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系列#3 廣度 vs 深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提醒

⚠️ 注意,本篇不是在講神經網路(Neural Network),是在探討人的學習

動機

有看過尼爾前面的文章大概會知道,尼爾多數文章都會離不開「學習」的主題,不過更多時候,會以「自我成長」來包裝(?)但必須強調,尼爾也只是一個職場的小菜雞,年紀來說也不算什麼很有經歷的人,並不是以過來人的身份在傳授知識,只是把在學習跟成長的過程中,所產生的想法跟大家分享。

主題:深度 vs 廣度

選擇的產生

通常會需要「選擇」要往廣度還是深度學習的情境,多半是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對於達成目標的努力路徑是陌生的。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學習打籃球,「廣度」練習的做法可能會是練習運球、投籃、體能鍛鍊、看影片學習戰術。但假設你的目標是要參加一個三對三鬥牛比賽,然後日期很近,你短時間內沒辦法把這些都練得不錯,可能比較好的做法是專練防守或者專注練習某一個區域的投籃,而這就會是「深度(精度)」的學習。

那該怎麼選?

接下來可能一整段都是廢話(誤)

必須很坦白的說,這個問題沒有一概而論的正確答案。基本上得是判斷你的目標,甚至不是只有短期的目標,也要分配一些權重去考量到長期的目標。拿初階軟體工程師找工作為例好了(抱歉我只能舉這種例子XD):短期目標是拿到offer,而中長期目標可能是能力有很不錯的成長,在未來拿到一個更好的薪水,或者進入自己更喜歡的地方工作。倘若我為了衝刺短期目標,特意去練習某一份職缺所要求的技能,花很多時間把履歷修得很漂亮,Tech Stack搞得很廣很fancy,但花的這些時間能轉換成未來可用的技能的比例卻不高,那可能就會形成短視近利困境。

並非你所想

再來,尼爾也發現,有時候當一個人在做深度學習的時候,反而會得到一些想法和觀點,而這些觀點居然可以幫助你很有效的做廣度學習,反之亦然。

如果你覺得說:哦我現在要求職,我得做點廣度學習,然後看了一些知識點等等,「或許」沒有真正的幫助,但或許你把那段時間拿去做一些深度的學習跟理解,反過來在面試的時候,解釋一些東西,或對方拋給你廣度的東西時,你反而能夠迅速理解並吸收,進而達到對方想要的回應。

小結

這只是短文分享,內容並無牽涉較學術的討論,或長篇大論的完整觀點。因此尼爾做個「簡單」的結論:「廣度 vs 深度」你可以視為一個假議題,又或者奧秘,太過於糾結應該怎麼選擇,反而會困住自己的腳步。保持彈性、頻繁的調整自己的步調與作法,會比無腦的加深或拓寬,總體來得更穩健更有幫助。另外,也記得建立一個把自己當作價值投資的觀念,長期持有而非炒短線,即使現在沒有賺很多(收穫不如預期的好),但不斷的調整進步,長遠來看,你會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而未來的你,將會很感謝過去的你保持彈性。

後記 1

保持彈性的部分可以去看啟發系列#1 藍色監獄,或直接去看藍色監獄這部作品,裏面的主角成長、學習、突破的關鍵,就是不斷地質疑、打破自我,並重新建造新的自我。

後記 2

如同小結裡說的,廣度深度都很重要,因此選擇哪一個其實是個假議題。更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清楚自己的目標,以及自己的能耐到底在哪邊。哪些是你不能拋棄的,哪些是你想要突破的話,必需要捨棄的。

可複製的成功不一定要犧牲,但也不一定有什麼價值。
然而,你真正的成長突破,通常需要大破大立、置死地而後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𝔻𝟡𝕟𝕚𝕖𝕝的沙龍
19會員
44內容數
這是尼爾想一邊紀錄自己的職涯路徑,一邊也蒐集朋友/同事/前輩/在講職涯的創作者們的經驗與意見。尼爾想用第一人稱讓你代入探索,而非第二人稱視角帶給你職涯上的建議。
2023/12/10
🎙️ 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一個近年來常常聽到的詞──「意識形態」。或許你也跟尼爾一樣,曾經在新聞或社交媒體上聽到這個詞,似懂非懂,好像有理解但又不是很確定真正的意思?沒關係,讓我們來揭開這個神秘面紗吧! 💭 意識形態是什麼 方便看影片的人可以先來看看志祺七七的這部影片。 我
Thumbnail
2023/12/10
🎙️ 前言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簡單聊一聊一個近年來常常聽到的詞──「意識形態」。或許你也跟尼爾一樣,曾經在新聞或社交媒體上聽到這個詞,似懂非懂,好像有理解但又不是很確定真正的意思?沒關係,讓我們來揭開這個神秘面紗吧! 💭 意識形態是什麼 方便看影片的人可以先來看看志祺七七的這部影片。 我
Thumbnail
2023/11/26
🎙️ 前言 博愛座!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看一介平民討論博愛座!總之,因為每次上公車或捷運幾乎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但從來沒有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答案,導致尼爾只能用比較簡單的策略去行動(像是博愛座都不坐,有其他位子就坐)。但實際上尼爾覺得這樣很可惜,希望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好好來盤點一下博愛座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2023/11/26
🎙️ 前言 博愛座!不知道有多少人會想看一介平民討論博愛座!總之,因為每次上公車或捷運幾乎都會思考這個問題,但從來沒有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答案,導致尼爾只能用比較簡單的策略去行動(像是博愛座都不坐,有其他位子就坐)。但實際上尼爾覺得這樣很可惜,希望透過今天這篇文章,好好來盤點一下博愛座的相關問題!
Thumbnail
2023/11/19
「懶人包?點進去」「欸你知道最近那個Joeman持有大麻被抓嗎?」「加入稍後觀看」「做到這N件事,同事主管想討厭你都難」「看到通知,點進去」「哇朋友都在參加音樂節,我也要去」 這些事情也充斥在你的日常生活嗎?如果有!歡迎繼續往下收看此篇文章,有可能可以幫助你了解或緩解這些症狀!
Thumbnail
2023/11/19
「懶人包?點進去」「欸你知道最近那個Joeman持有大麻被抓嗎?」「加入稍後觀看」「做到這N件事,同事主管想討厭你都難」「看到通知,點進去」「哇朋友都在參加音樂節,我也要去」 這些事情也充斥在你的日常生活嗎?如果有!歡迎繼續往下收看此篇文章,有可能可以幫助你了解或緩解這些症狀!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本書提供一套高效學習的方法論,幫助你在生活與職場提升自我價值 你可以學到以下幾個要點: 1. 牢記學過的東西 2. 加深理解的方法 3. 打造完整的知識體系 4.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Thumbnail
本書提供一套高效學習的方法論,幫助你在生活與職場提升自我價值 你可以學到以下幾個要點: 1. 牢記學過的東西 2. 加深理解的方法 3. 打造完整的知識體系 4.如何實踐在生活中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不稀缺了,取而代之的是思維能力。懂得在思維上抄捷徑的人,不僅能贏在起跑點、也縮短了抵達目標的路徑。如果還能善用工具與方法提高效率,自然許多事都能無往不利。
Thumbnail
在這個時代,知識已經不稀缺了,取而代之的是思維能力。懂得在思維上抄捷徑的人,不僅能贏在起跑點、也縮短了抵達目標的路徑。如果還能善用工具與方法提高效率,自然許多事都能無往不利。
Thumbnail
通常會需要「選擇」要往廣度還是深度學習的情境,多半是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對於達成目標的努力路徑是陌生的。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學習打籃球,「廣度」練習的做法可能會是練習運球、投籃、體能鍛鍊、看影片學習戰術。但假設你的目標是要參加一個三對三鬥牛比賽,然後日期很近,你短時間內沒辦法把這些都練得不錯,可能比
Thumbnail
通常會需要「選擇」要往廣度還是深度學習的情境,多半是你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但對於達成目標的努力路徑是陌生的。舉個例子,假設你在學習打籃球,「廣度」練習的做法可能會是練習運球、投籃、體能鍛鍊、看影片學習戰術。但假設你的目標是要參加一個三對三鬥牛比賽,然後日期很近,你短時間內沒辦法把這些都練得不錯,可能比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 【反思:學習如何學習】上 #學習成長 06 透過輸出錨定注意力 英國認知心理學家布羅德本特(D.E. Broadbent)曾提出「選濾論」,他指出人的大腦會過濾從感官接受到的資訊,而過濾的標準是:資訊重要嗎?是否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該資訊上,如果沒有,這個資訊不會從感覺記憶到短期記憶裡。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 【反思:學習如何學習】上 #學習成長 06 透過輸出錨定注意力 英國認知心理學家布羅德本特(D.E. Broadbent)曾提出「選濾論」,他指出人的大腦會過濾從感官接受到的資訊,而過濾的標準是:資訊重要嗎?是否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該資訊上,如果沒有,這個資訊不會從感覺記憶到短期記憶裡。
Thumbnail
透過跨能致勝你再也不會有跨領域的困擾,因為跨能致勝就是為了跨領域而生的一本書。書中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何要跨域與跨域重要性,相對於量化學習的刻意練習,這本書更多是從學習的品質與多元性出發,你會知道你不一定是要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但不可以不是跨領域的行家。
Thumbnail
透過跨能致勝你再也不會有跨領域的困擾,因為跨能致勝就是為了跨領域而生的一本書。書中透過不同領域的案例,告訴我們為何要跨域與跨域重要性,相對於量化學習的刻意練習,這本書更多是從學習的品質與多元性出發,你會知道你不一定是要成為解決問題的專家,但不可以不是跨領域的行家。
Thumbnail
成甲老師帶大家領讀《窮查理寶典》,分別說明:什麼是能力圈、如何評估能力圈、如何提升能力圈,以及該在能力圈出擊。(原文請自行看影片,我亦整理成圖卡) 適用:想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好處:能夠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進而形成該行業的「實務智慧」。 問題:誤會實踐所獲得的智慧是唯一標準,忘記應地制宜。
Thumbnail
成甲老師帶大家領讀《窮查理寶典》,分別說明:什麼是能力圈、如何評估能力圈、如何提升能力圈,以及該在能力圈出擊。(原文請自行看影片,我亦整理成圖卡) 適用:想將理論與實務結合。 好處:能夠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進而形成該行業的「實務智慧」。 問題:誤會實踐所獲得的智慧是唯一標準,忘記應地制宜。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Thumbnail
學習像拼圖,像出遊,像畫圖,像蜘蛛網 今天想整理我讀了五本書的心得: 高手學習、深度學習的技術、大腦喜歡這樣學、超速學習、躍遷 來討論學習這件事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