,我說就算不計我好些年前在美國考取駕駛執照,現在無論到那個地方旅行,我都是駕駛左軚車,並笑說我反而沒機會駕駛右軚車。這位親戚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說到這個問題⋯⋯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於是我戰戰兢兢地坐進駕駛座,那時的車幾乎都是手排車,要踩離合器的那種。爸教我手剎車先放下,然後油門輕輕踩,離合器一點一點地放,我既緊張又興奮,雙手緊握方向盤,油門踩著,但是離合器放的可不好,車子一下子不聽使喚直直地往那鐵門拉下的商家撞上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前些時到台中市遊園路〔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更換駕照,原因是我舊駕照的大頭照是十多年前拍攝的,和現在的容貌相差太大;好幾次遇到夜間臨檢,交通警察都以懷疑眼神端詳著我這張駕照,雖然我堅稱絶對是本人。之所以會產生誤會,是因為相片上有頭髮,如今我已是一個「不髮之徒」!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書名為《幸齡人生70開始》,作者和田秀樹教授分享了他的專業知識和心得給高齡人士。 本書探討了高齡駕駛人的駕駛問題,曝光了一些對一般高齡人士不適用的迷思。當然,書中還有許多其他內容,比如陽光,與人對話的用處等。 希望本書能對高齡人士有所幫助。
Thumbnail
最近「博愛座」話題常引起爭議,不管坐或不坐,專家指出年長者應該積極鍛鍊腿部肌力,減少上下樓梯或車子因晃動所造成跌倒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博愛座 」這個話題經常引起大家的爭議。
內地的親人年紀大了,見他仍接載我和太太到遠方旅遊也覺得辛苦,因為他的精神及身體狀況已經大不如前。這次到內地探望他,他問我有沒有駕駛過左軚車,我說就算不計我好些年前在美國考取駕駛執照,現在無論到那個地方旅行,我都是駕駛左軚車,並笑說我反而沒機會駕駛右軚車。這位親戚其實也不是第一次說到這個問題⋯⋯
Thumbnail
從2019年當教練至今,陸陸續續也帶了20多位60歲以上的長者學生,裡面大約有超過一半是被小孩拉來訓練的,在這幾年「訓練即預防」的觀念很成功的散佈在40歲以下的網路族群,也創造了不少高齡訓練的需求出來。但在供給的教練市場中,是否有足夠且合適的量能,能夠吸收、帶領這些急需訓練的需求,就是另一回事了。
Thumbnail
於是我戰戰兢兢地坐進駕駛座,那時的車幾乎都是手排車,要踩離合器的那種。爸教我手剎車先放下,然後油門輕輕踩,離合器一點一點地放,我既緊張又興奮,雙手緊握方向盤,油門踩著,但是離合器放的可不好,車子一下子不聽使喚直直地往那鐵門拉下的商家撞上去。
Thumbnail
 日本是全世界最老的國家,雖然做事嚴格龜毛的日本人,早在八0年代初期就開始積極為現今這超老齡化社會做準備,但是遇到九0年代泡沫經濟瓦解後,因為經濟成長的停滯,使得原先做好的萬全準備也出現捉襟見肘的窘境,這可以從日本社會創造出來的新名詞可以了解。   
Thumbnail
前些時到台中市遊園路〔交通部公路局臺中區監理所〕更換駕照,原因是我舊駕照的大頭照是十多年前拍攝的,和現在的容貌相差太大;好幾次遇到夜間臨檢,交通警察都以懷疑眼神端詳著我這張駕照,雖然我堅稱絶對是本人。之所以會產生誤會,是因為相片上有頭髮,如今我已是一個「不髮之徒」!
Thumbnail
在《為什麼這樣工作會快、準、好》一書中,作者Charles Duhigg深入探討了現代生活中的自動化對我們認知過程的影響,尤其是如何導致所謂的「認知隧道(cognitive tunneling)」現象。當我們過分依賴自動化技術,如新車裡的電腦輔助駕駛系統,我們的大腦可能會陷入一種狀態,在需要緊急集中
你我都將變老,希望我們老了時仍可以悠遊世界、感嘆生活的美好,而不是成為路上人人喊打的老狗
Thumbnail
原來我們很多成年人一直都用錯方法學習了! 多數人都會有以下的迷思:人上了年紀之後記性不好,所以學習也會沒效率。但是我們人的大腦在30歲之後,要用的是不同的「大人式學習法」。邁入中年之後,大腦在理解、判斷等能力會達到巔峰,此刻不再是依賴青少年時期的「學生腦」,而是要轉為運用「大人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