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人觀點】關於選擇、平衡與風險

2023/02/13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日前在文中說到不求捷徑、只求不繞遠路的觀點,後續收到兩位年輕朋友的回饋與交流。談到選擇、平衡與看待問題的思路這些話題。
​試回想對話過程,將一些觀點整理紀錄。
我理解的生活與工作平衡,是比例上的彈性。​
比方說某個時間段有九成投入在家庭生活上,但保留一成思考著工作上的事情;也可能在某個時間段,投入七成在工作上,同時也有三成在生活上,像是追劇、對話或是運動。
當我們提升時間的效率與效能,就會發現平衡這件事不必特別去追求,因為會有餘裕去應對突發狀況;反過來說,當我們意識到必須追求平衡就表示:時間安排得太滿了
怎麼辦呢?要不提升時間使用的效率,要不就是排除掉不必要的任務來提升時間運用的效能。提升時間效率是把事做對,提升時間的效能則是做對的事。兩者沒有絕對的先後順序,端看當下哪一項能獲得更大的立即性效益;即使不清楚也沒關係,雙管齊下都可以相輔相成形成正向循環。
說到底,平衡就是個選擇問題
你得讓自己有所選擇,才有選擇的機會;否則也別談什麼平衡了,只能處理眼前最急迫的事情、被迫犧牲其他事情。這也不叫取捨,只是被時間推著進入某一個河道而已。​
如何讓自己有所選擇呢?重新投胎到好人家,或是投資自己和工具上。將時間花在自己最專業的領域,迅速提升能力拿到更好的報酬,然後去添購更好的專業設備和服從,進而解放那些浪費大量時間而又效率極低的任務。
像是最近很夯的ChatGPT對知識工作者就是這樣的工具,改變了我們與資訊互動的方式,不再是蒐集、消化與產出的過程,而是轉變為提問、消化與應用。但也放大了一個存在已久的問題:使用者有沒有足夠的智識可以判別它所提供的內容?還是只能照單全收?
工作與生活的選擇,是每個人的課題。自己不做,別人就會幫你決定
...
從工作延伸出的,是關於職涯的選擇。
選擇大企業或是小公司、新創,或是自己獨幹(自雇者)表面上影響的是短期舒適度。但是考慮到時間複利的影響,很多選擇還是可以算出來的。
端看你思考的方向是「被剝削的程度」還是「能成長的幅度」而有不同的感受與判斷。
持續投資自己,肯定是個穩賺不賠的生意。
因為你的選擇空間會大上許多;假使你的能力提升了五到十倍,而公司所給的回報沒能對得起你的付出,你仍有相較於市場其他人更多的選擇機會輕鬆換個公司,讓回報跟你的能力與付出保持同一個水平,甚至溢價。
...
選擇沒有對錯,只有效益與風險的區別。
自己想要的目標與追求的過程是什麼樣的?只有自己才知道,包括要投入的成本、獲取的效益,以及可能遭遇的風險;別人評估的未必適用於自己身上。
即使不知道也沒關係,勇敢追求就好。
然後,無論結果好壞,視為成長與成功的養分;有一天都會回報到你身上的。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mail protected])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