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時光對話:在有限的時間下,你如何取捨?》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成功有約》這本書上讀到一句話非常有感。
『「好」是「最好」的敵人。』
作者西恩・柯維(Sean Covery)當時雖然已經下定決心,要寫一本書(7個習慣決定未來),但在要兼顧全職工作與家庭照顧下,不確定是否能把書寫完。但因為他對這本書有強烈的使命感要寫出來,所以只能想辦法。
他想出來的解決辦法是除了家庭、工作、寫書之外,對所有其他是一律說「不」。
所以在那之後的三年,他必須對週六早上多睡一下說「不」,對某些家庭度假說「不」,對一百件其他有趣、有益的事說「不」。最後他終於完成計畫,得以兼顧工作和家庭,同時也寫完那本書。(後來成為一本非常有影響力的書)
最後他說,如果能在多說「不」方面有所進展,這樣就能對個人最看重的人與事說「是」。
.
另一位寫出《高效時間管理課》的作者林怡辰老師則對於「如何在工作與生活之間達到平衡?」這樣的提問,給出很打破我盲點的回答。
她說:世事哪能盡如人意,因此她不求兼顧工作和生活,也不去想如何平衡兩者。同時用一本看過的書名來回答,是謝文憲寫的書,書名叫做《人生沒有平衡,只有取捨》。對她來說,當人生面臨困難時所做的選擇,才能呈現一個人內在真實的價值觀。
是的,重點在於,取捨。
而取捨之間,又憑藉什麼作為取捨呢?
.
看了以上兩段文字後,你心中想到什麼呢?
對我來說,這樣的內容啟發就讓我完全跳脫時間管理運用分配的概念,而是回過來頭問問自己:「到底在我人生最想留下來、一定要保留的是什麼呢?」或者「在我生命的這個階段,真正想創造、能讓10年後的我回想起來都很滿足的呢?」
我的答案,是想打造一個順暢運作的系統,讓人得以用諮商心理師的專業款待人。(工作)
我的答案,是想跟身體建立起聆聽,並且與之對話的良好關係。(照顧自己)
我的答案,是想好好陪伴青少年階段的兒子,並且跟老公一起累積更多幸福的回憶。(家人)
我的答案…..
不知道你有浮現屬於自己的答案嗎?也許你可以試著寫下自己的答案。
如果一時沒有也不要緊,因為真正至關重要的答案,總是需要時間慢慢釐清整理後才會出現的。
就算是答案也確定了,但一時要說不很難,那也沒關係。我們不求馬上全部做到,就從一個小小的確定不要的開始說不就好,或者也先不急著馬上說不,就是一段時間來回顧盤點時間都用到哪裡去,而他們又帶來什麼?也許不一定是有具體的獲益,但就是充滿著微小的快樂跟連結也說不定這就是你生命裡頭重要但還沒被辨識出來的答案呢。
時間很長,時間也永遠都會給我們機會,但一生卻又很短,因為真正能留下來的其實不多。這是寫到最後心中的體會。
後記:一般人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開始對時間有感?錙銖必較的呢?對我來說,當時間的餘裕越來越稀有,而依然想追求品質是一個,另一個則是年紀(逼近50之際),當意識生命越來越有限,好好做些什麼留下來給人的限縮越來越大時,逐漸感到時間的急迫有限,就更需要審慎使用。「與成功有約」及「怡辰老師的高效時間管理課」兩本書,讓我擴展更大的思維去與時間對話,非常受用。
2009那年春天,因為生命的困局走入敘事的場域,就從那一年的那一天開始,敘事的視野來到生命,成為一種滋養與基底,然後一步一腳印的擴展豐厚自己。2020年成立散步後花園心理諮商所,長出另一個實踐相信的基地。聯繫我:54heart@gmail.com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快過年了,在結束年前的最後一個談話工作後,一種即將放長假的鬆弛感逐漸蔓延湧上,整個人都是舒服,可以綿長呼吸的。 這篇文就是要來說,我讀「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一書帶給我的思維省思。 對我來說最受用的是書中提出5大策略中的策略之一:在日常事務中,辨識每一個決定點。 不過我的經驗卻是另一種。
快過年了,在結束年前的最後一個談話工作後,一種即將放長假的鬆弛感逐漸蔓延湧上,整個人都是舒服,可以綿長呼吸的。 這篇文就是要來說,我讀「每天最重要的2小時」一書帶給我的思維省思。 對我來說最受用的是書中提出5大策略中的策略之一:在日常事務中,辨識每一個決定點。 不過我的經驗卻是另一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你選擇不做什麼。 我們常常會認為選擇,是關於我們想要什麼的決定, 但其實選擇的真正藝術,在於選擇不做什麼。 每天你都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使用, 但每一個時間片斷你的精力是不均衡的。 同樣的一段時間,你可以用精力做不同的事情,拿到不同的成果。 而這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時間就只有這麼多 未來也沒有任何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那我們到底該做什麼呢? 把所有你想完成的列出來  並嘗試去完成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試驗下 你會發現 根本做不完! 所以你必須開始選擇  「小孩才做選擇,身為大人我全都要」 不,完全錯誤 現在的堆積會影響以後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方格子)日更一千字文章Day3 今天來分享我最近閱讀的一本書,幫助了我許多人生思考的抉擇。 這本書再說什麼? 本書作者由姚詩豪(Bryan)、張國洋(Joe)整合多年的專案管理顧問經驗,把許多人生中大大小小問題做個整合與解答,且書中主要元素大致落在要告訴讀者「做選擇的思維方式」。 書中
Thumbnail
好久沒有讀到想寫下一篇長文心得文的好書了。 我常常會對人生感到困惑,會懷疑自己過往的決策是不是正確的,對人生的選擇是否要調整,而這本書一開始就一針見血的說;「我們人生所有重大決策都歸結於3個問題:是否該開始、是否該留下、是否該離開。」
Thumbnail
很多人在做事時會習慣做「加法」,愛情、工作、責任都是越多越好,一開始因為體力、腦力跟精神跟得上,不覺得這樣有什麼問題 但人生的真相是,我們不可能什麼都擁有,感情、時間、身體都有其限制,如果無止盡地索取,只是把生活變成一種不切實際的期待,當虛妄的期待達不成時,又開始覺得悔恨與不甘⋯⋯
選擇的核心,其實是你選擇不做什麼。 我們常常會認為選擇,是關於我們想要什麼的決定, 但其實選擇的真正藝術,在於選擇不做什麼。 每天你都有24小時的時間可以使用, 但每一個時間片斷你的精力是不均衡的。 同樣的一段時間,你可以用精力做不同的事情,拿到不同的成果。 而這
Thumbnail
要讓自己成為想成為的那一個人,需要清楚地明白自己每天最想要專注在哪一件事情上,將每日待辦事項轉為任務清單,分為主線任務、副本任務、日常任務,並合理分配可控時間和不可控時間。
Thumbnail
有相當多人雖然有夢想及目標,卻沒有採取任何實現所需的行動,只是期待成果 「我想要說得一口流利英文」,卻沒有在接觸英文。 「我想鍛鍊身體變得更健康」,過了好多年還在找健身房。 「我想要利用興趣創業」,有這種想法卻連查資料都懶惰。
Thumbnail
上一篇提到,我歸納出兩條公式,算是我自己現在的人生哲學,如下: 公式一:(想要的)生活=選擇*時間 公式二:選擇*時間=生活(得到的) 現在的生活 不知道正在閱讀的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生活中現在到底在追求什麼?金錢、快樂、幸福還是成就? 這問題很難,是真的很難,因為並沒有一個答案可以完整的表
時間就只有這麼多 未來也沒有任何你可以控制的事情 那我們到底該做什麼呢? 把所有你想完成的列出來  並嘗試去完成 一而再再而三地反覆試驗下 你會發現 根本做不完! 所以你必須開始選擇  「小孩才做選擇,身為大人我全都要」 不,完全錯誤 現在的堆積會影響以後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