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by三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歸屬感
七歲以前的我,大多是在祖父母家生活,有時住外婆家,有時待奶奶家。
後來上了小學,父母辛苦攢錢買了新房,才搬回與父母同住。但因他們工作實在繁忙,所以我依然偶爾得去親戚家借住幾天。
家族聚會或旅遊,記憶中也大多是外公外婆或舅舅阿姨帶著我參加。
那時年紀小,但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時內心的感受——孤獨、落寞伴隨著格格不入,即便長輩們都很照顧我、很愛我,但內心好像總有股空缺以及無法安定。
「心無居所,靈魂也無處安放。」大概是這種感覺。
後來長大後的我,似乎無論人際或親密關係,其實蠻容易感受到「我是多餘的」、「我是第三者」或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種麻煩」,這些諸如此類的感覺。這些焦慮與不安,就如同無法下錨的船隻,長期停不了船,也下不了港。同時,兒時的「流浪」,好像也讓我在無意識裡習慣了這種「沒有歸屬」的感受。
但也因為長期以來都感受不到歸屬,讓我的內在從小就有股無法忽視的聲音,促使我去尋找答案——尋找歸屬、尋找愛,甚至尋找關係中的真理與真實的快樂。
直到這幾年,因緣際會下不斷梳理生命,在一次次向內看的旅程裡,我也好像才悟出了點什麼,同時一天比一天更親近了自己。
也是因為這些探索,我才學習到,原來所謂的「歸屬感」,終究不存在任何群體或關係當中,而是一直在「我之內」。
從我的經驗裡,歸屬感的獲得與整合,存在於每一次的情緒崩潰裡、每一次的打坐靜心裡,以及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裡。
因為無論我經歷了什麼,我學會允許自己情緒崩潰,學會讓身體與情緒同在;
因為無論我跌倒了幾次,我依然陪伴著自己從低谷中爬起,並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生命中所有的失敗與無能。
因為無論我的過去如何,我依舊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依舊對幸福與圓滿的生命充滿渴望,也信任著整個宇宙,會陪伴我創造出內心那些最深刻的美夢。
後來,有天我不經意回頭俯瞰自己這些過往,才發現早些年那種「沒有歸屬和空虛」的感覺已經越來越少存在於我的生活裡。
無論我在哪裡,「靈魂安住於身體」的感受越加清晰,因為我知道我的身與心就是我的家園,而活在當下、安住於身的每一天,都是「靈魂回家了」的溫暖與喜悅。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願讀到這篇文章的有緣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港埠,讓靈魂回家、讓心不再流浪。
今日養分下載:
  • 我對於「歸屬感」的定義理解與看法,與源頭相同。
  • 我知道「情緒安住於身」是什麼感覺,我信任自己的身體能夠陪伴我療癒所有情緒。
  • 我知道如何在生命中感受到歸屬和被愛,無論我在哪都能很輕易地感受到。
  • 我知道「靈魂安住」是什麼感覺,無論經歷了什麼,都能感受到安定與信心。
  • 我知道如何陪伴自己走過情緒低潮或生命中的所有挑戰。
Love, Su
寫於 密克羅尼西雅 帛琉
2023/01/3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會員
4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usan Tsai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一、壓力可能讓生命失去光彩 經歷過亞洲教育的我們,對這席話應該都不陌生,從小的生長環境和升學制度,好像都是這樣教育著我們。 我也曾經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畢竟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因為的確因為壓力,讓我過上了還不錯的人生。但身為一個高敏感族,從小許多或大或小的壓力,對我的身體記憶而言,其實都是創傷,都是
負面情緒或能量,從來就不會消失。 「時間會帶走(療癒)一切」這句話,我覺得也只是對一半。因為真正讓療癒完成的終究是我們自己、也是那一切萬有的源頭。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去掩飾自己的負面、去push自己正向思考,甚至是去否定擁有這些感受的自己。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身為成人,如果我戴著理想化的眼鏡去認知父母,那麼我將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脫離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將很難在此生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我想認識自我,那麼盡可能描繪出我自己及我父母的真實寫照是很重要的。真實寫照並不妨礙我們的深刻愛慕。我可以既愛自己的父母,又尊重過去和現在的他們。他們不必非
C20「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是靈魂最扎實的落地修行。」 大學畢業以前,自己是很典型的「大小姐」。 家境小康,不過多虧能幹的父母,從小到大並沒吃過什麼苦。不需要半工半讀賺學費、不需要一畢業就扛學貸、家裡經濟也不需要我煩惱,是很幸運的年輕人。 直到畢業後出國工作,自己獨居,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自己處理,舉凡
我常常覺得,溫度記憶著回憶,我們的皮膚與細胞一直以來都在接收來自外界給我們的情緒、能量和訊息。 眼耳鼻舌身意,各種感官的記憶,時常都是在不自覺裡,便深刻地烙印進我們的潛意識裡。 有陣子我覺察到,我對冷氣氣溫極低的室內特別敏感——這敏感裡竟然帶著煩躁和羞愧。直到某天我剛起床,睡眼惺忪地走到客廳,客廳當
一、壓力可能讓生命失去光彩 經歷過亞洲教育的我們,對這席話應該都不陌生,從小的生長環境和升學制度,好像都是這樣教育著我們。 我也曾經對這句話深信不疑,畢竟自己也是既得利益者——因為的確因為壓力,讓我過上了還不錯的人生。但身為一個高敏感族,從小許多或大或小的壓力,對我的身體記憶而言,其實都是創傷,都是
負面情緒或能量,從來就不會消失。 「時間會帶走(療癒)一切」這句話,我覺得也只是對一半。因為真正讓療癒完成的終究是我們自己、也是那一切萬有的源頭。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不是去掩飾自己的負面、去push自己正向思考,甚至是去否定擁有這些感受的自己。 當負面情緒升起時,我們要做的其實很簡單,
「身為成人,如果我戴著理想化的眼鏡去認知父母,那麼我將無法以健康的方式脫離他們所帶來的影響。如果我做不到這一點,我將很難在此生找到自己的路。如果我想認識自我,那麼盡可能描繪出我自己及我父母的真實寫照是很重要的。真實寫照並不妨礙我們的深刻愛慕。我可以既愛自己的父母,又尊重過去和現在的他們。他們不必非
C20「生活中的柴米油鹽,是靈魂最扎實的落地修行。」 大學畢業以前,自己是很典型的「大小姐」。 家境小康,不過多虧能幹的父母,從小到大並沒吃過什麼苦。不需要半工半讀賺學費、不需要一畢業就扛學貸、家裡經濟也不需要我煩惱,是很幸運的年輕人。 直到畢業後出國工作,自己獨居,生活中的大小事都要自己處理,舉凡
我常常覺得,溫度記憶著回憶,我們的皮膚與細胞一直以來都在接收來自外界給我們的情緒、能量和訊息。 眼耳鼻舌身意,各種感官的記憶,時常都是在不自覺裡,便深刻地烙印進我們的潛意識裡。 有陣子我覺察到,我對冷氣氣溫極低的室內特別敏感——這敏感裡竟然帶著煩躁和羞愧。直到某天我剛起床,睡眼惺忪地走到客廳,客廳當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什麼時後沒有靈魂 一身累 誰也不想說話 不可愛 就像失去了靈魂 回過頭想 原來這種時刻發生在一切都擁有著的時候 接近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在海外生活的第三件感想,是學習獨自生活的過程。從小到大,我都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成長,即便偶爾獨自一人,那也僅僅是暫時的。 那種獨處反而讓我稍稍有個人空間,靜下心來。然而,這一年多來,獨處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或許正是這段時間給了我充裕的機會去深思、感受生活。 獨處的時光讓我有機會獨自體驗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從不斷失落到踏上回家的路。 當「心」如如不動,安住在此時此刻,我感覺:什麼都不缺。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什麼時後沒有靈魂 一身累 誰也不想說話 不可愛 就像失去了靈魂 回過頭想 原來這種時刻發生在一切都擁有著的時候 接近了自己想過的生活
感覺到有一種無法放鬆的感覺,微壓力?
在海外生活的第三件感想,是學習獨自生活的過程。從小到大,我都在家人和朋友的陪伴下成長,即便偶爾獨自一人,那也僅僅是暫時的。 那種獨處反而讓我稍稍有個人空間,靜下心來。然而,這一年多來,獨處的時間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或許正是這段時間給了我充裕的機會去深思、感受生活。 獨處的時光讓我有機會獨自體驗
Thumbnail
正是因為很重視或者很珍惜,所以在失去的時候才會特別孤單吧。但是,也總不能因為害怕失去而選擇什麼都不要。如果人生就是一場體驗的遊戲,多接觸一些不一樣的關係,才有機會讓生命更豐富嘛。
Thumbnail
或許朋友主張的反出生主義是正確的 我感到很痛苦 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這種情感,覺得家裡從不屬於自己 或自己從不屬於家裡 明明坐在客廳的中心,卻感覺自己漂泊無依 情感的種子無處安放,在每一個我停留過的地方徘徊
Thumbnail
從不斷失落到踏上回家的路。 當「心」如如不動,安住在此時此刻,我感覺:什麼都不缺。
Thumbnail
在我心中,家的模樣不是地理環境或居住時間而定,而是和我一起生活的人,那個人所在的地方,無論在哪,對我而言都有家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