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誤解感到難過傷心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最近因為被人誤解,所以讓自己也陷入一種新的思考,用各種角度去思考到底要用什麼樣的狀態去面對誤解?

首先在誤解本身上,需要由雙方來構成,一個是誤解對方的人,一個是被誤解的人。

但光這件事情就可以再換個角度想,或許對方並沒有誤解自己,或許只是自己想太多,或者是,言者的意思沒有傳達清楚給聽見的人。如果是在這種基礎之下,能夠信任對方,那麼整件事情就可以開心的結束了。因為純粹是個溝通上的誤會,或者可以用另一角度,對方其實是關心則亂,覺得自己有許多值得讓人關心的點,所以才會有可能的誤解。

再來思考關於誤解這件事情本身的影響。

誤解的構成是,「錯誤的」以及「了解」。

「錯誤的」可能是主觀上或者客觀上的認知,如果我們的認知是偏頗的,那麼可能被其他人視為錯誤,也有可能它是客觀上被認知的錯誤,但由於我們將「錯誤的」使用在「了解」上,他本來就是一個無法被釐清的「了解」,也因此這邊的「錯誤的」是一個主觀的存在,就像是羅生門一樣,從不同人的視角看,會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

「了解」也挺有趣,我們基本沒有一個人可以保證我們百分之百了解自己,有時候我們都在渾渾噩噩當中,連基本自己「想吃什麼」都搞不清楚,通常會依賴外界的「通靈行為」來猜測自己想吃什麼。因此,如果我們自己都不是很了解自己的狀況下,其他人會了解自己更多嗎?

當然,這也是另一個疑問,究竟其他人是否真能夠「通靈」,去了解到我們,比我們更了解我們自己?當我們處於一種朦朧的混沌當中,對方還能看清楚我們的本質?

誤解,首先要有了解。

也因為這樣,我們被誤解是一件「客觀上」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因為只會是「主觀上」發生。

既然是「主觀上」發生的問題,我們根本不需要去應對「主觀上」的問題,因為如果他不是「客觀的」,我們怎麼樣也改變不了別人的偏見,就像是我們怎麼樣也改變不了某個人的喜好一樣,既然他喜歡有他喜歡的道理,或許會帶給他快樂或痛苦,或是其他的情緒,但那是他的世界,他的想法,他喜歡這樣。

而我們可以不用參與他的世界、他的喜好、他的想法,因為我們難道要因為一個人喜歡吃巧克力就讓全世界的人都只能吃巧克力嗎?我們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我們的喜好,所以被誤解不是我們的問題,是每個人自己的世界不小心被我們窺探到,而那不是我們所看到的世界。

或許有時候看看別人的世界增長自己的見聞,但不代表我們就必須要完全沈浸在對方的世界裡,認同其他人的世界觀。

因為如果一直看著其他人的世界,誤以為別人的世界比較好,認為自己的世界就是錯的,這也是一件奇怪的想法。

因為如果別人的世界真的比自己好,他早就不是個人了,已經成神,成佛,成為一個不是凡人,甚至其實我們似乎不該看見他出現誤解他人的狀況。

看見新世界的時候(窺探到他人想法)我們或許會感到不習慣、會比較起自己的內心,回去檢討,會生氣,會有各種情緒波動,有時候會想要盡情的辯駁「我不是這樣!」但說真的,如果他的世界裡面就是想要把我們塑造成一個黑色的點,那麼只可惜他的世界多了一個黑色的點,但實際上的我們並沒有變,我們在我們自己的世界仍然是彩色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zuna的沙龍
17會員
93內容數
人生探尋,目標與意義,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自己試了覺得好像是這麼一回事,可以分享,可以談談,可以隨意聊聊,發現生活,發現人生不同的觀點,跳脫原本的思考框架,找到快樂與幸福。
Mizuna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28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4/01/01
在內觀中心有幾種不同的法工,但不變的是都在服務學員和為了讓課程順利進行。 本人做過兩次全程法工,分別為事務長以及廚房法工,稍微分享自己體驗以及法工課程對於內觀修行的幫助。 有些人以為法工僅是志工,但實際上法工不僅是為他人付出,同時法工的服務也是一種課程。而要上這個課程,必須要上過全程的10日課程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2023/09/28
原本猶豫是否該寫這篇,因為網路上的資料已經非常多了,好像自己寫出來有些多餘,但又覺得每個人的心得都不一樣,或許可以作為某些人的參考,也能夠給自己一個重新檢視自己當初去內觀的初衷做下紀錄。半年過去了,現在才寫可以避免自己太過於強烈的想法,可以以冷靜沈著的心去分享,希望能夠更客觀去做陳述。 一開始去內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孩子寫功課時瞇眼?小心近視!這款喜光全光譜TIONE⁺光健康智慧檯燈,獲眼科院長推薦,網路好評不斷!全光譜LED、180cm大照明範圍、5段亮度及色溫調整、350度萬向旋轉,讓孩子學習更舒適、保護眼睛!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偏見會讓我們沒有認知到事情的樣貌,就做出有誤的行動和決策 因為人會用自己習慣的樣貌,來看待世界,可是這並不是世界的真實樣貌,這會導致我們對世界認知產生很大的偏誤,而且當真實世界與腦中想像產生了衝突時,會感到很大的不舒服。 我們大腦所告訴我們的,可能是錯誤訊息,大腦可能假傳聖旨、欺下瞞上,讓我們做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在這世上,偶爾出現誤解你的人, 說你做了什麼不對或不應該的事。 還沒從對方的怒氣中醒過來的你, 已被萬箭穿心的指責刺傷和嚇壞。 在這世上,也會有要你負責的人, 說你講話太尖銳犀利,讓人受傷。 還沒從對方的失落中醒過來的你, 已被沉重的罪惡感審判自己有錯。 在這世上,不缺不願理解你的人。 你很努力壓抑
Thumbnail
在這世上,偶爾出現誤解你的人, 說你做了什麼不對或不應該的事。 還沒從對方的怒氣中醒過來的你, 已被萬箭穿心的指責刺傷和嚇壞。 在這世上,也會有要你負責的人, 說你講話太尖銳犀利,讓人受傷。 還沒從對方的失落中醒過來的你, 已被沉重的罪惡感審判自己有錯。 在這世上,不缺不願理解你的人。 你很努力壓抑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周圍常常都有這類型的人,喜歡用自己所謂的“常規”的邏輯來揣測別人的心理,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嘗試去揣測別人的心理,人抓摸別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你們知道嗎?適當揣測是可以的,這樣可以做到“善解人意”,過度揣測,但是跟別人心中所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你還據理力爭,就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Thumbnail
生活中,我們周圍常常都有這類型的人,喜歡用自己所謂的“常規”的邏輯來揣測別人的心理,以自己為中心,以自己的認知,嘗試去揣測別人的心理,人抓摸別人的内心世界。但是,你們知道嗎?適當揣測是可以的,這樣可以做到“善解人意”,過度揣測,但是跟別人心中所想的不一樣的時候,你還據理力爭,就會引起別人的厭惡。
Thumbnail
被誤會?你被誤會過嗎?被誤會的感覺,是不是不太好受?沒錯,無論是你、是別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有被誤會過,所以可以懂被誤會的心情。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
Thumbnail
被誤會?你被誤會過嗎?被誤會的感覺,是不是不太好受?沒錯,無論是你、是別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有被誤會過,所以可以懂被誤會的心情。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
Thumbnail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Thumbnail
前陣子,我目睹好幾次爭執的發生,從開始到結束,儘管內容都相差許多,但過程都驚人的相似,想想不管在網路、在媒體、在現實生活、在國際社會,彼此一言不合就互相開嗆的狀況也是常見,究竟是人都愛好衝突,還是背後另有隱情......? 有很多方向可以切入,這篇就來談談"誤會"。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想趨近開心的事、避開不開心的事,哪些事會讓我們覺得不開心呢?有很多,其中與「誤會」沾上邊的事,多半都會產生不愉快,有的人對誤會,只是看看而已,不覺得誤會會影響到他們什麼,有的人會對誤會比較有反應,會難過、悲傷、委屈,甚至假裝無感,或轉為攻擊行為,例如生氣、憤怒。 誤會,顧名思義「錯誤意
Thumbnail
只要是人,都想趨近開心的事、避開不開心的事,哪些事會讓我們覺得不開心呢?有很多,其中與「誤會」沾上邊的事,多半都會產生不愉快,有的人對誤會,只是看看而已,不覺得誤會會影響到他們什麼,有的人會對誤會比較有反應,會難過、悲傷、委屈,甚至假裝無感,或轉為攻擊行為,例如生氣、憤怒。 誤會,顧名思義「錯誤意
Thumbnail
人和人之間的心結,有時候都會搞到幾乎無解,想和解都很難,怎麼會這樣? 我相信沒有人會想這樣的,可是在我們的身邊,甚至是自己,都有這樣的問題。 問題出在人跟人的溝通不完全,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猜的,用自己的小心眼,或是理所當然去看對方。誤解是非常容易的,因為人喜歡先入為主的看事情,用自己的想法看事情,略
Thumbnail
人和人之間的心結,有時候都會搞到幾乎無解,想和解都很難,怎麼會這樣? 我相信沒有人會想這樣的,可是在我們的身邊,甚至是自己,都有這樣的問題。 問題出在人跟人的溝通不完全,很多時候都是自己猜的,用自己的小心眼,或是理所當然去看對方。誤解是非常容易的,因為人喜歡先入為主的看事情,用自己的想法看事情,略
Thumbnail
很多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不例外,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生中,好歹也要活個幾十年,總不能一直不處理「害怕被誤會」的問題吧?當然,若不處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Thumbnail
很多人都擔心被誤會,當然飛飛也不例外,被誤會的時候,感覺很委屈,那種感覺像是被掛上莫須有的罪名,而且手、腳、嘴都還被綑綁、貼膠布,一點兒也都不能為自己伸張正義,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受。 然而,我們這一生中,好歹也要活個幾十年,總不能一直不處理「害怕被誤會」的問題吧?當然,若不處理,其實也不會怎麼樣
Thumbnail
被人誤解了,很難受很想去解釋,當你越解釋卻越不被相信。 會想去解釋其實是難免的,畢竟沒有人想被誤解及誤會,但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一度認為,說出事實也許會被了解, 曾經一度以為,說出原委或許會被認同, 曾經一時沉默,不說不是代表沒發生,只是希望可以適可而止。 曾經一度迷網,不想不是代表沒辦法,只是希望
Thumbnail
被人誤解了,很難受很想去解釋,當你越解釋卻越不被相信。 會想去解釋其實是難免的,畢竟沒有人想被誤解及誤會,但往往事與願違, 曾經一度認為,說出事實也許會被了解, 曾經一度以為,說出原委或許會被認同, 曾經一時沉默,不說不是代表沒發生,只是希望可以適可而止。 曾經一度迷網,不想不是代表沒辦法,只是希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