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會考國文科解題策略分析~(二)、形音義類分析歸納(之2:一字多音表與其他)

2023/01/2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相同的,我們一樣先用一題會考題作例證來開頭。這是111年第12題:
這一題的正確答案為D選項(ㄙㄚ)。A選項的注音分別是(ㄧㄝˋ/ㄧㄢˋ),B選項的注音分別是(ㄎㄥ/ㄏㄤˊ),C選項的注音分別是(ㄔㄢˊ/ㄕㄢˋ)。
另一種形音義的類題,就是所謂的「一字多音」— 在國小的時候,或許會被稱作『破音字』 —針對這種題型,備考的辦法就是平常需要整理「一字多音表」搭配詞性輔助判斷,才能提高答題率。一字多音的成因很多,有可能是古今音變、有可能是方言差異等等,但在中學階段、還沒辦法學到這種語音的訓詁工作;那一字多音的情形,難道就只能硬背嗎?不,我們還可以用詞性來輔助判斷。
一字多音表的形式,很多講義都會採用;但其中對於詞性的重視,卻不是很高。
基本上,中文字有「一字一形一音一義」的特色,那如果同一字形有多個字音、字義也會有所不同,然而,我們不可能將這麼多的字音字義全背起來,這一點在前一小節談「聲符整理法」的時候提及;那應該怎麼辦?利用詞性,因為不同字義、有很高的機會屬於不同詞性,而利用詞性的好處是:詞性是不用預先記憶的,經過練習、它是可以在考試現場即席判斷的工具
我們從以下這張一字多音表來舉例說明:
以「難」字為例,一共有三種讀音,我們可以藉由這樣的一字多音表來作初步整理,免於東背一個、西漏一個,都背起來還相互混淆的情形,而且舉出詞例、可以知道這個注音會用在什麼地方;可是,這樣直接背起來、佔用腦的記憶容量太多了,畢竟,會考不是只有考國文一科、國文也不是指考形音義一塊,因此,詞性可以很有效率地幫我們作標籤、壓縮記憶容量。我們再來看一張:
透過這張表,我們可以知道,「強」這個字有三種讀音、對應三種詞義;然而考試現場我們未必真的會有印象,這時該填什麼字音?這個字音對照什麼詞義?但如果我們發現它的詞性是形容詞,我們就可以確定、它只能唸作ㄑㄧㄤˊ。如此一來,當不確定正確答案時,我們能選擇的不再只是猜題,而可以多了一道篩選手續、和判斷基準
詞性的功能很多,以上只是其中一種 — 輔助判斷字音字形 — 在我的體系裡「詞性」極為重要,務必要在大考之前學會精準判斷每一個詞的詞性。
以下,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張一字多音表:
這個例子是最漂亮。「塞」的三個注音,分別對照三個詞義、與三種詞性,也就是說、即使我不記得這三種詞義的內容,我依然可以根據詞性的判斷,來分辨注音的差異。
最後,我想要來提一下成語的重要性。在107年會考的第27題,是這樣子的:
這種題型表面在考形音義,實際上是在考成語,這種題型其實已經蔚為大觀。這種題型無論用「聲符整理法」或「一字多音法」,幫助都很有限,頂多只能在整理表格、要舉詞例時,儘量選擇成語;面對這種題型,考的就是成語的硬知識:「你知道這個成語,你就會知道這個字」
至於成語的備考策略,我們將在之後的章節加以說明。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教國文的
教國文的
文學其實沒有很遠,就是飲食、是呼吸、是生活,是每天早上一定會在巷口點的火腿蛋吐司;但或許是因為太近了,所以我們察覺不到,反而誤以為在誠品包裝精美且昂貴的、才是文學。 我寫,不為什麼而寫,只因這就是我的生活;如果你有經過,那只是另一種形式的、擦肩。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