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到另一邊

翻到另一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一般受傷都是往內的部分,而這也佔大部分的踝關節傷害。但你知道也有一種方向的傷害嗎? 不過確實不常見,因為如果確實發生的話,那可將會是一場噩夢啊! 本篇的主題就是...

足外翻( Overpronation )
@High Jumper X

@High Jumper X

足構造

脛距關節( tibiotalar joint )

主要動作為 蹠屈( Plantarflexion )背屈( Dorsiflexion )

距下關節( subtalar joint )

主要動作為 內翻( Pronation )與 外翻( Overpronation )

@regenexx

@regenexx

踝外側韌帶

  • 前距腓韌帶(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 )
  • 後距腓韌帶( pos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PTF )
  • 前下距腓韌帶( antero-inf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AITF )
  • 跟腓韌帶( calcaneofibular ligament,CFL )
@sportsinjurybulletin

@sportsinjurybulletin

也因受傷機轉之故,ATF 也是踝部最常受傷的韌帶。從生物力學的研究上也證實 ATF 同時也是當踝關節在內翻( inversion )、底屈( plantar flexion )、內轉( internal rotation )時最容易受傷的構造

內翻>外翻

至所以內大於外是因為構造的問題,如果你有發現的話,在足外側有一根腓骨擋在外面,以至於相對有給踝關節不容易外翻的機會。也就是這樣,如果還發生外翻的話,就代表傷害是真的嚴重,不要輕忽

@clevelandclinic

@clevelandclinic

跳高( High jump )

跳高運動在 19 世紀 60 年代在歐美地區開始普及,1896 年第一屆奧運會列為比賽項目

跳躍方式

  • 剪式:最安全,但可跳高度為最低
  • 滾式
  • 背越式:可跳高度為最高,現時奧運比賽普遍採用

背越式

由美國男子跳高運動員 Richard Douglas "Dick" Fosbury 所發明。他的"背越式"跳高技術引領了一場跳高革命,這種技術也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為"福斯貝里跳",目前被幾乎所有的頂尖跳高運動員採用。他後來曾擔任世界奧運協會主席

@wikipedia

@wikipedia

為何容易外翻

主要是在起跳時的特別步伐導致一定要用外翻進行。說為何不用內翻推,是因為背越式起跳後是背向地,也就是說在過程中需要轉體,所以不得不以此方式起跳,當然選手也是經過相關訓練及特別的足部訓練才撐住高強度的姿勢

@High Jumper X

@High Jumper X

我的看法

不要看完本篇就覺得我沒在從事跳高運動就不會發生,只是他比較常用該項之運動罷了。平常如果只要外力夠大,例如採到坑...,再加上本身肌力不足也是會大幅提升外翻機率的

raw-image


avatar-img
Kevin-體能訓練師的沙龍
416會員
100內容數
以各種關於運動及訓練的專題,想了解更多內容歡迎私訊給我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剛進行玩一場激烈的比賽,需要好的疲勞恢復,才能應付接下來的高強度比賽。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慢跑、收操...,但有一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恢復身體狀況,那究竟是甚麼呢? 本篇的主題就是...
跟朋友運動到一半,因為距離沒算好,跟其他人撞在一起。起初覺得應該沒事,殊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像越來越不妙。到後來還是去醫院才救回來,到底是怎麼回事。本篇的主題就是...
一覺起來發現身體有些不對勁,想起來這陣子訓練比較頻繁,身體的確吃不消。找個時間去診所檢查一下,跟醫生贅述狀況之後才得知,原來並沒有受傷,但身體裡卻有有一種反應正在進行。本篇的主題就是...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再討論誰誰誰的腳怎麼樣,沒看到的是鞋子下的情形,可能會讓你更驚覺。當然沒人想這樣,那究竟是甚麼情況會影響到生活日常呢? 本篇的主題就是...
想想自己活了那麼久,身體跟著你就有多久。但你真的認識自己嗎(物理上),別人說怎麼動就怎麼動。終究還是要有主導權吧,看完本篇就會了解用意。本篇的主題就是...
小時候跌倒的時候,除了家人阿嬤給你的心理安慰以外,再來就是給你擦擦藥。回到現在,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少看到優碘了呢(跟我看自己的優點一樣),為何會這樣? 本篇的主題就是...
剛進行玩一場激烈的比賽,需要好的疲勞恢復,才能應付接下來的高強度比賽。大部分的人都會想到慢跑、收操...,但有一種方式可以更好的恢復身體狀況,那究竟是甚麼呢? 本篇的主題就是...
跟朋友運動到一半,因為距離沒算好,跟其他人撞在一起。起初覺得應該沒事,殊不知隨著時間的推移,好像越來越不妙。到後來還是去醫院才救回來,到底是怎麼回事。本篇的主題就是...
一覺起來發現身體有些不對勁,想起來這陣子訓練比較頻繁,身體的確吃不消。找個時間去診所檢查一下,跟醫生贅述狀況之後才得知,原來並沒有受傷,但身體裡卻有有一種反應正在進行。本篇的主題就是...
常常聽到身邊的朋友再討論誰誰誰的腳怎麼樣,沒看到的是鞋子下的情形,可能會讓你更驚覺。當然沒人想這樣,那究竟是甚麼情況會影響到生活日常呢? 本篇的主題就是...
想想自己活了那麼久,身體跟著你就有多久。但你真的認識自己嗎(物理上),別人說怎麼動就怎麼動。終究還是要有主導權吧,看完本篇就會了解用意。本篇的主題就是...
小時候跌倒的時候,除了家人阿嬤給你的心理安慰以外,再來就是給你擦擦藥。回到現在,仔細想想,是不是很少看到優碘了呢(跟我看自己的優點一樣),為何會這樣? 本篇的主題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