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先天性的「東方式懶散」,不再譴責自己不夠努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得了一種病,一種老是想將時間塞滿的病,似乎只要塞滿時間,一天就會變得「充實」。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渴望「充實」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與當天做了多少件事、花了多少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性。

用力、認真,竟無法加速達成目標的進程!

前幾天,為了想確定我的未來目標,好訂定我未來的每一步,以塞滿我的年度規劃,我詢問了周邊友人、老師,甚至是塔羅牌。

結果一抽牌卡,幾乎張張都有「箭」。「你是不是一個很會自我批評的人。」塔羅牌一眼就看穿了我的腦袋。

在如此高頻率的自我批判底下,我幾乎無法休息,因為一停下來,腦中就會湧現各式各樣的評論。「你應該要唸書,才能更快達到出國的目標」、「你應該學習新技能,才能更快找到更的工作」,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加速」。

究竟,是什麼東西在背後追趕,我們要如此積極加速?究竟未來長成什麼樣子,我們要如此積極加速?

沒有目的的加速,沒有盡頭的加速,反倒成了反噬自己動力的魔鬼。躺在床上,看著螢幕,思緒隨著劇情飄遠,想藉此麻痺自己,但心沒有被騙,依舊著譴責自己。

像是一根刺,努力想忽略,反而更加意識到它的存在。

後來才發現,「用力加速」並不會在實質上加速整個進程,因為不只是時間有限,我們的專注力、精力都是有限的。

很多人會說,你可以做一份穩定的工作養活自己,下班後再去做想做的興趣。但我自己實作後發現,工作上投入的專注力、精力,基本上已經讓我回到家時,精疲力竭,沒有辦法集中。時間充裕,專注力卻已耗盡。

如何恢復專注力,訓練它的彈性,其實就是讓自己身處「放鬆」、「懶散」、「閒適」的狀態。

raw-image

東方的懶散,是一種「閒適」的狀態

懶散、無所事事,其實在古老的東方社會,並非一種缺點。

古代的讀書人,在考取功名利祿以外,另一個選項是隱居山林。似乎不需要過於汲汲營營,才會有種風骨、清風之感。當時的隱居之士並不會受到批判,甚至,他們擁有更加崇高的名聲。

但在近代社會中,尤其是網路時代,像是老王樂隊裡的歌詞,「在你還沒閉眼的時候,事情就發生了。」所有事情都以飛快的速度發展,好像你永遠也追不上世界的腳步。

而我們變得不敢「懶惰」、被迫放棄「閒適」的可能性,這在現代,被以「耍廢」、「過太爽」等詞給負面化。

事實上「懶惰」一詞,在《陰翳禮讚》書中,作者解釋為一種東方的風土民情。可能來自溫暖的氣候,也可能根源於鬆軟的土壤,風水秀麗的景致。

而也是因為這樣的特質,當我們有時間懶惰,才有時間靜下來與自己相處,也才有機會發現「另一個安然天地的心懷」。能於廣袤的天地之間閒適地自處,是「智慧」。

難得的放鬆之旅

難得的放鬆之旅

因此,「懶惰」、「閒適」並不作為一種負面詞,也並非比「勤勞」還要好,它只是作為一種特質,一種每個人都需要展現一點的特質。就像是魚需要換氣,鳥需要停歇一樣自然。

了解到「懶惰」並非負面,換成「閒適」來找回與自己相處的時間,不論是看書也好,追劇也罷,都是身而為人,所需要的某種「彈性」。

唯一的差別是,「閒適」更精準地點出了一種「慵懶,卻自在」的態度。也就是不論你的放鬆方法是哪一種,目標應該是「好好享受、放鬆」,而不是為了「逃避壓力、殺時間」,否則,自我批評的心又會再次升起。

最後,祝大家都能在休息中,再次找回自己的步調,該休息時,就好好享受每一個時刻,讓自己有能力「閒適」。

也推薦書籍《陰翳禮讚》,從日本小說家谷崎潤一郎的眼裡,重新看見陰暗的美學,也是另類的擁抱自我陰影的美麗。

「有光的地方就有黑。」最近專訪 Crispy脆樂團,在學習擁抱自身的黑暗時,也不禁想起他們說的:「當我們飛進黑暗,才能拉開更多可能性,而向前探索未知總是辛苦的,但回頭望,過程都是幸福快樂的。」

比起排斥陰暗,不如一同去看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C的沙龍
64會員
42內容數
詞,是精煉的情緒感受,很美。 藉由一篇篇的故事而非詞語注釋,我相信每個人都能感受到詞裡封存幾千年前的茶香餘事與愛恨情仇。 讀詞門檻並沒有想像中的高, 秉持著「相信自己讀詞的感受」,將詞中感受到的情感傳遞到每個人心中。 在認識自我的過程中,是文學讀懂我的困境,點出我的盲點,同時擁抱我的脆弱。
KC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31
一開始看完蒼鷺與少年,十分感動,作為在觀影前就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嗑完的人來說,書與電影的互動與帶來的震撼感更加強烈,我想,宮崎駿用這部電影很好地回答了書中的問題⋯⋯。 不論是在電影還是在書中,都傳達出一則很重要的訊息——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要選擇當個「真誠的人」,並不是「善良的人
Thumbnail
2023/10/31
一開始看完蒼鷺與少年,十分感動,作為在觀影前就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嗑完的人來說,書與電影的互動與帶來的震撼感更加強烈,我想,宮崎駿用這部電影很好地回答了書中的問題⋯⋯。 不論是在電影還是在書中,都傳達出一則很重要的訊息——在做每個決定的時候,要選擇當個「真誠的人」,並不是「善良的人
Thumbnail
2023/05/24
從高中畢業後,我著急地開始尋找我的「熱情」所在,我想要找到一件我非常想做的事,然後像考上台大一樣,窮盡畢生心力做這件事。那時的我認為,這樣才能「成功」。 然而,嘗試找到熱情的路上,只有失敗與恐慌,興趣愈找愈多,熱情倒是一件也沒有......
Thumbnail
2023/05/24
從高中畢業後,我著急地開始尋找我的「熱情」所在,我想要找到一件我非常想做的事,然後像考上台大一樣,窮盡畢生心力做這件事。那時的我認為,這樣才能「成功」。 然而,嘗試找到熱情的路上,只有失敗與恐慌,興趣愈找愈多,熱情倒是一件也沒有......
Thumbnail
2022/08/10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Thumbnail
2022/08/10
前一陣子,我瘋狂問正在禪修的弟弟,我可以如何去愛人? 在上一段關係中,我發現自己一遇到對方的情緒、問題時,會先選擇逃跑。說好聽點是讓對方有時間消化,但這也常常成了曖昧失敗的原因,畢竟誰會喜歡不能吐露情緒的對象?直到我看了《愛的藝術》,它顛覆了我對「給予」的定義,在「愛自己」之後,教會我「如何去愛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如果在一片平地上放上一塊木板,請你走在木板上到另一邊,我想你應該會用不屑的眼神看著我,然後跟我說:小意思。但如果今天是同一片木板,把場景換成兩棟大樓之間,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這麼篤定了吧?明明是同一片木板,行走能力也沒有變化的情況下,為什麼答案有了變化呢?
Thumbnail
逼迫自己有效率會造成負面循環的反效果。
Thumbnail
逼迫自己有效率會造成負面循環的反效果。
Thumbnail
我得了一種病,一種老是想將時間塞滿的病,似乎只要塞滿時間,一天就會變得「充實」。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渴望「充實」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與當天做了多少件事、花了多少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性。當我發現懶散、無所事事,其實在古老的東方社會,並非一種缺點。我開始研究在《陰翳禮讚》書中,如何看待懶散。
Thumbnail
我得了一種病,一種老是想將時間塞滿的病,似乎只要塞滿時間,一天就會變得「充實」。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渴望「充實」是一種主觀的心理感受,與當天做了多少件事、花了多少的時間,並沒有太多的關聯性。當我發現懶散、無所事事,其實在古老的東方社會,並非一種缺點。我開始研究在《陰翳禮讚》書中,如何看待懶散。
Thumbnail
我身上有一個很大的壞毛病,就是「過度勤勞」,我勤勞的方向不是在做家事(這方面我倒是挺能懶惰的),我過度勤勞的方向,是在自己的事業上,什麼事情都想做,也都想做到最完美,連假日的時候也沒辦法好好偷懶休息, 最近,我接收到很多工作上的邀約,有時候我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選擇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與時間,但這也
Thumbnail
我身上有一個很大的壞毛病,就是「過度勤勞」,我勤勞的方向不是在做家事(這方面我倒是挺能懶惰的),我過度勤勞的方向,是在自己的事業上,什麼事情都想做,也都想做到最完美,連假日的時候也沒辦法好好偷懶休息, 最近,我接收到很多工作上的邀約,有時候我為了能夠賺到更多的錢,選擇犧牲自己的身體健康與時間,但這也
Thumbnail
近期康復後,緊接著就是論文跟搬家,好幾天都呈現不想動的狀態,我認真去查了一下網路。 為什麼人會懶散? 一查不得了,原來懶散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害怕失敗、害怕成功、想被照顧、被動攻擊的溝通、需要休息。 盤點自己發現,我應該不是那種會害怕的人,失敗、成功對我而言都是好事,我想比較偏向需要休息。
Thumbnail
近期康復後,緊接著就是論文跟搬家,好幾天都呈現不想動的狀態,我認真去查了一下網路。 為什麼人會懶散? 一查不得了,原來懶散的背後,是有很多原因的,害怕失敗、害怕成功、想被照顧、被動攻擊的溝通、需要休息。 盤點自己發現,我應該不是那種會害怕的人,失敗、成功對我而言都是好事,我想比較偏向需要休息。
Thumbnail
時常覺得提不起勁,沒辦法好好面對眼前的待辦事項,好像應該要讓自己振作起來,但身體本能一直想拖延,就這樣持續躺在沙發,直到睡前… 我們心裡開始產生愧疚感,我應該可以多做點什麼的,應該要讓自己生活更充實,為什麼自己的本性這麼懶惰呢? 為什麼自己這麼愛拖延? 或許,這與你的本性無關 為什麼無法持續?
Thumbnail
時常覺得提不起勁,沒辦法好好面對眼前的待辦事項,好像應該要讓自己振作起來,但身體本能一直想拖延,就這樣持續躺在沙發,直到睡前… 我們心裡開始產生愧疚感,我應該可以多做點什麼的,應該要讓自己生活更充實,為什麼自己的本性這麼懶惰呢? 為什麼自己這麼愛拖延? 或許,這與你的本性無關 為什麼無法持續?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為自己訂下一年的人生計劃,卻無法專注在每個日子中一點一點的行動,總在面對你想要做的事情上,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卻把學習影片默默地放放在待看清單。拖延症和分心後,你是否感到罪惡感及深感內疚,並狠狠地批判自己一翻。 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訴你,別再責怪自己了,拖延和分心都是人性。
Thumbnail
你是否常常為自己訂下一年的人生計劃,卻無法專注在每個日子中一點一點的行動,總在面對你想要做的事情上,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努力」,卻把學習影片默默地放放在待看清單。拖延症和分心後,你是否感到罪惡感及深感內疚,並狠狠地批判自己一翻。 這篇文章就是想要告訴你,別再責怪自己了,拖延和分心都是人性。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掙脫拖延的奴役。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身分地位、職業腳色,所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唯獨拖延症,比憲法還平等,一視同仁的蠶食我們的時間,讓每個人痛苦地循環於拖延工作、瀕臨時限,再忙得不可開交、天昏地暗,好不容易完成任務後,又繼續下一輪的拖延輪迴。
Thumbnail
沒有人,可以掙脫拖延的奴役。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同身分地位、職業腳色,所面對的困境不盡相同。唯獨拖延症,比憲法還平等,一視同仁的蠶食我們的時間,讓每個人痛苦地循環於拖延工作、瀕臨時限,再忙得不可開交、天昏地暗,好不容易完成任務後,又繼續下一輪的拖延輪迴。
Thumbnail
躺在床上,或沙發上,你有千百種想要做的事,但卻不肯離開這舒服的地方 我懂,尤其時冷冷的冬天,要我從被窩裡出來真的是千百個不願意 但身為一位內容創作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 今天要剪音頻、明天要寫文章+貼文設計等等 一週七天,所有時間都被壓縮到非常緊繃,如果你還有正職工作的話,真的非常辛苦! 偶
Thumbnail
躺在床上,或沙發上,你有千百種想要做的事,但卻不肯離開這舒服的地方 我懂,尤其時冷冷的冬天,要我從被窩裡出來真的是千百個不願意 但身為一位內容創作者,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情要做 今天要剪音頻、明天要寫文章+貼文設計等等 一週七天,所有時間都被壓縮到非常緊繃,如果你還有正職工作的話,真的非常辛苦! 偶
Thumbnail
事多且忙,心力枯竭。 這個自我梳理的隨筆本應在元旦時候寫的,但在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拖延症讓我一直把這篇隨筆拖到了春節工作後的第一個週末。當然也可以不寫,因為按照我現有的邏輯思維慣性來分析,休息時間本就是極為稀缺的資源,寫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收效甚微,投入產出比太不可觀,於是,可以不寫。
Thumbnail
事多且忙,心力枯竭。 這個自我梳理的隨筆本應在元旦時候寫的,但在繁重的生活和工作壓力下,拖延症讓我一直把這篇隨筆拖到了春節工作後的第一個週末。當然也可以不寫,因為按照我現有的邏輯思維慣性來分析,休息時間本就是極為稀缺的資源,寫這個東西對我來說收效甚微,投入產出比太不可觀,於是,可以不寫。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