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開始,看了很多諮商、心理的書,其中印象深刻的是知道了高敏感特質,也寫了心得:考研之路 x 讀《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休息、對話與繼續前進。
然後正式展開了接納內向自己的旅程。雖然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也因此更了解自己,不再欣羨他人與自我責怪。
至於關於內向者如何在職場發揮能力,進一步地透過了張瀞仁老師的這本《安靜是種超能力:寫給內向者的職場進擊指南,話不多,但大家都會聽你說》,得到了些實用的建議,但其實從中獲得最多的是照顧自己需求的勇氣(例如獨處、拒絕聚會等等)。這本書的讀書心得可參考:【四月書單】搬家後讀的書&寫作低潮
2024年底遇到了瓶頸,而又剛好看到的老師開課的消息,就果斷的報名了課程。
有很多測驗,做最多次的大概是16personality,每次做的結果I分數都是80%以上。而第一天的課,也有個簡單的測驗可以了解自己是比較外向還是內向的。
其實第一眼看測驗的項目,有些分不太出來是比較內向還是外向的描述,這也顯示內外向是個光譜,而不是絕對二分類的特質。
測出來的結果是內向特質全部符合、外向只有符合一項。後來想想,為什麼第一眼自己分不出來哪些是外向或內向的描述,其實是因為自己把「應該」「可以做到」的想法混雜進思考中。習慣地用應該或必須的角度去選擇做或不做什麼事,確實帶來了更多不愉快,或許下次更快地覺察、停下來想一想,或許更能做出更符合真實自己的選擇/行為。
這個出發點很特別,也是第一次聽到(或可能有聽過)。在發掘天賦方面,也看了不少書,也做了些練習,像是最近在做的練習《別做熱愛的事,要做真實的自己》,從改變思維開始(一),但其實主要還是從技能方面著手,至於真正的個人優勢、擅長,能夠輕鬆地做到別人要花更多力氣才能做到的事有什麼,我還是沒有理出個頭緒。
去年曾經向摯友們徵求意見,看看別人眼裡的自己究竟是怎麼樣:包含思緒清楚、把想的事情完整執行出來、細心、負責、一直在進步、穩定、冷靜。
但就像老師在影片中提到的,可能是文化的關係,我也不是很清楚自己有什麼優點(還會懷疑別人眼裡的自己是不是只是客套話),倒是缺點可以輕鬆地列出一長串。
工作合適度:選擇能夠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工作
最近一直處在緊張和焦慮的狀態,而這個狀態主因是聲音和人群,所以緩解疲勞最有效的方方法是待在一個安靜的空間,就算不做任何事也行。然後就是,讀自己想閱讀的書也很有效!
謝謝你閱讀這篇文章,也歡迎和我分享您的想法。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歡迎訂閱追蹤按愛心!
2025/1/1 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