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台東農莊生活隨筆 (3)──我們家是這樣確保食安(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英文這句話實在妙,非常貼切、傳神──You are what you eat.

吃什麼,就像什麼。

吃下肚的東西,會直接反映在身上。

當然啦,有些人一輩子都吃得不健康,卻還是長命百歲。我只能說,他們很有福氣,上帝賜給他們先天強健的體質,百毒不侵。我很羨慕這種人。

但很多人並不是這樣,他們先天體質較差,吃東西稍有不慎,就會不舒服,甚至生病。這樣的人就算一輩子注重養生,也不能保證不會生病。可是有一點是絕對的,那就是這樣的人若不注重養生,狀況肯定更差!

我有自知之明,曉得自己先天體質不如人,畢竟從小就是個藥罐子,感冒、喉嚨發炎是家常便飯,每次都要吞很多西藥丸,三四十年下來,真不敢想像我的體內累積了多少毒素。

還好後來多方閱讀醫療保健書籍之後,開始朝正確的養生之路前進──首先是扔掉西藥丸,並且敬而遠之。

再來就是從安全的食材去攝取營養,把食物當成最好的醫藥。

事實也證明這方法有效,因為我藉此成功擺脫了三十幾年來、每年要發作三四次的嚴重喉炎。在那之前,我每年都要服用抗生素三到四個療程來對抗這可怕的喉炎,一年當中,有一半以上的時間要忍受劇烈的喉痛,苦不堪言。

經過幾年的摸索和嘗試,我們家在食安上,越來越有概念。基本上,食物中的化學添加物是最毒的,有些是絕對要避開的,像是甜味劑(阿斯巴甜、糖精、蔗糖素、玉米糖漿...),像是反式脂肪(氫化油、植物性奶油...)等等 。

但外面賣的食物,添加物一大堆,或是使用的食材不健康,比如加了味精,用化學醬油,用有害健康的大豆沙拉油等等。其中這油幾乎是外食完全無法避免的,因為便宜,幾乎所有賣吃的都用這種油。我們偶爾也會外食,也無法避免,但我們能做到的,至少是減少外食次數,並且慎選餐廳。

外食不好控制,但還好在家裡開伙就能全權掌控食材了。我們每週從有機農場宅配一箱蔬菜,但更好的選擇是自己種菜,可惜我們的時間和體力不夠,經驗也不夠,種菜一直種不好,但多多少少有幫助。像今年冬天,我們基本上只種了大芥菜,大芥菜是毛毛蟲的最愛,必須在九月就種下,才有機會收成一些,不會全軍覆沒。(外面賣的大芥菜太完美,我不敢買。)

我採收大芥菜都是用剪刀一葉一葉剪下,不是連根拔起,這樣就會一直長出新葉片,可以一直採收。

我們今年種的大芥菜雖然長得不漂亮,被蟲吃掉很多葉子,但我把狀況較好的葉子採收下來後(蟲吃過的葉子給雞吃),直接加海鹽搓成雪裡紅,冷藏過夜。隔天泡洗過濾水兩次,瀝乾切丁,再用苦茶油爆香薑絲,把雪裡紅炒一炒,加點水燜煮10分鐘。放涼後,分裝在密封盒裡冷凍。每天中午煮一大鍋什錦蔬菜湯時,加一盒進去,味道整個加分,湯變得好好喝。

大芥菜非常營養,是三大超級綠色葉菜之一(大芥菜、牛皮菜、地瓜葉)。我們能吃自己種的大芥菜,是非常寶貴、幸福的一件事,像這樣完全不噴樂、不施肥的大芥菜,外面大概是買不到的。這是我們家確保食安的一個方式──自己種菜吃。(今年其實還收成了幾顆高麗菜,沒被蟲蟲大軍啃光,實屬萬幸。)

夏天能種的菜就多了,去年夏天收成了好多絲瓜、菜豆、秋葵、青椒、茄子、蕃茄、佛手瓜…

raw-image

兩年前絲瓜收成太多,曾經吃到膩,但去年我學聰明了,把絲瓜切成正方形小丁,用薑絲炒軟,加在什錦蔬菜湯裡,吃不太到絲瓜本身,就不容易膩,但鮮甜的滋味成了最好的湯頭。所以去年夏天每天吃絲瓜,不但不會膩,還盼望天天都有絲瓜吃。

去年種了一款「蘋果絲瓜」,矮矮胖胖,很可愛。

raw-image

菜豆也是一樣,最不膩的吃法是水煮後,拌薑蒜泥醬油吃。但收成太多,天天這樣吃也不可行,於是上網學習,把菜豆川燙後,加固定比例的海鹽拌勻,密封起來,兩週後變成酸豆。這酸豆實在太好用了,可以炒絞肉,拌飯拌粥拌麵,也可以和薑絲一起爆香,當湯底,煮出來的湯,撒點白胡椒粉,就有酸辣湯的風味,在炎熱的夏天,十分開胃。

有一年小黃瓜有收成,就自己醃煮脆瓜。自己醃煮可以使用有機醬油、有機紅糖和過濾水,外面賣的脆瓜,裡面的成份實在太不讓人放心了。

raw-image

種菜,是我們家確保食安的方法之一。

在家開伙,也是。(待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群創能源-avatar-img
2023/02/08
看起來好好吃=v=
avatar-img
我蓋了一間農舍
1.0K會員
326內容數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我蓋了一間農舍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假如你有一個很有錢的父親,他對你說:『你只管專心務農,認真學你該學的,努力做你該做的,完全不用管最後有多少收成、農產品怎麼賣、賣不賣得掉……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供應你一切的需要,你只管放手去做,什麼都不用擔心,我是你的靠山。』」上面是先生幾個月前跟我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5/04/27
「假如你有一個很有錢的父親,他對你說:『你只管專心務農,認真學你該學的,努力做你該做的,完全不用管最後有多少收成、農產品怎麼賣、賣不賣得掉……不論結果如何,我都會供應你一切的需要,你只管放手去做,什麼都不用擔心,我是你的靠山。』」上面是先生幾個月前跟我說的一段話。
Thumbnail
2025/04/14
前幾天突然心有所感,想要讀讀陶淵明寫的「五柳先生傳」。先上網找原文,再看看翻譯。翻譯有好幾個版本,大同小異。後來我拿出家裡的一本「古文觀止」,發現裡面也收錄了這篇文章,就仔細讀了一下翻譯,覺得譯得不錯。但過去從事翻譯二十餘年,喜歡潤飾文字的職業病改不掉,就順手改幾個字,弄一個自己喜歡的翻譯版本出
Thumbnail
2025/04/14
前幾天突然心有所感,想要讀讀陶淵明寫的「五柳先生傳」。先上網找原文,再看看翻譯。翻譯有好幾個版本,大同小異。後來我拿出家裡的一本「古文觀止」,發現裡面也收錄了這篇文章,就仔細讀了一下翻譯,覺得譯得不錯。但過去從事翻譯二十餘年,喜歡潤飾文字的職業病改不掉,就順手改幾個字,弄一個自己喜歡的翻譯版本出
Thumbnail
2025/04/05
以下是台東縣長濱鄉居民所擬的「長濱鄉反對東成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連署書,懇請大家一同聲援,阻止廠商違背居民意願,在東海岸設置會破壞生態、破壞景觀、危害動物鳥類、影響居民健康的風力發電機。台東海岸線這最後一塊淨土,需要所有的台灣人一起來守護。
2025/04/05
以下是台東縣長濱鄉居民所擬的「長濱鄉反對東成陸域風力發電計畫」連署書,懇請大家一同聲援,阻止廠商違背居民意願,在東海岸設置會破壞生態、破壞景觀、危害動物鳥類、影響居民健康的風力發電機。台東海岸線這最後一塊淨土,需要所有的台灣人一起來守護。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為什麼你們家的菜吃起來就是那麼好吃呢?  到底有什麼祕訣? 這是每個來到石岡水舍吃過我們早餐過後,都會發出這樣的讚嘆和給我們的讚美... 石岡水舍早餐:美味的開始 在石岡水舍我們深知一頓美味的早餐對於整天的活力和心情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每一位光臨的舍友,都能在我們的早餐桌上品嚐到滿滿的美味
Thumbnail
為什麼你們家的菜吃起來就是那麼好吃呢?  到底有什麼祕訣? 這是每個來到石岡水舍吃過我們早餐過後,都會發出這樣的讚嘆和給我們的讚美... 石岡水舍早餐:美味的開始 在石岡水舍我們深知一頓美味的早餐對於整天的活力和心情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每一位光臨的舍友,都能在我們的早餐桌上品嚐到滿滿的美味
Thumbnail
湯圓媽媽碎碎念: 我是無意中聼朋友推薦說無毒農的產品不錯,可以購買。考慮到可以送貨上門,我便果斷下單想要試試看。 爲什麽選擇無毒農 1、 無毒農的水果,蔬菜都是經過檢測的,讓我比較放心給孩子吃 2、 服務態度很好,很及時,而且有一次我反應送來的貨物有損壞的情況,立馬就聯係我,并且退款給我
Thumbnail
湯圓媽媽碎碎念: 我是無意中聼朋友推薦說無毒農的產品不錯,可以購買。考慮到可以送貨上門,我便果斷下單想要試試看。 爲什麽選擇無毒農 1、 無毒農的水果,蔬菜都是經過檢測的,讓我比較放心給孩子吃 2、 服務態度很好,很及時,而且有一次我反應送來的貨物有損壞的情況,立馬就聯係我,并且退款給我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以前在大都市生活時,買回來的新鮮蔬菜,都是直接下鍋煮,從未親手醃製保存,畢竟量少,沒有延長食用期限的需求。但如今在台東擁有自己的農場,不管種什麼蔬菜,都希望能夠儘量延長食用期限,才不會過度依賴用買的。
Thumbnail
英文這句話實在妙,非常貼切、傳神──You are what you eat. 吃什麼,就像什麼。 吃下肚的東西,會直接反映在身上。 當然啦,有些人一輩子都吃得不健康,卻還是長命百歲。我只能說,他們很有福氣,上帝賜給他們先天強健的體質,百毒不侵。我很羨慕這種人。 但很多人並不是這樣,他們先天體質較差
Thumbnail
英文這句話實在妙,非常貼切、傳神──You are what you eat. 吃什麼,就像什麼。 吃下肚的東西,會直接反映在身上。 當然啦,有些人一輩子都吃得不健康,卻還是長命百歲。我只能說,他們很有福氣,上帝賜給他們先天強健的體質,百毒不侵。我很羨慕這種人。 但很多人並不是這樣,他們先天體質較差
Thumbnail
前幾天乾兒子一家人來家裡,要體會「西芹汁」的味道。 進門乾兒子媽就說帶了「蛋糕」給我。 我眉頭一皺「嗯⋯」,還在想是收還是不收?她又說了:「還有這個妳愛吃的爆米花片。」诶⋯ 朋友看我面色有異,我說:「那是玉米。」朋友還一臉懵。 以前這樣的聚會,一定是大包小包的零食、甜點,吃喝一陣再各自解散。 現在拒
Thumbnail
前幾天乾兒子一家人來家裡,要體會「西芹汁」的味道。 進門乾兒子媽就說帶了「蛋糕」給我。 我眉頭一皺「嗯⋯」,還在想是收還是不收?她又說了:「還有這個妳愛吃的爆米花片。」诶⋯ 朋友看我面色有異,我說:「那是玉米。」朋友還一臉懵。 以前這樣的聚會,一定是大包小包的零食、甜點,吃喝一陣再各自解散。 現在拒
Thumbnail
年過三十,因成家才擁有自己廚房的我來說,並不是件罕事。 雖說婚前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把生食煮成熟食,還能說得一手菜式跟來源,實非我能信手捻來之事。但說到底,即便已入擁有自己廚房五年有餘,每1-2週上市場買菜、幾乎天天進廚房煮1-2餐的我,還是對於料理說不上拿手。 大概就是「堪吃」,堪我自己吃。
Thumbnail
年過三十,因成家才擁有自己廚房的我來說,並不是件罕事。 雖說婚前不是十指不沾陽春水,但把生食煮成熟食,還能說得一手菜式跟來源,實非我能信手捻來之事。但說到底,即便已入擁有自己廚房五年有餘,每1-2週上市場買菜、幾乎天天進廚房煮1-2餐的我,還是對於料理說不上拿手。 大概就是「堪吃」,堪我自己吃。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等我開始自己下廚後,我才在我的煮食裡去變動食材調味、作法,找到自己可以且喜歡的方式,才發現:「媽啊!妳幹嘛那樣煮,這樣煮很好吃啊!」但你真心問我「怎麼煮」是好吃的?我會說:「食物它們本身都是好吃的。」越是當季的口感越好!「味道」可能是大多數人自以為「我不喜歡」的原因,但很多時候可以試著去找到「口感」
Thumbnail
和家人一起度過中秋節連假之後,終於可以回到自己家裡來練習果食生活啦! 雖然連假期間在老家和家人吃得比較多,但也有許多收穫和發現,正好為我接下來的果食生活練習做一個不錯的轉程! 發現一:吃出烹飪的「多餘感」 我發現雖然在吃好吃的炒青菜和油煎豆腐,但總覺得有種「多餘感」,例如油煎豆腐會有一種在吃「豆腐
Thumbnail
和家人一起度過中秋節連假之後,終於可以回到自己家裡來練習果食生活啦! 雖然連假期間在老家和家人吃得比較多,但也有許多收穫和發現,正好為我接下來的果食生活練習做一個不錯的轉程! 發現一:吃出烹飪的「多餘感」 我發現雖然在吃好吃的炒青菜和油煎豆腐,但總覺得有種「多餘感」,例如油煎豆腐會有一種在吃「豆腐
Thumbnail
疫情還沒爆發前,我也是天天開伙的,但因採買便利,可變化的食材比較多元,三級警戒開始,所有的蔬食都靠攤商直送,其他肉類和海鮮全賴網購,大大地限縮了食物製作的空間,不再是想煮什麼菜就煮什麼菜,而是有什麼食材,只好煮什麼菜。
Thumbnail
疫情還沒爆發前,我也是天天開伙的,但因採買便利,可變化的食材比較多元,三級警戒開始,所有的蔬食都靠攤商直送,其他肉類和海鮮全賴網購,大大地限縮了食物製作的空間,不再是想煮什麼菜就煮什麼菜,而是有什麼食材,只好煮什麼菜。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Thumbnail
搬來台東的第二年秋天,開始學習種菜,只要想吃的菜,都想試試。有照相留下記錄的如下:牛皮菜:這是營養價值很高的菜,但過去被台灣人視為餵豬的菜。這菜的味道有點特別,不是每個人都愛吃,而且本身就帶有鹹味,炒來吃根本不必加鹽。毛毛蟲也愛吃這菜。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