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by三毛

2023/02/28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關於#歸屬感
七歲以前的我,大多是在祖父母家生活,有時住外婆家,有時待奶奶家。
後來上了小學,父母辛苦攢錢買了新房,才搬回與父母同住。但因他們工作實在繁忙,所以我依然偶爾得去親戚家借住幾天。
家族聚會或旅遊,記憶中也大多是外公外婆或舅舅阿姨帶著我參加。
那時年紀小,但我依然能清晰地記得當時內心的感受——孤獨、落寞伴隨著格格不入,即便長輩們都很照顧我、很愛我,但內心好像總有股空缺以及無法安定。
「心無居所,靈魂也無處安放。」大概是這種感覺。
後來長大後的我,似乎無論人際或親密關係,其實蠻容易感受到「我是多餘的」、「我是第三者」或認為「自己的存在是種麻煩」,這些諸如此類的感覺。這些焦慮與不安,就如同無法下錨的船隻,長期停不了船,也下不了港。同時,兒時的「流浪」,好像也讓我在無意識裡習慣了這種「沒有歸屬」的感受。
但也因為長期以來都感受不到歸屬,讓我的內在從小就有股無法忽視的聲音,促使我去尋找答案——尋找歸屬、尋找愛,甚至尋找關係中的真理與真實的快樂。
直到這幾年,因緣際會下不斷梳理生命,在一次次向內看的旅程裡,我也好像才悟出了點什麼,同時一天比一天更親近了自己。
也是因為這些探索,我才學習到,原來所謂的「歸屬感」,終究不存在任何群體或關係當中,而是一直在「我之內」。
從我的經驗裡,歸屬感的獲得與整合,存在於每一次的情緒崩潰裡、每一次的打坐靜心裡,以及每一次的人生低谷裡。
因為無論我經歷了什麼,我學會允許自己情緒崩潰,學會讓身體與情緒同在;
因為無論我跌倒了幾次,我依然陪伴著自己從低谷中爬起,並無條件地接納自己生命中所有的失敗與無能。
因為無論我的過去如何,我依舊對未來充滿著希望,依舊對幸福與圓滿的生命充滿渴望,也信任著整個宇宙,會陪伴我創造出內心那些最深刻的美夢。
後來,有天我不經意回頭俯瞰自己這些過往,才發現早些年那種「沒有歸屬和空虛」的感覺已經越來越少存在於我的生活裡。
無論我在哪裡,「靈魂安住於身體」的感受越加清晰,因為我知道我的身與心就是我的家園,而活在當下、安住於身的每一天,都是「靈魂回家了」的溫暖與喜悅。
「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
願讀到這篇文章的有緣人,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港埠,讓靈魂回家、讓心不再流浪。
今日養分下載:
  • 我對於「歸屬感」的定義理解與看法,與源頭相同。
  • 我知道「情緒安住於身」是什麼感覺,我信任自己的身體能夠陪伴我療癒所有情緒。
  • 我知道如何在生命中感受到歸屬和被愛,無論我在哪都能很輕易地感受到。
  • 我知道「靈魂安住」是什麼感覺,無論經歷了什麼,都能感受到安定與信心。
  • 我知道如何陪伴自己走過情緒低潮或生命中的所有挑戰。
Love, Su
寫於 密克羅尼西雅 帛琉
2023/01/30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Susan Tsai
Susan Tsai
我是Susan 目前定居帛琉,教華語,也教身心靈。喜歡書寫和大自然。IG: souljourney_expansion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