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本自學
如何透過課本來自學,將是孩子要培養的重要能力。經由先去好奇、理解課本上的內容,能夠更有方向地在後續學校課堂中,核對並提出疑問,可說是相對高效的學習方式呢~😍
因此今天共學團,要藉由兩人合作的方式,共同自學課本的主題,而且要是老師還沒教過的部分。
途中孩子先翻閱課本目錄,確認主題後,與夥伴更深入去觀看裡面的內容,篩選出等等要學習的地方,其中小于和小杰想練習數學裡,公斤和公克的換算;小嫻與小漢則是在國語課本當中,學習關於威尼斯、爪哇等國家的各種節慶;小蓁跟小玲好奇英文裡,地震來臨時的英語生活單字。
過程中有小組提到威尼斯面具節的由來,是因為在慶祝戰爭勝利的舞會中,王公貴族不想透漏身分,所以特別戴上面具而來的;1公斤是1000公克,在大量的數學練習題後,小組還直接互相考彼此;地震時有句英文單字叫「cover」,它有找掩護、覆蓋的意思。
共學團在兩人小組之下,進行美妙的思想碰撞與學習,甚至之後要彼此核對方才所學習的內容,因為等等就要到其他組分享所學習到的知識。
在分享環節中,有的人教夥伴青年節的各種知識,聲音在固體、液體、液體的傳播速度。甚至對方也會提出更深的問題,像是「面具節到底是幾號?」、「cover可以怎麼造句?」
有了夥伴們的提問,教導者可以思考,如何分享的更清楚?怎樣才可以讓對方學到更多的內容?我在哪裡還準備不足呢?
在這樣反覆的修正、練習、理解,每個孩子越說越起勁,也有更明確進步的方向,如此沉靜在「學習」的班級風景裡,真的特別令人感動呢!😍
❥ 文字 X 戲劇
關於文字,其演變歷史已經有好幾千年,從以前的甲骨文慢慢到現在的文字,可說是蘊含無數的智慧、心血結晶在裡面。而共學團今天要透過演戲的方式,將其表達出來,是件相當有趣的挑戰呢~👍
剛開始品師秀出「協」一字,孩子們要透過「字源查詢」的網站,打出相對應的國字,並閱讀其故事。事後大家了解到,在「協」字背後,三個「力」居然代表古人耕作的農具。成為「協」字是因為古人用畜力(牛)代替人力,提高了農業生產,這都是因為有「牛」的「協」助 啊!!
知道了協的字源,接下來品師和孩子們討論要怎麼透過演戲的方式呈現出來,小蓁提到需要有個耕作的人,小漢表示有人要演牛,更說明可以找人來當農夫妻子,讓整個故事更生動,也更好理解要傳達的內容。
共學團的回應都相當厲害,甚至後來還能推測「罵」這字的由來,並思考可以怎樣呈現~😘
有了前兩次的練習後,接下來要換孩子們實際執行了呢!途中孩子們查詢、閱讀、編排故事、分配腳色、排演,每個環節都做的相當漂亮~
而最終每個小組依序演了「安」、「初」、「命」、「名」這四字。孩子們也對於這樣的練習有感而發,紛紛表達自己的收穫與想法。
小蓁:「每個中文字都有它的故事,都是很精彩的經歷。」
小函:「中文字是由很多不同的字組成,而每個字都有被發明的原因。」
小嫻:「寫字的時候,看到很多筆畫的字就討厭,但這樣學習讓我對字的印象更深刻了。」
對於文字的流變,原先孩子們都沒有好好去好奇跟理解,但在練習之後,都相當意外每個字的由來,更是不再以「寫作業」時,需要背起來的字,來看待它們,而是能以更宏觀的角度去認識這些東西。😊
❥ lulu老師小結
文字與戲劇的碰撞,產生出美麗的火花!孩子們在今天的練習當中,活潑的展現自我,對於肢體、口語的表達,可說是越來越駕輕就熟呢~💕甚至在這個活動中,每個人都想把這樣美麗的中文字文化,延續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