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菲定律 ( 原文作者 : 張文成 ;諮商心理師 : 林郁倫 審訂 )

「如果有可能出錯,那就一定會出錯 !」~ 被這樣的一句話吸引而展開的閱讀,書中有62個人類心理反應實驗而成為學說理論,作者用簡單的故事與普通通的社會現象來解釋人們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心理困惑。
「自利偏誤」讓人習慣歸因錯誤於他人,因此而嚴重影響人際交往。那種,我很優秀,而你只是運氣好的潛在心理,總認為自己是對的、是好的,若是我有不好,就是因為外在人事物的影響。是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態度。
醞釀效應,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方式。1971年,心理學家西爾維拉(Silveira J.)做了「便宜項鍊實驗(The cheap-necklace problem experiment)」,驗證當面臨難題且一時之間也解決不了時,不妨讓自己暫時放下難題,不去鑽牛角尖或糾結於對自我能力的懷疑,而是去做一些其他事,讓腦袋清空後再用新的思考模式去處理難題。
踢貓效應、野馬結局、霍桑效應、習得無助,都是負面情緒的傳染並且惡性循環終至毀滅或者被犧牲,但這些負面情緒其實也都可以透過一些方法來管理的,當然,這又是自我提升的另一個課題了。約拿情結、目標設定理論、瓦拉赫啟示、內捲化效應、煮蛙效應等,就解釋了從自我提升到自我突破的個人心理。
貝勃定律,幸福本質上是種敏感度,或者說幸福只是一種感覺,幸福是相較而來的相對感。貝勃定律揭露了一個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就是當人經歷強烈刺激後,他對這類刺激的免疫能力會大大提升,對心理感受而言,是幸福感的遞減,也很類似在福中不知福的情境,吃的幸福、穿的幸福都是。
關於便宜項鍊實驗(The cheap-necklace problem experiment)
( 資料來源 : 關鍵評論2019/06/07, 生活 醫師教你透視人性盲點:為何令人苦 惱的問題,常在做雜事時想到解決方法?林子堯醫師 )
西爾維拉告訴受試者:「你面前有4個小鏈子,每個鏈子有3個環。打開一個環要花2分錢,封合一個環要花3分錢。開始時所有的環都是封合的。你們的任務是要把這12個環全部連接成一個大鏈子,並用15美分以內完成。」實驗規定3組受試者都只能用半小時來解決問題,但3組的差異在於中間有沒有空檔時間做別的事情。
實驗結果如下:
· 第一組專注思考半小時不休息:55%的人解決問題。
· 第二組中間有額外休息半小時去做別的事情:64%的人解決了問題。
· 第三組中間有額外休息4小時去做別的事情:85%的人解決了問題。
在這個實驗中可以發現尤里卡效應,讓有醞釀比較久時間「孵蛋」的受試者,打破了思考框架並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