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讓公司知道你有憂鬱傾向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IG: mag__art_
我問過前公司(專賣設計品的電商)的 HR 該不該讓資方察覺「有憂鬱傾向或者曾有過憂鬱症?」
對方給我的回答是「千萬不要」。基於請假關係,又被迫交出就診證明,但那一張是無健保自費諮商的明細, 無論何處都大大的寫著身心科,我整整猶豫了一晚。
光是以上這段就有好幾個議題可以探討,如諮商等於憂鬱?憂鬱傾向等於憂鬱症?社會如何貼標籤?資方對於該傾向潛在的歧視?隱匿較利於在社會生存?
這每一題都可以寫兩千字申論,今天著重在根本核心,既然這麼不利,憂鬱傾向人類怎麼沒有被演化淘汰掉?
不確定為什麼,越來越不在乎他人怎麼貼我標籤(即使可能對身處社會有所不利),每篇日記看起來既悲傷又脆弱,但事實上我比任何人都清楚,能直視混亂與黑暗,釐清後和解,我們才是那個最勇敢的人。
那有憂鬱因子的人,為什麼能隱身在社會中(目前社會氛圍還是以低調為主)沒有被演化淘汰掉?
以下總結《憂鬱的演化》本書的片段:
也許所謂的憂鬱症根本不是疾病,而是警訊,有如身體疼痛那樣警告某個地方必定出了問題;也許我們該停下來好好休息,多久都可以,並且專心做那件沒有想過要做的事,亦即豐富我們的靈魂 — 作家 Lee Stringer
我們以為高昂正面都是好的,憂鬱則是不好的,但情緒均為一體兩面,高昂也可能導致魯莽、衝動,甚至有害的行為,可想而知憂鬱不完全有益,也不全然有害。
從生物行為實驗衍生的理論,低落情緒是種「中止機制」使他們屈服、放棄嘗試、行為凍結,能夠有效的感知風險、降低衝突和避開危險。
聚焦在人類上,低落讓人更精準分析所處的環境,「憂鬱現實主義」研究證實了該傾向以各種方式,令思考變得更周慮、清晰,受試者的言論也比心情好的更具說服力,原因在於論點中包含更多具體細節。
憂鬱傾向會增強記憶、減少誤判,也令人更謹慎、更存疑、更謹慎處理自身環境得到的資訊。提供了一層情緒防護,讓人有空間「停下來」分析問題出現在哪裏,我們會停下手邊的事,評估狀況、吸引他人注意和改變行為,使處境有所改善。
無法感受焦慮的動物早在以前就被掠食者吞下肚,對悲傷感知低落而出現草率行為,重複犯下代價慘痛的錯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從小為理解自己的憤怒與悲傷等情緒從何而來,接觸心理學、哲學和諮商的療癒之路日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十八世紀精神疾患者只能放火燒死,到這本 1935 年出版的小說「腦隨地獄」背景來看,已盛行認為精神疾病能系統性的治療風氣,接著是 1940-1950 年間瘋迷的前額葉切除術,又不到一百年間從「文明病」這個詞起頭,到現在倡導「人人都有病」。
認識我夠久的人都知道,我時常把自己關起來沈溺,接觸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狀態。高中迷上讀張愛玲久久不能自己,誤以為那就是愛情的樣貌(戀愛談成那樣會死),印象深刻讀 #追風箏的孩子 消沈了一個月,諸如此類事情,已有好多年不敢再看負面文學,改看工具類和心理勵志(?
我想套用尼采的「當你凝視深淵時,深遠也在凝視著你。」來形容兩個有創傷的人互相吸引,終將互相傷害的關係。 雖然前面還有一句「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所以原意不精準。 與陌生人聊天他說到「陪伴人讓我感覺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我想起生命中那些好人與可憐的人陪著我。
上一次寫 #單身不耐症患者日記 是兩個月前。 這兩個月我死過一次,又重生一次,差點又再死一次,直到能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救回自己,達到內心的平靜。 這中間的混亂和變化,我還在消化中,想著怎麼寫成文字記錄下來。 這很辛苦,但我知道我快成功了。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十二月時和車小姐說「我根本沒變好!再遇到一樣的事,還是會做出同樣的反應!!!」小激動又喪志的繼續說「我真的不知道努力的終點是什麼?真的有終點嗎?」 除了花費時間心力,諮商也花了很多錢(小聲
從十八世紀精神疾患者只能放火燒死,到這本 1935 年出版的小說「腦隨地獄」背景來看,已盛行認為精神疾病能系統性的治療風氣,接著是 1940-1950 年間瘋迷的前額葉切除術,又不到一百年間從「文明病」這個詞起頭,到現在倡導「人人都有病」。
認識我夠久的人都知道,我時常把自己關起來沈溺,接觸什麼就會變成什麼狀態。高中迷上讀張愛玲久久不能自己,誤以為那就是愛情的樣貌(戀愛談成那樣會死),印象深刻讀 #追風箏的孩子 消沈了一個月,諸如此類事情,已有好多年不敢再看負面文學,改看工具類和心理勵志(?
我想套用尼采的「當你凝視深淵時,深遠也在凝視著你。」來形容兩個有創傷的人互相吸引,終將互相傷害的關係。 雖然前面還有一句「與怪物戰鬥的人,應當小心自己不要成為怪物。」所以原意不精準。 與陌生人聊天他說到「陪伴人讓我感覺自己做的事,是有意義的。」我想起生命中那些好人與可憐的人陪著我。
上一次寫 #單身不耐症患者日記 是兩個月前。 這兩個月我死過一次,又重生一次,差點又再死一次,直到能只靠我一個人的力量救回自己,達到內心的平靜。 這中間的混亂和變化,我還在消化中,想著怎麼寫成文字記錄下來。 這很辛苦,但我知道我快成功了。
近日心理學節目討論兒少手機成癮,到底核心不外乎是「自我認同、排解壓力」主詞換成「青壯年、中年」都同樣成立。 手機成癮只是一個結果,不是原因。 先討論較簡單的壓力排解。我將近有半年時間,手機使用時數天天超過 9 小時。
十二月時和車小姐說「我根本沒變好!再遇到一樣的事,還是會做出同樣的反應!!!」小激動又喪志的繼續說「我真的不知道努力的終點是什麼?真的有終點嗎?」 除了花費時間心力,諮商也花了很多錢(小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大選是一場不僅牽動美國內部,也影響全球的重大事件。對許多家長而言,或許會覺得孩子年紀尚小,關注美國大選似乎有些遙遠。但其實帶領孩子了解這場正在進行的大選,不僅是了解國際時事的機會,更是一堂涵蓋民主、公民責任、多元文化與經濟影響的實踐課,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深遠的教育啟發。
Thumbnail
(本篇負能量滿滿,非喜勿入)最近深深的覺得,千萬不要升焦躁的人當主管,無論他能力再強都不行。你升這種人當主管,一年365天,天天都被他的焦躁,搞的烏雲罩頂。一個領導者,焦慮又躁動,下面的員工跟著緊張兮兮,整個團隊緊張兮兮。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一書啟發家長,教養孩子的目標不應是快速成功,而是幫助孩子尋找獨特之處。大人應該支持孩子追求自我,培養專長,並耐心等待孩子改變的時刻。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我想,這是所有照顧者會感到無奈的事實。 因為,讓星星成人看開票過程和結果,見到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必然爆炸。 而不讓星星成人去看,反而無法協助星星兒提升抗壓性。 想必,照顧者必然感到左右為難。 那要是,星星成人見到的候選人落選,那照顧者如何協助星星成人呢? 照顧者務必協助星星兒見到,為什麼所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美國大選是一場不僅牽動美國內部,也影響全球的重大事件。對許多家長而言,或許會覺得孩子年紀尚小,關注美國大選似乎有些遙遠。但其實帶領孩子了解這場正在進行的大選,不僅是了解國際時事的機會,更是一堂涵蓋民主、公民責任、多元文化與經濟影響的實踐課,能讓孩子從中獲得深遠的教育啟發。
Thumbnail
(本篇負能量滿滿,非喜勿入)最近深深的覺得,千萬不要升焦躁的人當主管,無論他能力再強都不行。你升這種人當主管,一年365天,天天都被他的焦躁,搞的烏雲罩頂。一個領導者,焦慮又躁動,下面的員工跟著緊張兮兮,整個團隊緊張兮兮。
Thumbnail
憂鬱症常常被形容為心理感冒了,有時候卻也痛苦到想要傷害自己!所以要怎麼評估自己是不是需要幫忙呢?
Thumbnail
學會適當的情緒管理不僅有助於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戰,還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自己和尋求幫助。這篇文章將分享一個人在壓力下的情緒轉變以及學會尋求心理諮商的過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明白情緒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面對壓力和情緒困擾。
Thumbnail
憂鬱症,已有愈來愈多文獻證實,是生理病。 因「大腦化學物質失調」。 而在我看來,他既是心理、也是生理病。 畢竟,身心也是相連。 他還是有著根源(種子),需要找出並對峙。 然而,通常,還是經歷過的人最清楚, 那個身體的「狀態」。 甚至看過有些案例: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猶太人成為全球頂尖人物的學習法》一書啟發家長,教養孩子的目標不應是快速成功,而是幫助孩子尋找獨特之處。大人應該支持孩子追求自我,培養專長,並耐心等待孩子改變的時刻。
Thumbnail
能夠敏銳的覺察到別人的情緒狀況是不是有憂鬱症,是一件沒這麼容易的事情。但,這個敏感與覺察,其實也有可能給了你一些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先請你停一下,停下來想想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以及內在感受是什麼。
我想,這是所有照顧者會感到無奈的事實。 因為,讓星星成人看開票過程和結果,見到支持的候選人落選,必然爆炸。 而不讓星星成人去看,反而無法協助星星兒提升抗壓性。 想必,照顧者必然感到左右為難。 那要是,星星成人見到的候選人落選,那照顧者如何協助星星成人呢? 照顧者務必協助星星兒見到,為什麼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