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個跡象表明你具有受害者心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你是否曾經有人指責你總是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或者有人告訴你,你有一種受害者的個性?聽到這樣的話可能讓你感到不愉快並產生防禦反應,因為這似乎否定了我們的感受,貶低了我們的困境。但是,要學會辨識建設性的批評尤為重要,特別是當這些批評來自我們信任且關心我們最多的人。因此,在完全否定他們的話語之前,花些時間反思一下可能是個好主意。

心理治療師Dr. Vicky Botnick將受害者心態定義為一種心態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們會無論是否真實地將自己視為環境或其他人的受害者。這種觀點使得這些人不願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並認為他們對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無法控制。

以下是專家根據六個跡象列出的受害者心態可能破壞你生活的跡象:

學習無助:

患有受害者心態的人會將自己視為無力和完全依賴他人或生活的掌握。這種學習無助的心態使他們停止努力克服面臨的挑戰,而是把自己的不幸和錯誤歸咎於他人。如果你在事情出錯時經常抱怨而沒有先反思自己的角色,那麼你可能受困於受害者心態之中。

虛假的憤怒證據:

擁有受害者心態的人傾向於默默忍受並壓抑他們的憤怒。雖然他們可能不會表現出明顯的憤怒,但他們相信周圍的人總是對他們生氣或憤怒。他們對每件小事都過分敏感,過度解讀,以假設每個人都對他們不利的方式來加強他們無助受害者的觀點。

不切實際的期望:

和前一點類似,受害者心態的人常常期望他人能夠理解他們的感受並時時刻刻顧及他們。例如,當有人無意中傷了他們的感情時,他們會自動假設對方是有意的,但他們通常不會將這一點告訴對方,因為他們不切實際地期望對方能夠自己明白。根據Karen Gap博士的說法,這可能導致他們在人際關係中計算得失,進而對親密和信任產生困難。

過度解釋自己:

根據Andrea Darcy和Sherry Jacobson博士的說法,受害者心態的另一個跡象是在發生衝突時,你很可能會過度解釋自己的觀點。你可能也會談論很久以前發生的事情並沉迷於過去。為什麼?因為困在受害者心態中的人不斷尋找證據證明自己沒有做錯事,而所有其他人都有錯。他們可能有一種非常扭曲的邏輯來合理化他們的被動和不作為。

消極的觀點:

你是否相信世界是一個危險的地方?你是否認為他人對你過於自私或對抗?如果是的話,你是否覺得自己無法自理或實現自己的目標?如果是,這種消極的自我對話很可能是受害者心態所致。這種思維方式往往會導致災難性的信念,例如“所有壞事都發生在我身上,我無能為力”。這種思維方式可能會嚴重影響你的自尊心。

不應對壓力:

擁有受害者心態會使我們更難應對壓力,因為一直以受害者的身份看待自己會削弱我們的自信心,對我們的情緒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經常引起挫折、憤怒和怨恨。當遇到壓力時,你可能無法清晰思考,偶爾會發脾氣,感覺需要與社交隔離並與孤獨和抑鬱感搏鬥。此外,受害者心態也可能讓我們很難向他人尋求幫助或支持,因為我們對他們的意圖持懷疑態度。

總而言之,如果你在上述跡象中找到了共鳴,認識到自己可能受困於受害者心態是非常重要的。儘管這可能令人難以承受或感到不悅,但認識到自己處於這種消極的心態中是邁向自我掌控和遠離受害者角色的重要第一步。改變心態不會一蹴而就,但增強自我意識、以自慈和自我責任挑戰消極的自我對話,對你的生活、人際關係和心理健康都會產生巨大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受害者心態通常是一種對未痊癒創傷的不健康應對方式,因此,尋求專業幫助可能也是有益的。

avatar-img
10會員
43內容數
本專題聚焦於理財、投資和個人成長等議題,探索了富人思維、財富自由以及心理學、人際關係和兩性等相關主題。透過深入研究和實踐經驗,本文揭示了達成財務目標和追求個人成長的關鍵。從投資策略到財務管理,從心態轉變到人際互動,提供實用的洞察和具體的方法,協助讀者建立有效的財務規劃,培養成功的思維模式,並建立豐盛而有意義的人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Robert Park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是否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感到疲憊且無動力?在你把自己標籤為懶惰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你可能是累壞了(極度疲勞)。懶惰和累壞了經常具有共同的症狀,使人難以區分兩者。極度疲勞是由於過度壓力和無法應對壓力所引起的情感、身體和精神疲憊狀態。調查顯示,僅在美國,就有大量成年人有過極度疲勞的
運氣和習慣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好運還是壞運,它們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然而,運氣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習慣則是我們可以掌握的。讓我們掌握自己的習慣,並讓它們成為影響我們結果的關鍵。 控制自己的習慣:影響結果的關鍵 我們的習慣不僅僅是運氣的代名詞,它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
誰沒有看過至少一部電影或節目,其中一個聰明的人引起了你的興趣呢?從福爾摩斯到奈良鹿丸,高度智慧的人一直受到人們追捧。這種冷漠、聰明且無意中吸引周圍人的智者在電影中很受歡迎。然而,他們通常也被描繪成在愛情中非常不幸。這不僅僅發生在電影中,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為什麼呢?以下是高智商的人在愛情中遇
導言: 在電視節目《BoJack Horseman》中,節目製作人拉斐爾·鮑伯·韋克斯伯格寫下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當你戴上玫瑰色眼鏡看別人時,紅旗只是看起來像旗子。” 雖然這句話最初是指戀愛關係中的紅旗,但對於內省和自我認識也同樣適用。我們常常很難認識到自己內部的警示信號,因為我們往往會對自
引言: 夢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常常被視為我們睡眠時大腦編造的虛構故事。然而,許多人相信夢境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含義。儘管缺乏科學證據來支持這些觀點,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夢境,以提升自我意識,並幫助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中困擾著我們的事情。根據社會工作者和夢境專家蘇珊·伯格曼的說法,夢
引言: 當我們想到自助成長時,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新的飲食潮流、激勵性的播客或TED Talk、鍛煉計劃或在TikTok上瘋傳的暢銷書籍。這些自我改善工具的普及性反映了全球對個人成長的熱潮。雖然社會對於提升自我有如此強烈的渴望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自助成長的陰暗面。本文旨在揭示自助成長的潛在
你是否發現自己大部分時間都在床上度過,感到疲憊且無動力?在你把自己標籤為懶惰之前,很重要的一點是要考慮你可能是累壞了(極度疲勞)。懶惰和累壞了經常具有共同的症狀,使人難以區分兩者。極度疲勞是由於過度壓力和無法應對壓力所引起的情感、身體和精神疲憊狀態。調查顯示,僅在美國,就有大量成年人有過極度疲勞的
運氣和習慣都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無論是好運還是壞運,它們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影響。然而,運氣是我們無法控制的,而習慣則是我們可以掌握的。讓我們掌握自己的習慣,並讓它們成為影響我們結果的關鍵。 控制自己的習慣:影響結果的關鍵 我們的習慣不僅僅是運氣的代名詞,它們是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
誰沒有看過至少一部電影或節目,其中一個聰明的人引起了你的興趣呢?從福爾摩斯到奈良鹿丸,高度智慧的人一直受到人們追捧。這種冷漠、聰明且無意中吸引周圍人的智者在電影中很受歡迎。然而,他們通常也被描繪成在愛情中非常不幸。這不僅僅發生在電影中,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但是為什麼呢?以下是高智商的人在愛情中遇
導言: 在電視節目《BoJack Horseman》中,節目製作人拉斐爾·鮑伯·韋克斯伯格寫下了一句引人深思的話:“當你戴上玫瑰色眼鏡看別人時,紅旗只是看起來像旗子。” 雖然這句話最初是指戀愛關係中的紅旗,但對於內省和自我認識也同樣適用。我們常常很難認識到自己內部的警示信號,因為我們往往會對自
引言: 夢境一直以來都是一個令人著迷的話題,常常被視為我們睡眠時大腦編造的虛構故事。然而,許多人相信夢境背後可能有更深層的含義。儘管缺乏科學證據來支持這些觀點,但長期以來,人們一直在研究夢境,以提升自我意識,並幫助我們理解日常生活中困擾著我們的事情。根據社會工作者和夢境專家蘇珊·伯格曼的說法,夢
引言: 當我們想到自助成長時,腦海中浮現的可能是新的飲食潮流、激勵性的播客或TED Talk、鍛煉計劃或在TikTok上瘋傳的暢銷書籍。這些自我改善工具的普及性反映了全球對個人成長的熱潮。雖然社會對於提升自我有如此強烈的渴望是一件好事,但我們也要認識到自助成長的陰暗面。本文旨在揭示自助成長的潛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多種心理素質和因素,從以下幾點概括….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你會不會極度憂慮衝突的發生?能避則避,能閃則閃,可是和諧至上的想法常常為自己埋下更多內耗的因子,更容易被有心人利用: 1.害怕被討厭、拒絕、否定、陷入尷尬 2.不敢明確表達感受與想法 3.很難拒絕別人,常默默接受的別人要求 4.非常在意 5.面對無法避免的衝突時腦中一片空白 (點閱內文看更多唷!)
Thumbnail
這樣的性格特別容易吸引到壞的因緣機遇,因為這樣的劇本會將自己設定成被欺負的苦情受害者,這也大大影響一個人所散發的氣質與磁場。 我們會開始偏好悲劇,甚至深陷在自認的深切悲劇中,試圖找自己的位置與價值。最終我們會愛上自身的悲劇,一邊怨嘆,卻又無法打破這無止盡的惡性迴圈,也催生了最絕望的「習得性無助」。
Thumbnail
心理學有一個詞叫「rumination」(縈思),在這裡指人類像反芻食物一樣,不斷地在腦中重播負面事件,沉溺於負面情緒之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縈思的傾向,尤其是負面事件剛發生的時候。但這樣的人並不一定是心理韌性不夠強。我認為的其中一個可能是,我們只是太過認真看待世界,輕易就將自己毫無保留交付出去。
Thumbnail
情緒勒索是甚麼? 在親密關係裏,用明示或暗示的方法操控他人情緒,令對方產生恐懼感,義務感,罪惡感,從而妥協,都是情緒勒索。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有判斷能力的正常人,理應自由行事。父母子女,朋友兄弟姊妹,情侶夫妻間不知不覺地用情緒威逼對方順應自己,達至操控他人的行為。情緒操控的受害者心身受壓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羞辱創傷的定義與影響,探究了面對情緒和壓抑情緒的不同,並分享了兩個實用的技巧來應對羞辱。提出解釋權和自我意識的重要性,不要讓他人的言語和行為決定自己的情緒和價值。
Thumbnail
部分的人多是很容易把自己當作受害者。比如說,今天報告沒做好或東西遲交,可能許多主管的第一個反應是卸責給下屬:「因為那個誰的工作能力有狀況」、「那個誰沒有把控好時程」或「那個誰如何如何」……總之,總有「那個誰」可以成為最適切的背鍋俠。
在不同的情境下,這個所謂的「攻擊」會有不同的意義存在。 有時是對方真的有惡意,對方可能是被我的某些行為、言語刺激,才來攻擊我。如果對這個類型的說明感興趣,可見我之前的文章:理解對方其實跟同不同情、原不原諒沒有關係。 但有時是對方完全無心、只是隨意地評論一句,或者做了一件他...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我們常常被鼓勵關注他人的需求,促進和諧的人際關係。然而,對於一些人來說,這種關心他人的程度可能漸漸演變成討好型的人格,使他們在關係中失去了自己的聲音和需求。如果你發現自己陷入這樣的情況,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你擺脫討好型人格的枷鎖,建立更健康、平衡的人際關係。
Thumbnail
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可能涉及到多種心理素質和因素,從以下幾點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