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學形成之前的故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我的公轉365 @ 冬|大雪|2022
在台北捷運上遇見這段新詩文字,最末一句是:
「有時候,我想念地質學形成之前的故事」
我腦袋停頓了一下,然後在心裡自問:「那我呢?我會嗎?」
謝謝這首新詩,讓我再次確定「我熱愛地質學」,我一點也不想念「地質學形成之前的故事」!
地質學最迷人之處,是從不起眼的石頭當中,去抽絲剝繭,發現寫在岩石中的「天書」。
這一本天書是這麼充滿趣味、驚喜,可以了解地球母親蓋婭什麼時候可能在想什麼、在做什麼,甚至可以知道過去宇宙跟地球有些什麼互動事件,只擔心自己讀不完啊!
回到「地質文盲」的時代嗎?我個人並不想要,哈哈哈哈......
avatar-img
14會員
144內容數
我是呆黑蘑,日本JALO認證的一級生活規劃整理師,也是國際IHDS認證的人類圖入門引導講師。我想協助每個人找出自己的方法,整理空間、整理時間,也整理人生,成為自己喜愛的樣子,過著自己想要的生活!歡迎預約一對一出租,線上一小時,專業整理+人類圖引導,聽你說說你的人生、陪你釐清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呆黑蘑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的公轉365 @ 冬|冬至|2022 今天是冬至,氣溫雖低,但屬於乾冷,天空萬里無雲,是個完美的冬日。 我帶了一罐熱水、一件薄羽絨衣,特地選在中午12:22 之前抵達我的秘密基地,準備在大草地上享受冬至的陽光......
我的公轉365 @ 春|立春|2023 前幾天,就有一顆帶有綠光的彗星在2月2日離地球最近、亮度最大,它的名字是C/2022 E3(ZTF),去年3月才被天文學家無意中發現。它出現在北斗七星附近,據說很容易看到。 我沒有望遠鏡可以看,但在網路上看到了許多人拍下的影像。 說到彗星,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我的公轉365 @ 冬|冬至|2022 昨天去做例行整復,整復師傅問我,有沒有許下新年願望? 我想了一下,好像本來要認真許願的,但後來還是作罷。所以,我回答道:「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會覺得很多願望由不得自己,好像上天會另有安排......」於是,師傅一聽笑了。 其實......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去年,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和人類圖的同學一起創業,兩個離開職場十幾年的中年婦女,正式二度就業了! 因此,去年一整年,都在忙著讓大家認識我們、讓工作上軌道,行有餘力,我才寫寫呆黑蘑地球,有時做做手帳,暫時先把另一個專業「生活規劃整理」放一邊......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傍晚,在回新竹的國道上,遇見了2023第一個滿月。 滿月每個月都會有,看到,有什麼了不起呢? 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只要抬頭看天空,不管看到的是白天的雲,還是晚上的月亮、星星,總能立即、馬上、瞬間與宇宙產生連結,是我覺得最容易進行的「自然觀察」,永遠永遠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不能出野外、不能爬山的日子,卻需要服用大量維他命Nature的時候,我總是迫不及待想去秘密基地,躺成大字充電。 雖然有點冷,今天,還是脫下了襪子,雙腳腳掌踩著、雙手手掌按住草地,迎著溫暖的冬陽靜坐...... 太陽的光與熱,從頭頂、臉龐進入身體,地球支撐的能
我的公轉365 @ 冬|冬至|2022 今天是冬至,氣溫雖低,但屬於乾冷,天空萬里無雲,是個完美的冬日。 我帶了一罐熱水、一件薄羽絨衣,特地選在中午12:22 之前抵達我的秘密基地,準備在大草地上享受冬至的陽光......
我的公轉365 @ 春|立春|2023 前幾天,就有一顆帶有綠光的彗星在2月2日離地球最近、亮度最大,它的名字是C/2022 E3(ZTF),去年3月才被天文學家無意中發現。它出現在北斗七星附近,據說很容易看到。 我沒有望遠鏡可以看,但在網路上看到了許多人拍下的影像。 說到彗星,大家會想到什麼呢?
我的公轉365 @ 冬|冬至|2022 昨天去做例行整復,整復師傅問我,有沒有許下新年願望? 我想了一下,好像本來要認真許願的,但後來還是作罷。所以,我回答道:「好像到了某個年紀,會覺得很多願望由不得自己,好像上天會另有安排......」於是,師傅一聽笑了。 其實......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去年,意想不到的是,我居然和人類圖的同學一起創業,兩個離開職場十幾年的中年婦女,正式二度就業了! 因此,去年一整年,都在忙著讓大家認識我們、讓工作上軌道,行有餘力,我才寫寫呆黑蘑地球,有時做做手帳,暫時先把另一個專業「生活規劃整理」放一邊......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傍晚,在回新竹的國道上,遇見了2023第一個滿月。 滿月每個月都會有,看到,有什麼了不起呢? 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但是只要抬頭看天空,不管看到的是白天的雲,還是晚上的月亮、星星,總能立即、馬上、瞬間與宇宙產生連結,是我覺得最容易進行的「自然觀察」,永遠永遠
我的公轉365 @ 冬|小寒|2023 不能出野外、不能爬山的日子,卻需要服用大量維他命Nature的時候,我總是迫不及待想去秘密基地,躺成大字充電。 雖然有點冷,今天,還是脫下了襪子,雙腳腳掌踩著、雙手手掌按住草地,迎著溫暖的冬陽靜坐...... 太陽的光與熱,從頭頂、臉龐進入身體,地球支撐的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家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我一直很認同,礙於平時下班後要照顧兩個孩子,加上要出門上課要帶著兩個,所以只能直接放棄去外面上課的想法。 詳細圖文:https://classic-panel.pixnet.cc/blog/articleeditorplugin?blog=cingcingma
Thumbnail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在2024年改編成動畫播映,講述圍繞著地動說,橫跨數十年的數人之間的故事,藉此傳遞出渴望並追求知識的眾人們,在無數個有限的人生裡,如何堆疊成探出當代知識框架的觸角,企圖往真理的方向更進一步的史詩。 沒有比這更浪漫的故事了。
Thumbnail
The art of reading a rock....... 石頭是大自然的文字, 如果以[萬物皆有靈 ] 此一說來看, 石頭在幾萬年間的累積與擠壓中,它們外在的改變與內在的結晶構造不也可稱為地球生命的年輪嗎.  在這說的[讀石頭]不是廣泛認知的石頭占卜, 而是畫石頭前畫家所要做的準備工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想寫些什麼,直到真的走到這裡開始寫下什麼,隔了好一段距離。 要是有人想看些什麼,請留下足跡,也許它就會出現在下篇文裡。
Thumbnail
今年超多高股息戰隊成員要登場,野村這檔新聞推出,我覺得好奇,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高股息,還能有什麼賣點,來針對指數篩選機制搶先看看。先前實驗野村的ETF 00935成績還不錯,也許野村的東西有些特色。這檔又有寫到動能加上趨勢二字,來看看到底講什麼東西。   大綱: 1.前言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Thumbnail
這期封面專輯是《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作者朱和之與謝旺霖的對談內容、朱和之與沙力浪、甘耀明的三叉山事件現場踏查記所組成。 先說明《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這本小說背景,節錄自雜誌訪談內容。 描述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將盟軍戰俘從日本運送到菲律賓,卻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後來關山郡派兩支搜索隊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人家常說「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我一直很認同,礙於平時下班後要照顧兩個孩子,加上要出門上課要帶著兩個,所以只能直接放棄去外面上課的想法。 詳細圖文:https://classic-panel.pixnet.cc/blog/articleeditorplugin?blog=cingcingma
Thumbnail
《地。關於地球的運動》在2024年改編成動畫播映,講述圍繞著地動說,橫跨數十年的數人之間的故事,藉此傳遞出渴望並追求知識的眾人們,在無數個有限的人生裡,如何堆疊成探出當代知識框架的觸角,企圖往真理的方向更進一步的史詩。 沒有比這更浪漫的故事了。
Thumbnail
The art of reading a rock....... 石頭是大自然的文字, 如果以[萬物皆有靈 ] 此一說來看, 石頭在幾萬年間的累積與擠壓中,它們外在的改變與內在的結晶構造不也可稱為地球生命的年輪嗎.  在這說的[讀石頭]不是廣泛認知的石頭占卜, 而是畫石頭前畫家所要做的準備工
Thumbnail
在哥白尼提倡地動說之前,便有一小群人承繼彼此的夢想與信念,他們秘密研究天文,躲避教會的異端審查,即使生命危在旦夕,他們仍奮不顧身矢言推動地球轉動,幾世代人共同見證地動說的完成。這段充滿傷痕與熱血的歷史,成為火苗,再次燃放在所有人心中。
Thumbnail
想寫些什麼,直到真的走到這裡開始寫下什麼,隔了好一段距離。 要是有人想看些什麼,請留下足跡,也許它就會出現在下篇文裡。
Thumbnail
今年超多高股息戰隊成員要登場,野村這檔新聞推出,我覺得好奇,市面上已經有很多高股息,還能有什麼賣點,來針對指數篩選機制搶先看看。先前實驗野村的ETF 00935成績還不錯,也許野村的東西有些特色。這檔又有寫到動能加上趨勢二字,來看看到底講什麼東西。   大綱: 1.前言
Thumbnail
它不僅是靜態地誌,更是動態的立體空間,我特別喜歡作者收尾時,以某種尾韻圈起故事的範圍,如同圖畫有框。正因他框出世界邊緣,世界從中跳脫出來。雖然紀錄結束了,但在圖文留白、我們眼睛沒看見的地方 (或許正是此時此刻)那國度依然存在,在那裡時間持續前進…
Thumbnail
讀了蔣亞妮的散文新作《土星時間》。 本來應該更早讀完這本書,但台北書展帶回來的書實在是太多,所以就隨手看哪本書在箱子裡最上面就先讀,直到這幾天覺得有些自己想讀的書要先找出來先讀,才把壓在箱底的《土星時間》翻出來。 在文學的世界裡浸泡久了,就會意識到一個“同代人”的概念,同使用華文閱讀和寫作,時間
Thumbnail
  哲學文本在一般未受過文本分析訓練的人來看,往往是霧裡看花、有看沒有懂,或者錯誤詮釋(如最近很紅的老高談尼采的永恆輪回)。然而,這樣看似艱澀的文本,哲學家或哲學系學生又是如何閱讀的?又若說閱讀、分析、評論文獻是哲學人必備的核心素養,那麼又是如何訓練的?答案便是「文本分析」。透過文本分析,讓
Thumbnail
這期封面專輯是《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作者朱和之與謝旺霖的對談內容、朱和之與沙力浪、甘耀明的三叉山事件現場踏查記所組成。 先說明《當太陽墜毀在哈因沙山》這本小說背景,節錄自雜誌訪談內容。 描述1945年戰爭結束之後,美軍將盟軍戰俘從日本運送到菲律賓,卻在台灣三叉山附近墜毀,後來關山郡派兩支搜索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