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之營運風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俗話說「錢多事少離家近」,這句話大概只有「離家近」是老闆跟員工的共識,「錢」跟「事」根本是完全相反的。
對老闆而言,發錢給員工是成本,理論上越少越好;把事情委託給員工將轉換成給顧客的服務,也就是轉換成營收,理論上越多越好。
但是對員工而言,領到薪資是收入,當然是越多越好;接到的任務需要付出心力、體力、時間,當然是越少越好。
當然,營收越多、任務越少,同時達成這兩樣的話就越能夠讓老闆與員工雙贏。可是要創造營收,就得從營運策略與員工付出著手,對員工來講,可以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付出既然是免不了的,那要降低員工辛勞的感覺,就需要從人少、時間著手。同樣的工作量,人手越多,每個人分攤到的工作量就越少;時間越多,每個時間單位分攤到的工作量就越少。
但是,老闆與員工的矛盾並沒有因此結束,反而可說是增加。增加人手,就需要增加薪資成本,所以對老闆來講,人手越少才能越降低成本;任務完成時間越長,代表一段時間內可以接的案子越少,所以對老闆來講,任務完成的時間越短越好。
因此老闆需要的營運方式就是以任務為主,再去分配給若干員工,以及每個任務需要完成的期限。對員工而言,比較理想的、比較能降低辛勞的,是根據多少員工、多少時間,才決定接多少案子。
同樣是探討營運方式,同樣從獲得與付出切入,但是因為老闆與員工的立場不同,雙方的結論就截然不同。要達成共識的話,除了不斷地磨合,也很需要看該企業、商家的風格。
如果是有高度意識型態、人人追求犧牲奉獻、為了營收可以近乎不計代價、比較有狼性文化的風格,就適合走人數少、任務期限短的路線。由於是比較高壓的環境,人來人往流動率高,需要相當的覺悟。
如果是和氣生財、不主打犧牲奉獻、沒有要為了營收而不計代價、比較沒有狼性文化的風格,就適合走人數多、任務期限長的路線。由於是比較低壓的環境,營收成長幅度慢,也需要有相當的覺悟。
當然,通常會是介於上述兩者之間,有所擺盪,不會一成不變。只能說,沒有哪一種模式是最好的,只有哪一種模式是最符合老闆與其員工的共識。
avatar-img
9會員
72內容數
對於現狀的不滿,除了宣洩情緒,還能轉換為有邏輯的思考。針對軍事的部分,我們也不必完全遷就於現實,夢想一番又何妨!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洗丹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獲得與付出的關係來看,經濟活動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 獲得-付出=真正純然的獲得 (或者是寫成:營收-成本=毛利) 然而,考慮到商家與顧客的立場不同,其寫成的公式自然不同: 商家售價-商家成本=商家利潤 顧客所得-商家售價=顧客利潤
顧客跟商家是對等關係,老闆跟員工是對等關係,可見得交易也好、組織也罷,對等關係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顧客要獲得服務,所以付出金錢;商家要獲得金錢,所以付出服務。員工要獲得金錢,所以付出時間與心力與體力;老闆要獲得更多的時間與心力與體力,所以付出金錢。
經濟的本質可說是獲得與付出,或者說取與捨這看似對立,實則密不可分的完整體。 因為,為了活下來,人們需要獲得維生的資源,包含飲食、能安適睡眠的環境、能抵抗環境不利因素的用品,以及協助人們獲得上述資源的工具。 而為了獲得上述的資源、工具,人們就需要付出代價。
從獲得與付出的關係來看,經濟活動可以寫成一個簡單的公式: 獲得-付出=真正純然的獲得 (或者是寫成:營收-成本=毛利) 然而,考慮到商家與顧客的立場不同,其寫成的公式自然不同: 商家售價-商家成本=商家利潤 顧客所得-商家售價=顧客利潤
顧客跟商家是對等關係,老闆跟員工是對等關係,可見得交易也好、組織也罷,對等關係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顧客要獲得服務,所以付出金錢;商家要獲得金錢,所以付出服務。員工要獲得金錢,所以付出時間與心力與體力;老闆要獲得更多的時間與心力與體力,所以付出金錢。
經濟的本質可說是獲得與付出,或者說取與捨這看似對立,實則密不可分的完整體。 因為,為了活下來,人們需要獲得維生的資源,包含飲食、能安適睡眠的環境、能抵抗環境不利因素的用品,以及協助人們獲得上述資源的工具。 而為了獲得上述的資源、工具,人們就需要付出代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如果是在小公司工作,會有那種經驗就是,發薪日會卡在假日,這時老闆要在假日前給你薪水或是假日後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員工來說,假日之前給或是假日後給,意義是相差很大的。 有時假日是碰到三大節日,如果說是給薪日卡在三大節日中間的話,而老闆們又是放完假之後再給你錢,拿到錢的爽度就差了很多。如果說是在放假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當人們想到自由的工作時,常常會想到業務性質的工作,例如賣保險或賣房子。儘管這些工作方式彷彿很自由,但實際上卻不盡然。業務工作需要隨時配合客戶的時間,維持客戶關係的時間成本不容忽視,使得工作時間其實是最不自由的。
Thumbnail
有一種員工特別害怕吃虧,做事斤斤計較,多做一點少做一點永遠計算得清清楚楚,而且必然是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計算,龍門任由他們搬來搬去。其他同事並非看不穿這些技倆,只是懶得計較,與其花時間計算,不如盡快將工作做好。 害怕吃虧的員工特別喜歡千篇一律的工作,一旦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便認定這是工作之全部,
Thumbnail
    老闆總希望能請到萬能的員工,最好以一敵百,什麼工作也能勝任,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自動自覺完成所有工作,未吩咐便已辦妥,還幫忙處理其他事務。     員工的想法卻是另一回事,一切按章工作,合約列明的工作範圍做好做妥,但是別想多佔用私人時間,也別想要他做工作範圍以外的工作。     想歸想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顧人是創業中最不該碰的事情】 昨天有個仲介,問我說我這邊一直有很多裝潢工程, 那為什麼我不開公司請員工呢? 通常會請人,就是因為可以做出時間槓桿, 也就是花錢,買他人的時間, 本來老闆只有一天24小時工作, 但是可以藉由花4萬買到別人的一天8小時 就可以做更多的案子,賺更多的錢。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每天在職場中奔波,我們常常會問自己一個問題:老闆到底想要的是什麼?這個問題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因為每個老闆都有不同的需求和期望。然而,通過觀察和思考,我們可以發現一些共通的特點,來理解老闆的期望,從而更好地滿足他們的要求。 老闆想要的關鍵要素 績效和結果: 達成目標:老闆最關心的是工作是否能夠
Thumbnail
如果是在小公司工作,會有那種經驗就是,發薪日會卡在假日,這時老闆要在假日前給你薪水或是假日後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對員工來說,假日之前給或是假日後給,意義是相差很大的。 有時假日是碰到三大節日,如果說是給薪日卡在三大節日中間的話,而老闆們又是放完假之後再給你錢,拿到錢的爽度就差了很多。如果說是在放假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這種狀況可以用公司架構來解釋,一般職員怕主管,而主管怕老闆,那老闆反而是怕一般職員,這成了一種食物鏈的關係。為何職員反而不怕老闆呢?因為老闆通常沒辦法親自管理到每一位小職員,所以才需要主管的存在。另外,小職員因為負責的業務少,不爽做隨時走人就行,只要沒犯什麼大錯,老闆才
Thumbnail
老闆要多給員工一些錢,好事一樁。 但是,要給之前請想清楚,這些錢是工資嗎?還是不是工資? 是工資,那好處理呀,勞健保跟勞退就隨著級距調整提撥,當然每小時(日)加班費工資額也會提高,還有擬制工資(特休不休假工資) 結算也會增加。 若不是工資,那得說明定義清楚,重點是主管機關跟行政法院要採信於你才
Thumbnail
探討業務同仁「領多少薪水,做多少事」思維,文章指出這種觀念可能忽略工作的內在價值,僅以薪水衡量。薪水是否等同於工作價值,以及這種思維對未來的影響成為討論焦點。提倡超越薪水思維,挑戰傳統觀念,注重工作的滿足感和成就。勇敢探索個人工作價值,使工作不僅是換取薪水的交易,而成為實現夢想和發揮所長的平台。
Thumbnail
當人們想到自由的工作時,常常會想到業務性質的工作,例如賣保險或賣房子。儘管這些工作方式彷彿很自由,但實際上卻不盡然。業務工作需要隨時配合客戶的時間,維持客戶關係的時間成本不容忽視,使得工作時間其實是最不自由的。
Thumbnail
有一種員工特別害怕吃虧,做事斤斤計較,多做一點少做一點永遠計算得清清楚楚,而且必然是往對自己有利的方向計算,龍門任由他們搬來搬去。其他同事並非看不穿這些技倆,只是懶得計較,與其花時間計算,不如盡快將工作做好。 害怕吃虧的員工特別喜歡千篇一律的工作,一旦習慣了這種工作模式,便認定這是工作之全部,
Thumbnail
    老闆總希望能請到萬能的員工,最好以一敵百,什麼工作也能勝任,做得又快又好,並且自動自覺完成所有工作,未吩咐便已辦妥,還幫忙處理其他事務。     員工的想法卻是另一回事,一切按章工作,合約列明的工作範圍做好做妥,但是別想多佔用私人時間,也別想要他做工作範圍以外的工作。     想歸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