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那些我們解不開的結、過不去的坎,只是欠一個解釋|聊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多讀書的最終目的不是讓自己「飽讀詩書」,我認為多讀書最大的益處與目的,是讓自己擁有釋懷的能力與智慧。

泰戈爾說:「當你在夜晚因看不見太陽而哭泣,你的眼淚會使你看不見滿天繁星

其實決定人生成敗的不是起跑點,而是轉折點。人生是過程比終點重要。

學生不把讀書當一回事,是因為臺灣的教育始終沒有讓學生看到受教育的目的。什麼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是罰站在習慣的教室裡嗎?

人不怕平凡,只要做好了平凡事,一生不平凡。

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大學母校位於花蓮壽豐鄉,一貫秉持著「地方有需要,大學就在哪裡」的宗旨。我很喜歡教授們在執行專案之前,總是時不時提點著這句話,讓我們要將思考回到地方的需求去探索、去深耕、去看見其實複雜的社會問題,有時候只需要很簡單的技巧或是機制就可以化解。

那些我們解不開的結,過不去的坎,很多時候隨著時間流逝,日子一天天的過,其實我們已經長大了、強壯到足夠一邁而過,但為時麼還是做不到?我想了想,想了好久,好多問題問擾著我,我發現,只是欠一個解釋。

欠什麼解釋呢?欠一份真摯的訴說,可能是父母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把你們丟在家裡,我只是太想給你們更好的生活;可能是同儕說對不起,我不是故意取笑你,我只是想要獲得大家的認同。

但是這些訴說一定要等到當事者親口說嗎?我們永遠不可能要求或者是期待他人做什麼,我們唯一能確保的、掌控的,只有自己。我們唯有期待自己盡快成長茁壯,讓方法比問題還多,讓自己身懷絕技,讓自己可以依靠自己而在社會上做到經濟獨立。

那些我們解不開的結,過不去的坎,會不會其實是源自於我們「選擇」了將他們留下,打結再打結。那些我們不願拋棄的,其實是選擇留下。

欠一個解釋,我們可以自己給自己。成長到有足夠的智慧,為自己的執念開脫。

為自己找到解釋,是成長的一部分,但「成長」這件事並不僅僅是變得更強壯或更獨立。成長更像是一場內心的對話,是我們願意誠實面對那些結留下的痕跡,願意細細品味那些痛楚背後的意義,然後溫柔地告訴自己:「我可以往前走,這些痕跡不再定義我。」

但我們仍需要問自己一個關鍵的問題:這些結真的阻擋了我們的腳步嗎?還是我們將它們當作了一種藉口,一個暫時躲避的理由?或許,結本身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那麼強大,真正攔住我們的,是我們對過去的執念,對未來的不安,對未知的恐懼。

在這些糾結之中,我們該如何為自己解釋呢?或許可以這樣開始:

1. 接納自己的情緒
首先,承認那些結帶來的傷害是真實的,承認自己曾經被這些回憶拉扯過。不要否定它們,也不要急於壓抑,而是溫柔地告訴自己:「這是我的過去,我有權利感到痛,但我也有能力走出來。」

2. 賦予過去新的意義
很多時候,我們將過去的經歷標籤為「失敗」「痛苦」或「遺憾」,但這些標籤是可以被重寫的。每一個結都有它的教訓,每一次坎都有它的禮物。如果我們願意換個角度看,或許那些傷害正是我們成長的動力,讓我們成為今天這樣的自己。

3. 為自己給出答案
如果世界沒有給你解釋,那麼你就是最適合回答自己的人。父母的缺席可能教會了你珍惜陪伴的價值,同儕的嘲笑可能讓你懂得何為真正的自信。這些答案並不需要多麼華麗或偉大,只需要是能讓你釋懷、能讓你前行的解釋。

4. 主動選擇放下
放下不是遺忘,也不是否定過去,而是選擇不再讓這些結影響你的未來。與其說是放下,不如說是讓這些經歷在心中找到一個歸宿。它們依然是你的一部分,但不再是你腳下的枷鎖,而是你背後的羽翼。

每當我們給自己這樣的解釋,我們就在重建與自己的關係。我們不需要再等待別人給予答案,也不需要苛責自己為什麼還放不下。成長的路上,最重要的是學會與自己的心和解,給自己一個擁抱,然後邁開步伐,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予晞🌸的沙龍
216會員
227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予晞🌸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27
本文探討做生意的趣味性、人際關係與信任的重要性、以及工作與生活的平衡。作者以自身經驗分享做生意的心得,並藉由影集《艾蜜莉在巴黎》帶出 work-life balance 的議題,最後表達想逃離臺灣的想法。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9
突然覺得努力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為成就自己是有限的,成就他人才有機會創造無限。可是當自身的能力不足以讓他人信服,也就不存在成就他人,所以在這之前,還是必須先自我成就。 努力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要努力?外在壓力的促使是其一,但是長期的驅動力呢?心裡的能量與使命要開啟,要趕快想辦法解套轉動。才不會被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2025/04/01
本文探討分享的本質與意義,並藉由觀察社會現象、個人經驗和影集《誰來晚餐》的案例,反思現代人對於物質與生活價值的追求。文章點出注意力經濟的時代背景下,分享行為背後的權力關係和自我塑造,並提出對簡樸生活及放下執唸的省思。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它們」一直都在 我成功的完成了三階的培訓,成了電話輔導員,但過程並不順暢。在這一年多裡面,我不斷的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我所選的專業是不是真的適合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像遇到了瓶頸,學了快三年多了來來去去都一樣,覺得自己無法再提升自己。 這樣的自我懷疑,一直圍繞著我的大三時期,好死不死的,大三時期的課是最
Thumbnail
「它們」一直都在 我成功的完成了三階的培訓,成了電話輔導員,但過程並不順暢。在這一年多裡面,我不斷的懷疑自己,懷疑自己我所選的專業是不是真的適合我,覺得自己現在好像遇到了瓶頸,學了快三年多了來來去去都一樣,覺得自己無法再提升自己。 這樣的自我懷疑,一直圍繞著我的大三時期,好死不死的,大三時期的課是最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我們的價值來自於自身所有選擇的堆疊,無一、也無人能倖免。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致高中生: 我們活在他人的期待,活在他人的眼裡,活在這個世界建構給我們的價值觀。 我們活在老師的期待、活在父母的期望、活在同儕的認可 有沒有想過,為自己而活呢?
Thumbnail
在這篇開始之前,我想先說一個小故事。 這學期在大學修了一門課-「人生哲學」 當時,授課老師要求我們以「天、人、物、我」選擇一個部分,來做自己的人生報告
Thumbnail
在這篇開始之前,我想先說一個小故事。 這學期在大學修了一門課-「人生哲學」 當時,授課老師要求我們以「天、人、物、我」選擇一個部分,來做自己的人生報告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每個生命都有它自己的使命和不容易
Thumbnail
  期中考即將來臨,我的腦袋總是停不下來,看著書總是又神遊到其他地方,心中有個念頭萌生:「怎麼那麼多議題需要討論?」是因為我們講求的是科學,所以我們不斷做實驗不斷的去對照對比,之後再總結出較為相近或是較能推斷的結果,透過這樣系統化的論文或是期刊,才能將知識保留下去。
Thumbnail
  期中考即將來臨,我的腦袋總是停不下來,看著書總是又神遊到其他地方,心中有個念頭萌生:「怎麼那麼多議題需要討論?」是因為我們講求的是科學,所以我們不斷做實驗不斷的去對照對比,之後再總結出較為相近或是較能推斷的結果,透過這樣系統化的論文或是期刊,才能將知識保留下去。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Thumbnail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台灣教育的缺與盲   其實借這本書是一個很奇妙的緣份,我對楊照先生的印象一直是仰慕已久,但由於手上書債太多,所以一直沒有機會拜讀。最近想多讀一些台灣作家的作品,當然就不可以放掉楊照先生,一上圖書館預約,天啊!他出了好多書真是令我不知從何下手,就先生哪本沒有被預約借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