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牛有疾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孔子有個學生——冉伯牛,他患有重疾,孔子去慰問。到了伯牛的住處,伯牛不肯開門,不想讓孔子看到自己,就說:「老師!您回去吧!不用來看我啦。」但,孔子就堅持要看到伯牛。伯牛就只好把窗子稍稍推開。當孔子看到伯牛長滿痲瘋瘡的手,非常難過,心想一個道德操守如此高的學生,竟然會患上這種惡疾啊!
伯牛是個怎樣的學生呢?他在孔門是屬於德行科的,即以德行稱著。換言之,伯牛的道德操守是相當高的。那麼,既然有高尚的修德,理應有德者必有福,有福者必有壽,故謂「福壽全歸」。這才是正常的因果關係,但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往往並非必然的因果關係。換言之,好心未必一定有好報的。
其實,大家都知道,德行與福報之間是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的,而修德不是為了有好報,也不能把福報視作修德的誘因。我們之所以為善,之所以要爭取公義,應當只因它是對的,所以就做,而不問這樣做有什麼酬報,也不會後悔良知的抉擇。亦即「該做則做」、「應做則做」,此所謂「直道而行」。如果一定要說酬報,就只為當下心安吧了。
所以,德行之所以為德行,並不靠有善報然後才成立的。相反的,有時候做了許多好事,一生人都行事端正,卻未必會有好報的,此所謂「無常」的命了。
當世人面對哪些不相應、不對稱的遭遇時,會有什麼反應呢?埋怨?激憤難平?上天沒眼?不用說,一般人都會怨天尤人的。
但,孔子卻深深明瞭到「德」與「福」是不必然相關的,即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的,於是就不會對天有所懷疑、有所埋怨,乃至激憤難平。相反的,修德的人會堅信這是上天給我的考驗,讓我體悟到人生的無常啊!
【原文】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8】
【註釋】
①牖,讀友,側窗。
②亡之,即無他,沒有別的原因。
【語譯】
伯牛病重,孔子去慰問他。孔子自窗外握住他的手,深沉地慨嘆:「哎呀!這樣好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這樣好的人,竟然會得這樣的病!沒有別的原因,這就是命啊!」
2021-12-07共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3會員
825內容數
現代人該怎樣看待儒學呢? 能替孔子說句公道話嗎? 怎樣做一個《論語》的明白人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前文講到做人要「據於德」,要時刻警醒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這兩句話所講的「德」,都是指德行。然則,有德行的人生是否就會一帆風順?是否就有現眼的德報? 在現實情況,當然是不一定的,這不是因果的必然關係,而只是一廂情願,理應如此的應然關係。 就以孔子為例,在他老人家的飄泊生涯當中,經常都處於顛沛流離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 豐厚的財富?不是。財富容易使人財大氣粗,紙醉金迷,要做到富而不驕,難啊!況且,財富許多時候都會轉眼成空的呀! 顛峰的權力?不是。權力容易使人腐化敗壞,不可一世,要做到高而謙遜,難啊!況且,權力瞬息之間就會突發政變的呀! 財富和權力,都是外物,抓不住,與自家的德性生命無關,與自家的
人,無論處於逆境,抑或陷於低谷,總會有路可行的。問題在:是行於正路、行在大路?抑或自鑽牛角尖,自尋短路?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6】 孔子說:「要一心嚮往人生的正道,確實據守道德的原則,完全憑著仁心的指令,經常涵泳文化的教養。」 這就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大方向。 道,即是道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可以說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三歲的時候,父
昨天自家通渠。渠堵塞了,必須盡早疏通;但人的心靈堵塞了,卻往往執意孤行。(2022-2-6) 水龍頭壞了,可以修理,或者更換;但,人的心靈敗壞了,就只能自救啦!(2021-7-27) 如果丟失了錢包,你會緊張地去尋找嗎?如果丟失了良心,也會緊張地去找回來嗎? 有句成語——茅塞頓開;孟子也有句話——茅
人生的寂寞,不單指不被理解,也包含親情的阻隔。就以移居海外的港人來說,迫於與老父老母天隔兩地,那是人生的無奈,人生的寂寞啊! 孔子有個插班生——司馬牛,就是慨嘆:「人皆有兄弟,我獨亡!」 其實,司馬牛本來是有兄弟的,就為了公義,為了不忍不安,迫於無奈,忍痛背叛親兄、而堅持正義,以致本有兄弟而斷絕兄弟
前文講到做人要「據於德」,要時刻警醒自己「德之不修,是吾憂」。這兩句話所講的「德」,都是指德行。然則,有德行的人生是否就會一帆風順?是否就有現眼的德報? 在現實情況,當然是不一定的,這不是因果的必然關係,而只是一廂情願,理應如此的應然關係。 就以孔子為例,在他老人家的飄泊生涯當中,經常都處於顛沛流離
什麼是理想的人生? 豐厚的財富?不是。財富容易使人財大氣粗,紙醉金迷,要做到富而不驕,難啊!況且,財富許多時候都會轉眼成空的呀! 顛峰的權力?不是。權力容易使人腐化敗壞,不可一世,要做到高而謙遜,難啊!況且,權力瞬息之間就會突發政變的呀! 財富和權力,都是外物,抓不住,與自家的德性生命無關,與自家的
人,無論處於逆境,抑或陷於低谷,總會有路可行的。問題在:是行於正路、行在大路?抑或自鑽牛角尖,自尋短路?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6】 孔子說:「要一心嚮往人生的正道,確實據守道德的原則,完全憑著仁心的指令,經常涵泳文化的教養。」 這就是孔子人生理想的大方向。 道,即是道路,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為政4】 這則《論語》,過去講過的人相當多,有字面解釋的,有學術疏釋的,深邃通俗,不一而足。筆者嘗試以另一個角度,配合孔子的身世,盡量析述其心路歷程。 孔子可以說是在單親家庭長大的,他三歲的時候,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故事以老牛伯的生活經歷為主題,展現了他在艱難的環境中如何堅持努力,守護家庭和追求夢想的智慧與勇氣。老牛伯的堅韌性格,與對孩子的關愛,讓人感受到即使面臨重重困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樂與希望。透過Simple的敘述,本文讓讀者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同時反映了家庭與社區的深厚情誼。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故事以老牛伯的生活經歷為主題,展現了他在艱難的環境中如何堅持努力,守護家庭和追求夢想的智慧與勇氣。老牛伯的堅韌性格,與對孩子的關愛,讓人感受到即使面臨重重困難,生活中依然能找到快樂與希望。透過Simple的敘述,本文讓讀者體會到農村生活的質樸與美好,同時反映了家庭與社區的深厚情誼。
Thumbnail
孔子有一天拜見齊景公要貢獻良策,但是齊景公沒有接受,反而要送給孔子一塊地,孔子便說,「君子無功不受祿。」推辭而去。我沒有功勞所以不能平白接受你的好處,就好像汗水與薪水要等比例,流多汗就拿多少薪水,實實在在,沒有虛報。 有些財運爆棚的人因為一次的福至心靈買了一張彩券碰運氣,沒想到竟然中了頭獎,一
Thumbnail
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雍也第六)。  伯牛,孔子學生,魯國人。姓冉名耕,字伯牛。德性好,是孔門德性科四人之一,排名第三。  但好人不命長,伯牛生病了,大概還是不治之症。孔子去看望他,與他見最後一面
Thumbnail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未聞好學者也』(雍也第六)。 魯哀公問孔子:『你的弟子中誰最好學呢?』孔子回答說:『有個叫顏回的特別好學,他不遷怒於人,不重犯同樣的過錯。可惜不幸很年輕就死了。現在沒有了
Thumbnail
人的身上有很多的病痛,實在都不知道它有很複雜的業因果報。一個人如果沒有禪定神通的能力,沒有辦法去了知因果業報錯綜複雜的前因後果。也就是說,今天會有這樣的好運、好命、好事發生,以及有這樣不幸、病痛,有這樣的失敗、損失,背後都是什麼樣的原因很難去知道。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經常面臨道義和利益之間的衝突。這篇文章以孔子的哲學觀點來探討社會問題,並強調道義的重要性。文章提到了食安問題、中配入籍問題、社福機構問題以及社工職責的相關議題。通過對這些問題的闡述,作者呼籲人們應該多向道義這邊靠一點,以建立更好的社會。
Thumbnail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裡仁第四)。 如果一個士人有志於仁道,卻以吃得差穿得差為恥,這種人不可與他探討仁道。惡,粗劣。  孔子看不起這種人,不願花時間和這種人交談。認為這種人雖然有士的身份,看上去也有為仁的志向,但卻是不合格的,只是
Thumbnail
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裡仁第四)。  惡,怎麼;終食之間,一頓飯的時間。造次,倉促危急時。『不以其道』應當是『不處也』和『
Thumbnail
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八佾第三)。  孔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對待禮呢?一個人如果沒有仁愛,他會怎麼運用樂呢?』言外之意,就是沒有仁愛,就不會守禮,就不會正確選用樂曲。   按孔子對仁的理解,仁是人性中的愛,『樊遲問仁。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