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主管雷米】 離開公司後的情書

2023/01/07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擔任設計師工作七年後的軟實力成長

IG: mag__art_

前言

我想自己這輩子大概也寫不出什麼對設計圈有幫助的技術文章,但紀錄些擔任設計師七年之後,軟實力的成長過程,這能力我還是有的。但本人的產出風格,秉持「凡事想做到完美,那最後什麼也生不出來」唯有放開面子與自我要求的枷鎖,才能穩定輸出。
所以這系列就是想到什麼打什麼,不過度修飾,也不要求對社會有幫助(反正網路上的垃圾資訊不差這一篇)只是輕鬆的記錄而已,不喜歡出口前面左轉,不送。

動機

在 Pinkoi 工作的這兩年八個月,是我的「軟實力」成長最迅速的時期,除了從 27 歲到 30 歲逐漸成熟外,我有個亦師亦友,如同諮商師,又像是人生導師等多面向的主管 Remi Chu。他是 Pinkoi 的 design lead,隸屬他管轄的設計師,leader 更像是協助團隊夥伴穩定成長的角色,但基於文章想走的路線,以後都會用「主管」二字。
最常和身邊的人開玩笑說「 Remi 是我在這間公司工作的唯一理由啊。」同事間的隨口說說,但似乎又是真心話。
⁡印象中在 Pinkoi 的工作初期,見識到同期的產品設計師們,能力方方面面都很卓越,同時也帶有著個人特色。加上 product design team 中的文化「凡事追求脈絡清楚、發言縝密」進入這樣的環境我感到非常緊張,就像深怕濫竽充數被發現一樣,焦慮維持了半年。
之後從某一刻開始,我在工作上竟然感覺到豁然開朗,更從容、有自信,不僅僅是在職務上獲得安全感這麼簡單,而是身為一名設計師的開闊。
當然靠單打獨鬥的成長速度做不到如此,這是我與我的主管 Remi,長期在每週 1 on 1 中對談與坦誠才有辦法獲得的。印象中 Remi 常對我說「這個不是只和你現在的工作有關,和你的職涯(有時候是人生)都有關聯。」而我都屁孩似的開玩笑說「每次 1 on 1 結束都好像免費的諮商ヾ(*´∀ ˋ*)ノ」。

期許未來能產出的內容

舉例幾次在 1 on 1 對談中所獲得的改變,每一段都非三言兩語可以說完,未來希望能有獨立的篇章,這裡就先簡短描述。


案例一:提案的自信
在 Pinkoi 工作初期的我,當設計提案受到挑戰、質疑與指教時,身體的反射想法會與「自我能力受到質疑」做連結。Remi 不斷向我們傳遞價值觀「犯錯不是最重要的,而是發現問題的此刻我們要如何解決」經過一段時間調適,終於提案前我不再心驚膽顫,能用健康的心態面對夥伴提出的挑戰。
案例二:發言與發問
在與團隊討論的過程中,我經常會因為不理解發言者「話語中背後真正的擔憂」而產生誤解,造成會議中討論不斷周旋,無法有效達成共識。這對一位設計師非常不利,我們的職責是要能收集各個利害關係人的意見,產出大家都能滿意的解法。
Remi 傳授我們「設計師的溝通技巧」透過近一步詢問發言者,來了解每位夥伴心中的期待與擔憂。
⁡案例三:了解工作中的自己
在 2021 年第四季,我所處的組別從 buyer squad 轉調到 growth team,在和 Remi 的 1 on 1 過程我提到「現在在這組我蠻開心的啊~」講這句話時只覺得自己轉調後交了新朋友、轉換專案性質的新鮮感才感到開心,Remi 用強大的訪談 (?) 手法挖掘出「我身為一名設計師,在何種環境下才能真正獲得安全感及信任團隊」這樣的對話結果完全是我預期外的靈魂拷問啊!
還有很多很多的案例,例如 Remi 督促我養成一套「屬於自己的設計方法」;練習面試會遇到的 design exercise;為我挑選線上課程,彌補我當時的不足;知道「設計脈絡」是設計師永遠不能忘記的核心;協助我補足「數據、實驗」技能等等。

本篇最後

每當我講這些故事的時候,都會有人泛淚,我們都很幸運生命中有忘不掉的貴人。想把這篇當作前言,紀錄當時在 Pinkoi 工作的學習,也和大家分享工作是真的能成長且快樂的,真的可以。

但這一切都只能靠我金魚腦的記憶,為這兩年八個月重新詮釋,未必是 100% 切實的對話,希望大家只要感受即可。
─=≡Σ((( つ•̀ω•́)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熱紅酒小蘋果
熱紅酒小蘋果
Instagram: mag__art_|Product Designer x Doodle x Diary|我只需要紙跟筆,和火鍋 🍲 說我的故事,只求不愧於心的文字 #LoveDisabled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