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歡做摘要,只喜歡發表意見,以下為我的非專業文章,純屬個人心得。
這是一期封面看起來滿體育的商業周刊,有剛拿下世足冠軍的隊員梅西,以及一台巨大的自行車。梅西的部分我們下一篇再聊,這邊先講巨大的事情,也就是這期商周的封面故事。對,這是雙關沒錯,我所說的巨大,除了字面上大的意思外,同時也是講捷安特自行車的母公司——巨大集團。
在正式進入封面故事前,還是講一下捷安特和巨大的差別在哪吧(知道的可以跳過)。基本上,捷安特與巨大的英文皆為Giant,只是音譯和意譯的差別而已啊(才怪呢),好啦,講認真的,巨大集團GIANT GROUP是母公司,然後捷安特Giant是當中的一個品牌。如果對身邊事物比較敏銳的朋友,應該會知道巨大集團下的另一個品牌,Liv,專為女性打造的自行車品牌。除了這兩個,巨大旗下還有momentum跟CADEX。我雖然是滿愛騎腳踏車的,不過我自己只有騎過捷安特的自行車(一台能讓我到處跑的淑女車),無法幫大家比較各品牌間的差別,抱歉。
這幾年許多捷安特店面的藍色招牌旁,常會出現Liv的紫色招牌(圖源:Google 地圖)
現在進到封面故事,這一期的封面故事有15頁(含圖)。主要文章(p.74~80)寫的是巨大延票期與股價大跌的事情,以及為何會這樣子。我滿喜歡這篇的,只是篇幅稍微長了一些,所以我抓出幾個重點,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挑著看。前兩頁著重於事件的引爆點,也就是那一紙公告,以及巨大的態度。 之後寫的是巨大二代接班後的改變,引發信心危機的原因,包含以下三點(允許我順便附上感想):
1.利他元素淡化
以前,巨大集團的創辦人劉金標,不僅會當一位破風手,還會在看見任何風吹草動時,盡快告訴同業。我喜歡商周用「破風手」來形容劉金標,雖然我對破風手的了解不多,但他在我心中是一個非常值得尊重的角色。我第一次聽到「破風手」這個詞,是在電影中,彭于晏的《破風》,很勵志的一部電影(我看了兩次)。破風手在自行車隊中相當重要,工作是騎在車隊的最前方,為隊員扛下風阻,讓隊員能保有充足體力,在接近終點前衝刺。之所以說值得尊重,是因為破風手本人不太可能拿下前面的名次,辛苦程度不輸衝線手(最後衝刺的人)卻比較容易被人忘記,尤其是非自行車專業的人。
我想,被比喻為一位破風手,足以看出劉金標的利他精神。同樣很了不起的,就是在發現到危機時,告訴大家,讓大家都能一起因應,也就是說,他是一個懂得「報憂」的人。以前我寫過一篇商周心得,講到「報喜不報憂」的現象,在商周1819,不過當時講的是企業內部(剛好也是跟交通工具相關的,那一篇在講的是保時捷與福斯),但我對這件事情的態度是一樣的,報喜不報憂的人,他們的出發點可能是好的,是為了不讓別人擔心,或覺得自己可以處理,又或者只是不知道怎麼開口。但無論是以上哪個原因,事情處理得好自然沒事,萬一沒處理好那就麻煩了。用一個極端一點的比喻,這就像是過失傷害,一個無心之過,仍是過錯,還是該負起責任。
2. 放棄豐田式管理
關於豐田式管理,商周在封面故事的主要文章之後,也有寫一篇介紹這個的。適合的是對管理有興趣的人,尤其是會牽扯到備貨、物資、生產之類的。豐田式管理主要的目標,就是追求減少等待、搬運、不良品、庫存之類的。不過我喜歡主要文章中豐田式管理的部分,是在後半段講到喪失危機感的地方。庫存過多除了有資金缺口的問題,更可怕的就是讓員工失去危機感。因為庫存多,代表就算商品出問題了,也可以不急著處理,反正還有庫存嘛!商周把這種安逸感比喻為家財萬貫的二世祖,我覺得挺巧妙的。
但不知為何,這部分有約略一百二十字,在後面豐田式管理那一篇又出現了一次。我知道這麼做的出發點,可能是為了讓只看其中一篇的人,還是可以看到這一段(畢竟這真的是個滿好的比喻),但我還是覺得這樣子做沒那麼合適。雖然同樣是出現在商周上,若是不同作者寫的,會有抄襲的疑慮;若是同作者寫的,會有一點點灌水的感覺。當然啦,這次因為只有一百多字所以還好,不太會引起反感。(我在開頭一再強調這是非專業文章,就是為了讓我能說出真實的想法,如果恰好有商周或是其他雜誌的編輯看見了,我真的只是希望讓你們聽見讀者的感覺。)
回來,雖然我們現在都會認為,杜綉珍、劉湧昌(巨大集團現在的董事長與執行長)不該放棄豐田式管理,但有完整看商周文章的人,一定也會知道,要是他們堅持著豐田式管理,恐怕在疫情期間就無法表現得這麼好了。我喜歡商周成也庫存,敗也庫存這句,當然這句話是從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改寫而來,但代表的意義不太一樣,在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故事中,講到的比較是「人心」的部分,人心、人性始終都不是三言兩語能總結的,所以這裡就先不談了。而成也庫存,敗也庫存講的比較偏向一種現象,在劉潤(中國知名商業顧問,潤米諮詢創始人)的《商業洞察力》這本書中,劉潤談到層次思維,當中講到時代>戰略>治理>管理,說「時代」感覺很大,但實際上就是一種時空背景吧,在成也庫存的時候,是市場自行車有些供不應求;而敗也庫存,是在自行車需求相對低的背景。豐田式管理絕對沒有不好,只是不可能適用於所有時代。
劉潤的《商業洞察力:9大基模 × 3大思維 × 3套實踐方法,透視商業本質,擁有開掛人生!》(圖源:博客來)
3. 更敢全球佈局
杜綉珍說:「巨大就是東邊不亮,西邊亮;西邊不亮,東邊亮」,意思是全球佈局自然會分散風險。商周卻寫道,萬一東西南北通通不亮怎麼辦?對於商周的這一段,我認同二〇二三年可能會是全球都衰退的一年,但我並不認為沒考慮到東西南北都不亮,是太自信的問題。當然,凡事都會有最壞的可能,可我們何必永遠往最壞的地方想呢?
其實就像曾經的日不落帝國,先不論後來如何,萬一當時世界末日了,那日不落帝國的日也會落啊!可是我們沒有必要這樣子想事情吧。說句老話,人生不就是要不斷的找平衡,雖說不能太自信,但還是必須要有自信。
不過呢,我覺得以上三個原因,之所以會有問題,不見得真的是原因本身的問題(我在說什麼啊?)好啦,我現在想講的是以上三點,都是在二代與一代比較之後才得出的結論,但假設,就是假設而已,今天沒有一代的存在,那也就沒有所謂利他的淡化、放棄豐田式管理、更敢佈局全球,取而代之會出現的應該是,1.凡事講求合理(也就是不那麼在乎合情,這部分我前面比較沒有提到,但商周有寫到)2.採用〇〇管理方式3.勇於佈局全球。這樣子的說法豈不是好聽多了?其實這個就是這期封面故事的最後一篇文章提到的,期待落差成為關係殺手。
終於,寫完商周主要文章後半段的感想了(我根本沒有預期寫那麼多),現在回來補充一下前面的。我自己是在正式開始看文章前,先看看商周上面附的,巨大集團的公告,那個一字值千萬的公告(這數字看著心都痛了,雖然我沒有巨大的股票)。這件事情的受害者其實很多,商周文章也都有提到,而且這封貨款展期信件很快就傳遍全球了,我想這某種程度也是網路的可怕吧。另外,這次的商周心得,也分別在不同地方提到「溝通信」,除了主要文章的前半段,還有一個是在80頁的左半邊,是針對巨大這次這封信的。至於81頁,講的就是所有企業,在遇到危機時,有哪些寫信的技巧,能夠穩住軍心。我覺得都滿值得讀的,篇幅也不長。
80跟81頁,我各挑一個喜歡的跟大家分享。先講針對巨大的那封信的,就是它使用了大量的驚嘆號。選這個是因為,依我自己的寫文章的個性,我不喜歡放太多驚嘆號,正確來說,是我會盡可能減少驚嘆號的使用,但我不清楚我為何要這樣子做,可能就只是一個習慣而已。看完商周的這一段話,算是比較解開我自己的疑惑了,因為過多的驚嘆號不僅會導致閱讀不易,也容易讓讀者情緒波動。至於我自己為何不喜歡使用過多驚嘆號呢?大概就是因為看別的文章使用過多驚嘆號時,會感到不舒服,自然也不會希望自己的文章發生這樣的狀況。
至於寫信技巧的部分,「用問題『賦權』讀信者,鼓勵大家提出意見」是我想分享的。我聽過一種說法說,寫作/寫信是一件單向的事情,因為不像面對面講話,能立即從對方的表情得到一些回饋,也不像傳line,有機會很快看到對方的答覆。因此,我偶爾會忘了我還是能跟讀者互動的,透過的就是商周寫到的「參與式溝通」,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大家表達自己的看法。
以上是我對這一期商周封面故事的想法,不過允許我在講一些題外話。就如同我前面講到的,我滿愛騎腳踏車的,而且我自己的車也是捷安特的,自然就會有某種心態(心理學一定會有相關的專業名詞,只是我不知道而已,如果可以,就煩請知道的人留個言給我吧),就是不希望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品牌或人)變不好。因此我心裡本有一絲的怨巨大集團接班人沒有照顧好巨大,不過在我查詢一些巨大集團相關資料的過程中,查到一個同樣也是商周封面故事的局部文章,2016年的,就是一代交棒給二代的時候。
連結在這。
「為什麼兩個人一起退?就是我們一定要一刀到位!」劉金標說,如果只有他退休,羅祥安沒有退的話,組織決策邏輯還是會依著既有的慣性走,必將阻礙創新和變革空間的產生。
就是以上這一段落,讓我對這次巨大的事情有了不同的看法。我本來總會有種固有思想,就是在家業繼承時,都會希望能保有原來的做事風格,但在這段落中,我看見劉金標也想要巨大改變,劉金標也想讓杜綉珍、劉湧昌用不同的方式闖一闖。既然是闖,自然就會有風險,而勝敗乃兵家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